一种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5082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聚合用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是通过原位负栽化方法使非茂金属配体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栽体上直接反应得到的.通过将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与铝氣烷或烷基铝等助催化剂组合,可以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共聚.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非茂金属催化剂,又称茂后催化剂,主催化刑的中心原子包括了几乎所有的过渡金属元素,在某些性能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茂金属催化剂,成为继Ziegler、Ziegler-Natta和茂金属催化刑之后的笫四代烯烃聚合催化剂.由该类催化剂所制造的聚烯烃产品的性能优良,而且制造成本低.非茂金属催化剂配位原子为氧、氮、硫和磷,不含有环戊二烯基团或其衍生基团,如茚基和芴基等,其特征是中心离子具有较强的亲电性,且具有顺式烷基或由素金属中心结构,容易进行烯烃插入和o-键转移,中心金属容易烷基化,有利于阳离子活性中心的生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限定的几何构型,立体选择性、电负性及手性可调节性,另外,所形成的金属-碳键容易极化,更有利于烯烃的聚合和共聚合.因此,即使在较高的聚合反应温度下也能获得较高分子量的烯烃聚合物.但均相催化刑在烯烃聚合反应中已被证实其具有活性持续时间短、容易粘釜、高的甲基铝氣烷用量,以及得到聚合物分子重太低或太高等不足之处,仅能用于溶液聚合工艺或高压聚合工艺,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应用范围.专利ZL01126323.7、ZL02151294.9ZL02110844.7和WO03/010207公开了一种烯烃均聚/共聚催化刑或催化体系,具有广泛的烯烃均聚/共聚性能,但在该专利所公开的催化刑或催化体系在烯烃聚合时需要较高的助催化刑用量,才能获得合适的烯烃聚合活性,而且聚合过程中存在着活性持续时间短,聚合物粘釜等现象.根据茂金属催化刑工业化应用的经验,制得负栽化的催化剂十分必要.通过将非茂金属催化剂负栽化,可以避免均相的非茂金属催化剂双分子失活,改善聚合性能和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其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了催化剂的初始活性,延长催化刑聚合活性寿命,减少甚至避免了聚合过程中的结块或暴聚现象,改善聚合物的形态,提高聚合物的表观密度,可以使其满足更多的聚合工艺过程,如气相聚合或淤浆聚合等.针对专利ZL01126323,7、ZL02151294.9ZL02110844.7和WO03/010207所公开的非茂金属催化剂,专利CN1539855A、CN1539856A、CN1789291A、CN1789292A、CN17892卯A、WO/2006/063501、200510119401.x等提供了多种方式进行负栽以得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但这些专利均涉及将含有过渡金属的非茂金属有机金属化合物负栽于处理后的栽体之上,而且由于非茂金属催化刑与多孔栽体的反应结合受限,得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中非茂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是以物理吸附态存在,不利于聚合物顆粒形态的控制和非茂金属催化剂性能的发挥.已有的烯烃聚合催化刑专利大多基于茂金属催化刑,如US4808561,US5240894、CN1049439、CN1136239、CN1344749、CN1126480、CN1053673、CN1307594、CN1130932、CN1103069、CN1363537、CN1060179、US574417、EP685494、US4871705和EP0206794等,但是这些专利也都涉及将含有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催化剂负栽于处理后的栽体之上.专利EP260130提出将负栽型茂金属或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负栽于甲基铝氧烷处理的二氧化硅栽体之上,这里的非茂过渡金属仅仅是指ZrCl4、TiCl4或者VOCl3,该专利认为最优的是栽体表面经有机镁或镁化合物与烷基铝的混合物,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许多制备步骤。专利WO03/047752A1和WO03/047751A1提供了复合催化刑(齐格勒_纳塔与茂金属催化剂、或者非茂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在二氣化硅上的负栽化方法,该专利认为,钛或钒的氯化物或氣氣化合物是非茂金属催化刑组份,由此得到的催化剂是双金属催化剂.专利EP708116公开了先使气化的四氣化锆在160-4501C温度下同栽体接触并负栽,再将负栽好的四氣化锆同配体的锂盐反应得到负栽型茂金属催化刑,然后通过与助催化剂配合而用于烯烃的聚合.该催化刑存在的问题是负栽工艺要求高温,高真空,适用于工业生产.专利ZL01131136.3公开了一种合成负栽型茂金属催化刑的方法,其中在常压下使栽体与IVB族过渡金属由化物在溶刑中混合,在直接与配体负离子反应.从而实现茂金属催化刑的合成和负栽化在一步中完成.但该方法要求过渡金属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1,并且需要加入质子授体,如丁基锂等,而且所采用的配体是桥联型或非桥联型的含环戊二烯基团的茂金属配体.专利CN200510080210.7公开了原位合成的负栽型钒系非茂聚烯烃催化刑及制备与应用,其先将二烷基镁同耽基萘酚或P-二稱反应形成酰基萘酚镁或P-二酮镁化合物,再与四价钒的氣化物反应,同时形成栽体和活性催化组分.专利CN200610026765.8公开了一类单活性中心齐格勒-纳塔烯烃聚合催化刑.该催化刑以含有配位基团的水杨搭或取代的水杨搭衍生物作为给电子体,是通过向镁化合物(如氣化镁)/四氩呋喃溶液中加入经过预处理的栽体(如硅胶)、金属化合物(如四氣化钛)及该给电子体进行处理后而得到的.CN200610026766.2与之相类似,公开了一类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刑中的应用.虽然如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烯烃聚合活性低且难以调节,并且为了提高其聚合活性,在进行烯炫聚合时必须辅助较高的助催化刑用重.另外,采用现有技术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时,所得到的聚乙烯等聚合物具有低的聚合物堆密度和差的聚合物形态.而且,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还存在性能不穗定的问題.因此,仍旧需要一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并且可以克服现有技术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存在的那些问趙.
发明内容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是通过原位负栽化方法使非茂金属配体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栽体上直接反应而得到的.在其制备过程中,无须质子授体和给电子体等,也无须苛刻的反应要求和反应条件.因此,该负栽型催化刑的制备方法简单,并且非常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一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猓使镁化合物溶解于由四氳呋喃和醇构成的混合溶刑,获得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使多孔栽体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浆液的步骤,干燥所述混合浆液,获得复合栽体的步骤,以选自化学处理刑和非茂金属配体中的一方处理所述复合栽体,获得改性复合栽体的处理步骤,其中所述化学处理刑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和使所述改性复合栽体与选自所述化学处理剂和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中的另一方接触,从而获得所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接触步骤.2.按照方面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干燥所述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步骤.3.按照方面1或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混合之前,热活化处理所述多孔栽体的步骤.4.按照方面l-3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处理步驟之前,用选自铝氣烷、烷基铝及其混合物的助化学处理剂处理所述复合栽体的步骤.5.按照方面3或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处理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2008001C下处理0.5~24小时,6.按照方面5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处理包括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下,在400-700TC下处理2-12小时.7.按照方面6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处理包括在400~650TC下处理4~8小时。8.按照方面l-7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栽体选自部分交联且具有表面羧基的苯乙烯聚合物和多孔无机材料,并且其中所述多孔无机材料选自由元素周期表nA、迈A、IVA和IVB族金属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构成的氧化物、由气态金属由化物或气态硅化合物通过高温水解而生成的氧化物、粘土、分子筛、云母、蒙脱土、膨润土、硅藻土、ZSM-5和MCM-41.9.按照方面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栽体选自苯乙烯聚合物、二氣化硅、氧化铝、氣化镁、二氣化钛、分子筛和蒙脱土.10.按照方面9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栽体选自二氣化硅.11.按照方面1-10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囟化镁、烷氣基由化镁、烷氣基镁、烷基镁、烷基囟化镁和烷基烷氧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醇选自脂肪醇、芳香醇和脂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其中所述醇任选被选自烷基、由原子和烷氧基的基团取代.12,按照方面1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面化镁.13.按照方面1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为氣化镁,14.按照方面11-13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脂肪醇.15.按照方面1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醉为乙醇或丁醇.16.按照方面1-15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6~4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1~8,并且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l:0.5-4.17.按照方面16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氩呋喃的摩尔比为1:8~2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0.5~4,并且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1-2.18.按照方面1-17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IVB族金属由化物、烷基化合物和烷基卣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9.按照方面1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卣化钛和由化锆.20.按照方面19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为四氯化钛.21.按照方面4-20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铝选自三乙基铝和三甲基铝,而所述钼氣烷选自甲基铝氣烷和三异丁基铝氣烷.22.按照方面4-21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Al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剂与所述复合栽体之比为0.25~4毫摩尔1克.23.按照方面2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Al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剂与所述复合栽体之比为0.5~2毫摩尔:1克.24.按照方面1-23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计,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之比为0.05~0.50:1,25.按照方面2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计,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之比为0.10~0,30:1.26.按照方面1-25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刑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摩尔比为1:0.1~1.27.按照方面26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剂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摩尔比为1:0.3~0.9.28.按照方面1-27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其中q选自O或l;d选自O或1;A选自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I、-NR23R24、-N(0)R25R26、\pR27I、-PR28R29、-P(0)R3°OR31、巩基、亚砜基或-Se(0)R39;B选自含氮基团、含砩基团或C广C加烃基;D选自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含氮的d-C3o烃基、^^磷的d-C3。烃基、飒基、亚砜基、、R22、-N(0)RMR26、、R"、-P(O)R32(OR33),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E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竭基团或含裤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G选自C!-Cjo烃基、取代的C广C加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代表单鍵或双鍵;—代表共价鍵或离子键;R1R2R3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和R"各自独立地逸自氩、Q-C3o烃基、面素原子、取代的C,-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29.按照方面2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A)和(B)化合物《EE"N,卜R和,(A)(B)其中F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碟基团、含竭基团或含裤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方面28所述定义.30.按照方面29所迷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A-l至A-4和B-l至B-4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formula>B-3B-4其中Y和Z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碟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磾基团,其中N、O、S、Se和P分别为配位原子;R4、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S、R16、R17、R18、R19、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氩、C广C3。烃基、由素原子、取代的C广C30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R5选自氮上孤对电子、氢、C广C30烃基、取代的C广C30烃基、含氣基团、含硖基团、含氮基团或含辨基团,前提是当RS为含氧基团、含疏基团、含氮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礴基团时,RS中的N、O、S、P、Se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方面29所述定义.31.按照方面28-30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选自F、Cl、Br、I;所述惰性功能性基团选自由素、含氣基团、含氮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含碟基团或含锡基团;所述含氮基团选自I、-NR23R24、-1-11231124或-]\(0)11251126;所述含磷基团选自I、-PR28R29、4(0)113°1131或^(0)1132(01133);所述含氣基团选自羟基、-01134和-1-01134;所述含硫基团选自-SR35、-T-SR35、-S(0)r36或-T-S02R37;所述含硒基团选自-SeR38、-T-SeR38、-86(0)1139或-11-86(0)1139;所述基团T选自C广C3o烃基、取代的C广C3o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所述C广C30烃基选自d-C30的烷基、C2-C30的环状烷基、C2-C30的烯基、C2-C30的炔基、C6-C30的芳基、C8-C30的稠环基或Cj-C3o的杂环基;所述取代的Q-C3Q烃基选自由代的C,-C30的烃基、卣代的C6-C30的芳基、卤代的C8-C30的稠环基或卤代的C4-C30的杂环基;所述含硅基团选自-SiR42R43R44、-T-SiR";所述含锗基团选自-GeR46R47R48、-T-GeR49;所述含锡基团选自-SnR5°RslR52、-T-SnR53或-T-Sn(O)R";所述R34、R3S-R38和R42-R54各自独立地选自氩、C广C30烃基、由素原子、取代的C^-C3o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32.按照方面28-31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formula>33.按照方面3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4.—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包含栽体和负栽于其上的非茂金属催化刑,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方面1~33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造的.35.—种蜂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按照方面3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为主催化刑,以选自铝氧烷、烷基铝、由代烷基铝、硼氣烷、烷基硼和烷基硼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助催化剂,使烯烃均聚或共聚.36.按照方面35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选自铝氣烷和烷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37.按照方面36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选自甲基铝氣烷和三乙基铝.38.按照方面35-37任一项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选自C2-do单烯烃、双烯烃、环烯烃和其他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39.按照方面38所述的烯烃均聚/共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2~Cto单烯烃选自乙烯、丙烯、l-丁烯、l-己烯、l-庚烯、4-甲基-l-戊烯、1一辛烯、i-癸烯、l-十一烯、l-十二烯、l-环戊烯、降水片烯、降水片二烯和苯乙蹄,所述双烯烃选自1,4-丁二烯、2,5-戊二烯、1,6-己二烯和l,7-辛二蜂,而所述其他烯鍵式不饱和化合物选自醋酸乙烯癍和(甲基)丙烯酸酯.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而且非茂金属配体的负栽重可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负栽量,由此大幅度地提高该催化刑的聚合活性.另外,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刑用量,可以获得聚合活性从低到高而可调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由此适应不同的烯烃聚合要求.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刑制备方法,非茂金属配体与多孔栽体的结合紧密,有效地遊免了游离配体对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从而使该催化剂的性能更为穗定.采用本发明所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与助催化刑构成催化体系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刑(比如甲基铝氧烷或三乙基铝)用量,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而且,由此所得到的聚乙烯等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聚合物形态和高的聚合物堆积密度.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稞使镁化合物溶解于由四氢呋喃和醇构成的混合溶剂,获得镁化合物溶液的步稞;使多孔栽体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浆液的步骒;干燥所述混合浆液,获得复合栽体的步骤;以选自化学处理刑和非茂金属配体中的一方处理所述复合栽体,获得改性复合栽体的处理步骤,其中所述化学处理剂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和使所述改性复合栽体与选自所述化学处理刑和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中的另一方接触,从而获得所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接触步骤.以下先对获得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镁化合物比如可以选自由化镁、烷氣基齒化镁、烷氣基锬、坑基镁、烷基由化镁、烷基烷氣基镤或其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具体而言,卣化镁比如可以选自氟化镁(MgCI2)、澳化镁(MgBr2)、硖化镁(Mgl2)和氟化镁(MgF2)等,其中优选氦化镁.烷氣基卤化镁比如可以选自甲氣基氣化镁(Mg(OCH3)Cl)、乙氣基氯化镁(Mg(OC2Hs)Cl)、丙氣基氣化镁(Mg(OC3H7)Cl)、正丁氣基氯化镤(Mg(OC4H9)Cl)、异丁氣基氦化镁(Mg(i-OC4H9)Cl)、甲氣基溴化镁(Mg(OCH3)Br)、乙氣基溴化镁(Mg(OC2Hs)Br)、丙氧基溴化镁(Mg(OC3H7)Br)、正丁氣基溴化镁(Mg(OC4H9)Br)、异丁氧基溴化镁(Mg(i-OC4H9)Br)、甲氧基碘化镁(Mg(OCH3)I)、乙氣基硖化镁(Mg(OC2H5)I)、丙氣基硤化镁(Mg(OC3H7)I)、正丁氣基碘化镁(Mg(OC4H9)I)和异丁氣基碘化镁(Mg(i-OC4H9)I)等,其中优选甲氣基氯化镁、乙氧基氣化镁和异丁氣基氯化镁.烷氣基钹比如可以选自甲氣基镁(Mg(OCH3)2)、乙氧基镇(Mg(OC2Hs)2)、丙氣基镁(Mg(OC3H7)2)、丁氧基镁(Mg(OC4H9)2)、异丁氧基镁(Mg(i-OC4H9)2)和2-乙基己氧基镁(Mg(OCH2CH(C2Hs)C4H)2)等,其中优选乙氣基镁和异丁氧基钹,烷基镁比如可以选自甲基镁(Mg(CH3)2)、乙基镁(Mg(C2Hs)2)、丙基镁(Mg(C3H7)2)、正丁基镁(Mg(C4H9)2)和异丁基镁(Mg(i-C4H9)2)等,其中优选乙基镁和正丁基镁.烷基卣化镁比如可以选自甲基氦化镁(Mg(CH3)Cl)、乙基氦化镁(Mg(C2H5)Cl)、丙基氣化镁(Mg(C3H7)Cl)、正丁基氯化镁(Mg(C4H9)Cl)、异丁基氣化镁(Mg(i-C4H9)C1)、甲基溴化镁(Mg(CH3)Br)、乙基溴化镁(Mg(C2Hs)Br)、丙基溴化镁(Mg(C3H7)Br)、正丁基溴化镁(Mg(C4H,)Br)、异丁基溴化镁(Mg(i-C4H9)Br)、甲基碘化镁(Mg(CH3)1)、乙基碘化镁(Mg(C2Hs)I)、丙基碘化镁(Mg(C3H7)I)、正丁基硤化镁(Mg(C4H9)I)和异丁基碘化镁(Mg(i-C4H9)I)等,其中优选甲基氯化镁、乙基氣化镁和异丁基氯化镁.烷基烷氣基镁比如可以选自甲基甲氧基镁(Mg(OCH3)(CH3))、甲基乙氣基锬(Mg(OC2Hs)(CH3))、甲基丙氧基镁(Mg(OC3H7)(CH3))、甲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CH3))、甲基异丁氣基镁(Mg(i-OC4H9)(CH3))、乙基甲氣基镁(Mg(OCH3)(C2Hs))、乙基乙氣基镁(Mg(OC2Hs)(C2Hs))、乙基丙氣基镁(Mg(OC3H7)(C2Hs))、乙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C2Hs))、乙基异丁氧基镁(Mg(i-OC4H9)(C2Hs))、丙基甲氣基镁(Mg(OCH3)(C3H7))、丙基乙氣基镁(Mg(OC2Hs)(C3H7))、丙基丙氣基镁(Mg(OC3H7)(C3H7))、丙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C3H7))、丙基异丁氧基镁(Mg(i-OC4H9)(C3H7))、正丁基甲氣基镁(Mg(OCH3)(C4H9))、正丁基乙氧基钹(Mg(OC2H5)(C4H9))、正丁基丙氧基镁(Mg(OC3H7)(C4H9))、正丁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C4H9))、正丁基异丁氣基镁(Mg(i-OC4H9)(C4H9))、异丁基甲氣基镁(Mg(OCH3)(i-C4H9))、异丁基乙氧基镁(Mg(OC2Hs)(i-C4H9))、异丁基丙氣基钹(Mg(OC3H7)(i-C4H9))、异丁基正丁氣基镁(Mg(OC4H9)(i-C4H9))和异丁基异丁氣基镁(Mg(i-OC4H9)(i-C4H9))等,其中优选丁基乙氣基镁.这些镁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举例而言,任意两者之间的摩尔比比如为0.25~4,优选0.5~3,更优选1~2.对镁化合物溶液制备过程中的溶解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0.5-24小时.已知的是,当选择温度较低时,应采用长的溶解时间,而当选择温度较高时,可采用较短的溶解时间.举例而言,在低于溶剂沸点51C的温度下溶解时,溶解时间为0.5~4小时,而在201C下进行溶解时,溶解时间为4~24小时.在该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搅拌来促进镁化合物在混合溶刑中的溶解.该撹拌可采用任何形式,比如搅拌桨等,其转速一般为10~1000转/分钟.在该镁化合物溶液的制备步骤中,所述醇比如可以选自脂肪酵、芳香醇和脂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所述醇可以任选被选自烷基、离原子和烷氣基的基团取代,其中优选脂肪醇.举例而言,脂肪醇比如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戊醇、2-甲基戊醇、2-乙基戊醇、2-己基丁醇、己醇和2-乙基己醇等,其中优选乙醇、丁醇和2-乙基己醇;芳香醇比如苯甲醇、苯乙醇和甲基苯甲醇等,其中优选苯乙醇;环醇比如环己醇、环戊醇和环辛醇等,其中优选环己醇;烷基取代的醇比如甲基环戊醇、乙基环戊醇、丙基环戊醇、曱基环己醇、乙基环己醇、丙基环己醇、甲基环辛醇、乙基环辛醇和丙基环辛醇等,其中优选甲基环己醇;由原子取代的醇比如三氯甲醇、三氟乙醇和三氯己醇等,其中优选三氣甲醇;烷氧基取代的醇比如乙二醇-乙鍵、乙二醇-正丁鍵和l-丁氣基-2-丙醇等,其中优选乙二醇-乙酸.在这些醇中,更优选乙醇和丁醇,这些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在制备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时,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氩呋喃的摩尔比一般为1:6~40,优选1:8~20,而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一般为1:1~8,优选1:0.5~4.通过使多孔栽体与所述获得的镁化合物溶液混合,从而获得混合浆液。本发明所用的多孔栽体可以是表面带有官能团的任意的多孔固体,比如可以选自含有表面有机官能团的有机材料和含有表面官能团的无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含有表面有机官能团的有机材料比如选自具有表面有机官能团(比如选自羟基、伯氨基、仲氨基、磺酸基、羧基、酰胺基、N-单取代的跣胺基、磺耽胺基、N-单取代的磺酰胺基、巯基、酰亚氨基或酰肼基)的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乙烯醇、环糊精和上述聚合物所基于的单体的共聚物、聚酯、聚酰胺、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醋、聚甲基丙烯酸酴、聚苯乙烯和部分交联的聚合物,其中优选部分交联且具有表面羧基的苯乙烯聚合物.所述含有表面官能团的无机材料比如可以选自由元素周期表IIA、fflA、IVA和IVB族金属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构成的氧化物,和由化物,比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又称为氣化硅或硅胶)、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锆、氣化钍和其氣化混合物或混合氧化物,以及氣化镁,其中其表面官能团可以选自幾基和羧基,由气态金属囟化物或气态硅化合物通过高温水解而生成的氣化物,比如由四氣化硅水解得到的硅胶,由三氯化铝水解得到的氣化铝等,或者还可以举出粘土、分子筛、云母、蒙脱土、膨润土、硅藻土、ZSM-5和MCM-41等.其中,优选表面具有羟基的无机材料,比如可以举出二氣化硅、氣化铝、氧化镁、二氣化钛、分子筛和蒙脱土等,或者二氧化硅与选自DA或辺A族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氣化物,比如二氣化硅-氧化镁混合氣化物、二氧化硅-氣化铝混合氧化物,其中特别优选二氧化硅.根据本发明,适宜的二氧化硅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造,或者可以是任意的可购买的商业产品,比如可以举出Grace955、Grace948、GraceSP9-351、GraceSP9-485、GraceSP9-10046、DavsionSyloid245、ES70、ES70X、ES70Y、ES70W、ES757、EP10X、EPll、Aeros朋12、CS-2133和MS-3040,根据本发明,对该多孔栽体的表面积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一般为10~1000m2/g(BET法测定),优选100~600m2/g;该多孔栽体的孔容积(氮吸附法测定)一般为0.1~4cm3/g,优选0.2~2cm3/g,而其平均粒径(激光粒度仪测定)优选1~500nm,更优选1~100pm.根据本发明,所述多孔栽体可以是任意的形态,比如粒状、球状、聚集体或其它形式.根据本发明,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使用前(与钹化合物溶液混合之前)对本发明的无机多孔栽体进行热活化处理.该热活化处理可以按照通常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减压条件下或惰性气氛下对多孔栽体进行加热处理.这里所说的惰性气氛是指气体中仅含有极其微量或者不含有可与多孔栽体反应的组份,比如可以举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等.进行热活化时,加热温度比如为200-8001C,优选400~700",最优选400~650TC,加热时间比如为0.5~24h,优选2-12h,最优选48h.根据本发明,该活化过程优选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下进行,优选在氮气气氛下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经热活化的栽体一般要在惰性气氛下保存.根据本发明,也优选在使用前(与镁化合物溶液混合之前)对本发明的有机多孔栽体进行热活化处理,其中对该有机多孔栽体进行热活化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有机多孔栽体表面吸附的水.由于有机多孔栽体的耐热性差,因此该热活化过程不能破坏有机多孔栽体本身的结构和基本组成.该热活化处理可以按照通常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减压条件下或情性气氛下对多孔栽体进行加热.这里所说的惰性气氛是指气体中仅含有极其微量或者不含有可与多孔栽体反应的组份,比如可以举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等.一般地,该热活化的温度为50~400TC,优选100-2501C,热活化时间为l-24小时,优选212h.根据本发明,该活化过程优选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下进行,优选在氮气气氛下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经热活化的栽体一般要在惰性气氛下保存.本发明的多孔栽体(经热活化或未经热活化,优选经热活化)与镁化合物溶液的混合过程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进行,没有特别的限定.一般而言,该混合持续0.1-8小时,优选0.5~4小时,最优1~2小时,而混合温度即为镁化合物的溶解温度.在该混合过程中,可以利用搅拌来促进混合效率.该搅拌可采用任何形式,比如搅拌桨等,其转速一般为10~1000转/分钟.在该混合过程中,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0.5~4,优选l:l-2.通过干燥所述混合浆液,可以获得复合栽体.所述混合浆液是半干不湿的体系,不存在游离的液体,搅拌均匀后直接加热干燥,可以形成流动性良好的固体物料,即可获得本发明的复合栽体.虽然并不必需,但为了确保体系的均匀性,该混合浆液在干燥前一般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密闭静置,其时间为2-48小时,优选4~24小时,最优选6~18小时.对该混合浆液的干燥温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混合浆液中如果选用醇的沸点较低,则应选择较低的干燥温度,反之则选择较高的干燥温度.比如对于乙醇,干燥温度可以选择为40~120X:,对于丁醇,干燥温度则可以选择为60~140TC.本发明的复合栽体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所述处理步骤,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所述处理步稞之前,用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和其混合物的助化学处理刑预先处理所述复合栽体(预处理步骤).所述铝氣烷可以选自以下通式(I)所示的线型铝氣烷R2-A1-(Al(R)-0)n-0-AlR2,和以下通式(II)所示的环状铝氣烷一(Al(R)—O—)n<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formula>(I)<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formula>(II)其中,R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并且彼此独立地选自d-Cs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和异丁基,最优选甲基;n为l-50的整数,优选10~30,具体举例而言,该铝氣坑优选选自甲基铝氣烷、乙基铝氧坑、异丁基铝氣烷、丁基铝氣烷和异丁基铝氣烷,其中最优选甲基铝氧烷和异丁基铝氣烷.这些铝氣烷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所述烷基铝为具有如下通式(III)的化合物A1(R)3(III)其中R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并且彼此独立地选自d-Cs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和异丁基,最优选甲基.具体而言,该烷基铝比如可以举出三甲基铭(A1(CH3)3)、三乙基铝(A1(CH3CH2)3)、三丙基铝(A1(C3H7)3)、三异丁基铝(Al(i-C4H9)3)、三正丁基铝(A1(C4H9)3)、三异戊基铝(Al(i-C5HU)3)、三正戊基铝(Al(CsH")3)、三己基铝(A1(C6H13)3)、三异己基铝(Al(i-C6H13)3)、二乙基甲基铝(A1(CH3)(CH3CH2)2)和二甲基乙基铝(A1(CH3CH2)(CH3)2)等,其中优选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丁基铝,最优选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这些烷基铝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助化学处理剂,可以只采用铝氧烷,也可以只采用烷基铝,也可以采用其各自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而且,对该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在进行本发明所规定的该预处理时,以Al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剂与所述复合栽体之比为0.25~4毫摩尔:1克,优选0.5~2毫摩尔:1克。作为进行所述预处理步骤的方法,可以举出以下方法.首先制备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溶液,然后在常温至溶液中溶刑的沸点以下的温度下向复合栽体加入规定重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反应0.5~6小时(必要时借助挽拌),从而获得经过该预处理的所述复合栽体.所获得的预处理复合栽体可以通过过滤和洗涤(1~6次,优选1-3次)的方式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备用(优选最终经过干燥),但也可以不用分离而直接用来进行与如下所述的化学处理刑的处理步骤.在制备所述助化学处理刑溶液时,对所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可以溶解该助化学处理刑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C5~C12的烷烃或由代烷烃、C6C12芳烃或由代芳烃等,比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环己烷、甲苯、乙苯、二甲苯、氯代戊烷、氯代己烷、氣代庚烷、氯代辛烷、氯代壬烷、氯代癸烷、氯代十一烷、氣代十二烷、氣代环己烷、氟代甲苯、氣代乙苯和氣代二甲苯等,其中优选戊烷、己烷、癸烷、环己坑和甲苯,最优选己烷和甲苯.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的复合栽体含有镁化合物,所以此时不能选用能够溶解锬化合物的溶剂,比如酸类溶刑,进一步比如四氩呋喃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另外,对所述助化学处理剂在其溶液中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所规定的所述复合栽体与所述助化学处理刑的摩尔比范围即可.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复合栽体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所述处理步骤,但也可以在经过前述的预处理步骤之后再用于该处理步骤,根据本发明,在进行该处理步骤时,以逸自化学处理刑和非茂金属配体中的一方处理所述复合栽体,以获得改性复合栽体.以下首先就使用化学处理刑处理所述复合栽体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所述化学处理刑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作为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可以举出IVB族金属卣化物、IVB族金属烷基化合物、IVB族金属烷氣基化合物、IVB族金属烷基由化物和IVB族金属烷氣基囟化物.作为所述IVB族金属卣化物、坑基化合物、烷氣基化合物、烷基囟化物和烷氣基由化物,可以举出如下通式(IV)结构的化合物M(OR、XnRVm-n(IV)其中m选自0、1、2、3、4;n选自0、1、2、3、4;M为IVB族金属,比如钛、锆、铪等;X为由素,比如F、Cl、Br、I;!^和RZ各自独立地选自d-Cw烷基,比如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等,Ri和RZ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而言,所述IVB族金属卣化物可以举出四象化钛(TiF4)、四氯化钛(TiCl4)、四溴化钛(TiBr4)、四硖化钛(Til4);四氣化锆(ZrF4)、四氣化锆(ZrCl4)、四溴化锆(ZrBr4)、四硖化锆(Zrl4);四象化铪(HfF4)、四氯化铪(HfCl4)、四溴化铪(HfBr4)、四珙化铪(Hfl4);所述IVB族金属烷基化合物可以举出四甲基钛(Ti(CH3)4)、四乙基钛(Ti(CH3CH2)4)、四异丁基钛(Ti(i-C4H9)4)、四正丁基钛(Ti(C4H9)4)、三乙基甲基钛(Ti(CH3)(CH3CH2)3)、二乙基二甲基钛(Ti(CH3)2(CH3CH2)2)、三甲基乙基钬(Ti(CH3)3(CH3CH2))、三异丁基甲基钛(Ti(CH3)(i-C4H9)3)、二异丁基二甲基钛(Ti(CH3)2(i-C4H9)2)、三甲基异丁基钛(Ti(CH3)3(i-C4H9))、三异丁基乙基钛(Ti(CH3CH2)(i-C4H9)3)、二异丁基二乙基钛(Ti(CH3CH2)2(i-C4H9)2)、三乙基异丁基钛(Ti(CH3CH2)3(i-C4H9))、三正丁基甲基钛(Ti(CH3)(C4H9)3)、二正丁基二甲基钛(Ti(CH3)2(C4H9)2)、三甲基正丁基钛(Ti(CH3)3(C4H9))、三正丁基甲基钛(Ti(CH3CH2)(C4H9)3)、二正丁基二乙基钛(Ti(CH3CH2)2(C4H9)2)、三乙基正丁基钛(Ti(CH3CH2)3(C4H9))等;四甲基锆(Zr(CH3)4)、四乙基锆(Zr(CH3CH2)4)、四异丁基锆(Zr(i-C4H9)4)、四正丁基锆(Zr(C4H9)4)、三乙基甲基锆(Zr(CH3)(CH3CH2)3)、二乙基二甲基锆(Zr(CH3)2(CH3CH2)2)、三甲基乙基锆(Zr(CH3)3(CH3CH2))、三异丁基甲基锆(Zr(CH3)(i-C4H9)3)、二异丁基二甲基锆(Zr(CH3)2(i-C4H9)2)、三甲基异丁基锆(Zr(CH3)3(i-C4H9))、三异丁基乙基锆(Zr(CH3CH2)(i-C4H9)3)、二异丁基二乙基锆(Zr(CH3CH2)2(i-C4H9)2)、三乙基异丁基锆(Zr(CH3CH2)3(i-C4H9))、三正丁基甲基锆(Zr(CH3)(C4H9)3)、二正丁基二甲基锆(Zr(CH3)2(C4H9)2)、三甲基正丁基锆(Zr(CH3)3(C4H9))、三正丁基甲基锆(Zr(CH3CH2)(C4H,)3)、二正丁基二乙基锆(Zr(CH3CH2)2(C4H9)2)、三乙基正丁基锆(Zr(CH3CH2)3(C4H9))等;四甲基铪(Hf(CH3)4)、四乙基铪(Hf(CH3CH2)4)、四异丁基铪(Hf(i-C4H9)4)、四正丁基铪(Hf(C4H9)4)、三乙基甲基铪(Hf(CH3)(CH3CH2)3)、二乙基二甲基铪(Hf(CH3)2(CH3CH2)2)、三甲基乙基铪(Hf(CH3)3(CH3CH2))、三异丁基甲基铪(Hf(CH3)(i-C4H9)3)、二异丁基二甲基铪(Hf(CH3)2(i-C4H9)2)、三甲基异丁基铪(Hf(CH3)3(i-C4H9))、三异丁基乙基铪(Hf(CH3CH2)(i-C4H9)3)、二异丁基二乙基铪(Hf(CH3CH2)2(i-C4H9)2)、三乙基异丁基铪(Hf(CH3CH2)3(i-C4H9))、三正丁基曱基铪(Hf(CH3)(C4H9)3)、二正丁基二甲基铪(Hf(CH3)2(C4H9)2)、三甲基正丁基铪(Hf(CH3)3(C4H9))、三正丁基甲基铪(Hf(CH3CH2)(C4H9)3)、二正丁基二乙基铪(Hf(CH3CH2)2(C4H9)2)、三乙基正丁基铪(Hf(CH3CH2)3(C4H9))等;所述IVB族金属坑氧基化合物可以举出四甲氣基钛(Ti(OCH3)4)、四乙氣基钛(Ti(OCH3CH2)4)、四异丁氣基钛(Ti(i-OC4H9)4)、四正丁氧基钛(Ti(OC4H9)4)、三乙氣基甲氣基钛(Ti(OCH3)(OCH3CH2)3)、二乙氣基二甲氣基钛(Ti(OCH3)2(OCH3CH2)2)、三甲氣基乙氣基钛(Ti(OCH3)3(OCH3CH2))、三异丁氧基甲氧基钛(Ti(OCH3)(i-OC4H9)3)、二异丁氣基二甲氧基钛(Ti(OCH3)2(i-OC4H9)2)、三甲氣基异丁氧基钛(Ti(OCH3)3(i-OC4H9))、三异丁氧基乙氣基钛(Ti(OCH3CH2)(i-OC4H9)3)、二异丁氣基二乙氧基钬(Ti(OCH3CH2)2(i-OC4H9)2)、三乙氣基异丁氧基钬(Ti(OCH3CH2)3(i-OC4H9))、三正丁氣基甲氣基钛(Ti(OCH3)(OC4H9)3)、二正丁氣基二甲氣基钛(Ti(OCH3)2(OC4H9)2)、三甲氣基正丁氣基钛(Ti(OCH3)3(OC4H9))、三正丁氧基甲氣基钛(Ti(OCH3CH2)(OC4H9)3)、二正丁氣基二乙氧基钛(Ti(OCH3CH2)2(OC4H9)2)、三乙氣基正丁氣基钛(Ti(OCH3CH2)3(OC4H9))等;四甲氣基锆(Zr(OCH3)4)、四乙氣基锆(Zr(OCH3CH2)4)、四异丁氧基锆(Zr(i-OC4H9)4)、四正丁氣基锆(Zr(OC4H9)4)、三乙氧基甲氧基锆(Zr(OCH3)(OCH3CH2)3)、二乙氣基二甲氧基锆(Zr(OCH3)2(OCH3CH2)2)、三甲氣基乙氣基锆(Zr(OCH3)3(OCH3CH2))、三异丁氧基甲氣基锆(Zr(OCH3)(i-OC4H9)3)、二异丁氣基二甲氣基锆(Zr(OCH3)2(i-OC4H9)2)、三甲氣基异丁氣基锆(Zr(OCH3)3(i-C4H9))、三异丁氣基乙氧基锆(Zr(OCH3CH2)(i-OC4H9)3)、二异丁氧基二(Zr(OCH3CH2)2(i-OC4H9)2)、三乙氧基异(Zr(OCH3CH2)3(i-OC4H9))、三正丁氣基(Zr(OCH3)(OC4H9)3)、二正丁氣基二(Zr(OCH3)2(OC4H9)2)、三甲氣基正丁氣基锆(Zr(OCH3)3(OC4H9))、三正丁氧基甲氣基锆(Zr(OCH3CH2)(OC4H9)3)、二正丁氣基二乙氧基锆(Zr(OCH3CH2)2(OC4H9)2)、三乙氧基正丁氧基锆(Zr(OCH3CH2)3(OC4H9))等;四甲氣基铪(Hf(OCH3)4)、四乙氧基铪(Hf(OCH3CH2)4)、四异丁氧基铪(Hf(i-OC4H9)4)、四正丁氣基铪(Hf(OC4H9)4)、三乙氧基甲氣基铪(Hf(OCH3)(OCH3CH2)3)、二乙氣基二甲氧基铪(Hf(OCH3)2(OCH3CH2)2)、三甲氧基乙氧基铪(Hf(OCH3)3(OCH3CH2))、三异丁氧基甲氣基铪(Hf(OCH3)(i-OC4H9)3)、二异丁氣基二甲氣基铪(Hf(OCH3)2(i-OC4H9)2)、三甲氣基异丁氧基铪(Hf(OCH3)3(i-OC4H9))、三异丁氣基乙氧基铪(Hf(OCH3CH2)(i-OC4H9)3)、二异丁氣基二乙氣基铪(Hf(OCH3CH2)2(i-OC4H9)2)、三乙氧基异丁氧基铪锆锆锆锆基基基基氧氧氧氧乙丁甲甲(Hf(OCH3CH2)3(i-C4H9))、三正丁氣基曱氣基铪(Hf(OCH3)(OC4H9)3)、二正丁氣基二甲氣基铪(Hf(OCH3)2(OC4H9)2)、三甲氧基正丁氧基铪(Hf(OCH3)3(OC4H9))、三正丁氧基甲氣基铪(Hf(OCH3CH2)(OC4H9)3)、二正丁氧基二乙氣基铪(Hf(OCH3CH2)2(OC4H9)2)、三乙氧基正丁氣基铪(Hf(OCH3CH2)3(OC4H9))等.所述IVB族金属烷基由化物可以举出三甲基氯化钛(TiCl(CH3)3)、三乙基氟化钛(TiCl(CH3CH2)3)、三异丁基氣化钛(TiCl(i-C4H9)3)、三正丁基氣化钛(TiCl(C4H9)3)、二甲基二氣化钛(TiCl2(CH3)2)、二乙基二氯化钛(TiCl2(CH3CH2)2)、二异丁基二氟化钛(TiCl2(i-C4H9)2)、三正丁基氯化钛(TiCl(C4H9)3)、甲基三氣化钛(Ti(CH3)Cl3)、乙基三氯化钛(Ti(CH3CH2)Cl3)、异丁基三氦化钛(Ti(i-C4H9)C13)、正丁基三氣化钛(Ti(C4H9)Cl3);三甲基溴化钛(TiBr(CH3)3)、三乙基溴化钛(TiBr(CH3CH2)3)、三异丁基溴化钛(TiBr(i-C4H9)3)、三正丁基溴化钛(TiBr(C4H9)3)、二甲基二溴化钛(TiBr2(CH3)2)、二乙基二溴化钛(TiBr2(CH3CH2)2)、二异丁基二溴化钛(TiBr2(i-C4H9)2)、三正丁基溴化钛(TiBr(C4H9)3)、甲基三溴化钛(Ti(CH3)Br3)、乙基三溴化钛(Ti(CH3CH2)Br3)、异丁基三溴化钛(Ti(i-C4H9)Br3)、正丁基三溴化钛(Ti(C4H9)Br3);三甲基氣化锆(ZrCl(CH3)3)、三乙基氣化锆(ZrCl(CH3CH2)3)、三异丁基氯化锆(ZrCl(i-C4H9)3)、三正丁基氦化锆(ZrCl(C4H9)3)、二甲基二氯化铪(ZrCl2(CH3)2)、二乙基二氣化锆(ZrCl2(CH3CH2)2)、二异丁基二氣化锆(ZrCl2(i-C4H9)2)、三正丁基氣化锆(ZrCl(C4H9)3)、曱基三氯化锆(Zr(CH3)Cl3)、乙基三氟化锆(Zr(CH3CH2)Cl3)、异丁基三氯化锆(Zr(i-C4H9)C13)、正丁基三氣化锆(Zr(C4H9)Cl3);三甲基溴化锆(ZrBr(CH3)3)、三乙基溴化锆(ZrBr(CH3CH2)3)、三异丁基溴化锆(ZrBr(i-C4H9)3)、三正丁基溴化锆(ZrBr(C4H9)3)、二甲基二溴化锆(ZrBr2(CH3)2)、二乙基二溴化锆(ZrBr2(CH3CH2)2)、二异丁基二溴化锆(ZrBr2(i-C4H9)2)、三正丁基溴化锆(ZrBr(C4H9)3)、甲基三溴化锆(Zr(CH3)Br3)、乙基三溴化锆(Zr(CH3CH2)Br3)、异丁基三澳化锆(Zr(i-C4H9)Br3)、正丁基三溴化锆(Zr(C4H9)Br3);三甲基氯化铪(HfCl(CH3)3)、三乙基氣化铪(HfCl(CH3CH2)3)、三异丁基氯化铪(HfCl(i-C4H9)3)、三正丁基氣化铪(HfCl(C4H9)3)、二甲基二氣化铪(HfCl2(CH3)2)、二乙基二氣化铪(HfCl2(CH3CH2)2)、二异丁基二氯化铪(HfCl2(i-C4H9)2)、三正丁基氣化铪(HfCl(C4H9)3)、甲基三氯化铪(Hf(CH3)Cl3)、乙基三氣化铪(Hf(CH3CH2)Cl3)、异丁基三氣化铪(Hf(i-C4H9)C13)、正丁基三氣化铪(Hf(C4H9)Cl3);三甲基溴化铪(Hfflr(CH3)3)、三乙基溴化铪(Hffir(CH3CH2)3)、三异丁基溴化铪(Hffir(i-C4H9)3)、三正丁基溴化铪(HfBr(C4H9)3)、二甲基二溴化铪(HfBr2(CH3)2)、二乙基二溴化铪(Hffir2(CH3CH2)2)、二异丁基二溴化铪(Hffir2(i-C4H9)2)、三正丁基溴化铪(Hfflr(C4H9)3)、甲基三溴化铪(Hf(CH3)Br3)、乙基三溴化铪(Hf(CH3CH2)Br3)、异丁基三溴化铪(Hf(i-C4H9)Br3)、正丁基三溴化铪(Hf(C4H9)Br3);所述IVB族金属烷氧基卣化物可以举出三甲氧基氯化钛(TiCl(OCH3)3)、三乙氧基氣化钛(TiCl(OCH3CH2)3)、三异丁氧基氯化钛(TiCl(i-OC4H9)3)、三正丁氣基氣化钛(TiCl(OC4H9)3)、二甲氣基二氯化钛(TiCl2(OCH3)2)、二乙氣基二氯化钛(TiCl2(OCH3CH2)2)、二异丁氣基二氣化钛(TiCl2(i-OC4H9)2)、三正丁氣基氯化钛(TiCl(OC4H9)3)、甲氣基三氯化钛(Ti(OCH3)a3)、乙氣基三氯化钛(Ti(OCH3CH2)Cl3)、异丁氧基三氟化钛(Ti(i-C4H9)C13)、正丁氧基三氦化钛(Ti(OC4H9)Cl3);三甲氣基溴化钛(TiBr(OCH3)3)、三乙氣基溴化钛(TiBr(OCH3CH2)3)、三异丁氣基溴化钛(TiBr(i-OC4H9)3)、三正丁氣基溴化钛(TiBr(OC4H9)3)、二甲氣基二溴化钛(TiBr2(OCH3)2)、二乙氣基二浃化钛(TiBr2(OCH3CH2)2)、二异丁氣基二溴化钛(TiBr2(i-OC4H9)2)、三正丁氧基溴化钛(TiBr(OC4H9)3)、甲氧基三溴化钛(Ti(OCH3)Br3)、乙氣基三溴化钛(Ti(OCH3CH2)Br3)、异丁氣基三溴化钛(Ti(i-C4H9)Br3)、正丁氣基三溴化钛(Ti(OC4H9)Br3);三甲氣基氣化锆(ZrCl(OCH3)3)、三乙氧基氣化锆(ZrCl(OCH3CH2)3)、三异丁氣基氣化锆(ZrCl(i-OC4H9)3)、三正丁氣基氣化错(ZrCl(OC4H9)3)、二甲氣基二氣化锆(ZrCl2(OCH3)2)、二乙氣基二氣化锆(ZrCl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氯化锆(ZrCl2(i-OC4H9)2)、三正丁氣基氯化锆(ZrCl(OC4H9)3)、甲氣基三氯化铪(Zr(OCH3)Cl3)、乙氣基三氣化锆(Zr(OCH3CH2)Cl3)、异丁氣基三氯化锆(Zr(i-C4H9)C13)、正丁氣基三氦化锆(Zr(OC4H9)Cl3);三甲氧基溴化锆(ZrBr(OCH3)3)、三乙氧基溴化锆(ZrBr(OCH3CH2)3)、三异丁氣基澳化锆(ZrBr(i-OC4H9)3)、三正丁氧基溴化锆(ZrBr(OC4H9)3)、二甲氣基二溴化锆(ZrBr2(OCH3)2)、二乙氣基二溴化锆(ZrBr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澳化锆(ZrBr2(i-OC4H9)2)、三正丁氣基溴化锆(ZrBr(OC4H9)3)、曱氧基三溴化锆(Zr(OCH3)Br3)、乙氣基三溴化锆(Zr(OCH3CH2)Br3)、异丁氣基三溴化锆(Zr(i-C4H9)Br3)、正丁氧基三溴化锆(Zr(OC4H9)Br3);三甲氣基氣化铪(HfCl(OCH3)3)、三乙氣基氣化铪(HfCl(OCH3CH2)3)、三异丁氣基氯化铪(HfCl(i-OC4H9)3)、三正丁氣基氯化铪(HfCl(OC4H9)3)、二甲氣基二氣化铪(HfCI2(OCH3)2)、二乙氣基二氯化铪(HfCl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氯化铪(HfCl2(i-OC4H9)2)、三正丁氣基氣化铪(HfCl(OC4H9)3)、甲氣基三氯化铪(Hf(OCH3)Cl3)、乙氣基三氯化铪(Hf(OCH3CH2)Cl3)、异丁氣基三氯化铪(Hf(i-C4H9)C13)、正丁氣基三氯化铪(Hf(OC4H9)Cl3);三甲氣基溴化铪(Hffir(OCH3)3)、三乙氣基溴化铪(HfBr(OCH3CH2)3)、三异丁氧基溴化铪(HfBr(i-OC4H9)3)、三正丁氣基溴化铪(HfBr(OC4H9)3)、二甲氣基二溴化铪(HfBr2(OCH3)2)、二乙氣基二溴化铪(HfBr2(OCH3CH2)2)、二异丁氧基二溴化铪(HfBr2(i-OC4H9)2)、三正丁氣基溴化铪(HfBr(OC4H9)3)、甲氣基三溴化铪(Hf(OCH3)Br3)、乙氧基三溴化铪(Hf(OCH3CH2)Br3)、异丁氧基三溴化铪(Hf(i-C4H9)Br3)、正丁氣基三溴化铪(Hf(OC4H9)Br3).其中,作为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优选IVB族金属卤化物,更优选TiCU、TiBr4、ZrCl4、ZrBr4、HfCl4、HfBr4,最优选TiCl4和ZrCl4.这些IVB族金属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在选择所述化学处理剂处理所述复合栽体时,作为进行所述处理步骤的方法,只要能够实现所述复合栽体(在下文中,所述复合栽体包括复合栽体本身和经过预处理的复合栽体)与所述化学处理刑的处理而获得改性复合栽体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但并不限于此.在采用固态化学处理剂(比如四氯化锆)的情况下,首先制备所述化学处理刑的溶液,然后向复合栽体加入(优选滴加)规定量的所迷化学处理剂;在采用液态化学处理刑(比如四氯化钛)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但也可以在制备成溶液之后)将规定量的所述化学处理剂向复合栽体中加入(优选滴加),使接触反应(必要时借助搅拌)进行0.5~24小时,优选1~8小时,更优选2~6小时,最优选2~4次,然后进行过滤和洗涤,接着干燥,由此获得改性复合栽体.所述过滤、洗涤和干燥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其中洗涤用溶剂可以采用与溶解固态化学处理刑时所用相同的溶刑.该洗涤一般进行1~8次,优选2-6次,最优选2-4次.进行该处理步骤时,作为该化学处理刑的用量,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刑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摩尔比为1:0.1~1,优选1:0.3~0.9.在制备所述化学处理剂的溶液时,对所使用的溶刑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适用制备助化学处理刑溶液时所用的那些.应当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选用能够溶解镁化合物的溶剂,比如酸类溶刑,进一步比如四氛呋喃等.这些溶刑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对所述化学处理刑在其溶液中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规定的化学处理刑用量即可.根据本发明,对此时的所述处理步骤的温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虽然选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助于化学处理刑与复合栽体的反应,可以减少反应时间.但是由于溶刑不同,其沸点也是不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化学处理刑与复合栽体的反应温度应低于溶刑的沸点,比如对于己烷而言,反应温度可选择在20TC65X:之间,对于甲苯可选择在201C-1051C之间等等.因此,反应温度随溶刑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选择在低于溶剂沸点5-10TC之间,但对温度的下限并没有限定.另外,对该处理过程的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可以选用0.5~24小时,在提高反应温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可以适当越短.需要指出的是,在该处理步骤中,溶刑的使用并不是必需的.也就是说,所述化学处理刑与所述复合栽体的反应可以在没有溶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但此时化学处理刑必须为液态.此时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确定,一般而言,反应温度应至少低于化学处理刑的沸点510TC,接触反应时间一般为2~24小时.举例而言,化学处理剂与复合栽体的反应越激烈,反应温度就设置得越低,由此使得反应时间越长.比如,化学处理刑为四氯化钛时,反应温度可以是-301C~126t:,对应的反应时间为2-12小时.接着,以下就使用非茂金属配体处理所述复合栽体的情况进行说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A)和(B)化合物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A-l至A-4和B-l至B-4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7</formula>B-3B-4在以上所有结构式中,q选自0或1;d选自O或1;A选自氣原子、疏原子、砀原子、I、-NR23R24、-N(0)R2SR26、I、-PR28R29、-P(0)R3"OR31、砜基、亚砜基或-Se(0)R3^B选自含氮基团、含砩基团或C广C3o烃基;D选自氧原子、疏原子、砀原子、含氮的C,-C:m烃基、含裤的C!-C3。烃基、砜基、亚砜基、I、-N(0)R25R26、I、-P(0)R32(OR33),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E选自含氮基团、含氧基团、含硫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砩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F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硒基团或含裤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G选自d-Cw烃基、取代的C!-<:30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Y和Z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磷基团,比如可以举出-NR23R24、-N(0)R2SR26、-PR28R29、-P(O)R30R3l、-OR34、-SR35、-S(O)R36、-861138和-86(0)1139,其中N、O、S、Se和P分别为配位原子;>代表单鍵或双鍵;一代表共价鍵或离子鍵;R1、R2、R3、R4、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fl、R31、R32、R33、R34、R3S、R36、1138和113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Q-C30烃基、由素原子、取代的Q-C30烃基(其中优选由代炫基,比如-CH2Cl和-CH2CH2Cl)或情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如W与R2、R3,W与R4、R6、R7、R8、R9,及R"与RM或R"与R"等可以彼此成键或成环;R5选自氮上孤对电子、氩、C广C30烃基、取代的d-C30烃基、含氣基团(包括羟基和垸氧基,比如-OR"和-T-OR34)、含硫基团(包括-SR"、曙T-SR")、含氮基团(包括-NR"R24、曙T画NR"R24),或含礴基团(包括-PR281129、-T-PR28R29、-T-P(O)R30R31);当115为含氣基团、含疏基团、含氮基团、含硒基团或含裤基团时,RS中的N、O、S、P、Se分别为配位原子,并且能够与IVB族金属原子进行配位;和根据本发明,所述卤素选自F、Cl、Br、I;所述含氮基团选自I、-NR23R24、-1^^11231124或-]>4(0)11251126;含确基团选自I、-PR28R29、-P(O)R30R31或^(0)1132(01133);所迷含氧基团选自羟基和烷氧基,比如-OR34和-T-OR34;所述含硖基团选自-SR35、-T-SR35、-8(0)1136或-1^021137;所述含硒基团选自-SeR38、-T-SeR38、-86(0)1139或-1^6(0)1139;所述基团T选自d-C30烃基、取代的d-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所述R"选自氩、C,-C30烃基、卤素原子、取代的Q-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根据本发明,所述Ci-C3o烃基包括d-C3o的烷基、<:2-<:30的环状烷基、C广C30的烯基、C2-C3。的炔基、C6-C30的芳基、Cs-C3。的稠环基或C4—C30的杂环基;所述取代的Q—C3n烃基指的是带有一个或多个惰性取代基的烃基,所谓情性,指的是这些取代基对与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位过程没有实质性的干扰.如非特殊说明,所述取代的C广C30烃基一般指的是卣代的C!-C30的烃基、卣代的C6-C30的芳基、面代的C8_C30的稠环基或卣代的C4-C3o的杂环基;惰性功能性基团指的是除烃基与取代的烃基以外的其它情性功能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惰性功能性基团比如可以举出面素、含氣基团、含氮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含硪基团或含锡基团,具体而言,比如可以举出瞇(如-OR"或-TOR35)、C广do醋基、Ci-do胺、C广C,o烷氣基和硝基等.所述含硅基团选自-SiR42R43R44、-T-SiR";所述含锗基团选自-GeR"R47R48、-T-GeR49;所述含锡基团选自-SnRs°R51R"、-1^111153或-1^11(0)1154;所述R42、R43、R44、R4S、R"、R47、R48、R49、R幼、R51、R"、R53、R"各自独立地选自氨、C广C3o烃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广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根据本发明,所述惰性功能性基团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不干扰与IVB族金属原子的配位过程,(2)与结构式中的基团A、D、E、F、Y和Z均不同,和(3)与IVB族金属原子的配位能力低于所述A、D、E、F、Y和Z基团,并且不置換这些基团与IVB族金属原子的配位.作为该非茂金属配体,比如可以举出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1</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2</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3</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4</formula>这些非茂金属配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在选择所述非茂金属配体处理所述复合栽体时,作为进行所述处理步骤的方法,只要能够实现所述复合栽体(在下文中,所述复合栽体包括复合栽体本身和经过预处理的复合栽体)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处理而获得改性复合栽体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但并不限于此.首先制备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液.如果选摔的是对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溶解度不是很高的溶刑,则可以选摔适当加热的方式以促进其溶解;而对于对非茂金属配体溶解度较离的溶剂,则可以不采用加热方式.如果需要搅拌,则该搅拌的转速在10~500转/分钟.根据本发明对最终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非茂金属催化刑含量的规定,以及此阶段所采用的溶刑对该非茂金属配体的溶解性,溶液中该非茂金属配体的质量浓度一般为0.02-0.30克/毫升,优选0.05-0.15克/毫升.在进行该处理步骤时,就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用重而言,一般规定按质量计,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之比为0.05-0.50:1,优选0.10~0.30:1.对此时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可以溶解所述非茂金属配体即可,比如可以选自烷烃,比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等;环烷炫,比如环己烷,环戊烷、环庚烷、环癸烷、环壬烷等;卣代烷烃,比如二氣甲坑、二氯己烷、二氯庚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三氯丁烷、二溴甲烷、二溴乙烷、二溴庚坑、三溴甲烷、三溴乙烷、三澳丁烷等;囟代环烷烃,比如氯代环戊烷、氯代环已烷、氯代环庚烷、氯代环辛烷、氯代环壬烷、氣代环癸烷、溴代环戊烷、溴代环己烷、淡代环庚烷、溴代环辛烷、溴代环壬烷、溴代环癸烷、芳香烃,比如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二乙苯等;和卤代芳香烃,比如氣代甲苯、氟代乙苯、溴代甲苯、溴代乙苯等.其中,优选烷烃、囟代烷烃或芳香烃,最优选己烷、二氯甲坑和甲苯,应当注意的是,此时不能选用能够溶解镁化合物的溶剂,比如瞇类溶剂,进一步比如四氩呋喃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多种.然后,在室温到低于溶剂沸点5TC的温度范围内在均匀搅拌下向该非茂金属配体溶液中加入所述复合栽体,继续反应0.5-24小时。搅拌可以采用螺带式搅拌或锚式撹拌等方式,对于螺带式挽拌,搅拌速度一般为5~50转/分钟,对于锚式搅拌,挽拌速度一般为5~200转/分钟.反应后,将反应混合液经过过滤、洗涤和干燥,或者不经过过滤和洗涤而直接干燥,即获得本发明的改性复合栽体.一般而言,对于固含量较低的反应混合液,采用前一种方式,而对于固含量较髙的反应混合液,则采用后一种方式.必要时,该洗涤一般进行1~8次,优选2-6次,最优选2~4次.所述干燥可以采用常法进行,比如惰性气体干燥、抽真空干燥,或者加热抽真空干燥,优选抽真空干燥.一般而言,干燥时间一般为2~24小时,但实际可以通过抽样,并根据样品的热失重情况来判定干燥终点.即,在低于所采用的溶剂的沸点5~45"的温度下热失重小于5%即为干燥终点.在选择低沸点的溶剂时,可采用较短的干燥时间,而选择高沸点溶刑則一般采用较长的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一般低于所用的溶刑的沸点5~451C,在选择甲苯作为溶刑时,干燥温度可选择在65~10510之间,再比如在选择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时,干燥温度可选择在0-37"C之间,等等.另外,无论选择非茂金属配体和化学处理剂中的哪一方来进行该处理步骤,均可以使用前述预处理步骤中所获得的未经过分离的混合液代替所述复合栽体来进行该处理步骒.此时,由于该混合液中已存在溶剂,所以可以省略使用溶刑或者减少溶剂的用量.在制造了本发明的改性复合栽体之后,通过使所述改性复合栽体与选自所述化学处理刑和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中的另一方接触,从而可以获得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也就是说,如果在处理步骤中使用了化学处理刑,则在接下来的接触步骤中就仅使用非茂金属配体;而如果在处理步猓中使用了非茂金属配体,则在接下来的接触步骤中就仅使用化学处理刑.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所述非茂金属配体(或所述化学处理刑)与所述改性复合栽体接触,可以使所述非茂金属配体(或所述化学处理刑)与该改性复合栽体中所含的化学处理剂(或非茂金属配体)发生反应,从而原位生成非茂金属配合物(原位负栽化反应),由此获得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对该接触步猓的进行方式没有任何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该原位负栽化反应即可.具体而言,当采用非茂金属配体进行该接触步猓时,可以举出与之前针对采用非茂金属配体进行前述处理步稞时所例举同样的方法(包括反应条件和试刑用量等),只不过是将复合栽体替换为改性复合栽体;当采用化学处理刑进行该接触步骤时,可以举出与之前针对采用化学处理剂进行前述处理步槺时所例举同样的方法(包括反应条件和试刑用量等),只不过是将复合栽体替换为改性复合栽体.另外,考虑到所述改性复合栽体和该接触步稞中使用的非茂金属配体或化学处理刑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后的混合液一般在常温下进行0.5~24小时的密闭老化,以增加二者之间的鍵合强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以上所述的各种接触和处理过程一般都在严格的无水无氣条件下进行,这里所说的无水无氣条件是指体系中水和氧的含量持续小于10ppm.而且,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在制备后通常在密闭氮封下微正压保存备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涉及由前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制造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本发明制造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与助催化刑共同构成催化体系,可以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共聚.通过以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为主催化刑,以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卣代烷基铝、硼氣烷、烷基硼和烷基硼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助催化剂,可以催化烯烃的均聚和/或共聚.对所述烯烃的均聚和/或共聚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那些,比如可以举出淤浆法、乳液法、溶液法、本体法和气相法.所述烯烃选自C2-d。单烯烃、双烯烃、环烯烃和其他烯鍵式不饱和化合物,具体而言,所述C2-Cm单烯烃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l-己烯、l-庚烯、4-甲基-l-戊烯、l-辛烯、l-癸烯、l-十一烯、1-十二烯、l-环戊烯、降水片烯、降冰片二烯和苯乙烯,所述双烯烃可以举出1,4-丁二烯、2,5-戊二烯、1,6-己二烯和l,7-辛二烯,而所述其他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可以举出醋酸乙烯酯和(甲基)丙烯酸醱.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说的均聚是指一种烯烃的聚合,而共聚合是指两种以上烯烃之间的聚合.如前所述,所述助催化刑可以选自铝氣烷、烷基铝、囟代烷基铝、硼象烷、烷基硼和烷基硼铵盐,其中优选铝氣烷和烷基铝,作为铝氧烷和烷基铝,可以采用之前作为助化学处理剂时所提到的那些,其中优选甲基铝氣烷和三乙基铝.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而且非茂金属配体的负栽量可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负栽量,由此大幅度地提高该催化刑的聚合活性.另外,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剂用量,可以获得聚合活性从低到高而可调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由此适应不同的烯烃聚合要求.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刑制备方法,非茂金属配体与多孔栽体的结合紧密,有效地遊免了游离配体对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从而使该催化剂的性能更为稳定.体系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剂(比如甲基铝氧烷或三乙基铝)用重,就可以获得髙的烯烃聚合活性.而且,由此所得到的聚乙烯等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聚合物形态和髙的聚合物堆积密度.本发明发现,由本发明提供的负栽型催化刑表现出高的共聚单体效应,即即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催化剂的共聚活性高于均聚活性,并且在相同聚合条件下,共聚物的堆密度高于均聚物.通过进一步聚合研究发现,由本发明提供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共聚效应主要来源于非茂金属配体的作用,而活性却主要由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活性金属含量所决定.实施例以下采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聚合物堆密度测定参照标准GB1636-79进行(单位是g/c迈3).负栽型催化刑中IVB族金属含量的测定采用ICP-AES测定,配体含重测定采用元素分析方法测定.催化刑的聚合活性按照以下方法计算聚合反应结束之后,将反应釜内的聚合产物过滤并干燥,然后称量该聚合产物的质量,以该聚合产的聚合活性(单位是kg聚合物/gCat).实施例1多孔栽体采用硅胶(Ineos公司的ES757),将该硅胶在6001C、氮气气氛下持续焙烧4h而热活化.镁化合物采用无水氯化镁,醇采用乙醇,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氯化钛.称取5g无水氯化镁,加入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加热到60TC至完全溶解,趁热加入10g经过热活化的硅胶,撹拌均匀,静置12小时后,均匀加热到901C下真空干燥,得到19.6g复合栽体.称取5g复合栽体,加入50ml己烷,搅拌并用30分钟滴加入四氣化钛,在60TC下攬拌反应4小时,过滤,采用己烷洗涂3遍,每次己烷用量25ml,然后加热到901C干燥4小时,得到改性复合栽体.将结构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9</formula>的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己烷中,然后加入改性复合栽体,搅拌反应4小时,过滤,采用己烷洗涤2遍,每次己烷用量25mi,然后25"下干燥4小时得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配比为,氣化镁与四氩呋喃摩尔比为1:3.5;氯化镁与乙醇摩尔比为l:4.07;氣化镁与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2;四氦化钛与复合栽体的配比为9.4毫摩尔:l克.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的质重配比为0.10:1.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记为CAT-1,钛含量为2.94wt%,非茂金属配体质重含量为0.87%.实施例1-1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三氣化二铝.将三氧化二铝在7001C、氮气气氛下持续焙烧6h.镁化合物改变为溴化镁(MgBr2),醇采用丁醇,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溴化钛(TiBr4).OH、Ph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八,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癸烷.其中配比为,溴化镁与四氢呋喃摩尔比为1:5;溴化镁与丁醇摩尔比为l:3.5;溴化镁与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1.4;四溴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7.64毫摩尔:l克.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11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22:1.实施例1-2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分子筛.将分子筛在450TC、氩气气氛下持续焙烧4h.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氟化镤(MgCl(OC2Hs)),醇采用苯乙醇,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锆(ZrCl4).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二氯甲烷。其中配比为,乙氧基氯化镁与四氢呋喃摩尔比为1:4.3;溴化镁与丁醇摩尔比为l:6;乙氣基氟化钹与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1;四氯化锆与复合栽体配比为9.31毫摩尔:1克.四氯化锆首先溶解于甲苯中,配成质量含量为10%的溶液,然后加入到复合栽体中.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1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30:1.实施例1-3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二氣化钛.将二氣化钛在5501C、氩气气氛下持续焙烧2h.镁化合物改变为乙氣基镁(Mg(OC2Hs)2),醇采用乙基环己醇.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甲基钛.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z\,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环己烷.其中配比为,乙氣基镁与四氬呋喃摩尔比为1:4.3;乙氧基镁与乙基环己醇摩尔比为l:6;乙氣基镁与多孔栽体的质重比为1:4;.四甲基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6.37毫摩尔:l克,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2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48:1,实施例1-4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蒙脱土.将蒙脱土在4001C、氮气气氛下持续焙烧8h.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氦化镁(Mg(C2Hs)Cl),醇采用三氣甲醇.化学处理刑改变为四曱氣基钛.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z\,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苯.其中配比为,乙基氯化镁与四氢呋喃摩尔比为1:2.5;乙基氣化锬与三氯甲醇摩尔比为1:4.4;乙基氯化钹与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1.76;四甲氣基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2.64毫摩尔:l克,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28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重配比为0.01:1.实施例1-5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二氣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含量为60质量%)混合氧化物.将二氣化硅-三氣化二铝混合氣化物在600TC、氮气气氛下持续焙烧12h.镁化合物改变为异丁氧基镁(Mg(i-OC4H9)2),醇采用乙二醇-乙酸.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四甲氧基锆.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二甲苯.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10:1.实施例1-6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由四氯化硅水解得到的硅胶.将由四氯化硅水解得到的硅胶在6501C、氩气气氛下持续焙烧6h.镁化合物改变为乙基镁(Mg(C2Hs)2),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剂改变为环己烷.,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实施例1-7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多孔栽体采用球状聚苯乙烯.将该球状聚苯乙烯在200TC、氛下持续干燥8h.镁化合物改变为异丁基镁(Mg(i-C4H9)2),氮气气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基环己烷.参考例1-1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的质重配比为0,20:1.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钛质重含量为2.77%,非茂金属配体质量含量为1.52%.催化刑记为CAT-A.由该参考例可知,其他过程相同,但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中钛的含量降低.这一现象是由于非茂金属配体加入量増加导致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负栽量増加所致的.这说明采用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高的非茂金属配体负栽量,并且其负栽量可调.参考例1-2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非茂金属配体与多孔栽体的质重配比为0.05:1.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钛质量含量为3.00%,非茂金属配体质量含量为0.91%.催化刑记为CAT-B.在非茂金属配体加入量相同的条件下,由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中钛含重增加、聚合活性增加这一现象可知,采用本发明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处理刑用量,而得到催化烯烃聚合活性不同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实施例2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在下文中,为了表述简洁之故,将化学处理刑和助化学处理刑的组合统称为复合处理刑,并且以化学处理剂为基准来确定助化学处理剂的用量,但这并不与本发明之前的规定范围产生矛盾.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钛和甲基铝氣烷复合处理刑.先加入甲基铝氣烷的甲苯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50ml己烷洗涤l次,再用30分钟滴加四氯化钛,在60TC下搅拌反应2小时,过滤,己烷洗涤3遍,每次己烷用量25ml,然后加热到90TC真空干燥4小时,得到改性复合栽体.将结构式的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己烷中,然后加入改性复合栽体,撹拌反应4小时,过滤,己烷洗涤2遍,每次己坑用量25ml,然后251C下干燥4小时得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配比为,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的配比为9.4毫摩尔:1克,甲基铝氣烷与四氯化钛摩尔比l:1,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的质童配比为0.10:1.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记为CAT-2,钛含量为3.08wt%.实施例2-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z\.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氯化钛和甲基铝氣烷复合处理剂.先加入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戊烷洗涤1次,再用30分钟滴加四氯化钛.,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环己烷其中配比为,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6.37毫摩尔:1克,甲基铝氧烷与四氯化钛摩尔比l:1.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2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重配比为0.48:1.实施例2-2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2.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氣化钛和异丁基铝氣烷复合处理剂.先加入异丁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甲苯洗涤1次,再滴加四氯化钛.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苯.其中配比为,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2.64毫摩尔:1克,异丁基铝氣烷与四氯化钛摩尔比2.7:1.非茂金属配体质重浓度为0.28克/毫升,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01:1.实施例2-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3.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氯化钛和三乙基铝复合处理剂.先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二甲苯洗涤l次,再滴加四氣化钛,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7.42毫摩尔:1克,三乙基铝与四氦化钛摩尔比0.54: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二甲笨.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10:1.实施例2-4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4.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钛和三乙丁基铝复合处理刑,先加入三乙丁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氣代己烷洗涤l次,再滴加四氣化钛.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1.92毫摩尔:1克,三乙丁基铝与四氯化钛摩尔比1.24: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氯代己烷.实施例2-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5.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锆和甲基铝氧烷复合处理刑.先加入甲基铝氣烷的甲苯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甲基环己烷洗涤l次,再滴加四氯化锆的甲苯溶液.四氦化锆与复合栽体配比为5.54毫摩尔:1克,甲基铝氣烷与四氯化锆摩尔比l:1.改变为甲基环己烷.实施例2-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6.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锆和三乙基铝复合处理剂.先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氯代己烷洗涂l次,再滴加四氯化锆的甲苯溶液.四氯化锆与复合栽体配比为5.37毫摩尔:1克,三乙基铝与四氯化钛摩尔比0.54: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实施例2-7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7.化学处理刑采用四乙基钛和三乙基铝复合处理剂.先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环己烷洗涤l次,再滴加四乙基钛的环己烷溶液.中,然后加入5g复合栽体,25TC搅拌反应4小时后过滤,己烷洗涤2遍,每次己烷用量25ml,之后251C下真空干燥2小时.然后加入50ml己烷,在搅拌条件下用30分钟滴加化学处理剂四氟化钛,在60TC下搅拌反应4小时,过滤,己烷洗涤3遍,每次己烷用量2Sml,然后251C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其中配比为,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的质量配比为0.10:1,四氣化钛与复合栽体的配比为9.4毫摩尔:1克,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记为CAT-3,钛含量为3.27wt%.实施例3-1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1.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癸烷.化学处理刑改为四澳化钛.其中配比为,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11克/毫升,非茂金属配实施例3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将具有结构式非茂金属配体溶解于50ml己烷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22:1,四溴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7.64毫摩尔:l克.实施例3-2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2.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氯化锆(ZrCl4).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二氦甲烷.其中配比为,非茂金属配体质i:浓度为0.1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30:1.四氦化锆与复合栽体配比为9.31毫摩尔:l克.四氣化锆需要溶解于甲苯中,配成质量含重为10%的溶液,然后再加入到非茂金属配体处理的复合栽体中.实施例3-3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3.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环己烷.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四甲基钛.其中配比为,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2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48:1.四甲基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6.37毫摩尔:1克,实施例3-4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4.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苯.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四甲氣基钛.其中配比为,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28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重配比为0.01:1.四甲氧基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2.64毫摩尔:l克.实施例3-5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5.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改变为二甲苯.化学处理剂改变为四甲氣基锆.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10:1.实施例3-6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6.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环己烷.实施例3-7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7.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基环己烷.实施例4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氣化钛和甲基铝氧坑复合处理剂.先向复合栽体中15分钟内加入甲基铝氣烷的甲苯溶液,反应1小时后,过滤己烷洗涂2次,每次25ml,然后加入结构式为己烷洗涤2遍,每次己烷用量25ml,251C下干燥2小时后加入50ml己烷,搅拌并用30分钟滴加入四氯化钛,在601C下搅拌反应4小时,过滤,采用己烷洗涤3遍,每次己烷用量25ml,然后常温下干燥4小时,得到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配比为,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的配比为9.4毫摩尔:1克,甲基铝氣烷与四氣化钛摩尔比l:1.非茂金属配体质重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的质量配比为0.10:1.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记为CAT-4,钛含量为3.23wt%.实施例4-1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1.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钛和甲基铝氧烷复合处理刑.先加入曱基铝氣烷的甲苯溶液,过滤、甲苯洗涤、干燥后加入非茂金属配体.非茂金属配体的己烷溶液,搅拌反应2小时,过滤,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环己烷.非茂金属配体质重浓度为0.02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48:1.最后加入四氣化钛,四氣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6.37毫摩尔:l克,甲基铝氧烷与四氯化钛摩尔比l:1,实施例4-2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2.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钛和异丁基铝氣烷复合处理刑.先加入异丁基铝氣烷的甲苯溶液.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苯,非茂金属配体质重浓度为0.28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重配比为0.01:1.最后再加入四氟化钛.四氣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2.64毫摩尔:1克,异丁基铝氧烷与四氯化钛摩尔比2.7:1.实施例4-3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3.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氯化钛和三乙基铝复合处理剂.先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二甲苯.非茂金属配体质量浓度为0.05克/毫升,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质量配比为0.10:1.最后再加入四氣化钛.实施例4-4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4.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氯化钛和三乙丁基铝复合处理刑.先加入三乙丁基铝的己烷溶液.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z\,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刑改变为氯代己烷.最后加入四氯化钛,四氯化钛与复合栽体配比为1.92毫摩尔:1克,三乙丁基铝与四氯化钛摩尔比1.24:1.实施例4-5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5.化学处理剂采用四氯化锆和甲基铝氧烷复合处理剂.先加入曱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甲基环己烷洗涤l次,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甲基环己烷.最后再滴加四氯化锆的甲苯溶液.四氯化锆与复合栽体配比为5.54毫摩尔:l克,甲基铝氣烷与四氯化锆摩尔比l:1.实施例4-6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6.化学处理刑采用四氣化锆和三乙基铝复合处理剂.先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氯代己烷洗涤l次,真空干燥2小时,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溶解非茂金属配体的溶剂改变为氣代己烷.最后再滴加四氣化锆的甲苯溶液.四氯化锆与复合栽体配比为5.37毫摩尔:l克,三乙基铝与四氣化钛摩尔比0.54:1.实施例4-7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但有如下改变复合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7.化学处理刑采用四乙基钛和三乙基铝复合处理剂.先加入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反应1.5小时后,过滤,环己烷洗涂l次,真空干燥2小非茂金属配体改变为。H",最后再滴加四乙基钛的环己烷溶液.实施例5(应用实施例)将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得的催化剂CAT-1、CAT-2、CAT-3、CAT-4以及参考例中制得的CAT-A、CAT-B分别在以下条件下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乙烯的均聚2升聚合高压釜,淤浆聚合工艺,l升己烷溶刑,聚合总压0.8MPa,聚合温度85t:,氩气分压0,2MPa,反应时间2小时.首先将l升己烷加入到聚合高压釜中,开启搅拌,然后加入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混合物,再加入氢气到0.2MPa,最后持续通入乙烯使聚合总压恒定在0.8MPa.反应结束后,将釜内气体放空,放出釜内聚合物,干燥后称量质量.该聚合反应的具体情况以及聚合评价结果如表l所示.进行乙烯与其它烯烃(即共聚单体)的共聚时,其条件在以上乙烯均聚的基础上,当通入乙烯5分钟后,通过计量泵一次性泵入共聚单体,其共聚单体加入量为每毫克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加入1克共聚单体.<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4</column></row><table>通过表中序号1与2、5与6的试验结果数据的对比可知,增加助催化刑三乙基铝或甲基铝氣烷的用量,即提高铝钛摩尔比时,对催化刑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说明,采用本发明提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而且由此所得到的聚乙烯等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聚合物形态和高的聚合物堆积密度.通过将序号3、4与1,或8与7,或11与10,或17与16、或19与18进行对比可知,本发明的负栽型催化剂和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均表现出髙的共聚单体效应.即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催化剂的共聚活性高于均聚活性,并且在相同聚合条件下,共聚物的堆密度高于均聚物。通过序号16、17与l、3或通过序号18、19与K3来对比催化剂CAT-A和CAT-1,以及CAT-B和CAT-1,还可以发现虽然CAT-A均聚活性低于CAT-1,但共聚效应所增加的活性幅度却高于后者,反之虽然CAT-B均聚活性高于CAT-1,但共聚效应所增加的活性幅度却低于后者.由此说明,共聚效应主要来源于非茂金属配体的作用,而活性却主要由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中活性金属含量所决定.权利要求1.一种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镁化合物溶解于由四氢呋喃和醇构成的混合溶剂,获得镁化合物溶液的步骤,使多孔载体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浆液的步骤,干燥所述混合浆液,获得复合载体的步骤,以选自化学处理剂和非茂金属配体中的一方处理所述复合载体,获得改性复合载体的处理步骤,其中所述化学处理剂选自IVB族金属化合物;和使所述改性复合载体与选自所述化学处理剂和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中的另一方接触,从而获得所述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接触步骤.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干燥所述获得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步骤.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与所述镁化合物溶液混合之前,热活化处理所述多孔栽体的步猓.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处理步驟之前,用选自铝氣烷、烷基铝及其混合物的助化学处理剂处理所述复合栽体的步骒.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处理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在200~80010下处理0.5~24小时.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处理包括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下,在400~700*0下处理2~12小时.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处理包括在400~6501C下处理4~8小时.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栽体选自部分交联且具有表面羧基的苯乙烯聚合物和多孔无机材料,并且其中所述多孔无机材料选自由元素周期表nA、fflA、IVA和IVB族金属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构成的氣化物、由气态金属卣化物或气态硅化合物通过高温水解而生成的氣化物、粘土、分子筛、云母、蒙脱土、膨润土、砝藻土、ZSM-5和MCM-41.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栽体选自苯乙烯聚合物、二氣化硅、氧化铝、氧化镁、二氧化钛、分子筛和蒙脱土.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栽体选自二氧化硅.11.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由化镁、烷氣基由化钹、烷氣基镁、坑基镁、烷基卣化镁和烷基烷氧基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醇选自脂肪醇、芳香醇和脂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其中所述醇任选被选自烷基、面原子和坑氣基的基团取代.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由化镁.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为氟化镁.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迷醇选自脂肪醇.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为乙醇或丁醇.16.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6~4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1~8,并且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多孔栽体的质重比为1:0.5~4.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8~20,以镁元素计的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醇的摩尔比为1:0.5~4,并且所述镁化合物与所述多孔栽体的质量比为1:1~2.18.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IVB族金属囟化物、烷基化合物和烷基卣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迷IVB族金属化合物选自卣化钛和由化锆.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B族金属化合物为四氣化钛.21.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铝选自三乙基铝和三曱基铝,而所述铝氣烷选自甲基铝氧烷和三异丁基铝氧烷.22.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Al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与所述复合栽体之比为0.25-4毫摩尔1克,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Al元素计的所述助化学处理刑与所述复合栽体之比为0.5~2毫摩尔:1克.24.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计,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之比为0.05~0.50:1,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计,所述非茂金属配体与复合栽体之比为0.10~0.30:1。26.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剂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摩尔比为1:0.1~1,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VB族金属元素计的所述化学处理刑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的摩尔比为1:0.3~0.9.28.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其中q选自O或1;d选自0或1;、NR22A选自氣原子、碟原子、硒原子、I、-NR23R24、-N(O)R"R26、I、-PR28R29、-P(0)R3°OR31、巩基、亚砜基或-Se(0)R39;B选自含氮基团、含磷基团或C,-C3n烃基;D选自氣原子、疏原子、硒原子、含氮的C广C3o烃基、含磷的d-C3。炫基、砜基、亚砜基、I、-N(0)R25R26、I、-P(O)R32(OR33),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E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竭基团或含裤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G选自d-C3o烃基、取代的Ci-C3o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代表羊鍵或双鍵;一代表共价鍵或离子鍵;R1、R2、R3、R22、R23、R24、R"、R26、R27、R28、R29、R30、R31、R32、R"和1139各自独立地选自氩、C,-C加烃基、面素原子、取代的G-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鍵或成环.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A)和(B)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其中F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硖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砩基团,其中N、O、S、Se、P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定义.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A-l至A-4和B-l至B-4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其中Y和Z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氮基团、含氣基团、含疏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磷基团,其中N、o、S、Se和p分别为配位原子;r4、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r"、r加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广C加烃基、离素原子、取代的C!-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可以彼此成键或成环;RS选自氮上孤对电子、氬、C!-C30烃基、取代的C,-C30烃基、含氣基团、含碟基团、含氮基团或含磷基团,前提是当R5为含氣基团、含硫基团、含氮基团、含竭基团或含砩基团时,rs中的n、o、s、p、Se分别为配位原子;其他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定义.31.按照权利要求28-30任一项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鹵素选自F、Cl、Br、I;所述惰性功能性基团选自由素、含氣基团、含氮基团、含硅基团、含锗基团、含硖基团或含锡基团;所述含氮基团选自I、-NR23R24、-1^\11231124或-1^(0)11251126;所述含磷基团选自I、-PR28R29、^(0)议301131或孑(0)1132(01133);所述含氣基团选自羟基、-0议34和-1-01134;所述含硤基团选自-SR35、-T-SR35、-8(0)1136或-1^021137;所迷含硒基团选自-SeR38、-T-SeR38、-86(0)1139或-1-86(0)1139;所述基团T选自C广C30烃基、取代的Q-C30烃基或情性功能性基团;所述d-C30烃基选自d-C30的坑基、C2-C30的环状烷基、C2-<:30的烯基、C2-C3o的炔基、C6-C3o的芳基、C8-C30的稠环基或<:4-<:30的杂环基;所述取代的Q-C30烃基选自由代的Q-C30的烃基、由代的C6_C30的芳基、囟代的C8-C30的稠环基或卣代的C4-C30的杂环基;所迷含硅基团选自-SiR42R43R44、-T-SiR";所述含铐基团选自-GeR46R471148、-T-GeR49;所述含锡基团选自-SnRS()R51R52、-T-SnR53或-T-Sn(0)r54;所述R34、R35、R36、R37、1138和R42、R43、R44、R"、R45、R"、R47、R48、R49、R50、R51、R52、R53、R"各自独立地选自氩、Q-C30烃基、卤素原子、取代的C广C30烃基或惰性功能性基团.32.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茂金属配体选自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34.—种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包含栽体和负栽于其上的非茂金属催化刑,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权利要求1~33任一項所述的负栽型非茂金属催化刑的制备方法制造的.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是通过原位负载化方法使非茂金属配体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在载体上直接反应得到的。该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可行,并且催化剂负载量和聚合活性的可调范围宽。在将本发明的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组合而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共聚时,表现出高的共聚单体效应,同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剂用量,就可以获得高的烯烃聚合活性。而且,由此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颗粒形态和高的堆积密度。文档编号C08F4/654GK101412769SQ20071016267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6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6日发明者姚小利,李传峰,李晓强,王亚明,陈韶辉,顾越峰,马忠林申请人: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