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共聚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201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丙烯共聚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聚反应器(R401),是环管反应工艺聚丙烯生产装置中的重 要单元设备。
现有技术 现有与共聚反应器多为搅拌设备和聚丙烯D502流化床干燥器及聚丙烯流化床 干燥器分布板。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的制备工艺及其反应装置”(专利号ZL 200610038694),其主要特点是在聚合釜内进行丙烯均聚反应一段时间后,经设置的聚合釜 的外循环系统向聚合釜内通入乙烯气体进行共聚反应,外循环系统由蒸汽换热器、循环风 机和相应的管道闸阀构成,通过增加共聚反应,使反应得到的聚丙烯的低温脆性有了很大 改善,缺口或无缺口冲击强度有了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丙烯共聚反应器(R401)是立式圆筒形结构,主要由反 应器和分布板组成,反应器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圆筒的脖颈处设有液位平衡口,筒底设有气 体进口、排放口、聚合物底部出口,筒体上设有循环气口、杀死剂入口、聚合物入口、聚合物 循环口、单体入口,中下部位设有测温口 I、测温口 II、测温口 III及液位变送器口 I和液位 变送器口 II,上下部设有人孔I、人孔II,其特征是a.分布板分分布板I、分布板II、分布板III、分布板IV,并与外支撑环、内支撑环、 中间支撑环分别连接,设在筒体的底部b.圆筒内置有一转动搅拌器,其顶部设置电机和减速器,搅拌轴I和搅拌轴II通 过联轴器I、联轴器II连接,在搅拌轴I和搅拌轴II上,轴上均勻分布搅拌桨I、搅拌桨III、 搅拌桨IV、搅拌桨V,底部为搅拌桨II,搅拌桨III与搅拌桨IV间有滑动轴承架,搅拌器与 反应器壳体通过顶部支架连接定位,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共聚反应器内搅拌器和新型侧向孔板型分布板,在搅拌器和侧向孔板型分布板作 用下,使聚合物粉末在共聚反应器内反应均衡,并具有方向性,能保证共聚反应时需要的气 流速度。从而增加了物料在容器内的停留时间,确保了反应质量。

图1为聚丙烯共聚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体出口 2-液位平衡口 3-反应器 4-循环气口 5-耳式支座 6-测温口 I 7-液位变送器口 I 8-杀死剂入口 9-液位变送器口 II10-气体进口 11-排 放口 12-聚合物底部出口 13-分布板 14-测温口 II 15-人孔I 16-测温口 III 17-铭牌18-聚合物入口 19-聚合物循环口 20-单体入口 21-人孔II 22-搅拌器 23-顶部支架[0010]图2为搅拌轴结构图。图中24_电机 25-联轴器I 26-搅拌桨I 27-联轴器II28-滑动轴承架 29-搅拌桨II 30-搅拌轴I 31-搅拌桨III32-搅拌桨IV 33-搅拌桨V 34-搅 拌轴II 35-减速机图3为分布板俯视。图中36_分布板I 37-分布板II 38-分布板III 39-分布板IV 40-外 支撑环 41-内支撑环42-中间支撑环图4为分布板气孔结构图。图5为图4分布板单件展开图,其中a为分布板I,b分布板II,c分布板III,d 分布板IV。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聚丙烯共聚反应器(R401),反应器3为立式圆筒形结构,主要由反应器壳体 和分布板13组成,分布板13分分布板I 36、分布板II 37、分布板III 38、分布板IV 39, 并与外支撑环40、内支撑环41、中间支撑环42分别连接,设在筒体的底部;反应器壳体3顶 部设有气体出口 1,圆筒的脖颈处设有液位平衡口 2,筒底设有气体进口 10、排放口 11、聚合 物底部出口 12,筒体上设有循环气口 4、杀死剂入口 8、聚合物入口 18、聚合物循环口 19、单 体入口 20,筒体表面有耳式支座5和铭牌17 ;圆筒内置有一搅拌器22,顶部设置电机24和 减速器35,搅拌轴I 30和搅拌轴II 34通过联轴器I 25、联轴器1127连接,在搅拌轴I 30 和搅拌轴II 34上,轴上均勻分布搅拌桨126、搅拌桨III 31、搅拌桨IV 32、搅拌桨V 33, 底部为搅拌桨II 29,搅拌桨III 31与搅拌桨IV 32间有滑动轴承架28,搅拌器22与反应 器壳体通过顶部支架23连接定位。启动搅拌器22,旋转搅拌桨使共聚物在反应器3内反应 均衡,且不存在死区,物料经聚合物入口 18及聚合物循环口 19进入反应器3,气体从底部的气体进口 10进入反应器,通过分布板13吹出,使聚合物形成流化状态。气体从循环气口 4被冷却、升 压后,回到反应器底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由杀死剂入口 8及单体入口 20分别进入反应器 与聚合物混合。反应器3中下部位设有测温口 I 6、测温口 II 14、测温口 III16及液位变 送器口 I 7、液位变送器口 II 9,上下部设有人孔I 15、人孔II 21,随时监测聚合物反映过 程中的状态参数;聚合物满足工艺要求后,气体粉尘及聚合物分别由顶部气体出口及底部 的聚合物出口 12进入下一段工艺。
权利要求一种聚丙烯共聚反应器,为立式圆筒形结构,主要由反应器壳体(3)和分布板(13)组成,反应器壳体(3)顶部设有气体出口(1),圆筒的脖颈处设有液位平衡口(2),筒底设有气体进口(10)、排放口(11)、聚合物底部出口(12),筒体上设有循环气口(4)、杀死剂入口(8)、聚合物入口(18)、聚合物循环口(19)和单体入口(20),中下部位设有测温口I(6)、测温口II(14)、测温口III(16)及液位变送器口I(7)、液位变送器口II(9),上下部设有人孔I(15)和人孔II(21),其特征是a.分布板(13)分分布板I(36)、分布板II(37)、分布板III(38)、分布板IV(39),并与外支撑环(40)、内支撑环(41)、中间支撑环(42)分别连接,设在筒体的底部;b.圆筒内置有一转动搅拌器(22),其顶部设置电机(24)和减速器(35),搅拌轴I(30)和搅拌轴II(34)通过联轴器I(25)、联轴器II(27)连接,在搅拌轴I(30)和搅拌轴II(34)上,轴上均匀分布搅拌桨I(26)、搅拌桨III(31)、搅拌桨IV(32)、搅拌桨V(33),底部为搅拌桨II(29),搅拌桨III(31)与搅拌桨IV(32)间有滑动轴承架(28),搅拌器(22)与反应器(3)通过顶部支架(23)连接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丙烯共聚反应器,其主要由反应器壳体和分布板组成,并且反应器圆筒内置有一转动搅拌器。在搅拌器和侧向孔板型分布板作用下,使聚合物粉末在共聚反应器内反应均衡,并具有方向性,能保证共聚反应时需要的气流速度。从而增加了物料在容器内的停留时间,确保了反应质量。
文档编号C08F110/06GK201729787SQ201020142790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
发明者张万尧, 张晓阳, 赵旭 申请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瑞德干燥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