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454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现有技术中用于制造包装袋膜还普遍存在耐高温及防水性差的问题,导致包装袋膜在某些领域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0-40份、有机硅油28-44份、氯乙烯12-18份、聚乙烯醇8-10份、黄原胶4-6份、硼酸钠2-6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3-37份、有机硅油34-41份、氯乙烯13-17份、聚乙烯醇8-10份、黄原胶4-6份、硼酸钠2-6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5份、有机硅油38份、氯乙烯15份、聚乙烯醇9份、黄原胶5份、硼酸钠5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于10℃-20℃下搅拌30-60min,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于15℃下搅拌47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配方制作出来的复合包装袋膜,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良好机械性能,不易在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变脆易碎,从而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0份、有机硅油28份、氯乙烯12份、聚乙烯醇8份、黄原胶4份、硼酸钠2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于10℃下搅拌30min,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2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3份、有机硅油34份、氯乙烯13份、聚乙烯醇8份、黄原胶4份、硼酸钠2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于10℃下搅拌30min,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3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5份、有机硅油38份、氯乙烯15份、聚乙烯醇9份、黄原胶5份、硼酸钠5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于15℃下搅拌47min,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4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7份、有机硅油41份、氯乙烯17份、聚乙烯醇10份、黄原胶6份、硼酸钠6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于20℃下搅拌60min,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5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40份、有机硅油44份、氯乙烯18份、聚乙烯醇10份、黄原胶6份、硼酸钠6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耐高温防水复合包装袋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钠,于20℃下搅拌60min,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对比例1

一种包装材料,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树脂35份、有机硅油38份、氯乙烯15份、聚乙烯醇9份、黄原胶5份、硼酸钠5份;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对比例2

一种包装材料,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树脂35份、有机硅油38份、氯乙烯15份、聚乙烯醇9份;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树脂、有机硅油和氯乙烯进行搅拌,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对比例3

一种包装材料,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改性树脂35份、有机硅油38份、氯乙烯15份、聚乙烯醇9份、黄原胶5份、硼酸钠5份;所述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基亚砜、丙烯酸反应,再每隔5min依次与甘油、三聚氰胺、碳酸铵、聚苯硫醚反应,真空抽滤干燥即得;所述聚乙烯醇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有机硅油的纯度为色谱纯;所述氯乙烯的纯度为99.9%以上。

一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将改性树脂与有机硅油、氯乙烯进行搅拌,制成半成品;

(2)最后,将半成品与聚乙烯醇、黄原胶、硼酸钠进行混匀搅拌,搅拌转速为32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接着离心洗涤,随后置于4℃温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