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脂肪族聚酯类膜、反射膜及反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54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脂肪族聚酯类膜、反射膜及反射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用具、照明广告牌等的构成部件的反射膜及反射板,还涉及能够适合用作这些材料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反射板在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照明用具、照明广告牌等众多领域中得以应用。最近,特别是在液晶显示装置领域,装置的大型化及显示性能的高度化取得了高度发展,因而要求为液晶供给尽可能多的光以提高背光源装置的性能。为此,对于反射板、尤其是对于构成反射板的反射膜,要求其具有更优异的光反射性(也简称为“反射性”)。
作为使膜表现出光反射性的方法,已知有使膜中含有白色颜料的方法和通过在构成膜的树脂中混合与之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以使膜中形成微小气泡的方法。
作为前一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方法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作为基础树脂,使其中含有作为白色颜料的氧化钛,并通过对膜拉伸而在膜内部设置空隙,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反射性。
作为采用后一种方法得到的膜,已提出了由下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聚酯类膜,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在聚酯中含有氧化钛粒子、与该聚酯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以及作为相容剂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和/或具有磺酸盐基的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WO2004/104077号公报的摘要和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55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前一种方法、也就是使膜中含有白色颜料以使其表现出光反射性的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性,增加白色颜料的添加量是有效的。但这样一来,会导致膜的弹性模量变得过高,在对反射板进行弯曲加工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当膜的弹性模量过高时,在对将膜叠层在金属板上而形成的反射板进行弯曲加工时,会导致反射板内部残留应变,进而引发反射板的尺寸在使用中发生变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后一种方法中,由于很难充分提高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的分散性,因而会导致在其周围形成的气泡(空隙)变大,可能引起反射性能不足。另外,在添加这些化合物时,还可能导致膜发生着色,从而使反射性能降低的问题。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性,增加膜中的气泡量是有效的,这种做法对于抑制膜的弹性模量也是有效的,但通常存在制膜性或机械特性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优异的反射性、同时具有优异的弯曲加工性及制膜性的反射膜及反射板,以及提供用于形成所述反射膜及反射板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及脂肪族聚酯类膜。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以下也称为“不相容树脂”)、相容剂、以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其中,所述相容剂是SEBS类化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脂肪族聚酯类膜,其具有由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A。
此外,本发明提出一种脂肪族聚酯类膜,其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所述树脂层A由上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形成,所述树脂层B由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但不含有该不相容树脂及相容剂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B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所说的“膜”通常是指与长和宽相比厚度极小、且最大厚度被限定为任意厚度的薄且平坦的产品,通常是以卷筒的形式供给的产品(日本工业标准JISK6900);而所说的“片”通常是指在基于JIS的定义中,是指薄的、厚度与长和宽相比一般较小的、平坦的产品。不过,片和膜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本发明的表述中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别的必要,因而,在本发明中,称为“膜”的情况也包含“片”,称为“片”的情况也包含“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除了由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引起的折射散射以外,通过由不相容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引起的折射散射、以及由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在不相容树脂周围形成的空隙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引起的折射散射等也可以获得光反射性,因而,即使在很薄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优异的反射性。
另外,由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以及在不相容树脂周围形成的空隙可以将膜的弹性模量调节至较低,因而会提高膜的弯曲加工性。由此,还可以获得使制作反射板时的尺寸稳定性提高的效果。
另外,作为相容剂的SEBS类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可以有效提高不相容树脂在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的分散性。特别是,由于可以使不相容树脂在乳酸类聚合物那样的在较低温度下加热熔融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极为有效的提高,因而,可以抑制在制膜时产生口模焦料(メヤニ)(在挤出机、T型模等的模唇处附着、堆积而成的结块)或麻点(膜的微小缺陷),且可制造出在拉伸时不产生孔隙、稳定且制品外观良好的膜。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及脂肪族聚酯类膜可适合作为反射膜的材料使用,其中,所述反射膜被用作例如液晶显示器、照明用具、照明广告牌等的构成部件。另外,通过将脂肪族聚酯类膜叠层(层压)在金属板或树脂板上,还适合作为反射板使用,其中,所述反射板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用具、照明广告牌等的构成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针对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用具、照明广告牌等的构成部件的反射膜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及脂肪族聚酯类膜的用途并不限定于这些反射膜。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主成分”,在没有特殊记载的情况下,在不妨碍该主成分的功能的范围内,包含容许含有其它成分的意义。此时,并非对该主成分的含有率做出限定,主成分(主成分为2种成分以上时,表示它们的总量)通常在组合物中占50质量%以上,优选占70质量%以上,尤其优选占90质量%以上(含100%)。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没有特殊限定的情况下,所述“X~Y”(X,Y为任意的数字)是指“X以上Y以下”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优选大于X”及“优选小于Y”的含义。
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反射膜(以下称为“本反射膜”)具有树脂层A,该树脂层A由树脂组合物A形成,所述树脂组合物A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以下也称为“不相容树脂”)、相容剂、以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
[树脂层A] 树脂层A可由树脂组合物A形成,所述树脂组合物A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以下也称为“不相容树脂”)、相容剂、以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
(树脂层A中的基础树脂) 作为用作树脂层A的基础树脂(用于形成树脂层A的主成分的树脂)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可以使用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树脂、由微生物发酵合成得到的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混合物。
作为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可列举由聚ε-己内酯等内酯经开环聚合而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壬二酸乙二醇酯、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壬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1,4-丁二醇酯、环己烷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缩聚物等由二元酸与二元醇聚合而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由聚乳酸、聚乙二醇等羟基羧酸聚合而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上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的部分酯键、例如全部酯键中的50%以下置换为酰胺键、醚键、氨基甲酸酯键等而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等。
另外,作为由微生物发酵合成得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可列举聚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酯与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等。
用于树脂层A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优选为不含有芳香环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由于只要是分子链中不含有芳香环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就不会引起紫外线吸收,因而,不会因暴露于紫外线中、或受到来自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膜的劣化或变黄,可以抑制膜的光反射性随时间而降低。
在树脂层A中,可利用在基础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等之间界面处的折射散射而获得光反射性。由于该折射散射会因基础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增大而增强,因此,作为基础树脂,优选使用折射率小的树脂,以使其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增加。
基于上述观点,在上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优选使用折射率低于1.52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特别地,在上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更加优选使用折射率小的乳酸类聚合物(折射率低于1.46)。另外,由于乳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链中不含有芳香环,因而不会引起紫外线吸收。这样一来,即使暴露于紫外线中或是在由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存在下也不会发生反射膜的劣化或变黄,因此优选。
所述乳酸类聚合物是指D-乳酸或L-乳酸的均聚物或它们的共聚物。具体而言,包括结构单元为D-乳酸的聚(D-乳酸)、结构单元为L-乳酸的聚(L-乳酸)、以及L-乳酸与D-乳酸的共聚物即聚(DL-乳酸),另外,还包括它们的混合物。
乳酸类聚合物可通过缩聚法、开环聚合法等公知方法制得。例如,在缩聚法中,可以直接通过进行D-乳酸、L-乳酸、或它们的混合物的脱水缩聚来获得具有任意组成的乳酸类聚合物。此外,在开环聚合法中,可以在指定的催化剂存在下、并根据需要使用聚合调节剂等,通过使作为乳酸的环状二聚体的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而获得具有任意组成的乳酸类聚合物。上述丙交酯包括L-乳酸的二聚体即L-丙交酯、D-乳酸的二聚体即D-丙交酯、D-乳酸与L-乳酸的二聚体即DL-丙交酯,还可根据需要将这些丙交酯混合并进行聚合而获得具有任意组成、结晶性的乳酸类聚合物。
在上述乳酸类聚合物中,D-乳酸与L-乳酸的含有比例优选为D-乳酸∶L-乳酸=100∶0~85∶15或D-乳酸∶L-乳酸=0∶100~15∶85,其中,尤其优选D-乳酸∶L-乳酸=99.5∶0.5~95∶5或D-乳酸∶L-乳酸=0.5∶99.5~5∶95。
D-乳酸与L-乳酸的含有比例为100∶0或0∶100的乳酸类聚合物显示出非常高的结晶性,具有熔点高且耐热性及机械物性优异的趋势。即,由于在对膜进行拉伸或热处理时,树脂会因形成结晶而使其耐热性及机械物性得到提高,就此点而言,优选D-乳酸与L-乳酸的含有比例为100∶0或0∶100的乳酸类聚合物。另一方面,由D-乳酸和L-乳酸构成的乳酸类聚合物由于可被赋予柔软性,且可提高膜的成型稳定性及拉伸稳定性,因此优选。
如果考虑得到的反射膜的耐热性和成型稳定性及拉伸稳定性之间的平衡,作为用于树脂层A的乳酸类聚合物,更优选D-乳酸与L-乳酸的组成比为D-乳酸∶L-乳酸=99.5∶0.5~95∶5或D-乳酸∶L-乳酸=0.5∶99.5~5∶95。
还可以将D-乳酸与L-乳酸的含有比例不同的多种乳酸类聚合物混合(掺混)。例如,可通过将D-乳酸或L-乳酸的均聚物与它们的共聚物混合来获取其在不易渗漏性与表现出耐热性之间的平衡。
在如上所述将多种乳酸类聚合物混合时,只要使多种乳酸类聚合物中的D-乳酸与L-乳酸的含有比例的平均值落入到上述范围内即可。
乳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高分子量。例如,其重均分子量优选在5万以上,更优选为6万~40万,尤其优选为10万~30万。当乳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不足5万时,可能导致所得到的膜的机械强度不良。
还可以使用市售产品作为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例如,可列举日本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的Bionolle 3000系列、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的GS-Pla等。另外,作为乳酸类聚合物,可列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的Lacea系列、NatureWorks公司的NatureWorks系列等。
(不相容树脂) 作为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不相容树脂),可列举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等,其中,优选聚烯烃类树脂。
这里所说的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不相容树脂)是指在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混合时,在纳米级(分子水平)显示出不相容状态(分离状态)的热塑性树脂。
是否为不相容,可通过下述方法判断在将树脂混合、并对得到的高分子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也称为“Tg”)进行测定时,如果出现的不是唯一的Tg而是分别出现各树脂的Tg,则可判定为不相容。更具体而言,当在应变0.1%、频率10Hz、升温速度3℃/分下通过动态粘弹性的温度分散测定(基于JIS K-7198A法的动态粘弹性测定)测得的损耗模量存在2个以上主分散峰时或者当损耗角正切值(tanδ)存在2个以上极大值时、以及当基于JIS K 7121标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以10℃/分的加热速度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出现2个以上表示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拐点时,可判定为不相容。
在聚烯烃类树脂中,优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单烯烃聚合物、或它们的共聚物等。
具体地,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例如,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类树脂,聚丁烯类树脂,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丙烯类树脂,聚4-甲基戊烯、聚丁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聚烯烃类树脂中,还包含使用齐格勒催化剂这样的多位点催化剂制得的树脂、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等单位点催化剂制得的树脂。
另外,还可以使用使乙丙橡胶等分散复合在上述聚烯烃类树脂中而得到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考虑到欲成型为片状时的成型性、以及成型为片状后的耐热性等,在上述聚烯烃类树脂中,优选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等聚丙烯类树脂等,其中,更优选聚丙烯类树脂,尤其优选聚丙烯、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等乙烯-丙烯共聚物。
另外,为使反射率得以提高,优选折射率小的聚烯烃,尤其优选使用折射率低于1.52的聚烯烃类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丙烯类树脂、低密度聚乙烯类树脂、聚丁烯类树脂、聚甲基戊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或共聚物等,其中,优选折射率在1.50以下的聚丙烯类树脂。
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可列举均聚丙烯树脂、无规聚丙烯树脂、嵌段聚丙烯树脂、乙丙橡胶等。
作为用于获得聚丙烯类树脂的聚合法,可采用例如溶剂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气相聚合法等公知方法。另外,作为聚合催化剂,可使用例如三氯化钛型催化剂、氯化镁负载型催化剂、茂金属类催化剂等公知的催化剂。
对于聚烯烃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没有特殊限制,考虑到在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性,对于聚乙烯类树脂的情况,其MFR(温度190℃,负载2.16kg)优选为0.2~40g/10min左右(190℃,负载2.16kg),特别优选为1~20g/10min,其中,尤其优选为3~10g/10min。对于聚丙烯类树脂的情况,其MFR优选为1~50g/10min(230℃,负载2.16kg),特别优选为3~25g/10min,其中,尤其优选为5~15g/10min。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基于ASTMD-1238所规定的方法来测定MFR。其中,该测定在上述括号内所显示的各条件下进行。
当聚烯烃类树脂的MFR过小时,在进行熔融成型时必须要提高挤出温度,其结果,可能导致脂肪族聚酯类树脂或聚烯烃类树脂会因自身发生热劣化而引起变黄,因微粒填充剂、尤其是氧化钛发生热劣化而引起反射率降低。另一方面,当聚烯烃类树脂的MFR过大时,可能会因熔融成型而导致片材制作变得不稳定。
从膜的光反射性、弹性模量、制膜性等方面考虑,不相容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占树脂层A的总质量的1~30质量%,更优选为3~20质量%。当不相容树脂的含有比例在1质量%以上时,可以同时实现高的光反射性和对膜的弹性模量的抑制,因而优选。另外,当不相容树脂的含有比例在30质量%以下时,可确保膜的制膜性。
(相容剂) 在本反射膜中,所谓相容剂是指可以提高不相容树脂在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的分散性的化合物,通过添加这样的相容剂,可以将由不相容树脂构成的分散相的大小控制在适度。
作为用于本反射膜的相容剂,重要的是使用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类化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这些相容剂可有效提高不相容树脂在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的分散性。特别是,可以尤为有效地提高不相容树脂在类似于乳酸类聚合物那样的、在较低温度下加热熔融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的分散性。
作为SEBS类化合物,可列举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官能团导入型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官能团导入型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作为被导入的所述官能团,可列举例如乙酰氧基、羧基、羟基、二羟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以及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基,或马来酸酐成分、丁二烯成分、苯乙烯类、丙烯酸类、丙烯腈-苯乙烯类这样的乙烯类单体及聚合物等。这些官能团可单独导入或组合2种以上导入。其中,尤其优选丁二烯成分导入型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基导入型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可列举例如至少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乙烯构成的共聚物及三元共聚物。
其中,作为三元共聚物,可列举例如由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或丙烯酸甲酯等形成的三元共聚物。其中,优选由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形成的三元共聚物。
从膜的光反射性、机械物性、制膜性等方面考虑,相容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树脂层A的总质量优选为0.1~7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
当相容剂的含有比例在0.1质量%以上时,对于将不相容树脂的分散相的大小控制为适度是有效的,可以抑制在制膜时产生附着物(在挤出机、T型模等的模唇处附着、堆积而成的结块)或麻点(膜的微小缺陷),且可防止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断裂,因此优选。另外,当相容剂的含有比例在7质量%以下时,可以赋予膜以优异的光反射性。此外,在挤出、制膜的整个工序中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优选。
(微细粉末状填充剂) 作为用于树脂层A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可列举有机微细粉末、无机微细粉末等。
作为有机微细粉末,可列举选自木粉、纸浆粉等纤维素类粉末、以及聚合物珠、聚合物中空粒子等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无机微细粉末,可列举选自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镁、硫酸钡、硫酸钙、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云母、滑石、高岭土、粘土、玻璃粉、石棉粉、沸石、硅酸白土等。其中,优选由选自碳酸钙、氧化锌、硫酸钡及氧化钛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而成的混合物。
从所得到的反射膜的光反射性方面考虑,优选与基础树脂的折射率之差较大的材料。即,作为无机微细粉末,优选折射率大的粉末,作为基准,优选折射率在1.6以上的粉末。具体而言,优选使用折射率在1.6以上的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锌或氧化钛,其中尤其优选折射率较高的氧化钛。不过,如果考虑到长期耐久性,对酸和碱稳定的硫酸钡也是尤为优选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微细粉末状填充剂,还可以组合使用上述例示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有机微细粉末。另外,也可以将不同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组合使用,例如,可以将氧化钛与其它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组合使用。
由于氧化钛与其它无机微细粉末相比折射率要高得多,可明显加大其与基础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因而,与使用其它填充剂的情况相比,可以以较少混合量实现优异的反射性。另外,通过使用氧化钛,即使膜的厚度较薄也可以获得具有高反射性的反射膜。
因此,优选使用至少含有氧化钛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此时,优选使氧化钛的量在该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总质量中占30%以上。
作为用于树脂层A的氧化钛,优选锐钛型或金红石型这样的结晶形态的氧化钛,其中,为增加与基础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优选折射率在2.7以上的氧化钛。就这一方面而言,优选金红石型氧化钛。
另外,在氧化钛中,尤其优选使用纯度高的高纯度氧化钛。其中,所谓高纯度氧化钛是指对可见光的光吸收能力小的氧化钛,也就是指钒、铁、铌、铜、锰等着色元素的含量少的氧化钛,在本发明中,将铌含量在500ppm以下且钒含量在5ppm以下的氧化钛称为高纯度氧化钛。
在高纯度氧化钛中,铌含量在500ppm以下是重要的,优选在400ppm以下。另外,钒含量在5ppm以下是重要的,优选在4ppm以下。
作为高纯度氧化钛,可列举例如通过氯法工艺制造的氧化钛。
在氯法工艺中,按照下述方式获得高纯度氧化钛使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金红石矿在1000℃左右的高温炉中与氯气反应首先生成四氯化钛,然后,使该四氯化钛在氧中燃烧。
作为氧化钛的工业制造方法,还包括硫酸法工艺,但由于在由该方法获得的氧化钛中包含大量的钒、铁、铜、锰、铌等着色元素,因而会导致对可见光的光吸收能力增强。因此,利用硫酸法工艺很难获得高纯度氧化钛。
作为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尤其是氧化钛,优选表面具有由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形成的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层的填充剂。通过用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对氧化钛表面进行包覆处理,可抑制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从而可防止膜在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下发生劣化。
作为非活性无机氧化物,优选使用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锆中的至少1种。当使用上述非活性无机氧化物时,可以提高膜的耐光性,并且不会损害使用氧化钛时所得到的高度的光反射性。另外,更加优选组合使用2种以上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其中,尤其优选以二氧化硅为必须成分的组合。
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层优选占氧化钛总质量中的0.5~7质量%,尤其优选占1~3质量%。当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层占0.5质量%以上时,容易保持高的反射性,因此优选。另外,当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层占7质量%以下时,在聚酯类树脂中的分散性变得良好,可获得均匀的膜,因而优选。
需要指出的是,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层在氧化钛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可由用于表面处理的非活性无机氧化物的总质量在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氧化钛的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以百分率表示)求出。
另外,为了提高无机微细粉末、尤其是氧化钛在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性,优选表面具有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层的填充剂。
该有机化合物层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例如,可利用硅氧烷化合物、硅烷偶联剂、多元醇、钛偶联剂、链烷醇胺或其衍生物、及高级脂肪酸或其金属盐等有机化合物等对氧化钛的表面或上述非活性无机氧化物层的表面进行包覆处理而形成。特别优选用选自硅氧烷化合物、多元醇、及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1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包覆处理,其中,尤其优选用选自多元醇和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1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包覆处理。也可以将上述的2种以上化合物组合使用。
这些有机化合物可通过与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而使氧化钛的疏水性、分散性、以及与树脂之间的亲和性得以提高。
其中,作为所述硅氧烷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氢化聚硅氧烷、烷基改性聚硅氧烷等,这些硅氧烷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硅烷偶联剂,优选例如具有烷基、链烯基、氨基、芳基、环氧基等的烷氧基硅烷类、氯硅烷类、聚烷氧基烷基硅氧烷类,更优选氨基硅烷偶联剂。具体地,可列举例如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偶联剂,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烷基硅烷偶联剂。这些硅烷偶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三羟丙基乙烷、季戊四醇(ペンタエリスリト一ル)、及季戊四醇(ペンタエリトリツト)等,其中,更优选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这些多元醇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有机化合物层优选占氧化钛总质量的0.01~5质量%,特别优选占0.05~3质量%,其中,尤其优选占0.1~2质量%。
当有机化合物层占氧化钛总量的0.01质量%以上时,可防止因氧化钛吸附水分而发生氧化钛粒子的聚集,从而可使氧化钛的分散性得以提高。由于当氧化钛的分散性提高时,可充分确保基础树脂与氧化钛的界面面积,因此可以对膜赋予高的光反射性。另一方面,当有机化合物层占氧化钛总量的5质量%以下时,氧化钛粒子的爽滑性变得合适,从而可进行稳定的挤出及制膜。
有机化合物层在氧化钛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可由用于表面处理的有机化合物的总质量在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氧化钛的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率表示)求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使用氧化钛以外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时,为了提高该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在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性,优选使用以硅类化合物、多元醇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对微细粉末状填充剂表面进行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填充剂。
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粒径优选为0.05μm~15μm,更优选为0.1μm~10μm,其中,进一步优选为0.3μm~10μm。当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粒径在0.05μm以上时,其在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性良好,可获得均匀的膜。此外,当粒径在0.3μm以上时,会伴随膜的表面粗糙化而引发光散射反射,从而减小所得到的膜的反射指向性,因此优选。另外,当粒径在15μm以下时,会致密地形成基础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界面,从而可获得具有高反射性的膜。
当使用氧化钛作为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时,其粒径优选为0.1μm~1.0μm,更优选为0.2μm~0.5μm。当氧化钛的粒径在0.1μm以上时,在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性良好,可获得均匀的膜。此外,当氧化钛的粒径在1.0μm以下时,会致密地形成基础树脂与氧化钛的界面,从而可以对反射膜赋予高的光反射性。
考虑到膜的光反射性、机械物性、制膜性等,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优选占树脂层A总质量的10~50质量%,更优选占20~40质量%。
当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时,可充分确保基础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界面面积,从而可以对膜赋予高的光反射性。另外,当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下时,可确保膜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及制膜性。
(其它成分) 在不破坏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树脂、相容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效果的范围内,树脂层A中也可以含有除上述以外的树脂(称其为“其它成分树脂”)。此外,在不破坏上述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荧光增白剂、以及其它添加剂。
作为所述其它成分树脂,例如,当使用乳酸类聚合物等作为基础树脂时,为了赋予其在更高温度、更高湿度环境中的耐久性,可考虑添加作为抗水解剂的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等。特别是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已不仅用于个人电脑用显示器、还逐渐被应用于汽车用车载导航系统及车载用小型电视机等,要求其对高温、高湿具有耐受性,因此,优选添加抗水解剂以达到赋予耐久性的目的。
作为碳化二亚胺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基本结构的化合物作为优选的物质。
(1)···-(N=C=N-R-)n- 式中,n表示1以上的整数,R表示有机类键合单元。例如,R可以是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中的任意一种。另外,n通常为选自1~50之间的适当整数。
作为碳化二亚胺化合物,具体地,可列举例如双(二丙基苯基)碳化二亚胺、聚(4,4’-二苯基甲烷碳化二亚胺)、聚(对亚苯基碳化二亚胺)、聚(间亚苯基碳化二亚胺)、聚(甲苯基碳化二亚胺)、聚(二异丙基亚苯基碳化二亚胺)、聚(甲基二异丙基亚苯基碳化二亚胺)、聚(三异丙基亚苯基碳化二亚胺)等、以及这些聚合物的单体。这些碳化二亚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相对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100质量份,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为0.1~3.0质量份。当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为0.1质量份以上时,可充分表现出对耐水解性的改善效果。另外,当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为3.0质量份以下时,所获得的膜的着色少,不会损害光反射性。
(空隙率) 为了获得更高的反射性能,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弯曲加工性,优选在树脂层A内部具有空隙。当树脂层A内部具有空隙时,除了由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所引起的折射散射、以及由不相容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折射率之差所引起的折射散射之外,还可以通过由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空隙(空气)、不相容树脂与空隙(空气)、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与空隙(空气)的折射率之差所引起的折射散射来获得反射性。
另外,为了对膜赋予良好的弯曲加工性,优选在树脂层A内部具有空隙。当树脂层A内部具有空隙时,可降低膜的弹性模量(储能模量)、并使膜的弯曲加工性提高。例如,当针对将该膜叠层在金属板上而形成的反射板进行弯曲加工时,由于膜的储能模量被调整在较低值,在进行弯曲加工时不会在反射板中残留应变,因而可使反射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尺寸变化。
此外,可以推测该弯曲加工性的提高效果也来自于在膜的弯曲部位形成的空隙对弯曲变形的吸收。
树脂层A的空隙率、即空隙部分在树脂层A中所占的体积比例为30~60%,其中,从提高反射率和提高弯曲加工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35%以上。当树脂层A的空隙率为30%以上时,可充分提高反射性能和弯曲加工性;另外,当空隙率在60%以下时,可确保膜的机械强度及制膜性,不会在膜制造过程中发生膜的断裂、以及在使用时出现耐热性等耐久性不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膜进行拉伸时,膜的空隙率可代入下式求出。
空隙率(%)={(拉伸前膜的密度-拉伸后膜的密度)/拉伸前膜的密度}×100 树脂层A的空隙可通过例如对下述膜进行拉伸而形成,所述膜是通过将树脂组合物A熔融并制膜而得到的膜。这种形成空隙的方法是基于拉伸时基础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及不相容树脂之间存在不同的拉伸行为。即,当在适于基础树脂的拉伸温度下进行拉伸时,由于作为基质的基础树脂被拉伸、而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及不相容树脂停留在原本的状态下,因此会导致基础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之间的界面、以及基础树脂与不相容树脂之间的界面发生剥离,从而形成空隙。因此,通过对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及不相容树脂的种类和量、以及拉伸倍率等进行调节,可以控制树脂层A的空隙率。
此外,由于通过向树脂组合物A中添加发泡剂使其发泡也可以在树脂层A中形成空隙,因此,在该情况下,可通过对发泡剂的种类和量等进行调节来控制树脂层A的空隙率。
在树脂层A中,由不相容树脂构成的分散相处于分散在由基础树脂构成的母相(基质)中的状态,此时,该分散相的平均直径优选为0.1μm~5μm范围,尤其优选为0.5μm~3μm范围。当分散相的大小在0.1μm以上时,通过拉伸而形成的空隙的大小对于反射可见光区域的光是足够的。另外,当分散相的大小为5μm以下时,可充分确保基础树脂与因拉伸而形成的空隙之间的界面面积,从而可对膜赋予高的光反射性,因此优选。此外,当分散相的大小为5μm以下时,在其周围形成的气泡会变得致密,可同时提高机械强度和拉伸制膜性,因此优选。
除了可通过相容剂的种类和量来控制分散相的大小以外,还可以通过在对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制膜时对挤出机的挤出温度或挤出机的螺杆转速进行调节来控制分散相的大小。
(树脂层A的形态) 树脂层A可以是由膜构成的层,也可以是通过挤出或涂布等(不形成膜)将熔融树脂组合物等进行成膜而构成的层。另外,对于由膜构成层的情况,该膜可以是未拉伸膜,也可以是单轴或双轴拉伸膜,但优选至少沿一个轴的方向拉伸1.1倍以上所得到的拉伸膜,尤其优选双轴拉伸膜。
[本反射膜的叠层结构] 作为本反射膜的叠层结构,只要具有树脂层A即可,可以是仅由树脂层A构成的单层膜,此外,也可以是具有在树脂层A上叠层了其它层而形成的结构的叠层膜。
作为叠层膜,可列举例如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这2层的叠层结构,所述树脂层B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此时,可考虑从受到光照射的一侧(反射使用面一侧)按照树脂层A/树脂层B、或树脂层B/树脂层A的顺序进行叠层,但优选从受光照射的一侧(反射使用面一侧)按照树脂层B/树脂层A的顺序进行叠层。
此外,也可以具有除了树脂层A及树脂层B以外的其它层,还可以在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各层之间夹有其它层。例如,可以在树脂层A、树脂层B之间夹有粘接层。
[树脂层B] 上述树脂层B可以由树脂组合物B形成,该树脂组合物B是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但不含有不相容树脂及相容剂的树脂组合物。
通过将这种树脂层B叠层在树脂层A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反射膜的反射性能。
可用于树脂层B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可用于树脂层A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相同,其优选的种类也相同。
另外,可用于树脂层B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与可用于树脂层A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相同。例如,作为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可列举由选自碳酸钙、氧化锌、硫酸钡及氧化钛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构成的混合物。优选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种类与树脂层A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种类相同。
其中,从膜的耐久性方面考虑,优选对酸和碱稳定的硫酸钡;而从膜的外观的角度考虑,优选二氧化硅或氧化钛。
考虑到膜的光反射性、机械物性、制膜性等,树脂层B中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优选占树脂层B的总质量的0.1~5质量%,更优选占0.1~3质量%,其中进一步优选占0.1~1质量%。
对于将反射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情况,当B层中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大于5质量%时,可确认到亮度显著降低的趋势。其理由可推测如下当至少沿一个轴的方向将B层拉伸1.1倍以上时,基础树脂与微粒状填充剂之间的界面发生剥离,在B层内部会形成空隙,从而导致光泽度降低。
另外,当具有B层作为反射膜的最外层时,如果最外层中不含有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则膜表面过于平坦,在制造或搬运等过程中会因膜之间摩擦而产生所谓的卷曲错位(巻きズレ),从而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从这一方面考虑,也优选树脂层B中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量为0.1~5质量%。
此外,由于当最外层中不含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时,A层、B层之间容易发生剥离,从这一点考虑也优选树脂层B中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量为0.1~5质量%。
(其它成分) 在不损害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效果的范围内,在树脂层B中还可以含有除了上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以外的树脂。并且,在不损害上述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抗水解剂(例如上述的碳化二亚胺)、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荧光增白剂、及其它的添加剂。
(树脂层B的形态) 树脂层B可以是由膜构成的层,也可以是通过挤出或涂布(不形成膜)熔融树脂组合物等成膜而构成的层。另外,对于由膜构成的层的情况,该膜可以是未拉伸膜,也可以是单轴或双轴拉伸膜,但优选至少沿一个轴的方向拉伸1.1倍以上而得到的拉伸膜、尤其优选双轴拉伸膜。
[厚度] 对于本反射膜的厚度并无特殊限制,但通常优选为30μm~1500μm,从实用中的操作性方面考虑,优选在50μm~1500μm左右的范围内。
作为例如小型、薄型的反射板用途的反射膜,优选其厚度为30μm~200μm。当使用具有上述厚度的反射膜时,还可以在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的小型、薄型液晶显示器等中使用。
另一方面,作为大型液晶电视等的反射膜及反射板,优选其厚度为75μm~1500μ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置B层的情况,A层与B层的厚度比为20∶1~1∶1,特别优选为15∶1~5∶1,其中尤其优选为12∶1~7∶1。当A层与B层的厚度比小于20∶1(B层具有更大的厚度比)时,可以获得充分的光泽度,进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光反射特性,因此优选。另外,当A层与B层的厚度比大于1∶1(B层具有更小的厚度比)时,不会给反射特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优选。
[储能模量] 对于本反射膜的弹性模量,优选将膜的储能模量(E’)调节到1.0GPa~3.0GPa的范围内,其中,所述膜的储能模量(E’)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在频率10Hz、温度23℃下测得。当膜的储能模量为1.0GPa以上时,膜具有适当的韧性,从操作性方面考虑是优选的,更优选膜的储能模量为1.5GPa以上。另外,当膜的储能模量为3.0GPa以下时,膜具有适当的柔软性,可确保弯曲加工性,因此优选,更优选膜的储能模量为2.5GPa以下。
[反射率] 反射膜的反射率优选在99.0%以上,该反射膜的反射率从反射使用面一侧进行测定,所测定的是其表面对波长为700nm及550nm的光的反射率。当所述反射率在99.0%以上时,反射膜显示良好的反射特性,组装有该反射膜的液晶显示器等的画面不会泛黄,色彩鲜艳性良好。
[光泽度] 在本反射膜中,在反射使用面一侧照射光时,调节入射角及受光角为60°进行测定时的光泽度更优选为50~95,尤其优选为60~85。
其中,所谓“光泽度”是表示在对反射膜的表面照射光时的反射程度的量,是在以JIS Z 8741所规定的指定玻璃表面作为基准面、并将该基准面的光泽度规定为100时,用相对于基准面光泽度的相对值所表示的值。
一般来说,当光泽度高时,正反射性增大,表面看起来具有光泽;相反,当光泽度低时,正反射性也随之降低,表面看起来粗糙。在反射膜中,对于正反射性高的情况,正面亮度增高,有获得良好的光反射性能的趋势。当在本反射膜的反射使用面一侧的60°处的光泽度为50~95范围内时,可获得良好的光反射性能,尤其是可以获得良好的亮度。当液晶电视的内部结构是从液晶侧依次叠层有亮度提高片、扩散片、扩散板、冷阴极管及反射膜而形成的结构时,上述效果尤为显著地表现出来。相反,当光泽度为50以下时,会导致扩散反射性提高,正面亮度降低。此外,如果光泽度超过95,当组装在背光源中时,容易看见冷阴极管的线(亮线),因此不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反射膜中,为了将光泽度设定在上述的指定范围内,按照上述方法对位于反射使用面一侧的最外层的B层中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进行调节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制造方法] 以下,列举一实例对本反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制造方法的任何限制。
首先,针对仅由树脂层A构成的单层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然后,针对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双层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单层膜的制造方法) 首先,通过向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混合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不相容树脂、相容剂、以及根据需要而加入的其它添加剂等来制备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具体而言,可通过向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添加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不相容树脂、相容剂,再根据需要加入抗氧剂等添加剂,并利用螺带式混合机、转鼓、亨舍尔混合机等进行混合,然后利用班伯里混合机(Banbury mixer)、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在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混炼而得到树脂组合物A。
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别将指定量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不相容树脂、相容剂及添加剂等利用各自的进料器等添加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来获得树脂组合物A。此外,还可以通过预先将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不相容树脂、相容剂、添加剂等以高浓度混合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来预先制备所谓的母体胶料,再将该母体胶料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混合来获得具有所期望的浓度的树脂组合物A。
然后,将上述获得的树脂组合物A熔融、并制成膜状。例如,将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供给到挤出机中,再加热到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而熔融。在设定挤出温度等条件时,必须要在考虑到会因分解而引起分子量降低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例如,对于乳酸类聚合物的情况,优选其挤出温度在170℃~230℃范围。然后,再从T型模头的狭缝状排出口将熔融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挤出,并使其密合固化在冷却辊上,以形成流延片。
此时,通过对挤出机的挤出温度及挤出机的螺杆转速进行调节,可以控制分散相的大小。
优选对所得到的流延片沿着至少一个轴的方向拉伸1.1倍以上。
通过进行拉伸,可以在膜内部形成以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及不相容树脂为核的空隙,可以进一步提高膜的光反射性,因此优选。可以认为,这归因于由于重新形成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空隙的界面、空隙与氧化钛的界面、以及空隙与不相容树脂的界面,因而使得在这些界面处所产生的折射散射效果增强。
此外,优选在2个方向上进行拉伸。这是由于,通过进行双轴拉伸,可以提高空隙率,进而提高膜的光反射性。另外,当仅对膜进行单轴拉伸时,所形成的空隙仅形成沿一个方向伸展的纤维状形态;而通过进行双轴拉伸,其空隙会变成沿着纵横两个方向伸展的圆盘状形态。即,通过进行双轴拉伸,使得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之间、以及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不相容树脂之间的界面的剥离面积增大,膜的白化程度加深,其结果,可以提高膜的光反射性。此外,当进行双轴拉伸时,会消除沿膜的收缩方向的各向异性,因此可以使反射膜的耐热性得以提高,此外,还可以使膜的机械强度得以增加。
对于双轴拉伸的拉伸顺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同时进行双轴拉伸,也可以先后拉伸。在利用拉伸设备进行熔融制膜后,可以通过辊拉伸沿MD方向进行拉伸,然后再利用拉幅机拉伸沿TD方向进行拉伸,也可以利用管式拉伸等进行双轴拉伸。
作为上述情况下的拉伸倍率,以面积倍率计,优选拉伸至5倍以上,更优选拉伸至7倍以上。在面积倍率中,通过拉伸至5倍以上,可以实现10%以上的空隙率,通过拉伸7倍以上,可以实现20%以上的空隙率,通过拉伸至7.5倍以上,可实现高达30%以上的空隙率。
作为对流延片进行拉伸时的拉伸温度,优选在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左右至(Tg+50℃)的范围内的温度,例如,对于乳酸类聚合物的情况,优选为50~90℃。当拉伸温度在该范围内时,在拉伸时不会发生膜的断裂,可获得制膜稳定性高的膜。并且,由于拉伸取向高、可以增大空隙率,因此可以在具有高反射率的同时获得弹性模量得以抑制的膜。
在进行上述拉伸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适当的方法及条件进行热处理。
(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双层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针对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双层结构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备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
另一方面,作为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B,制备向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混合有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以及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其它添加剂等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B。具体而言,可通过向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添加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再根据需要加入抗氧剂等添加剂,并利用螺带式混合机、转鼓、亨舍尔混合机等进行混合,然后利用班伯里混合机、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在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混炼而得到树脂组合物B。
另外,也可以通过分别将指定量的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及添加剂等利用各自的进料器等添加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来获得树脂组合物B。此外,还可以通过预先将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添加剂等以高浓度混合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中来预先制备所谓的母体胶料,再将该母体胶料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混合来获得具有所期待的浓度的树脂组合物B。
此外,还可以将上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及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B分别供给到各自的挤出机中,并加热到各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熔融,再使它们合流于2种2层用T型模头中,从T型模头的狭缝状排出口将其挤出为叠层状,并使其密合固化于冷却辊上,以形成流延膜。此时,通过对挤出机的挤出温度及挤出机的螺杆转速进行调节,可以控制分散相的大小。需要指出的是,挤出条件等与制备单层膜的情况相同。
另外,关于对所得到的流延膜进行的拉伸及热处理,也与制备单层膜的情况相同。
[用途] 本反射膜在以保持原有膜形状而用于大型液晶电视等的反射膜时尤为有用,但也可适合用作覆盖在金属板(例如,铝板、不锈钢板、镀锌钢板等)或树脂板上的反射板。该反射板作为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照明用具、照明广告牌等的反射板是有用的。
以下,列举一实例对上述反射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将反射膜覆盖在金属板或树脂板上的方法,包括使用粘接剂的方法、不使用粘接剂而进行热熔合的方法、夹着粘接片进行粘接的方法、挤出并进行涂布的方法等,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以在金属板或树脂板(统称为“金属板等”)上要贴合反射膜的一侧表面上涂布聚酯类、聚氨酯类、环氧类等的粘接剂,然后再贴合反射膜。
在上述方法中,使用逆辊式涂布机、辊舐式涂布机等通常采用的涂布设备在金属板等的欲贴合反射膜的表面上涂布粘接剂,并使干燥后的粘接剂膜厚为2μm~4μm左右。之后,还可以利用红外线加热器及热风加热炉对涂布面进行干燥及加热,将金属板等的表面保持在指定温度,并立即使用辊式层压机来包覆反射膜,再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反射板。
此时,如果将金属板等的表面保持在210℃以下,则可以将反射板的光反射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板等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60℃以上。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例中示出的测定值及评价按照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其中,将膜的牵引(传送)方向表示为MD、将与牵引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为TD。
(测定及评价方法) (1)制膜性 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针对在制作反射膜时T型模头的模唇部位的口模焦料的附着状态和膜表面的麻点产生状态进行观察,并基于下述评价基准对制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符号“○”及“△”为实用水平以上。
(评价基准) ○即使在反射膜制膜开始6小时后,也未在模唇部位观察到口模焦料的出现,也未在膜表面观察到麻点的产生。
△在反射膜制膜开始6小时后,在模唇部位的某些部分观察到口模焦料的出现,但没有在膜表面观察到麻点的产生。
×在反射膜制膜开始3小时后,在整个模唇部位观察到了口模焦料的出现。并且,在膜表面观察到了液滴状的麻点,有时还会在拉伸时产生开孔。
(2)由不相容树脂构成的分散相的平均直径 利用扫描电镜、在倍率1000下对膜截面的中央附近(厚度方向的中心±25μm的范围)进行放大拍摄,然后通过用图像分析软件(Media Cybernetics公司制造的Image-Pro Plus)对记录(トレ一ス)在自动记录膜片(トレ一シングフイルム)上的分散相的图像进行画像处理而求出平均等效圆直径,以此作为分散相的平均直径。
这里,通过求出与分散相的投影面积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等效圆直径。
(3)空隙率(%) 测定拉伸前膜的密度(记作“未拉伸膜密度”)和拉伸后膜的密度(记作“拉伸膜密度”),并代入到下述式中,求出膜的空隙率。
空隙率(%)={(未拉伸膜密度-拉伸膜密度)/未拉伸膜密度}×100 (4)反射率(%) 在分光光度计(“U-4000”,(株)日立制作所制造)中安装积分球,测定对波长700nm及550nm的光的反射率。
其中,在测定之前,对光度计进行了设定,使氧化铝白板的反射率为100%。
(5)储能模量(E’) 使用粘弹性分析仪DVA-200(IT Meter and Control(株)制造)、在振动频率10Hz、应变0.1%、升温速度2℃/分、夹具间距2.5cm的条件下,在测定温度为-100℃~150℃的范围内,沿纵向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读取在23℃下的数值作为储能模量(E’)。这里,将膜准确切成宽4mm×长60mm的大小,并以此作为样品。
(6)弯曲加工性 对实施例8-11及比较例4中制成的反射板进行弯曲加工,加工成

型(开口部位内部宽度尺寸6.00mm、深度5.5mm),以此作为评价用样品。
将该评价用样品设置在温度被调节至85℃的热风循环式烘箱内3小时后取出,利用销规对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尺寸进行测定。
将尺寸测定值代入下述式中,计算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变化量,并基于下述评价基准对弯曲加工性进行评价。
其中,符号“○”及“△”为实用水平以上。
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变化量=加热前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尺寸-加热后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尺寸 (评价基准) ○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变化量小于0.05mm △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变化量在0.05mm以上且0.10mm以下 ×开口部位内部宽度的变化量超过0.10mm [实施例1] (树脂组合物的制作) 将重均分子量16万的乳酸类聚合物(NW3001DNature Works公司制造,L异构体含量98.5%、D异构体含量1.5%)的颗粒、通过氯法工艺得到的金红石型氧化钛(Ti-Pure R-105杜邦公司制造)、及聚丙烯的颗粒(NovatecPP FY-4Japan Polypropylene公司制造MFR=5g/10min)按照33∶50∶17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混合物,添加2.5重量份抗水解剂(双(二丙基苯基)碳化二亚胺)、以及3.5重量份作为SEBS类化合物的丁二烯成分导入型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Dynaron 8630PJSR公司制造,丁二烯/苯乙烯/乙烯/丁烯=1/14/30/55重量%),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成颗粒,制作所谓的母体胶料。
以60∶40的重量比例混合该母体胶料和上述乳酸类聚合物,制作树脂组合物。
(膜的制作) 将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供给到被加热至200℃的挤出机中,使用该挤出机在200℃下进行混炼,然后,将熔融状态的树脂组合物通过T型模头挤出成片状,进行冷却固化而得到膜。
通过在65℃下将所得到的膜沿MD方向进行辊拉伸至2.3倍,然后再在84℃下沿TD方向进行拉幅机拉伸至3倍,由此进行双轴拉伸,再在140℃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厚度为230μm的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下述各方面评价由不相容树脂构成的分散相的平均直径、空隙率、反射率、以及储能模量。其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还进行光泽度及亮度的测定,其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添加3.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Bondfast 7M住友化学公司制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丙烯酸甲酯=6∶64∶30重量%)来代替在实施例1中制作树脂组合物时添加的SEBS类化合物,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添加3.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基导入型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63/28/7重量%)作为在实施例1中制作树脂组合物时添加的SEBS类化合物,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的制作中,除了同时添加SEBS类化合物(Dynaron 8630PJSR公司制造)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Bondfast 7M住友化学公司制造)、并分别添加1.7质量份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的制作中,除了将重均分子量16万的乳酸类聚合物(NW3001DNature Works公司制造,L异构体含量98.5%、D异构体含量1.5%)的颗粒、通过氯法工艺得到的金红石型氧化钛(Ti-Pure R-105杜邦公司制造)、以及聚丙烯的颗粒(Novatec PP FY-4Japan Polypropylene公司制造)按照42∶50∶8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以获得混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树脂组合物A的制备) 将重均分子量16万的乳酸类聚合物(NW3001DNature Works公司制造,L异构体含量98.5%、D异构体含量1.5%)的颗粒、通过氯法工艺得到的金红石型氧化钛(Ti-Pure R-105杜邦公司制造)、以及聚丙烯的颗粒(Novatec PP FY-4Japan Polypropylene公司制造MFR=5g/10min)按照33∶50∶17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混合物,添加2.5重量份抗水解剂(双(二丙基苯基)碳化二亚胺)、以及3.5重量份作为SEBS类化合物的丁二烯成分导入型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Dynaron 8630PJSR公司制造,丁二烯/苯乙烯/乙烯/丁烯=1/14/30/55wt%),并进行混合,然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成颗粒,制作所谓的母体胶料。
以60∶40的重量比例混合该母体胶料和乳酸类聚合物,制作树脂组合物A。
(树脂组合物B的制作) 以99∶1的重量比例将得到的乳酸类聚合物(NW3001D)的颗粒和上述金红石型氧化钛(Ti-Pure R-105)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混合物,添加3.5重量份上述抗水解剂,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成颗粒,制作所谓的母体胶料。
以60∶40的重量比例混合该母体胶料和乳酸类聚合物,制作树脂组合物B。
(膜的制作) 分别将树脂组合物A、B供给到分别被加热至200℃的挤出机A和B中,在各挤出机中于200℃下进行熔融混炼,然后使它们合流于2种2层用的T型模头中挤出成片状,使其具有B层/A层的双层结构,再经过冷却固化,形成叠层膜。通过在65℃的温度下将所得到的叠层膜沿MD方向进行辊拉伸至2.3倍后,再在84℃下沿TD方向进行拉幅机拉伸至3倍,进行双轴拉伸,再在140℃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厚度为230μm(A层210μm、B层20μm)的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下述各方面评价由不相容树脂构成的分散相的平均直径、空隙率、反射率、以及储能模量。其结果如表1所示。此外,还进行光泽度及亮度的测定,其结果如表2所示。
此时,通过将树脂组合物A供给到挤出机A中,并按照上述操作获得仅由A层构成的单层膜(厚度210μm),并对A层内部的空隙率进行评价。
作为光泽度的评价,按照JIS Z 8741标准、调节入射角及受光角为60°来进行评价。其中,在反射使用面一侧、即在反射膜的B层侧进行光照射来测定光泽度。光泽度的测定是使用“数字多角度光泽度仪UGV-5DP型”(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制造)来进行的。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反射率,并在反射使用面一侧、即反射膜的B层侧进行光照射。
亮度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测定将制作的反射膜组装到26英寸液晶背光源装置(SAMSUNG公司制造LTA260W-02)中,并按照CCFL、扩散板、扩散片及亮度提高片的顺序进行叠合,使用亮度计(Topcon Engineering(株)公司制造BM-7)进行中心亮度的测定,得到测定值。此时,将背光源装置与亮度计之间的距离设定为0.5m。
另外,作为参考,对于在实施例1中获得的单层反射膜也进行了光泽度及亮度的评价。其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2的树脂组合物的制作中未混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的制作中添加3.5质量份聚乙二醇(Nacalai Tesque公司制造,分子量4000)来代替SEBS类化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树脂组合物A的制作) 将重均分子量16万的乳酸类聚合物(NW3001DNature Works公司制造,L异构体含量98.5%、D异构体含量1.5%)的颗粒、通过氯法工艺得到的金红石型氧化钛(Ti-Pure R-105杜邦公司制造)按照50∶50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该混合物,添加2.5重量份抗水解剂(双(二丙基苯基)碳化二亚胺),并进行混合,然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成颗粒,制作所谓的母体胶料。以60∶40的重量比例混合该母体胶料和乳酸类聚合物,制作树脂组合物A。
(树脂组合物B的制作) 以99∶1的质量比混合上述乳酸类聚合物(NW3001D)的颗粒和上述金红石型氧化钛(Ti-Pure R-105),形成了混合物。
相对于该混合物100质量份添加上述抗水解剂3.5质量份并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成颗粒,从而制备了所谓的母体胶料。
以60∶40的质量比混合该母体胶料和乳酸类聚合物,制备了树脂组合物B。
(膜的制作) 分别将树脂组合物A、B供给到分别被加热至200℃的挤出机A和B中,在各挤出机中于200℃下进行熔融混炼后,使它们合流于2种2层用的T型模头中并挤出成片状,使其具有B层/A层的双层结构,再经过冷却固化,形成叠层膜。
通过在65℃的温度下将所得到的叠层膜沿MD方向进行辊拉伸至2.5倍,再在78℃下沿TD方向进行拉幅机拉伸至3倍,进行双轴拉伸,再在140℃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厚度为150μm(A层135μm、B层15μm)的反射膜。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膜的制作) 除了在实施例6的膜的制作中获得了厚度为150μm(A层135μm、B层15μm)的反射膜以外,按照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膜。
对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评价。此时,通过将树脂组合物A供应给挤出机A、并按照上述操作获得仅由A层构成的单层膜(厚度135μm),并对A层内部的空隙率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反射板的制作) 按照下述顺序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反射膜覆盖在SUS304板(厚度为0.2mm)上,得到反射板。
在SUS304板表面上涂布市售的聚酯类粘接剂,使干燥后的粘接剂膜厚为2μm~4μm左右。然后,利用红外线加热器及热风加热炉对涂布面进行干燥及加热,将SUS304板的表面温度保持在180℃,同时立即使用辊式层压机覆盖反射膜、并进行冷却,由此得到反射板。
对得到的反射板进行弯曲加工性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9] (反射板的制作) 除了在实施例8的反射板的制作中使用由实施例5获得的反射膜对SUS304板(厚度0.2mm)进行包覆而获得反射板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板。对得到的反射板进行与实施例8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0] (反射板的制作) 除了在实施例8的反射板的制作中使用由实施例6获得的反射膜对SUS304板(厚度0.2mm)进行包覆而获得反射板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板。对得到的反射板进行与实施例8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实施例11] (反射板的制作) 除了在实施例8的反射板的制作中使用由实施例7获得的反射膜对SUS304板(厚度0.2mm)进行覆盖而获得反射板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板。对得到的反射板进行与实施例8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4] (反射板的制作) 除了在实施例8的反射板的制作中使用由比较例3获得的反射膜对SUS304板(厚度0.2mm)进行覆盖而获得反射板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得到反射板。对得到的反射板进行与实施例8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1]
[表2]
[表3]
由表1可知,实施例1~7的反射膜对700nm及500nm中任一波长的光的反射率均在99.0%以上,具有高度的光反射性。另外,实施例1~7的反射膜的制膜性也在实用水平以上,结果良好。另外还可知实施例1~7的反射膜的储能模量被控制在3.0GPa以下。
另一方面,可以得知比较例1~3的反射膜对波长700nm光的反射率低于99.0%,另外,比较例1的反射膜的制膜性也比实施例1~7的反射膜的制膜性差。
实施例1~7的反射膜的分散相平均直径小于3μm,可充分确保经拉伸形成的空隙与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的界面面积,并且,由于形成的气泡致密,推测这些反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反射性能,还具有良好的制膜性。
此外,由表2可知与实施例1的反射膜相比,实施例6的反射膜的光反射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推测这是由于伴随着光泽度即正反射性进一步提高,正面亮度也随之提高。
另外,由表3可知与比较例4的反射板相比,实施例8~11的反射板的开口部位内部宽度收缩量为0.10mm以下,即具有优异的弯曲加工性。推测这是由于空隙率被调节至30%以上、并且储能模量被调节到3.0GPa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相容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其中,所述相容剂是SEBS类化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中,脂肪族聚酯类树脂是乳酸类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中,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中,微细粉末状填充剂是选自碳酸钙、氧化锌、硫酸钡及氧化钛中的1种或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所形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中,还含有抗水解剂。
6.一种脂肪族聚酯类膜,其具有树脂层A,所述树脂层A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该脂肪族聚酯类膜通过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熔融并制膜,再至少沿一个轴的方向拉伸1.1倍以上而得到。
8.一种脂肪族聚酯类膜,其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其中,
所述树脂层A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形成;
所述树脂层B由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且不含有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及相容剂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B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其中,树脂层A中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占树脂层A的总质量的10~50质量%;树脂层B中微细粉末状填充剂的含量占树脂层B的总质量的0.1~5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其中,树脂层B中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是乳酸类聚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其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分别将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A和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B独立地进行熔融及制膜,再将它们进行叠层,然后将所得到的叠层膜至少沿一个轴的方向拉伸1.1倍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其中,在频率10Hz、温度23℃下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而测得的该脂肪族聚酯类膜的储能模量为1.0GPa~3.0GPa。
13.一种反射膜,其由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膜,其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
15.一种反射板,其具有将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酯类膜叠层在金属板或树脂板上而形成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板,其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照明用具或照明广告牌的构成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优异的反射性,并且成型性也优异的聚酯类膜及反射膜。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与该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不相容树脂”)、相容剂、及微细粉末状填充剂,其中,所述相容剂是SEBS类化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类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脂肪族聚酯类膜,其具有树脂层A,所述树脂层A由所述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形成。
文档编号C08L67/00GK101646731SQ20088001041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9日
发明者渡边孝之, 胜原一成, 高木润 申请人: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