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48508阅读:5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范围内蓝藻水华频发,其中以微囊藻水华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其中铜绿微囊藻是形成水华最主要的藻类,并且它经常产生微囊藻毒素,严重威胁到其他水生生物甚至是人类的健康,所以铜绿微囊藻也是蓝藻中危害最大的藻类。为了有效防控蓝藻水华,对铜绿微囊藻的深入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抑制藻类水华暴发的途径,更好的了解藻类水华爆发的自然条件,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模拟培养。但是作为水华爆发的主要藻类,微囊藻的实验室纯培养比较困难,特别是现有的培养方法很难达到实验室纯化培养铜绿微囊藻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使得在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具有存活率高,生长速率快的特点,培养过程中藻液不会变黄,而且不易被其他细菌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前期准备:准备藻种、培养箱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器皿,培养箱需用紫外灯对其灭菌12 小时以上;玻璃器皿用清洗剂进行刷洗,然后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再用10%的稀盐酸溶液浸泡12小时,接着用蒸馏水重复冲洗几次,最后放置于烘箱中使其烘干;藻种放到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10 kPa、120℃条件下灭菌30分钟,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方可使用;

b、铜绿微囊藻的预培养:在纯化培养之前的两三周内,将藻种转至玻璃器皿内,玻璃器皿中加入的BG-11培养基,设置好温度、光照及光暗比后将玻璃器皿放置于光照的培养箱中,开始驯化和扩大培养,培养2周后观察藻种生长状况是否良好,当藻种处于对数期后期时,将藻种转接到新的BG-11培养基当中,按上述方法进行培养,并确保所用到的玻璃器皿在接种过程中是无菌的且未被二次污染,在连续如此培养2-3次后,用镜检观察确认在藻液中有无其他藻类或微生物,如没有受到污染且藻种生长良好,则可作为待接种藻种液;

c、铜绿微囊藻的接种及培养:选取以上多次预培养的藻种,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操作,选用血小板细胞计数法,在400倍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操作,由以上得出的结果转换成藻种液的浓度,即每毫升的细胞数目;将选取的藻种置于玻璃器皿内,玻璃器皿中加入的BG-11培养基,接种藻密度均为5×104cells mL-1,设置好温度、光照及光暗比后将玻璃器皿放置于光照的培养箱中,开始纯化培养,培养过程中为防止藻种粘附在玻璃器皿的内壁上,每天需间隔一段时间轻摇玻璃器皿三次。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藻种采用铜绿微囊藻FACHB-1343。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器皿包括但不限于烧杯、玻璃棒、容量瓶、锥形瓶和吸管。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的玻璃器皿采用250ml锥形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BG-11培养基采用过0.45µm滤膜且高温灭菌后的150ml BG-11培养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培养的温度为25℃、光强为50 µE/(m2·s),光暗比为12:12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在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具有存活率高,生长速率快的特点,培养过程中藻液不会变黄,而且不易被其他细菌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发明铜绿微囊藻是的生长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前期准备:准备藻种、培养箱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器皿,培养箱需用紫外灯对其灭菌12 小时以上;玻璃器皿用清洗剂进行刷洗,然后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再用10%的稀盐酸溶液浸泡12小时,接着用蒸馏水重复冲洗几次,最后放置于烘箱中使其烘干;藻种放到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10 kPa、120℃条件下灭菌30分钟,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方可使用;

b、铜绿微囊藻的预培养:在纯化培养之前的两三周内,将藻种转至玻璃器皿内,玻璃器皿中加入的BG-11培养基,设置好温度、光照及光暗比后将玻璃器皿放置于光照的培养箱中,开始驯化和扩大培养,培养2周后观察藻种生长状况是否良好,当藻种处于对数期后期时,将藻种转接到新的BG-11培养基当中,按上述方法进行培养,并确保所用到的玻璃器皿在接种过程中是无菌的且未被二次污染,在连续如此培养2-3次后,用镜检观察确认在藻液中有无其他藻类或微生物,如没有受到污染且藻种生长良好,则可作为待接种藻种液;

c、铜绿微囊藻的接种及培养:选取以上多次预培养的藻种,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操作,选用血小板细胞计数法,在400倍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操作,由以上得出的结果转换成藻种液的浓度,即每毫升的细胞数目;将选取的藻种置于玻璃器皿内,玻璃器皿中加入的BG-11培养基,接种藻密度均为5×104cells mL-1,设置好温度、光照及光暗比后将玻璃器皿放置于光照的培养箱中,开始纯化培养,纯化培养过程中为防止藻种粘附在玻璃器皿的内壁上,每天需间隔一段时间轻摇玻璃器皿三次。

上述中,所述的藻种采用铜绿微囊藻FACHB-1343。所述的玻璃器皿包括但不限于烧杯、玻璃棒、容量瓶、锥形瓶和吸管。其中,所述的步骤b中的玻璃器皿采用250ml锥形瓶。

进一步的,所述的BG-11培养基采用过0.45µm滤膜且高温灭菌后的150ml BG-11培养基。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培养的温度为25℃、光强为50µE/(m2·s),光暗比为12:12小时。

实施例 1

藻种准备:藻种购买自中科院水生所的铜绿微囊藻FACHB-1343。

按上述培养方法进行室内纯化培养,培养所用的培养箱为赛福恒温光照培养箱,接种藻密度为5×104cells mL-1。每天在无菌条件下,取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Zeiss Axio Scope A1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计算藻细胞密度,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见图 1。

从图 1 可以看出,0-4d 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延滞期,4-12d 为对数生长期,12d之后进入稳定期。稳定期时藻细胞数能够达到2300×104cells mL-1,且培养过程中藻液不会变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在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具有存活率高,生长速率快的特点,培养过程中藻液不会变黄,而且不易被其他细菌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