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485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充放电寿命长、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宽及自放电小等诸多优点。其作为新型的高能化学电源,在向着解决人类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最为巨大的挑战,即安全问题。电池组的散热不仅跟电池组本身的寿命使用相关,更与消费者的安全使用密不可分。工作的电池组主要的热源来自于基板上的零件,一般工作时局部单个零件温度可能会达到70~80℃,容易引起粉尘爆炸,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导热材料在此方面的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锂电池导热阻燃新材料,以显著降低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并可有效预防内部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锂电池的散热阻燃,改善锂电池使用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质量份数计,将花岗岩30~40份、磁铁矿10~15份、硫酸钡3~5份、焦碳2~3份、辉铜矿粉5~9份、氢氧化铝3~8份、蒙莫利轻石8~10份、氧化钛15~20份、石膏5~10份、钛酸钾8~10份、银10~12份磨成粉末形成混合物填料,在常温下匀速升温加热至880℃并恒温烧结4~8小时,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2)以质量份数计,将三氧化二铝20~40份、锆英砂10~20份和锂霞石10~15份匀速升温加热至820℃并恒温烧结4~6小时作为陶瓷填料,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3)均匀混合碾碎后的步骤(1)中的混合物填料和步骤(2)中的陶瓷填料,升温至1160℃烧结,得到填料,然后碾碎至100~400微米;

(4)将步骤(3)中的填料冷却,外加入质量份数为10~50份的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后即得到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原料成本低,配比和配伍科学合理,制备方法快捷,得到的阻燃材料能够将电池组的工作温度降低10~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质量份数计,将花岗岩30份、磁铁矿10份、硫酸钡3份、焦碳2份、辉铜矿粉5份、氢氧化铝3份、蒙莫利轻石8份、氧化钛15份、石膏5份、钛酸钾8份、银10份磨成粉末形成混合物填料,在常温下匀速升温加热至880℃并恒温烧结4小时,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2)以质量份数计,将三氧化二铝20份、锆英砂10份和锂霞石10份匀速升温加热至820℃并恒温烧结4小时作为陶瓷填料,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3)均匀混合碾碎后的步骤(1)中的混合物填料和步骤(2)中的陶瓷填料,升温至1160℃烧结,得到填料,然后碾碎至100微米;

(4)将步骤(3)中的填料冷却,外加入环氧树脂10份,混合均匀后即得到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质量份数计,将花岗岩35份、磁铁矿12份、硫酸钡4份、焦碳4份、辉铜矿粉7份、氢氧化铝5份、蒙莫利轻石9份、氧化钛18份、石膏8份、钛酸钾9份、银11份磨成粉末形成混合物填料,在常温下匀速升温加热至880℃并恒温烧结6小时,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2)以质量份数计,将三氧化二铝30份、锆英砂15份和锂霞石12份匀速升温加热至820℃并恒温烧结5小时作为陶瓷填料,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3)均匀混合碾碎后的步骤(1)中的混合物填料和步骤(2)中的陶瓷填料,升温至1160℃烧结,得到填料,然后碾碎至300微米;

(4)将步骤(3)中的填料冷却,外加入环氧树脂30份,混合均匀后即得到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质量份数计,将花岗岩40份、磁铁矿15份、硫酸钡5份、焦碳3份、辉铜矿粉9份、氢氧化铝8份、蒙莫利轻石10份、氧化钛20份、石膏10份、钛酸钾10份、银12份磨成粉末形成混合物填料,在常温下匀速升温加热至880℃并恒温烧结8小时, 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2)以质量份数计,将三氧化二铝40份、锆英砂20份和锂霞石15份匀速升温加热至820℃并恒温烧结6小时作为陶瓷填料,降至常温冷却后进一步碾碎待用;

(3)均匀混合碾碎后的步骤(1)中的混合物填料和步骤(2)中的陶瓷填料,升温至1160℃烧结,得到填料,然后碾碎至400微米;

(4)将步骤(3)中的填料冷却,外加入环氧树脂50份,混合均匀后即得到锂电池导热阻燃材料。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