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酿酒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节能酿酒锅。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酿酒的方式包括土灶酿酒锅炉和提供蒸汽的工业锅炉用于酿酒工业之烤酒;土灶酿酒锅炉目的是提供热能进而烤出酒,构成是配以鼓风机的热源炉膛上放置锅体,其中置入水将酿酒原料架于水之上的酒甑中,加酒甑盖并加热,所得蒸馏水即为烤出的酒。
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使用土灶酿酒锅炉,火焰经锅底直接就进入烟囱,受热面积不足一平方米,效率低、成本高、产量低,能源浪费极大。
工业锅炉酿酒,锅炉需要专用的工作间,输气管道占地面积较大、环境污染严重,所需工作人员多,浪费人力,工人的劳动强度大,锅炉内易形成水垢且清洗困难,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灵活性、机动性极差,而且该锅炉是带压作业,危险性较大,操作人员必须要有司炉证,能源又只能是油烟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酿酒锅,解决了工业锅炉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难以清洗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土灶酿酒锅炉效率低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内容如下:
一种节能酿酒锅,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锅炉和承重底座,所述锅炉安装在承重底座上;
所述锅炉和承重底座内安装有燃烧筒,燃烧筒内为燃烧室,所述承重底座设置有添煤口,所述添煤口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底部安装有炉桥;
所述锅炉内侧沿锅炉壁安装有一圈加热烟道,所述加热烟道形成两端不闭合的圆环结构,加热烟道的一端通过烟道管与燃烧室连通,加热烟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排烟口;
所述燃烧筒与加热烟道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及燃烧筒与承重底座之间形成的空间作为蓄水层。
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燃烧室与加热烟道连通,可以使得燃烧室内的热量完全充斥在锅炉内,可以更加充分的为蓄水层内的水加热,加快烤酒的速度;同时本方案还将燃烧室的排烟口设置在通过烟道管与燃烧室连通的加热烟道上,使得燃烧室内的热能得到进一步利用,而传统的锅炉都是将排烟口设置在外部,导致部分热能损耗,因此本方案极大的节约了能源也提高了效率。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烟道管位于燃烧筒顶部侧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烧筒顶部低于锅炉上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炉设置有排水口一,所述承重底座设置有排水口二。设置排水口是方便将锅炉内的水排出。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添煤口安装有可翻折的封盖,封盖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把手,所述承重底座设置有与把手配合的卡扣。设置封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盖设置有通风孔。设置通风口的目的是既保证热量不散失同时又保证燃烧室内有足够的氧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烟道与锅炉底部通过金属块垫接,加热烟道与锅炉侧面焊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烟道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和传统的酿酒锅炉相比较,本方案中的锅炉通过充分利用燃烧室内的热量提高了酿酒效率和能量的利用率;和现代工业锅炉相比较,本方案则显得更加经济实惠,占地面积更小对环境污染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节能酿酒锅,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锅炉1和承重底座2,所述锅炉1安装在承重底座2上,锅炉1和承重底座2之间焊接或螺栓连接。
上述锅炉1和承重底座2内安装有燃烧筒4,燃烧筒4内为燃烧室,所述承重底座2设置有添煤口,所述添煤口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底部安装有炉桥9。
燃烧筒4实际上是一个顶部封口底部开口的金属筒,燃烧筒4底部和承重底座2底部齐平焊接在一起,使其可以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
上述锅炉1内侧沿锅炉壁安装有一圈加热烟道5,所述加热烟道5形成两端不闭合的圆环结构,加热烟道5的一端通过烟道管6与燃烧室连通,加热烟道5的另一端设置有排烟口7,热烟道5与锅炉1底部通过金属块垫接,加热烟道5与锅炉1侧面焊接。
加热烟道5是一段未闭合的中空金属圆环,该金属圆环安装在锅炉1底部,金属圆环外圈与锅炉1的侧壁焊接,金属圆环与锅炉1底部之间垫有金属块。
所述燃烧筒4与加热烟道5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及燃烧筒4与承重底座2之间形成的空间作为蓄水层K。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烟道管6位于燃烧筒4顶部侧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烧筒4顶部低于锅炉1上沿,作为最优设计,燃烧筒4顶部应低于锅炉1上沿10~20厘米。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炉1设置有排水口一101,所述承重底座2设置有排水口二201。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添煤口安装有可翻折的封盖3,封盖3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把手8,所述承重底座2设置有与把手8配合的卡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封盖3设置有通风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加热烟道5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