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菇菌种制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6670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双孢菇菌种制种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食品消费需求正从消费鱼肉类型转向蔬菜类型,注重健康饮食、卫生安全已被人们认为是首要前提。以“素中王”双孢菇为代表的食用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其以鲜、嫩、肥、香、纯天然绿色食品著称。食用菌在我国引种栽培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目前,长江以南已大面积栽种,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食用菌种植和出口大国,市场消费需求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已经起步,不少工厂化生产也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作为一种食用菌生产的新模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前景良好,并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市场有空间,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是金针菇、双孢菇,其余有限的几个品种,诸如杏鲍菇、褐孢菇等食用菌的栽培数量较少。尽管工厂化栽培的产品成本高,主要消费对象是高端消费群体,但由于生产量少,大部分品种市场空间还较大,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将逐渐向中、低端消费者扩展。

目前食用菌制种工艺不完善,感染死亡率高,直接影响了草腐菌栽培技术的发展,成为了草腐菌栽培规模化及提高栽培经济效益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孢菇菌种制种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孢菇菌种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无霉变,无杂质,无虫病,无破碎,未发芽的麦粒或者小米粒混合,然后放入到20℃的石灰水中在旋转的状态下浸泡20小时;

(2)处理后,拌入干牛粪、蔗糖、石膏、kh2po4等辅料;(3)放入容器内并使用真空系装置对其1-4次抽真空处理,每抽一次真空后,向容器中输入适量的蒸汽,最后一次输入蒸汽时容器内温度达到100-132℃进行恒温灭菌2.5小时;

(4)灭菌结束后,在灭菌压力降至0时,出锅,放置于冷却室冷却;(5)袋温降至28℃以下时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入固体菌种或者液体菌种;(6)混合完成后,通过出料口将混合好的菌种灌装至菌种包中,封口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高温灭菌,使得接种感染率低,可适用于食用菌特别是草腐菌的菌种制种,突破了现有技术中草腐菌菌种制作的瓶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阅读本发明的内容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这些等价变化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双孢菇菌种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无霉变,无杂质,无虫病,无破碎,未发芽的麦粒或者小米粒混合,然后放入到20℃的石灰水中在旋转的状态下浸泡20小时;

(2)处理后,拌入干牛粪、蔗糖、石膏、kh2po4等辅料;(3)放入容器内并使用真空系装置对其4次抽真空处理,每抽一次真空后,向容器中输入适量的蒸汽,最后一次输入蒸汽时容器内温度达到127℃进行恒温灭菌2.5小时;

(4)灭菌结束后,在灭菌压力降至0时,出锅,放置于冷却室冷却;(5)袋温降至28℃以下时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入固体菌种或者液体菌种;(6)混合完成后,通过出料口将混合好的菌种灌装至菌种包中,封口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双孢菇菌种制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无霉变,无杂质,无虫病,无破碎,未发芽的麦粒或者小米粒混合,然后放入到20℃的石灰水中在旋转的状态下浸泡20小时;处理后,拌入辅料;放入容器内并使用真空系装置对其1-4次抽真空处理,恒温灭菌2.5小时;灭菌结束后,在灭菌压力降至0时,出锅,放置于冷却室冷却;袋温降至28℃以下时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入固体菌种或者液体菌种;混合完成后,通过出料口将混合好的菌种灌装至菌种包中,封口即可。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高温灭菌,使得接种感染率低,可适用于食用菌特别是草腐菌的菌种制种,突破了现有技术中草腐菌菌种制作的瓶颈。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12.31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