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4100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超低绝热保温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该材料可应用于液化天然气、液氮、液氧等超低温物质的储存,运输等领 域。
背景技术
耐超低温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关注较热 的新型材料,在航天,能源,食品,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在LNG 保温材料领域;该材料要求耐超低温性和阻燃性;能有效防止超低温液体的热损 耗。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己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 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例如,现有专利[ZL03132987.幻,存在 从低温状态到室温或更高温度的耐急剧温度变化范围小,易造成泡孔破裂导热系 数增大,材料使用寿命縮短的缺陷;而专利[200310109202],虽然是以多元胺为 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在耐低温性和力学性能上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在低温与 高温相互转变时(热交变),材料的收縮与膨胀过程对材料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 坏,导致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利用分子设计的基本原 理,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工艺情况,发明了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由 混合多元醇,催化剂,匀泡剂,发泡剂,阻燃剂,扩链剂组成的A组分;再与异 氰酸酯类的B组分反应,其中A组分的各个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混合多元醇60-97%,
发泡剂 2-15%,
匀泡剂0.5-10%,
阻燃剂 2-15%,
催化剂 0. 1-2%, 扩链剂0. 1-5%。
上所述的混合多元醇是指聚醚多元醇,混合多元醇的组合物,具体比例为苯 胺为起始剂聚醚多元醇占混合多元醇总质量的1/2,山梨糖醇为起始剂及蔗糖为 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各占混合多元醇总质量的1/4。
上所述的发泡剂是一种氢化氯氟化碳系化合物。
上所述的匀泡剂为硅烷类化合物。
上所述的阻燃剂为磷类化合物。
上所述的催化剂为有机锡与胺类的混合物。
上所述的扩链剂为小分子二元醇类物质。
上所述异氰酸酯为含端-NCO基团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其分子结构式特征 为OCN-R-NCO,式中R为小分子或大分子链段,其用量是按其官能团NC0与上述 混合多元醇中的-OH官能团按摩尔量计算,其比例范围在1.0—2.0之间。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 料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
步骤l、制备A组分,将组成A组分的混合多元醇,催化剂、发泡剂、、匀泡 剂、发泡剂、阻燃剂、扩链剂,按其质量百分比配方后进行混合均匀,注入到发 泡机A罐里贮藏待用;
步骤2、制备B组分,选配符合摩尔比要求的异氰酸酯(OCN-R-NCO)注入到 发泡机B罐里贮藏待用;
步骤3、材料的制备,先启动发泡机,再将A,B两个混合组分放在枪头中充 分混合,最后注入尺寸,大小,形状一定的模具内发泡成型。
本发明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 导热系数降低到了0.015 /111上以下;
2、 抗压强度达到了 10Mpa;
3、 可以在-22()Gc低温以上长期使用;
4、 泡孔均匀,大小在90-150 um;
5、 在300'C温度差变化下,材料力学性能保持不变。
本发明的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具有耐超低温机械性能(适应宽温度范围急速
变化),阻燃性能好,导热系数低,能有效防止管线和罐体内等超低温液体的热 损耗。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能源,食品,医疗等方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h
一、配比
A组分配合物的比例如下
1、 混合多元醇 73%,
2、 发泡剂 2%,
3、 硅烷类的匀泡剂 3%,
4、 含磷类的阻燃剂 15%,
5、 混合催化剂 2%,
6、 扩链剂 5%;
B组分异氰酸酯(MDI) NC 0 / OH摩尔比例为1.05 : 1 。
二、制备
将以上1至6各组分混合均匀存于发泡机A料罐内;将异氰酸酯(MDI)存 于发泡机B料罐内;将上述诸物质发泡机混合均匀后在40度的模具内模压成型。
其有益效果除在-22(TC低温以上,30(TC温差变化下,长期使用力学性能 保持不变外,且发泡速度快,力学性能较高压縮强度可达38Mpa,导热系数为 0.015w/m.k,泡孔平均大小为150um。
实施例2:一、配比
A组分配合物的比例如下
1、 混合多元醇 81%,
2、 发泡剂 2%,
3、 硅烷类的匀泡剂 10%,
4、 含磷类的阻燃剂 5%,
5、 混合催化剂 0.5%,
1.5%。
NC 0 / OH摩尔比例为1:1。
6、扩链剂 B组分异氰酸酯(MDI) 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其有益效果除在-22(TC低温以上,30(TC温差变化下 保持不变外,压縮强度可达25Mpa,导热系数为O.OllwZm.k u m。
长期使用力学性能 泡孔平均大小为90
实施例3:
一、 配比
A组分配合物的比例如下
1、 混合多元醇
2、 发泡剂
3、 硅烷类的匀泡剂
4、 含磷类的阻燃剂
5、 混合催化剂
6、 扩链剂
B组分异氰酸酯(MDI) NCO / OH比例为1.05 : 1<
二、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
其有益效果除在-22(TC低温以上,30(TC温差变化下,长期使用力学性能 保持不变外,力学、导热综合性能较好,压縮强度可达30Mpa且导热系数为 0.012w/m.k,泡孔平均大小为110um。
97%, 1.3%, 0. 5%, 1%, 0. 1%, 0. 1%。
NC 0 / 0 H比例为1.05
实施例4:
一、配比
A组分配合物的比例如下
1、 混合多元醇
2、 发泡剂
3、 硅烷类的匀泡剂
4、 含磷类的阻燃剂
76%, 15%, 2%, 10%,0. 5%,
1. 5%。
NC O / OH比例为2
5、 混合催化剂
6、 扩链剂
B组分异氰酸酯(MDI) N C O / O H比例为2:1,
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
其有益效果除在-220'C低温以上,30(TC温差变化下,长期使用力学性能 保持不变外,导热系数小仅为0.010w/m.k,泡孔平均大小为130um,压縮强度 为讓pa。
实施例5:
一、 配比
A组分配合物的比例如下
1、 混合多元醇
2、 发泡剂
3、 硅垸类的匀泡剂
4、 含磷类的阻燃剂
5、 混合催化剂
6、 扩链剂
B组分:异氰酸酯(MDI)
二、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
其有益效果除在-22(TC低温以上,30(TC温差变化下,长期使用力学性能 保持不变外,导热系数小仅为0.011w/nfC,泡孔平均大小为150um,压縮强度 为15Mpa,且-20(TC低温下的抗冲击性能好,不易脆裂。
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60%,
15%,
4%,
15%,
0. 5%,
1.5%。
N C O / 0 H比例为1.1: 1。
权利要求
1.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由混合多元醇,催化剂,匀泡剂,发泡剂,阻燃剂,扩链剂组成的A组分,再与异氰酸酯类的B组分反应;其中A组分的组成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混合多元醇 60-97%,发泡剂 2-15%,匀泡剂 0.5-10%,阻燃剂 2-15%,催化剂 0.1-2%,扩链剂 0.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混 合多元醇是指聚醚多元醇,混合多元醇的组合物,具体比例为苯胺为起始剂聚醚 多元醇占混合多元醇总质量的1/2,山梨糖醇及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各占 混合多元醇总质量的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发 泡剂为氢化氯氟化碳系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匀 泡剂为硅垸类化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阻 燃剂为磷类化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催 化剂为有机锡与胺类的混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扩 链剂为小分子二元醇类物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异氰 酸酯类的B组分为含端-NC0基团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其分子结构式为 0CN-R-NC0,式中R为小分子或大分子链段;其用量是按其官能团NC0与混合多 元醇中的-0H官能团按摩尔量计算,其比例范围在1. 0—2. 0之间。
9、 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l、制备A组分,将组成A组分的混合多元醇,催化剂、发泡剂、、匀泡 剂、发泡剂、阻燃剂、扩链剂,按其质量百分比配方后进行混合均匀,注入到发泡机A罐里贮藏待用;步骤2、制备B组分,选配符合摩尔比要求的异氰酸酯(OCN-R-NCO)注入到 发泡机B罐里贮藏待用;步骤3、材料的制备,先启动发泡机,再将A,B两个混合组分放在枪头中充 分混合,最后注入尺寸,大小,形状一定的模具内发泡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LNG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由混合多元醇为60-97%,催化剂为0.1-2%,匀泡剂为0.5-10%,发泡剂为2-15%,阻燃剂为2-15%,扩链剂为0.1-5%组成的A组分;再与异氰酸酯类的B组分反应制备而获得。该材料可以在-220℃以上的低温下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保冷和机械性能,可适应300℃以上温差范围急速变化,具有高阻燃性,导热系数小,能有效防止超低温液体的热损耗,为环保节能,无污染的高性能保温、保冷材料。
文档编号C08K3/32GK101357979SQ200810021989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0日
发明者张天财, 高延敏 申请人:江苏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