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3672954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夏枯草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夏枯草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夏枯草多糖包括均一多糖PW-PS1和PW-PS2,通过从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inn的干燥果穗水提物制得,经体外试验证实,所述的均一多糖具有较强抗补体活性,对补体系统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且不具有影响体内活性发挥的抗凝血作用,可用于制备补体抑制药物。其中所述PW-PS1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3和C9组分,PW-PS2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C3、C5和C9组分。
【专利说明】夏枯草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夏枯草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夏枯草均一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已知补体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补体系统的正常激活在消灭外来微生物、清除机体内损伤或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维持机体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所述补体系统过度激活会造成人体自身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与补体过度激活相关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重大疾病。多年来,抗补体药物研究一直是世界药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然而目前对此类疾病尚缺乏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临床上急需高效、低毒、专一的新型补体抑制剂。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补体抑制剂是近年来一个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具有成本低、毒性低等特点。当前,有国内外学者已从包括海洋生物在内的多种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大量的具有补体系统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为抗补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
[0003]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的干燥果穗,因“夏至后即枯”得名,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夏枯草主要含有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挥发油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压、降糖、抗菌、抗炎、抗过敏及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畏光流泪、乳腺炎、乳癌、高血压、淋巴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腮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但迄今为止尚未见从夏枯草中发现具有补体抑制作用多糖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天然药物中具有抗补体作用的活性成分,具体涉及夏枯草均一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
[0005]本发明应用现代药理筛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物质进行抗补体活性评价研究,从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的干燥果穗水提物中分离得到均一多糖,并证实其对补体系统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其补体抑制活性虽弱于肝素,但不具备限制其发挥体内活性的抗凝血作用。
[0006]本发明中,所述的均一多糖包括PW-PSl和PW-PS2。
[0007]所述的植物多糖PW-PSl的结构特征为:淡黄色疏松粉末,分子量约为3X IO5Da,比旋度[a ]d25=-102.2 (c 0.3,H2O);总糖含量为96.94%,含17.87%的糖醛酸和0.53%的蛋白;
[0008]所述PW-PSl由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和4_甲氧基葡萄糖醒酸4-methox-glcA3种单糖组成,其中的糖残基摩尔比为:阿拉伯糖Ara:木糖Xyl:4_甲氧基葡萄糖醛酸
4-methox-glcA=l:2.6:0.8,其连接方式包括末端和1,3-连接的木糖,I, 5-和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连接的4-甲氧基葡萄糖醒酸,其中以1,3-连接的木糖、1,3,5-连接的阿拉伯糖和末端连接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为主;
[0009]本发明中,所述的植物多糖PW-PS2的结构特征为:褐色疏松粉末,分子量约为8 X IO3Da,比旋度[a ]D25=-132.4 (c 0.3,H2O);总糖含量为98.12%,尚含58.20%的糖醛酸和0.22%的蛋白;
[0010]所述PW-PS2由5种单糖,包括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半乳糖Gal和半乳糖醒酸GalA组成,其中的糖残基摩尔比为: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半乳糖Gal:半乳糖醛酸GalA=0.56:1:1.30:1.78:3.37,其中的连接方式包括:末端连接的阿拉伯糖,1,3-连接的木糖,1,3-连接的鼠李糖,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其中以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和1,3-连接的木糖为主。
[0011]本发明中所述的均一多糖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0012]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的干燥果穗药材经粉碎,室温下以95%乙醇渗漉提取至无色后,残渣挥去醇味,晾干后,沸水煮3次,每次加4倍体积水,每次提取时间为2h ;将每次提取过滤所得的水提液合并,浓缩至小体积,用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沉淀经少量水溶解后,用15%三氯醋酸(TFA)在4° C下搅拌脱蛋白;溶液经离心去沉淀,上清液以lmol/L NaOH调至中性,以流水透析3天;袋内溶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冷冻干燥得夏枯草粗多糖;所述粗多糖加蒸馏水溶解,离心,上清液分次用DEAE-cellulose柱色谱进行初步分离;以蒸馏水、0.4,0.8、1.2和2.0mol/L的NaCl溶液洗脱,洗脱体积大于2倍柱体积,流速为0.8ml/min,收集各流份,隔管检测280nm和490nm (硫酸-苯酹法显色后)下的吸光度值;根据糖显色反应和紫外检测的结果合并相同流份,浓缩,透析及冷冻干燥后得到5个次级组分:PWD1、PWD2、PWD3、PWD4和PWD5 ;根据补体抑制活性跟踪结果将PWD3、PWD4和PWD5合并加蒸馏水溶解,离心,上清液分次用Sephacryl S-400柱色谱(100X2.5cm)分离,0.lmol/L的NaCl溶液洗脱,流速为0.8ml/min,收集各流份;隔管检测280nm和490nm(硫酸-苯酚法显色后)下的吸光度值,活性跟踪各管流份;根据检测结果合并相同流份,浓缩及冷冻干燥分别得到均一多糖PW-PSl和PW-PS2 ;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检测PW-PSl和PW-PS2为均一的成分;
[0013]采用高效凝胶柱TSK-GEL GMPffXL (300 X 7.6mm),流动相为 0.01mol/LNaCl,流速0.8ml/min,柱温25° C,与T系列的Dextran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显示,PW-PSl分子量约为3 X IO5Da, PW-PS2 分子量约为 8 X IO3Da ;
[0014]元素分析结果表明,Pff-PSl含C,43.38% ;H, 7.242% ;N, 0.29% ;比旋度为[a ]d25=-102.2 (c 0.3,H2O) ;Pff-PS2 含 C,36.47%; H, 6.205%; N, 0.50% ;比旋度为[α ]D25=-132.4 (c 0.3,H2O);
[0015]硫酸-苯酚法测定PW-PSl和PW-PS2的总糖含量分别为96.94%和98.12%,间羟联苯法测定PW-PSl和PW-PS2的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7.87%和58.20%,考马斯亮蓝法测定Pff-PSl和PW-PS2的蛋白含量分别为0.53%和0.22%, BaCl2比浊法测定PW-PSl和PW-PS2的硫酸基含量分别为0.16%和0.33% ;
[0016]糖组成分析:PW-PS1、PW-PS2、经糖醛酸还原后的PW-PSl和PW-PS2经2mol/L TFA于110° C完全水解,先后进行NaBH4还原,醋酐乙酰化制备成阿尔迪醇乙酸酯衍生物,进行气相组成分析(方法参见:Blakeney AB, Harris PJ, Henry RJ, et al.1983,113:291-299);结果表明,PW-PSl是由3种单糖组成,糖残基摩尔比为:阿拉伯糖Ara:木糖Xyl: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4-111的11(?飞1(^=1:2.6:0.8;?1-?52是由5种单糖组成,糖残基摩尔比为: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半乳糖Gal:半乳糖醛酸GalA=0.56:1:1.30:1.78:3.37 ;
[0017]甲基化分析:经糖醛酸还原后的PW-PSl和PW-PS2参照文献(NeedsPff, Selvendran RR.1993,245:1-10)进行甲基化,甲基化后的产物用90%甲酸解聚,2mol/L TFA完全水解,NaBH4还原和醋酐乙酰化制成部分甲基化的阿尔迪醇乙酸酯衍生物,然后进行GC-MS分析;结合标准图谱,确定PW-PSl连接方式为包括末端和1,3-连接的木糖,
I,5-和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连接的4-甲氧基葡萄糖醒酸,其中以1,3-连接的木糖、1,3,5-连接的阿拉伯糖和末端连接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为主;PW-PS2连接方式为包括末端连接的阿拉伯糖,1,3-连接的木糖,I, 3-连接的鼠李糖,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其中以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和1,3-连接的木糖为主;
[0018]Pff-PSl和PW-PS2对补体系统的作用:
[0019]I)抗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细胞溶血试验:豚鼠血清1:80稀释作为补体,抗原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羊红细胞溶血,参照文献方法(Kabat EA, Mayer MM.Complement andcomplement fixation in experimental immunology.Charles C.Thomas Publisher, Illinois, USA.1964,pp.133-240)测得 Pff-PSl 和 PW-PS2 均能抑制细胞溶血,CH50 分别为0.28±0.03mg/ml 和 0.13±0.01mg/ml (n=3);
[0020]2)抗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细胞溶血试验:人血清1:10稀释作为补体,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导致兔红细胞溶血,参照文献方法(Klerx JP, Beukelman CJ, Van DH, etal.Microassay for colorimetric estimation of complement activity in guineapig, human and mouse serum.1mmunological Methods, 1983,63 (2): 215-220)测得PW-PS1和 PW-PS2 均能抑制细胞溶血,AP50 分别为 0.40 ±0.02mg/ml 和 0.35 ±0.03mg/ml (n=3);
[0021]3)对补体系统作用靶点的研究:本发明利用补体缺失血清,参照文献方法(周捷,章蕴毅,张建文,等.中`药杜仲对补体系统的作用.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1):101-106)研究PW-PSl和PW-PS2抑制补体系统的作用靶点。结果表明PW-PSl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lq、C3、C9组分,而PW-PS2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lq、C2、C3、C5和C9组分;
[0022]4)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本发明参照文献方法(王雪峰,王鸿利.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第一版).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p.99),测定复钙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 R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以 3.4mg/L 肝素为阳性对照,VBS2+缓冲液为阴性对照(Vehicle) ,PW-PSl浓度依次为1700、850、425mg/L和PW-PS2浓度依次为1500、750、3751^/1;结果表明,肝素在3.41^/1时可显著延长1^和TT(P <
0.05),不同浓度的PW-PSl,PW-PS2和阴性对照的RT和TT无显著差异。表明PW-PSl和PW-PS2均无抗凝血作用。
[0023]本发明中所述均一多糖PW-PSl和PW-PS2经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强抗补体活性,PW-PSl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lq、C3、C9组分;PW_PS2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lq、C2、C3、C5和C9组分,且不具有影响体内活性发挥的抗凝血作用,可用于制备补体抑制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0024]实施例1.制备均一多糖PW-PSl和PW-PS2
[0025]夏枯草药材经粉碎,室温下以95%乙醇渗漉提取至无色后,残渣挥去醇味,晾干后,沸水煮3次,每次加4倍体积水,每次提取时间为2h。将每次提取过滤所得的水提液合并,浓缩至小体积,用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沉淀经少量水溶解后,用15%三氯醋酸在4° C下搅拌脱蛋白。溶液经离心去沉淀,上清液以lmol/L NaOH调至中性,对流水透析3天。袋内溶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冷冻干燥得夏枯草粗多糖。粗多糖加蒸馏水溶解,离心,上清液分次用DEAE-cellulose柱色谱进行初步分离。以蒸馏水、0.4,0.8、1.2和2.0mol/L的NaCl溶液洗脱,洗脱体积大于2倍住体积,流速为0.8ml/min,收集各流份,隔管检测280nm和490nm(硫酸-苯酚法 显色后)下的吸光度值。根据糖显色反应和紫外检测的结果合并相同流份,浓缩,透析及冷冻干燥后得到5个次级组分:PWD1、PWD2、PWD3、PWD4和PWD5。根据活性跟踪结果将PWD3、PWD4和PWD5合并加蒸馏水溶解,离心,上清液分次用Sephacryl
S-400柱色谱(100X2.5cm)分离,0.lmol/L的NaCl溶液洗脱,流速为0.8ml/min。隔管检测280nm和490nm (硫酸_苯酚法显色后)下的吸光度值,活性跟踪各管流份。根据检测结果合并相同流份,浓缩及冷冻干燥得多糖PW-PSl和PW-PS2。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检测PW-PSl和PW-PS2为均一的成分。
[0026]本发明所述的植物多糖PW-PSl的结构特征描述为:淡黄色疏松粉末,分子量约为3 X IO5Da,比旋度[a ]D25=-102.2 (c 0.3,H2O);总糖含量为96.94%,尚含17.87%的糖醛酸和
0.53%的蛋白;PW-PS1是由3种单糖组成,糖残基摩尔比为:阿拉伯糖Ara:木糖Xyl:4_甲氧基葡萄糖醒酸4-methox-glcA=l:2.6:0.8,其连接方式包括末端和1,3-连接的木糖,
1,5-和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连接的4-甲氧基葡萄糖醒酸,其中以1,3-连接的木糖、1,3,5-连接的阿拉伯糖和末端连接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为主。
[0027]本发明所述的植物多糖PW-PS2的结构特征描述为:褐色疏松粉末,其分子量约为8 X IO3Da,比旋度[a ]D25=-132.4 (c 0.3,H2O);总糖含量为98.12%,尚含58.20%的糖醛酸和0.22%的蛋白;PW-PS2是由5种单糖组成,糖残基摩尔比为: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半乳糖Gal:半乳糖醛酸GalA=0.56:1:1.30:1.78:3.37,其连接方式为包括末端连接的阿拉伯糖,1,3-连接的木糖,1,3-连接的鼠李糖,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其中以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和1,3-连接的木糖为主。
[0028]实施例2.体外抗补体经典途径试验
[0029]取补体(豚鼠血清)0.1ml,加入巴比妥缓冲液(BBS)配制成1:5的溶液,用BBS对倍稀释成1:10、1:20、1:40、1:80、1:160、1:320和1:640的溶液。取1:1000溶血素、各浓度补体及2%羊红细胞(SRBC)各0.1ml溶于0.3ml BBS中,混匀,37° C水浴30min后放入低温高速离心机,在5000rpm、4° C条件下离心lOmin。分别取每管上清0.2ml于96孔板,在405nm测定其吸光度。实验同时设置全溶血组(0.1ml 2%SRBC溶于0.5ml三蒸水)。以三蒸水溶血管的吸光度作为全溶血标准,计算溶血率。以补体稀释度为X轴,各稀释浓度补体造成的溶血百分率为Y轴作图。选择达到相似高溶血率的最低补体浓度作为确保体系能正常溶血所需的临界补体浓度。取临界浓度的补体与供试品混匀,于37° C预水浴IOmin后,加入适量BBS、溶血素和2%SRBC。将每管37° C水浴30min后放入低温高速离心机,5000rpm、4° C条件下离心IOmin后分别取每管上清0.2ml于96孔板,405nm下测定吸光度。实验同时设置供试品对照组、补体组和全溶血组。将供试品吸光度值扣除相应供试品对照组吸光度值后计算溶血率。以供试品浓度作为X轴,溶血抑制率作为Y轴作图,计算50%抑制溶血所需供试品的浓度(CH5tl)。
[0030]实施例3.体外抗补体旁路途径试验
[0031]取补体(人血清)0.2ml,加入AP稀释(巴比妥缓冲液,pH=7.4,含5mM Mg2+, 8mMEGTA)液配制成1:5的溶液,并对倍稀释成1:10、1:20、1:40、1:80、1:160、1:320和1:640的溶液。取各浓度补体0.15ml、AP稀释液0.15ml及0.5%兔红细胞(RE) 0.20ml,混匀,37。C水浴30min后置于低温高速离心机,在5000rpm、4° C条件下离心lOmin。分别取每管上清0.2ml于96孔板,在405nm测定吸光度。实验同时设置全溶血组(0.20ml 0.5%RE溶于0.3ml三蒸水)。以三蒸水溶血管的吸光度作为全溶血标准,计算溶血率。以补体稀释度为X轴,各稀释浓度补体造成的溶血百分率为Y轴作图。选择达到相似高溶血率的最低补体浓度作为确保体系能正常溶血所需的临界补体浓度。取确定的临界浓度的补体与供试品混匀,于37° C预水浴IOmin后,加入0.2ml 0.5%RE。将每管37° C水浴30min后置于低温高速离心机,5000rpm、4° C条件下离心IOmin后,分别取每管上清0.2ml于96孔板,405nm下测定其吸光度。实验同时设置供试品对照组、补体组和全溶血组。将供试品吸光度值扣除相应供试品对照组吸光度值后计算溶血率。以供试品浓度作为X轴,溶血抑制率作为Y轴作图,计算50%抑制溶血所需供试品的浓度(AP5tl)。
[0032]实施例4.Pff-PSl和PW-PS2对补体系统的作用靶点
[0033]人源补体(1:10)0.2ml分别与0.2ml 1:1稀释的C3、C4抗血清,1:32稀释的C5抗血清,1:64稀释的Clq、C2、C9抗血清,37°C水浴15min后,置于低温高速离心机,5000rpm、4° C条件下离心lOmin。上清即为补体缺失血清。靶点检测组:补体(1:10)0.1ml与浓度为0.55mg/ml的PW-PS1和0.43mg/ml的PW-PS2溶液(接近100%的抑制补体溶血所需的最低浓度)0.1ml混匀,于37° C水浴IOmin后,加入缺失血清0.2ml,1:1000溶血素0.1ml和2%SRBC 0.1ml0 37° C水浴30min后,置于低温高速离心机,5000rpm、4° C条件下离心IOmin0分别取每管上清0.2ml于96孔板`,在405nm测定吸光度。实验同时设置PW-PSl和PW-PS2对照组(0.1ml相应浓度的PW-PSl和PW-PS2溶液加0.5ml VBS2+缓冲液)、补体对照组(以0.3ml VBS2+缓冲液代替PW-PSl和PW-PS2溶液和缺失血清)、缺失血清组(以0.2ml VBS2+缓冲液代替PW-PSl和PW-PS2溶液和补体)和全溶血组(0.1ml 2%SRBC溶于
0.5ml三蒸水中)。扣除PW-PSl和PW-PS2对照组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比较缺失血清组和靶点检测组溶血率的变化,根据靶点检测组溶血情况,判断PW-PSl和PW-PS2对补体系统的Clq、C2、C3、C4、C5、C9有无拮抗作用。靶点检测组较相应的缺失血清组溶血恢复了,说明PW-PSl和PW-PS2不作用于该缺失组分,若溶血能不能恢复,则说明PW-PSl和PW-PS2作用于该缺失组分。
[0034]实施例5.Pff-PSl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0035]1.复钙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 RT)的测定:豚鼠ip lg/kg乌拉坦麻醉,仰位固定。分离颈总动脉,插管放血,3.8%枸橼酸钠1:9 (V/V)抗凝。3000rpm,离心IOmin,得贫血小板血衆(platelet poor plasma, PPP)。15 μ I 药液加入 150 μ 1PPP, 37。C 水浴5min,加入0.025M CaCl2150 μ I,开始计时,每隔5s用特制金属小钩检测,记录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s),测定三次,取平均值。记录时间以600s为终点,超出终点仍不凝固以600s计算。以3.4mg/L肝素为阳性对照,VBS2+缓冲液为阴性对照(Vehicle),Pff-PSl浓度依次为 1700、850、425mg/L 和 PW-PS2 浓度依次为 1500、750、375mg/L。 [0036]2.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的测定:冻干的凝血酶经2ml蒸懼水复溶后(相当于5μ Ι/ml)后,37° C水浴5min后即可使用。15 μ I药液加入150 μ I PPP, 37° C水浴5min,加入凝血酶150 μ I,记录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s),测定三次,取平均值。VBS2+缓冲液为阴性对照(Vehicle),PW-PSl浓度依次为1700、850、425mg/L和PW-PS2浓度依次为 1500、750、375mg/L。
【权利要求】
1.夏枯草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糖为均一多糖,包括PW-PSl和PW-PS2;其中, PW-PSl的结构特征为:淡黄色疏松粉末,分子量为3X IO5Da,比旋度[a ]D25=-102.2 (c0.3,H2O);总糖含量为96.94%,含17.87%的糖醛酸和0.53%的蛋白; PW-PS2的结构特征为:褐色疏松粉末,分子量约为8X IO3Da,比旋度[a ]D25=-132.4 (c0.3,H2O);总糖含量为98.12%,含58.20%的糖醛酸和0.22%的蛋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夏枯草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W-PSl由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和4-甲氧基葡萄糖醒酸4-methox-glcA单糖组成,其中的糖残基摩尔比为:阿拉伯糖Ara:木糖Xyl:4-甲氧基葡萄糖醒酸4_methox-glcA=l: 2.6:0.8,其连接方式包括末端和1,3-连接的木糖,I, 5-和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连接的4-甲氧基葡萄糖醒酸,其中以1,3_连接的木糖、1,3,5-连接的阿拉伯糖和末端连接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为主。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夏枯草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W-PS2由单糖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半乳糖Gal和半乳糖醛酸GalA组成,其中的糖残基摩尔比为: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半乳糖Gal:半乳糖醛酸GalA=0.56:1:1.30:1.78:3.37,其中的连接方式包括:末端连接的阿拉伯糖,1,3-连接的木糖,I, 3-连接的鼠李糖,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其中以末端和1,4,6-连接的半乳糖和1,3-连接的木糖为主。
4.权利要求1所述夏枯草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 夏枯草药材经粉碎,室温下95%乙醇渗漉提取至无色后,残渣挥去醇味,晾干,沸水煮3次,每次加4倍体积水,每次提取时间为2h ; 合并水提液,浓缩,用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经水溶解后,用15%三氯醋酸在4° C下搅拌脱蛋白;` 溶液经离心去沉淀,上清液调至中性,透析,溶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夏枯草粗多糖; 粗多糖蒸馏水溶解,离心,上清液用DEAE-cellulose柱色谱分离,以蒸馏水、NaCl溶液洗脱,流速为0.8ml/min,收集各流份,测280nm和490nm下的吸光度值,得次级组分:PWD1、PWD2、PWD3、PWD4 和 PWD5 ; 进一步柱色谱分离,收集各流份,测280nm和490nm下的吸光度值,浓缩、冷冻干燥得均一多糖 PW-PSl 和 PW-PS2。
5.权利要求1的夏枯草多糖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
6.按权利要求5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糖PW-PSl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lq、C3和C9组分,所述多糖PW-PS2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lq、C2、C3、C5和C9组分。
【文档编号】C08B37/00GK103626880SQ20121030688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程志红, 陈道峰, 杜冬生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