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3147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候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烫印膜是一种在塑料薄膜上涂布离型剂、颜料、热敏树脂而成的复合薄膜,这种薄膜的涂层在施加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转移到承印材料之上,因此,烫印薄膜可以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丝网印刷、辊印、喷涂、刷涂等,例如家具、电器表面颜色层的涂装均可以用烫印技术替代。烫印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显著改善使用者的操作环境,在颜色附着转移的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印刷技术,烫印时没有大量的VOC排放,也不需要进行油墨干燥。目前,作为烫印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敏树脂主要起到粘接功能,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的承印材料会选择不同的树脂体系以得到最好的层间附着牢度,目前常见的,如蜡基树月旨、聚氨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在纸张和布基材料上被广泛应用。众所周知,对于一般的应用场合如室内的家具、电器、服装等产品对涂层的耐气候性能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但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例如汽车牌照、交通标志牌、广告牌所采用的烫印材料对热敏树脂的耐气候性要求就特别高,因此,这种热敏树脂除了要满足附着性能的要求外,还需满足户外复杂条件如紫外线照射、风沙的冲击、汽油腐蚀等因素的耐受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满足户外复杂条件的耐受性要求,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紫外线照射、抗风沙性能强、耐汽油腐蚀性能优异的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硬单体21 — 24,
软单体6— 9,
溶剂67— 73,
引发剂 0.0135 — 0.066;
制备步骤如下
(1)称取上述重量比的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全部混合均匀;
(2)称取上述步骤(I)中已混合均匀的单体总重量的40%,称取上述溶剂重量比总量的30%,混合均匀,进入反应釜加热至回流;
(3)称取上述溶剂重量比总量的40%、称取上述引发剂重量比总量的70%与经步骤(2)称取后余下的全部单体混合均匀,滴加到步骤(2)所述的反应釜中,滴加时间为I 一1. 5小时,滴加完成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I一 2小时;
(4)称取溶剂重量比总量的30%,与将经上述步骤(3)称取后余下的全部引发剂混合均匀,滴加到步骤(3)所述的反应釜中,滴加时间为0. 5 — I小时,滴加完成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2 — 3小时;
(5)冷却出料,即得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通过上述步骤制备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由于采用分步骤的反应,可避免释放大量热量,引发爆炸的危险;分步骤的控制反应时间,能够更好的控制树脂的分子量和玻璃化温度,从而使树脂的耐候性和附着性佳。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引发剂重量为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总量的0. 056% - 0. 182%。选用上述范围内的引发剂,单体转化率最佳,树脂的各项性能优异,具体表现为抗风沙性能强、耐汽油腐蚀性能优异、耐紫外线照射;引发剂重量低于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总量的0. 056%,反应不完全;引发剂重量高于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总量的0. 182%,会造成引发剂的浪费,成本增加。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选用这种引发剂,可以使单体的反应更完全,有效的控制反应效率。引发剂也可以选用偶氮二异丁氰或偶氮二异庚氰。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1:1至3 :1。选用上述溶剂或其组合,能有效的控制单体的反应温度,降低反应体系粘度,使其充分反应。溶剂也可以选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丁酯或醋酸乙酯与甲苯的组合,或醋酸丁酯与甲苯两种组份配制而成。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中的任一种。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4 :1至7 :1。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两种组份的 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10 :1至15:1。选用上述丙烯酸硬单体或其组合,可以使树脂的耐候性、耐形变性、耐溶剂性更佳。作为优选,上述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丙烯酸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甲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3 1至5: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5:1至8:1,所述的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4 :3至7:3。选用上述丙烯酸软单体或其组合,可以使树脂的柔韧性、延展性更佳,同时提高其附着牢度。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由上述任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1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67份溶剂,0. 0135份引发剂,制备步骤如下
(1)称取上述重量比的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全部混合均匀;
(2)称取上述步骤(I)中已混合均匀的单体总重量的40%,称取上述溶剂重量比总量的30%,混合均匀,进入反应釜加热至回流;
(3)称取上述溶剂重量比总量的40%、称取上述引发剂重量比总量的70%与经步骤(2)称取后余下的全部单体混合均匀,滴加到步骤(2)所述的反应釜中,滴加时间为I 一1. 5小时,滴加完成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I 一 2小时;
(4)称取溶剂重量比总量的30%,与将经上述步骤(3)称取后余下的全部引发剂混合均匀,滴加到步骤(3)所述的反应釜中,滴加时间为0. 5 — I小时,滴加完成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2 — 3小时;
(5)冷却出料,即得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

弓丨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2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1份丙烯酸硬单体,9份丙烯酸软单体,73份溶剂,0. 066份引发剂。溶剂为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组合,两种组份重量比控制在1:1至3:1进行配制。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3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4份丙烯酸硬单体,9份丙烯酸软单体,73份溶剂,0. 066份引发剂。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控制在4:1至7:1。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 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4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4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67份溶剂,0. 0135份引发剂。
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控制在10:1至15:1。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5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2份丙烯酸硬单体,7份丙烯酸软单体,70份溶剂,0. 0135份引发剂。丙烯酸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甲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控制在3:1至5:1。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实施例6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3份丙烯酸硬单体,8份丙烯酸软单体,71份溶剂,0. 04份引发剂。丙烯酸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控制在5:1至8:1。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实施例7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4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73份溶剂,0. 066份引发剂。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控制在4:3至7:3。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实施例8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4份丙烯酸硬单体,9份丙烯酸软单体,67份溶剂,0. 066份引发剂。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
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9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1份丙烯酸硬单体,9份丙烯酸软单体,67份溶剂,0. 02份引发剂。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10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1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73份溶剂,0. 0135份引发剂。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11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4份丙烯酸硬单体,9份丙烯酸软单体,73份溶剂,0. 0135份引发剂。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12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1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67份溶剂,0. 066份引发剂。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13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1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73份溶剂,0. 015份引发剂。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
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硬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实施例14
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备
24份丙烯酸硬单体,6份丙烯酸软单体,67份溶剂,0. 06份引发剂。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控制在10:1至15:1。其它组份的配比和实施步骤同上述实施例1。引发剂最好为过氧化苯甲酰。溶剂最好选用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丙烯酸软单体最好选用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 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制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单体溶剂引发剂.21—24,.6—9,.67—73,.O. 0135 — O. 066 ;制备步骤如下(1)称取上述重量比的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全部混合均匀;(2)称取上述步骤(I)中已混合均匀的单体总重量的40%,称取上述溶剂重量比总量的30%,混合均匀,进入反应釜加热至回流;(3)称取上述溶剂重量比总量的40%、称取上述引发剂重量比总量的70%,与经步骤(2)称取后余下的全部单体混合均匀,滴加到步骤(2)所述的反应釜中,滴加时间为I 一1. 5小时,滴加完成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I一 2小时;(4)称取溶剂重量比总量的30%,与将经上述步骤(3)称取后余下的全部引发剂混合均匀,滴加到步骤(3)所述的反应釜中,滴加时间为O. 5 — I小时,滴加完成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2 — 3小时;(5)冷却出料,即得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重量为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总量的O. 056% - O. 1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或甲基异丁基酮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苯与甲基异丁基酮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1:1至3 :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苯乙烯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4 :1至7 :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10 1至1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甲酯或醋酸乙烯酯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而成,所述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甲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3 1至5:1,所述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5:1至8:1,所述的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酯两种组份的组合配制的重量比为4 3至7:3。
9.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 一 8中任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合物21-24份丙烯酸硬单体,6-9份丙烯酸软单体,67-73份溶剂,0.0135-0.066份引发剂,制备步骤(1)将全部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软单体混合均匀;(2)称取混合后单体总重量的40%,溶剂总量重量的30%,混合均匀,在反应釜加热至回流;(3)称取重量40%的溶剂、称取重量70%的引发剂、与余下的单体混合,滴加到反应釜中,时间控制在1-1.5小时,滴加完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1-2小时;(4)称取重量30%的溶剂,与余下的引发剂混合均匀,滴加到反应釜中,时间控制在0.5-1小时,滴加完后再保持回流状态保温反应2-3小时;(5)冷却出料,即得一种烫印膜用耐候性树脂。
文档编号C08F218/08GK103059209SQ20131003087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朱德圣, 王宏, 蓝庆东, 贾莲莲, 王华武 申请人: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