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92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氟素树脂套管的脱氟处理,具体是涉及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打印机或复印机时,考虑到滚子表面是高温环境,还要和印墨能完全分离的性能要求,通常滚子表面采用氟素树脂套管薄膜。出于工艺上的要求,打印机滚子通常包覆树脂后再与氟素树脂套管薄膜进行粘合。由于氟素树脂化学结构的特点,与橡胶进行结合前必须要进行脱氟处理。氟素树脂脱氟处理的传统工艺通常采用激光照射等物理方法,实现氟素树脂化学机构中的C-F化学键的断裂,即脱氟处理。但是,采用激光照射的方法会对氟素树脂产品表面造成永久性物理损伤,影响产品的性能,且处理效果不好控制;由于激光发生器尺寸较大,量产氟素树脂时通常采用分段处理的方式,存在难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的弊端。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能够实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过程的连续化批量生产,且能够有效避免脱氟处理过程中损伤产品;具有脱氟处理能力强和处理强度高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媒的冷媒槽,间隔设于所述冷媒槽内的定位机构和第一挤压机构;氟素树脂套管灌入一定量的反应液进行脱氟处理时,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能够将所述反应液定位于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之间的氟素树脂套管中。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水平面为基准,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第一滚轮,脱氟处理前的氟素树脂套管能够呈Z字形绕过所述两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挤压机构包括三角设置的彼此相切的三第二滚轮,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能够绕过所述三第二滚轮相切面中的两个。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水平面为基准,另设有第二挤压机构,所述第二挤压机构包括上中下设置的三个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滚轮的水平位置,从所述第一挤压机构出来的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呈S状绕过所述三个第
三滚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有第四滚轮,所述第四滚轮位于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之间,且位于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的上方,所述第四滚轮能够将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限定在一定高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滚轮位于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的中部。[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脱氟处理装置,能够将灌入氟素树脂套管内的反应液限定在一定范围,施加线速后,实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过程的连续化批量生产,优选的,可通过增设第二挤压机构进一步防止反应液流入后续工艺中,还可通过增设第四滚轮,进一步定位反应中氟素树脂套管。应用本实用新型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的脱氟处理方法为:采用化学表面处理原子置换的方法,通过在氟素树脂套管内灌入反应液的方法,能在挤出成型之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置换,达到脱氟的目的。且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脱氟处理过程中损伤产品;优选的,反应液的主要成分为液氨和纳;该反应液配制简单,反应活性很长,可以在生产线上实现在线处理,实现连续化批量化生产。相比传统的激光照射脱氟处理方法,本实用新型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方法是液体界面接触式反应,不会损伤产品,可以实现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的均一化;因此,产品性能好,且反应的程度和强度可以通过反应温度和线速进行调节,控制极为方便。采用上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脱氟处理装置及其脱氟处理方法,氟素树脂套管最大脱氟处理能力可达40M/Min,具备日产量15万PC的套管生产潜力;且处理强度高,性能好,与橡胶表面接着能力达到54mN/M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冷媒槽2——定位机构21——第一滚轮3——第一挤压机构31——第二滚轮32——相切面4—氟素树脂套管5—反应液6——第二挤压机构61——第三滚轮7——第四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媒的冷媒槽1,间隔设于冷媒槽I内的定位机构2和第一挤压机构3 ;以水平面为基准,定位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第一滚轮21,第一挤压机构3包括三角设置的彼此相切的三第二滚轮31 ;氟素树脂套管4灌入一定量的反应液5进行脱氟处理时,脱氟处理前的氟素树脂套管呈Z字形绕过两第一滚轮21,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绕过三第二滚轮相切面32中的两个,定位机构2和第一挤压机构3配合将反应液定位于定位机构2和第一挤压机构3之间的氟素树脂套管中。另设有第二挤压机构6,第二挤压机构6包括上中下设置的三个第三滚轮61,第三滚轮61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滚轮31的水平位置,从第一挤压机构3出来的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呈S状绕过三个第三滚轮61。另设有第四滚轮7,第四滚轮7位于定位机构2和第一挤压机构3之间,且位于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的上方,第四滚轮7将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限定在一定高度。较佳的,第四滚轮7位于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的中部。[0021]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1、配制反应液;在低温环境下配制反应液,反应液的主要成分是液氨和纳,在高活性碱金属钠的作用下氟素树脂套管的部分F原子将被置换,为后期和橡胶表面结合提供了前提。2、将配制好的反应液灌入氟素树脂套管,在所述冷媒槽内注入冷媒;3、缠绕设置氟素树脂套管;首先,将灌入反应液的氟素树脂套管限定在定位机构和第一挤压机构之间,装有反应液的氟素树脂套管在冷媒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第四滚轮的下侧;将一端未装有反应液的氟素树脂套管呈Z字形绕过定位机构的两第一滚轮,且从下方第一滚轮的下侧引出到装有反应液的氟素树脂套管部分;将另一端未装有反应液的氟素树脂套管穿过呈三角设置的第一挤出机构的三第二滚轮三个相切面中的任意两个后,呈S形从下往上绕过三个第三滚轮,从上方第三滚轮的上侧引出。4、施加一定的线速,并控制反应温度;通过反应液与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置换,实现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的脱氟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方法,采用化学表面处理原子置换的方法,通过在氟素树脂套管内灌入反应液的方法,能在挤出成型之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置换,达到脱氟的目的,且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脱氟处理过程中损伤产品,优选的,反应液的主要成分为液氨和纳,该反应液配制简单,反应活性很长,可以在生产线上实现在线处理,实现连续化批量化生产。相比传统的激光照射脱氟处理方法,本实用新型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方法是液体界面接触式反应,不会损伤产品,可以实现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的均一化;因此,产品性能好,且反应的程度和强度可以通过反应温度和线速进行调节,控制极为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脱氟处理装置,使用上述方法脱氟处理时,能够将灌入氟素树脂套管内的反应液限定在一定范围,施加线速后,实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过程的连续化批量生产,优选的,可通过增设第二挤压机构进一步防止反应液流入后续工艺中,还可通过增设第四滚轮,进一步定位反应中氟素树脂套管。采用上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脱氟处理装置及其脱氟处理方法,氟素树脂套管最 大脱氟处理能力可达40M/Min,具备日产量15万PC的套管生产潜力;且处理强度高,性能好,与橡胶表面接着能力达到54mN/M以上。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装有冷媒的冷媒槽(1),间隔设于所述冷媒槽内的定位机构(2)和第一挤压机构(3);氟素树脂套管(4)灌入一定量的反应液(5)进行脱氟处理时,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能够将所述反应液定位于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之间的氟素树脂套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水平面为基准,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第一滚轮(21),脱氟处理前的氟素树脂套管能够呈Z字形绕过所述两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挤压机构包括三角设置的彼此相切的三第二滚轮(31),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能够绕过所述三第二滚轮相切面(32)中的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水平面为基准,另设有第二挤压机构(6),所述第二挤压机构包括上中下设置的三个第三滚轮(61),所述第三滚轮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滚轮的水平位置,从所述第一挤压机构出来的脱氟处理后的氟素树脂套管呈S状绕过所述三个第三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第四滚轮(7),所述第四滚轮位于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之间,且位于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的上方,所述第四滚轮能够将脱氟处理反应中的氟素树脂套管限定在一定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滚轮位于脱氟处理反应中 的氟素树脂套管的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装置,该脱氟处理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媒的冷媒槽,间隔设于冷媒槽内的定位机构和第一挤压机构;氟素树脂套管灌入一定量的反应液进行脱氟处理时,定位机构和第一挤压机构能够将反应液定位于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一挤压机构之间的氟素树脂套管中。相应的脱氟处理方法为在氟素树脂套管内灌入反应液,通过反应液与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置换,实现氟素树脂套管内表面的脱氟处理。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氟素树脂套管脱氟处理过程的连续化批量生产,且能够有效避免脱氟处理过程中损伤产品;具有脱氟处理能力强和处理强度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C08L27/12GK203095931SQ2013200455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强辉 申请人:日星电气(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