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蚕肠道益生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在提高家蚕蚕茧产量方面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6732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蚕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家蚕肠道益生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在提高家蚕蚕茧产量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昆虫肠道内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与昆虫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共生、寄生和共同协作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是有利的,宿主为其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则通过改变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大分子难消化碳源食物的降解,促进碳氢氮营养的吸收、帮助合成维生素等,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宿主内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宿主的新陈代谢。

利用培养基分离和筛选肠道益生菌,并将其做成益生食品添加剂是目前动物养殖的热点研究之一,但由于昆虫的肠道益复杂多样,分离有效益生菌的研究进展远落后于大其它动物。目前,对家蚕肠道益生菌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分离与筛选肠道菌并研究其功能。如:王在贵等(2010)对家蚕肠道枯草杆菌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与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杨文静(2011)利用淀粉培养基筛选分离得到产淀粉酶菌并对其分类与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易发平(2011)对蚕肠道好氧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证明家蚕不同蚕期、不同龄期间肠道好氧微生物种群构成都存在明显的变化:春蚕肠道好氧菌数量较多,以肠杆菌、微球菌科菌和芽胞杆菌科菌为主;秋蚕肠道好氧菌只有少量微球菌科菌和芽胞杆菌科菌存在;人工饲料育肠道好氧菌数量较少,以芽胞杆菌为主。以上研究基本都围绕具体肠道菌的分离及其功能进行。孙雪奇等(1996)利用各种培养基对家蚕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将分离到的4种菌配成混合菌液,在4 龄最后一天进行添食,其结果是所添食家蚕发病率降低,全茧量也有较大提高。但孙雪奇的方法繁琐,工作量大,并且得到的菌并不能保证都有益生作用,现有的方法是依靠分离各种肠道菌,并试验它们组合的功能,尝试找出理想的组合配制成微生物制剂,但这些方法繁琐,工作量极大,并且不能保证这些组合菌制剂对所有的家蚕起作用,因为家蚕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及不同桑叶性状肠道益生菌有不同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家蚕肠道益生菌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利用所述方法提高家蚕蚕茧产量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家蚕肠道益生菌的培养方法,是取原料蚕的中肠,剪碎后,置于pH值为10.5~11.0的普通肉汤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养,培养至OD值为0.6~0.8得初次培养液,将初次培养液稀释后,再次进行震荡培养得二次培养液,所述二次培养液富含家蚕肠道益生菌。

本发明对家蚕自身肠道益生菌的进行培养,根据蚕肠道酸碱度为碱性的原理,严格控制pH值来控制其它杂菌的生长,促进肠道优势菌(碱性菌)的生长,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获得培养液,对数生长期(OD值为0.6~0.8)的培养液添食到家蚕肠道可以促进桑叶的消化吸收。

所述震荡培养选用微生物培养领域常用的条件,例如,震荡培养的条件为26℃,260/min。

所述普通肉汤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

优选地,所述初次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为100倍。

优选地,所述二次培养液的最终OD值为0.6~0.8。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培养方法在提高家蚕蚕茧产量方面的应用。

具体是提供一种提高家蚕蚕茧产量的方法,将所述培养方法获得的二次培养液稀释50~200倍,喷洒至桑叶上,待桑叶晾干后喂食目标蚕,每天喂食1次,直到目标蚕结茧;所述原料蚕和目标蚕属于同样生长环境下的相同品种的蚕。

将二次培养液定时,定量(二次培养液稀释50~200倍,每天喂食1次)的添食回家蚕肠道,保证了应用效果。

优选地,所述目标蚕为5龄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蚕肠道益生菌的培养方法,是取原料蚕的中肠,剪碎后,置于pH值为10.5~11.0的普通肉汤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养,培养至OD值为0.6~0.8得初次培养液,将初次培养液稀释后,再次进行震荡培养得二次培养液,所述二次培养液富含家蚕肠道益生菌。将培养液稀释后直接喷洒到桑叶上,待干后喂食5龄蚕以增加家蚕肠道益生菌的数量,该方法保证了所培养的优势菌与所养殖家蚕的肠道益生菌一致,改善了家蚕肠道微生物结构,促进家蚕对桑叶的消化吸收,最终达到增加蚕茧产量的目的(家蚕蚕茧量增加15%以上),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建议的条件。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意义相同。

实施例1

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15磅消毒30min,调节pH值10.6。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2头健康4龄蚕的中肠,剪成数段,于200ml普通肉汤培养基,26℃,260r/min,震荡培养至OD值0.6。取初次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倍再扩大震荡培养至OD值0.6。将二次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50倍、100倍和200倍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表面干之后饲养蚕体。从5龄开始饲养,每天喂食1次,直至结茧,结果如表1,表2和表3。

稀释50、100、200倍稀释培养菌液喷洒添食的蚕茧变化茧重分别增产21.2%、11.8%、12.7%,平均增加15.2%,茧层重分别增产19.23%、13.66%、13.2%,茧层重平均增加15.36%,而茧层率%分别为、、,平均12.18,与对照组12.17基本一致,说明添食培养菌液对蚕茧茧层率基本没有影响。综上说明,稀释50、100、200倍稀释培养菌液喷洒添食的蚕茧都能达到增产的目的,而稀释50倍增产更达到了20%以上。

实施例2

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15磅消毒30min,调节pH值10.5。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2头健康4龄蚕的中肠,剪成数段,于200ml普通肉汤培养基,26℃,260r/min,震荡培养至OD值0.7。取初次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倍再扩大震荡培养至OD值0.7。将二次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50倍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表面干之后饲养蚕体。从5龄开始饲养,每天喂食1次,直至结茧。其结果为:50粒茧重68g,50粒茧层重1g,茧层率1%。

实施例3

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15磅消毒30min,调节pH值10.8。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2头健康4龄蚕的中肠,剪成数段,于200ml普通肉汤培养基,26℃,260/min,震荡培养至OD值0.8。取初次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倍再扩大震荡培养至OD值0.8。将二次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50倍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表面干之后饲养蚕体。从5龄开始饲养,每天喂食1次,直至结茧。其结果为:50粒茧重69g,50粒茧层重2g,茧层率22%。

实施例4

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15磅消毒30min,调节pH值10.9。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2头健康4龄蚕的中肠,剪成数段,于200ml普通肉汤培养基,26℃,260/min,震荡培养至OD值0.8。取初次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倍再扩大震荡培养至OD值0.8。将二次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50倍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表面干之后饲养蚕体。从5龄开始饲养,每天喂食1次,直至结茧。其结果为:50粒茧重30.268g,50粒茧层重1g,茧层率8%。

实施例5

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15磅消毒30min,调节pH值11.0。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2头健康4龄蚕的中肠,剪成数段,于200ml普通肉汤培养基,26℃,260/min,震荡培养至OD值0.8。取初次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倍再扩大震荡培养至OD值0.8。将二次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50倍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表面干之后饲养蚕体。从5龄开始饲养,每天喂食1次,直至结茧。

其结果为:50粒茧重01g,50粒茧层重1g,茧层率42%。

实施例6

普通肉汤培养基:牛肉膏8g、蛋白胨10g、氯化钠8g、水1000ml、15磅消毒30min,调节pH值10.7。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2头健康4龄蚕的中肠,剪成数段,于200ml普通肉汤培养基,26℃,260/min,震荡培养至OD值0.7。取初次培养后的菌液稀释100倍再扩大震荡培养至OD值0.8。将二次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50倍喷洒到桑叶上,待桑叶表面干之后饲养蚕体。从5龄开始饲养,每天喂食1次,直至结茧。

其结果为:50粒茧重68g,50粒茧层重g,茧层率24%。

对比例1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调节普通肉汤培养基的pH为9.5,其结果为:50粒茧重26.365g,50粒茧层重3.16g,茧层率12.25%。

对比例2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调节普通肉汤培养基的pH为12,其结果为:50粒茧重27.261g,50粒茧层重3.225g,茧层率11.655%。

对比例3

实验方法同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原料蚕与被饲养蚕为不同品种,其结果为:50粒茧重68g,50粒茧层重1g,茧层率0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