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4335阅读:2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



背景技术:

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常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白僵素(非核糖体多肽类毒素)、卵孢霉素(苯醌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其中,球孢白僵菌为子囊菌类的真菌,可工业化培养生产,人们利用其产生的分子孢子可加工成微生物杀虫剂。

中药白僵蚕也是基于白僵菌的以上特性产生的,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虫体僵化即为白僵蚕,外用其药,味咸、辛,性平,可治面上黑及碍容性疾病,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含维生素E,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人工培养白僵菌,并采用白僵菌感染家蚕即能得到工业化的白僵蚕产品,因此,白僵菌的分离扩繁生产过程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白僵菌的分离及扩繁生产周期较长,在生产过程中易受杂菌污染,白僵菌产量不高,质量并不稳定,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所述方法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减少杂菌污染,成功率高,扩繁后的白僵菌质量稳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4—6天,得白僵菌菌种,所述选择培养基的组分包括:PDA培养基,补充龙胆紫、苯菌灵、脱氧胆酸钠、头孢霉素、放线菌酮、多果定中的至少一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2—3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4—6份、马铃薯汁5—10份、蛋白胨2—10份、头孢霉素1—2份、BaCl21—2份、CaCl21—2份、无菌水20—8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5—9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2—5份、豆粕3—8份、玉米粉10—20份。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选择培养基的组分包括:PDA培养基,补充苯菌灵、脱氧胆酸钠、头孢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更为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选择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PDA培养基,补充脱氧胆酸钠2—4份、头孢霉素3—5份。

更为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选择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PDA培养基,补充苯菌灵1—2份、脱氧胆酸钠2—4份。

优选的,步骤(3)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马铃薯汁7份、蛋白胨8份、头孢霉素2份、BaCl21份、CaCl22份、无菌水70份。

优选的,步骤(4)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3.5份、豆粕7份、玉米粉15份。

优选的,所述白僵菌孢子液制备步骤之前,先将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4—5天,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

优选的,步骤(2)所述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加入龙胆紫、苯菌灵、脱氧胆酸钠、头孢霉素、放线菌酮、多果定中的至少一种,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待所述选择培养基凝固即可。

优选的,所述二次扩大培养的湿度控制在92—94%。

其中,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

所述的PDA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其做法是:称取200g洗净去皮的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再根据实验需要加1—10g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15℃灭菌20分钟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即得。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采用白僵蚕虫体上的孢子粉,制得白僵菌孢子液,通过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对白僵菌的菌种进行分离,通过在PDA培养基中,补充龙胆紫、苯菌灵、脱氧胆酸钠、头孢霉素、放线菌酮、多果定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通过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避免杂菌的生长,且能够促进白僵菌孢子的生长,得到纯净的白僵菌菌体,同时分离纯化后的白僵菌菌体经过一次扩大培养和二次扩大培养,针对于白僵菌菌体本身特性设置了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其中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马铃薯汁、蛋白胨,为白僵菌菌丝体提供丰富的碳源、氮源,含有的BaCl2和CaCl2为菌丝生长和产孢提供钡元素和钙元素,含有的头孢霉素能够避免杂菌生成污染,且不会影响白僵菌菌丝体的生长,通过液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够提高菌丝生长期间的湿度,便于控制菌丝生长的温度,加快了白僵菌菌丝体的生长;其中固体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豆粕、玉米粉,为菌丝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此外,豆粕和玉米粉具有疏松质地,具有较好的保湿性和透气性,提供湿润和透气的环境,有利于白僵菌菌丝体的快速繁殖和产孢。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对白僵菌进行分离和扩繁,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减少杂菌污染,成功率高,扩繁后的白僵菌质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脱氧胆酸钠3份、头孢霉素4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4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2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马铃薯汁7份、蛋白胨8份、头孢霉素2份、BaCl21份、CaCl22份、无菌水7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3%湿度的条件下培养8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3.5份、豆粕7份、玉米粉15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1×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苯菌灵2份、脱氧胆酸钠3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4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2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马铃薯汁7份、蛋白胨8份、头孢霉素2份、BaCl21份、CaCl22份、无菌水7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3%湿度的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3.5份、豆粕7份、玉米粉15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1×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脱氧胆酸钠2份、头孢霉素3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4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3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4份、马铃薯汁2份、蛋白胨2份、头孢霉素1份、BaCl21份、CaCl21份、无菌水2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2%湿度的条件下培养6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2份、豆粕3份、玉米粉10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6.9×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脱氧胆酸钠4份、头孢霉素5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5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2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6份、马铃薯汁10份、蛋白胨10份、头孢霉素2份、BaCl22份、CaCl22份、无菌水8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4%湿度的条件下培养7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豆粕8份、玉米粉20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2×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苯菌灵1份、脱氧胆酸钠2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5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3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4份、马铃薯汁2份、蛋白胨2份、头孢霉素1份、BaCl21份、CaCl21份、无菌水2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2%湿度的条件下培养9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2份、豆粕3份、玉米粉10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08×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苯菌灵2份、脱氧胆酸钠4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4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3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6份、马铃薯汁10份、蛋白胨10份、头孢霉素2份、BaCl22份、CaCl22份、无菌水8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4%湿度的条件下培养8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豆粕8份、玉米粉20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1×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头孢霉素2份、放线菌酮3份、多果定1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6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2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马铃薯汁7份、蛋白胨8份、头孢霉素2份、BaCl21份、CaCl22份、无菌水7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3%湿度的条件下培养7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3.5份、豆粕7份、玉米粉15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06×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僵菌分离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僵菌孢子液制备:将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白僵蚕表面用75%酒精消毒,再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培养,直至白僵蚕表面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用无菌接种环从白僵蚕表面挑取3—4环分生孢子粉,置于无菌水中,振荡10—15min,直至均匀,得白僵菌孢子液;

(2)分离纯化培养:取灭菌后冷却至65—68℃的PDA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加入龙胆紫1份、苯菌灵3份、多果定1份,待冷却至40—45℃时,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1份,凝固后形成选择培养基,将步骤(1)得到的白僵菌孢子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中,在25—26℃条件下培养4天,得白僵菌菌种;

(3)一次扩大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白僵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24—25℃、振荡条件下培养3天,得到白僵菌菌丝体,所述液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5份、马铃薯汁7份、蛋白胨8份、头孢霉素2份、BaCl21份、CaCl22份、无菌水70份;

(4)二次扩大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白僵菌菌丝体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在25—26℃温度和93%湿度的条件下培养6天,得到扩繁后的白僵菌,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葡萄糖3.5份、豆粕7份、玉米粉15份。

本实施例所述白僵菌的分离扩繁方法,其产孢量为7.0×109个/g固体培养基,孢子萌发率达95%。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