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胶辊辊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164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胶辊辊涂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辊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胶辊辊涂机。



背景技术:

皮革经涂饰后能修正皮革表面的缺陷,使皮革表面光滑有光泽,涂层在皮革上形成保护层,使皮革更加耐热、耐寒、耐水、耐干湿擦,从而令皮革更加经久耐用。

目前涂饰主要采用辊涂工艺,辊涂是以转辊作涂料的载体,涂料在转辊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湿膜,然后借助转辊在转动过程中与被涂物接触,将涂料涂敷在被涂物的表面。辊涂能适应低粘料和高粘度的涂料,可以进行多种膜厚的涂装,能较准确的控制漆膜厚度,保证厚度均匀一致,实现了高速自动化作业,涂装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且涂装过程不产生漆雾,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因而被广泛采用。

涂敷辊的转动方向与被涂卷材的移动方向相同的辊涂机称为同向辊涂机。同向辊涂机适用于低粘度涂料,适用于薄膜型涂装,所获得的涂膜厚度为(10~20)μm,涂装速度一般不超过100m/min,超过100m/min应采用逆向辊涂机。与逆向辊涂机比较,涂敷辊(橡胶辊)的磨耗小。涂敷辊的转动方向与被涂卷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辊涂机称为逆向辊涂机。逆向辊涂机可使用高粘度涂料,适用于厚膜涂装,其粘度可达120s(涂-4倍)以上。

目前市场上的辊涂机大多为三辊逆向辊涂机,包括取料辊、涂敷辊、调节辊以及支持辊,其涂装方式是:通过取料辊拾取涂料,通过调节辊和涂敷辊之间的间距来控制膜厚,然后将涂料转移到被涂敷的卷材上。这样的涂装工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工艺简单、涂装方便的效果,但是这样所带来的缺点是:以目前国内的工艺水平,由于调节辊(钢辊)的刚性较强,因此调节辊的同心圆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但是涂敷辊(橡胶辊)的同心圆会有3~5微米的误差,用调节辊(钢辊)和涂敷辊(胶辊)来控制涂料的膜厚,会有3~5微米的误差,导致膜厚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料厚度偏差小的辊涂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胶辊辊涂机,包括取料辊、支持辊、涂敷辊、调节辊、胶池及刮刀,所述取料辊、支持辊、涂敷辊、调节辊分别连接有动力源,所述取料辊及所述支持辊并排间隔设置,所述取料辊及所述支持辊的直径相等,

所述涂敷辊设于所述取料辊及支持辊下方,所述涂敷辊的轴心位于所述取料辊及所述支持辊轴心的中垂线上,所述涂敷辊的直径小于所述取料辊的直径,所述涂敷辊的直径大于所述取料辊及所述支持辊的间距,

所述调节辊设于所述取料辊的斜上方,所述调节辊的直径小于所述涂敷辊的直径,

所述胶池设于所述取料辊及所述涂敷辊的下方,所述胶池内设有取料管,所述取料管伸入胶池底部,所述取料管通过胶泵连接有送料排管,所述送料排管的出料端设于所述取料辊的上方,所述胶泵连接有动力源,

所述取料辊的上部设有挡料板,所述取料辊远离所述涂敷辊的一侧设有刮刀。

优选的,所述胶池的底部包括平板及斜板,所述平板位于出料端及进料端,所述斜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平板连接,位于出料端的所述平板的水平高度小于位于进料端的所述平板的水平高度。

优选的,所述送料排管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出料端高于进料端。进一步使胶液保持稳定的流速。

优选的,所述取料辊、支持辊、调节辊为金属辊,所述涂敷辊为橡胶辊,便于控制胶液厚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辊的上部设有刮刀,所述涂敷辊的下部靠近胶池的一侧设有刮刀。

优选的,所述涂敷辊及所述调节辊分别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减速电机、微调螺杆、气缸及调节臂。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胶泵、取料辊、涂敷辊、调节辊、支持辊分别由减速电机驱动,所述减速电机共设有7个,7个所述减速电机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工艺简单、涂装方便,能有效控制涂料厚度,保证辊涂质量。调节辊与取料辊挤压能消除胶液中的气泡,防止气泡被带上涂敷辊导致卷材形成印痕瑕疵;由于胶液流速稳定,取料辊及调节辊为金属辊,金属辊具有较高的刚度,易于控制偏差,辊体误差较小,使得膜厚几乎无偏差。涂敷辊的轴心位于取料辊及支持辊轴心的中垂线上,使涂敷辊上涂料的附着面小,采用橡胶辊作为涂敷辊时,能减小涂料造成的涂敷辊变形,从而有效降低其对涂料厚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取料管、胶泵及送料排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取料辊、2-支持辊,3-涂敷辊,4-调节辊,5-胶池,51-取料管,52-胶泵,53-送料排管,531-缓冲腔,54-平板,55-斜板,6-刮刀,7-挡料板,81-减速电机,82-微调螺杆,83-气缸,84-调节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方法、流程、元件和电路未做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胶辊辊涂机,包括控制系统、动力机构、送料机构、涂敷机构、转向支撑机构及出料机构。

其中,涂敷机构包括取料辊1、涂敷辊3、调节辊4、胶池5及刮刀6,转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持辊2,取料辊1、调节辊4及支持辊2为金属辊,涂敷辊3为橡胶辊。取料辊1、涂敷辊3、调节辊4及支持辊2分别由减速电机81驱动,使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转动方向和转速,从而改变工艺技术参数,使其适应各种涂料及卷材的辊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取料辊1、涂敷辊3、调节辊4及支持辊2可由其他的动力源驱动。

取料辊1及支持辊2并排间隔设置,且二者直径相等,涂敷辊3设于取料辊1及支持辊2下方,涂敷辊3的轴心位于取料辊1及支持辊2的中垂线上,涂敷辊3的直径小于取料辊1及支持辊2的直径,大于取料辊1与支持辊2的间距,在取料辊1及支持辊2的材质及转速相同时,涂敷辊3与取料辊1及支持辊2的接触压力相等,便于作业人员调节工艺参数。

调节辊4设于取料辊1的斜上方,调节辊4的直径小于涂敷辊3的直径,便于调节辊4的设置,防止调节辊4与支持辊2发生干涉,影响产品质量。

涂敷辊3及调节辊4分别连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减速电机81、微调螺杆82、气缸83及调节臂84,通过减速电机81带动微调螺杆82运转,控制气缸83执行动作,进一步通过气缸83控制调节臂84的升降,进而控制涂敷辊3及调节辊4的升降,从而改变工艺技术参数,通过控制调节辊4与取料辊1的间距,可以控制胶液厚度。

胶池5设于取料辊1及涂敷辊3的下方,胶池5内设有取料管51,取料管51通过胶泵5连接有送料排管53,胶泵5由减速电机81驱动,送料排管53的出料端设于取料辊1的上方;送料排管53上设有缓冲腔531,缓冲腔531的出料端高于进料端,起到缓冲胶液流速的作用,使胶液能够平稳地流出送料排管53。

取料辊1的上部设有挡料板7,防止胶液从取料辊1的外侧溢出,取料辊1远离涂敷辊3的一侧设置刮刀6,防止遗留的胶液堆积在挡料板7的外侧面干结形成料块,浪费胶液;调节辊4的上部设有刮刀6,防止调节辊4上遗留的胶液滴落至取料辊1、涂敷辊3或支持辊2部,从而影响辊涂质量;涂敷辊3的下部靠近胶池5的一侧设有刮刀6,防止胶液长时间粘结在涂敷辊3上干结形成料块被辊涂在卷材上,从而影响辊涂质量。设于取料辊1及涂敷辊3外周的刮刀6将遗留的胶液刮落至胶池5中,以备二次利用,由于遗留的胶液在一个转动周期内被刮落,胶液未经污染,与原胶池5内的涂料品质相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胶液的浪费,进一步提高胶液的利用率。

胶池5的底部包括平板54及斜板55,平板54位于出料端及进料端,斜板5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54连接,位于出料端的平板54的水平高度小于位于进料端的平板54的水平高度,新胶液由胶池5的进料口流经溢流槽进入胶液槽内,覆盖在原有胶液上方,防止原有胶液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挥发干结,取料管51伸入胶池5下方,优先泵取位于底部的胶液,有效避免胶液在胶池5内停留时间过长干结。

使用时,选取适宜的泵送强度,开启胶泵5从胶池5内将胶液经由取料管51泵送至送料排管53,胶液进入送料排管53的缓冲腔531内后平缓上升,然后从较高的出料端流出送料排管53,落至取料辊1上方,胶液经调节辊4调节胶液厚度,然后经涂敷辊3转移到卷材上以完成整个辊涂过程。

调节辊4与取料辊1挤压能消除胶液中的气泡,防止气泡被带上涂敷辊3导致卷材形成印痕瑕疵;由于胶液流速稳定,取料辊1及调节辊4为金属辊,金属辊具有较高的刚度,易于控制偏差,辊体误差较小,使得膜厚几乎无偏差。

动力机构包括减速电机81,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7个减速电机81,7个减速电机81分别电连接有胶泵5、取料辊1、涂敷辊3、调节辊4、支持辊2、控制涂敷辊3升降的微调螺杆82及控制调节辊4升降的微调螺杆82,所述PLC控制器内设有控制胶泵5泵送强度,控制取料辊1、涂敷辊3、调节辊4、支持辊2转速及正转或逆转,以及控制涂敷辊3及调节辊4位置的程序,为了更直观地控制辊涂效果,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控制面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