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0404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副品红隐色基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用作制造橡胶与金属胶黏剂即聚异氰酸酯胶的原料,纯品熔点208℃。传统工艺是用多硫化钠作还原剂,在乙醇介质中使对硝基甲苯氧化还原,再在盐酸存在下与苯胺缩合,经烧碱中和、蒸除苯胺、抽滤、洗料得到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粗产品加稀酸充分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处理,抽滤得到滤液用稀碱中和至碱性,升温煮沸6~8小时,抽滤、洗料、烘干、粉碎得到副品红隐色基成品。

这种工艺在精制过程中需使物料煮沸6~8小时,使用大量蒸汽,造成工艺生产过程中能耗的大量增加。并且在煮料过程中,原有工艺蒸汽与物料直接接触,大量蒸汽变成废液,直接导致废液量增加;而物料煮沸后气体,直接排放就会造成大气和生产环境的污染,采用冷凝回收方法就会转变成废液,最终造成工艺生产过程中废液量的大量增加。原有工艺制备的成品副品红隐色基的熔点184℃、含量87%,品质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备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

步骤b、精制,具体包括:

b1、抽滤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提高真空度至水分≦30%;

b2、用浓盐酸溶解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搅拌至混合均匀;

b3、抽滤步骤b2得到的物料,得到黄色固体;

b4、将步骤b3得到的黄色固体加水,升温至60℃,保温搅拌至物料溶清;向反应釜内加入活性炭,搅拌2h;抽滤物料,除去滤饼中活性炭、杂质和副产物,得到滤液;

b5、将滤液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均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物料ph为8;抽滤物料,滤饼用水洗料至ph为7,烘干,粉碎,得到副品红隐色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制备多硫化钠

配置28.8~25.2wt%的氢氧化钠溶液,升温至80℃,均匀加入硫磺,升温至96~100℃保温反应4小时;

a2、氧化还原反应

将乙醇加入反应釜,升温至40℃加入熔融的对硝基甲苯,升温至83~84℃,保持乙醇回流40分钟,1~1.5小时内均匀滴加完多硫化钠,保温反应3小时,降温至45℃,静置2小时,分离无机相残液,升温蒸馏、回收乙醇,温度至96℃停止;

a3、缩合反应

将步骤a2得到的还原液降温至60℃,加入苯胺,升温至80℃,加入盐酸,升温106~108℃反应6小时,降温至80℃,滴加烧碱中和至ph为8.5~9,降温至40℃,滤液蒸馏回收苯胺,滤饼用大于40℃温水洗料至中性,得到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前段制备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的工艺可以不变,减小了因工艺改动对产品品质的波动。精制过程中不煮料,减少了蒸汽的使用量,降低能耗;没有了蒸汽水和煮沸物料的气体冷凝液,减少废液的产生。成品熔点可达192℃,含量93%,提高产品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能耗高,废液量大,成品品质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备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

步骤b、精制,具体包括:

b1、抽滤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提高真空度至水分≦30%;

b2、用浓盐酸溶解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搅拌至混合均匀;原理方程式如下:

hc(c6h4nh2)3+3hcl→hc(c6h4nh2·hcl)3

b3、抽滤步骤b2得到的物料,得到黄色固体;

b4、将步骤b3得到的黄色固体加水,升温至60℃,保温搅拌至物料溶清;向反应釜内加入活性炭,搅拌2h;抽滤物料,除去滤饼中活性炭、杂质和副产物,得到滤液;

b5、将滤液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均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物料ph为8;抽滤物料,滤饼用水洗料至ph为7,烘干,粉碎,得到副品红隐色基;原理方程式如下:

hc(c6h4nh2·hcl)3+3naoh→hc(c6h4nh2)3+3nacl+3h2o

步骤a可以采用现有工艺,具体可以包括:

a1、制备多硫化钠

配置28.8~25.2wt%的氢氧化钠溶液,升温至80℃,均匀加入硫磺,升温至96~100℃保温反应4小时;原理方程式如下:

6naoh+5s=na2s2+na2s+na2s2o3+3h2o

a2、氧化还原反应

将乙醇加入反应釜,升温至40℃加入熔融的对硝基甲苯,升温至83~84℃,保持乙醇回流40分钟,1~1.5小时内均匀滴加完多硫化钠,保温反应3小时,降温至45℃,静置2小时,分离无机相残液,升温蒸馏、回收乙醇,温度至96℃停止;原理方程式如下:

a3、缩合反应

将步骤a2得到的还原液降温至60℃,加入苯胺,升温至80℃,加入盐酸,升温106~108℃反应6小时,降温至80℃,滴加烧碱中和至ph为8.5~9,降温至40℃,滤液蒸馏回收苯胺,滤饼用大于40℃温水洗料至中性,得到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原理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前段制备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的工艺可以不变,减小了因工艺改动对产品品质的波动。精制过程中不煮料,减少了蒸汽的使用量,降低能耗;没有了蒸汽水和煮沸物料的气体冷凝液,减少废液的产生。成品熔点192℃,含量93%,品质提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制备多硫化钠:配置25.2%稀碱(氢氧化钠溶液),升温至80℃,均匀加入硫磺,升温至96℃保温反应4小时。

氧化还原反应:将乙醇加入反应釜,升温至40℃加入熔融的对硝基甲苯,升温至83℃,保持乙醇较大回流40分钟,1小时内均匀滴加完多硫化钠,保温反应3小时,降温至45℃,静置2小时,分离无机相残液,升温蒸馏、回收乙醇,温度至96℃停止。

缩合反应:还原液降温至60℃,加入苯胺,升温至80℃,加入盐酸,升温106℃反应6小时,降温至80℃,滴加烧碱中和至ph=8.7,降温至40℃,滤液蒸馏回收苯胺,滤饼用>40℃温水洗料至中性,得到副品红粗色基,即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

精制:取500ml三口瓶,安装搅拌器、加热套,取100g副品红粗色基湿料(水分30%)加入釜内,加入124.7g浓盐酸(30%),搅拌,出现黄色固体,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抽滤,得到黄色固体,固体加水410g,加热至60℃,搅拌至固体溶清,加活性炭5g,搅拌2h,抽滤,得到滤液,滤液用稀碱中和调ph=8,抽滤、用水洗料至ph=7、烘干即成品。成品熔点191℃,含量92.5%。

取500ml三口瓶,安装搅拌器、加热套,取100g副品红粗色基湿料(水分30%),加入104.8g浓盐酸(36%),搅拌,出现黄色固体,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抽滤,得到黄色固体,固体加水410g,加热至60℃,搅拌至固体溶清,加活性炭5g,搅拌2h,抽滤,得到滤液,滤液用稀碱中和调ph=8,抽滤、用水洗料至ph=7、烘干即成品。成品熔点192℃,含量93.2%。

实施例2

制备多硫化钠:配置24.8%稀碱,升温至80℃,均匀加入硫磺,升温至100℃保温反应4小时。

氧化还原反应:将乙醇加入反应釜,升温至40℃加入熔融的对硝基甲苯,升温至84℃,保持乙醇较大回流40分钟,1小时内均匀滴加完多硫化钠,保温反应3小时,降温至45℃,静置2小时,分离无机相残液,升温蒸馏、回收乙醇,温度至96℃停止。

缩合反应:还原液降温至60℃,加入苯胺,升温至80℃,加入盐酸,升温107℃反应6小时,降温至80℃,滴加烧碱中和至ph=8.5-9,降温至40℃,滤液蒸馏回收苯胺,滤饼用>40℃温水洗料至中性即副品红粗色基。

精制:取500ml三口瓶,安装搅拌器、加热套,取100g副品红粗色基湿料(水分30%),加入104.8g浓盐酸(36%),搅拌,出现黄色固体,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抽滤,得到黄色固体,固体加水410g,加热至60℃,搅拌至固体溶清,加活性炭5g,搅拌2h,抽滤,得到滤液,滤液用稀碱中和调ph=8,抽滤、用水洗料至ph=7、烘干即成品。成品熔点192℃,含量93.2%。

由上述内容可知,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副品红隐色基熔点可达192℃,含量可达93%,品质高。

传统工艺特点:在精制过程中需使物料煮沸6~8小时,使用大量蒸汽,造成工艺生产过程中能耗的大量增加。并且在煮料过程中,原有工艺蒸汽与物料直接接触,大量蒸汽变成废液,直接导致废液量增加;而物料煮沸后气体,直接排放就会造成大气和生产环境的污染,采用冷凝回收方法就会转变成废液,最终造成工艺生产过程中废液量的大量增加。原有工艺制备的成品副品红质量比较低:隐色基的熔点184℃、含量87%,品质低。

本发明提供的副品红隐色基的制备方法,前段制备副品红隐色基粗产品的工艺可以不变,减小了因工艺改动对产品品质的波动。提高了副品红成品的质量:成品熔点可达192℃,含量93%,品质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