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基苯酞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04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亚丁基苯酞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bp)的应用,尤其是关于使用亚丁基苯酞(bp)以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的应用以及使用亚丁基苯酞(bp)于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的应用。其中,通过将亚丁基苯酞(bp)与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并用于一个体,对该个体可提供更加优异的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脂肪组织堆积以及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的效益。
背景技术
:脂肪可大致分为白色脂肪及棕色脂肪两大类,白色脂肪的外观呈白色,由白色脂肪细胞所组成,棕色脂肪的外观则呈棕色,由棕色脂肪细胞所组成。白色脂肪细胞分化自myf-5negative肌纤维母细胞,在形态上包含单一且大颗的脂肪滴,主要功能为储存能量;棕色脂肪细胞则分化自myf-5positive肌纤维母细胞,在形态上包含多颗分散的小型脂肪滴、含有大量粒线体、且可高度表现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主要功能为能量代谢。在高油、高糖、高脂的西方饮食文化、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肥胖已然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研究指出,一肥胖的个体通常有体内白色脂肪堆积以及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过高等特征,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变等代谢症候群(metabolicsyndrome)的发生也与高三酸甘油酯、高血糖及高胆固醇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市面上虽有许多标榜可达到减重或控制体重的目的的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大多是借由增加饱足感、抑制食欲或是抑制脂肪吸收等机制来达成所宣称的目的,故通常伴随许多副作用,例如头痛、低血糖、便秘、失眠、油便等,甚至会增加心脏病及中风的风险。因此,业界仍致力于开发副作用低且可有效抗肥胖及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的方法或药物。已有研究指出,虽然棕色脂肪只占成人体重的大约0.1%,却能燃烧每天基础代谢量的约10~20%,且具有加速清除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改善胰岛素抗进及抗肥胖等效用。因此,在抗肥胖以及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的研究领域当中,如何增加体内棕色脂肪的比例已逐渐受到重视。已知可增加体内棕色脂肪的比例的方法有两种,其一为促进动物体内的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简称为“脂肪褐变(browning)”),另一为以细胞悬浮液的形式将棕色脂肪细胞或类棕色脂肪细胞注射至动物体内(简称为“棕色脂肪细胞输注”及“类棕色脂肪细胞输注”)。其中,类棕色脂肪细胞是指在细胞形态上具有棕色脂肪细胞的特征(即,包含多颗小型脂肪滴、具有较多的粒线体、高度表现ucp1蛋白),但在基因表现上仍与棕色脂肪细胞有所不同的细胞,已知可通过诱导的方式,促使干细胞进行分化、或促使白色脂肪细胞进行转换而获得。由于类棕色脂肪细胞在细胞形态上与棕色脂肪相近,故在脂肪分类上归属于棕色脂肪。然而,迄今对于前述两种增加体内棕色脂肪的比例的方法都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其中,虽有研究指出,运动或寒冷的环境具有刺激动物体发生脂肪褐变的效果,但在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且寒冷的环境并非随处可见的情况下,欲通过运动或寒冷环境有效且稳定地达成促进动物体内脂肪褐变的目的变得不切实际。此外,由于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的来源稀少,细胞取得的成本居高不下,也使得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输注不符合经济效益。有鉴于上述问题,业界仍亟需可有效促进动物体内的脂肪褐变的方法及/或可有效解决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取得不易的问题的方法。本案发明人研究发现,在一包含基础培养基及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almedium)中添加亚丁基苯酞(bp),可有效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因而可降低类棕色脂肪细胞的取得成本,并解决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取得不易的问题。本案发明人另外发现,对一生物个体,无论是以亚丁基苯酞(bp)单独投予,或是以亚丁基苯酞(bp)与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合并使用,都可有效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因此,可通过亚丁基苯酞(bp)的使用,促进动物体内的脂肪褐变,达到抗肥胖以及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的效果,且可避免目前市面上借由增加饱足感、抑制食欲或抑制脂肪吸收等机制达到目的的减肥药所引起的副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的套组,其包含以下组成:(1)一条件培养基,包含一基础培养基以及一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以及(2)亚丁基苯酞(bp)。较佳的,该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是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地塞松(dexamethasone)及前述的组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亚丁基苯酞(bp)在制造一药剂的用途,其中,该药剂用于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其中,该药剂尤其是用于抗肥胖及/或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较佳的,该药剂与间质干细胞及类棕色脂肪细胞中的至少一个并用;更佳的,该药剂与脂肪干细胞并用。其中,该药剂的用量,以亚丁基苯酞(bp)计,为每天约30毫克/公斤体重至约2,000毫克/公斤体重。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的方法,其包含对一有需要的个体投予一有效量的亚丁基苯酞(bp)。该方法尤其可抗肥胖及/或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其中,该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是以下的至少一个: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肾病变。较佳的,对该有需要的个体投予一有效量的亚丁基苯酞(bp)以及间质干细胞与类棕色脂肪细胞中的至少一个;更佳的,对该有需要的个体投予一有效量的亚丁基苯酞(bp)以及脂肪干细胞。其中,亚丁基苯酞(bp)的用量,为每天约30毫克/公斤体重至约2,000毫克/公斤体重。附图说明图1显示干细胞以亚丁基苯酞处理分化生成小型脂肪滴的过程,其中,由左至右分别为脂肪干细胞、由脂肪干细胞所分化的脂肪细胞以及该脂肪细胞以添加有亚丁基苯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所得的细胞的形态的不同放大倍率(40倍、100倍及200倍)显微镜照片图;图2a与图2b显示经不同处理的细胞的小型脂肪滴含量,其中,图2a是使用油红染剂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的照片图,图2b是将小型脂肪滴的吸光值量化后的直方图,且图2a及图2b都包括脂肪干细胞(未经条件培养基培养;未分化)、脂肪细胞(经条件培养基培养;经分化)、以及经2、10或50微克/毫升的bp处理的脂肪细胞(经分化)的结果;图3a与图3b显示不同亚丁基苯酞(bp)浓度的脂肪褐变功效,其中,图3a显示不同浓度的亚丁基苯酞(bp)对脂肪细胞氧气消耗率的影响的曲线图,图3b显示不同浓度的亚丁基苯酞(bp)对脂肪细胞潜在呼吸容量的影响的直方图,且图3a及图3b都包括未分化的脂肪干细胞(以“a”表示)、经分化的脂肪细胞(以“0”表示)、以含有2微克/毫升亚丁基苯酞(bp)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的脂肪细胞(以“2”表示)、以含有10微克/毫升的亚丁基苯酞(bp)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的脂肪细胞(以“10”表示)、以含有50微克/毫升的亚丁基苯酞(bp)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的脂肪细胞(以“50”表示)的结果;图4a及图4b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脂肪细胞的ucp1基因表现及以西方墨点法分析脂肪细胞的ucp1蛋白表现的结果,其中,图4a显示ucp1、fabp4(脂肪细胞的内部控制)、及肌动蛋白(actin)(全部细胞的内部控制)等基因的表现量的照片图,图4b显示ucp1、fabp4及肌动蛋白等蛋白质的表现量的照片图,且图4a及图4b都包括控制组(经条件培养基培养14天;以“控制组”表示)、亚丁基苯酞(bp)处理组(经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后,再以添加有bp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以“bp”表示)、捷抑炎处理组(经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后,再以添加有捷抑炎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以“捷抑炎”表示)、腺核苷处理组(经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后,再以添加有腺核苷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以“腺核苷”表示)、花青素原处理组(经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后,再以添加有花青素原的条件培养基培养7天;以“花青素原”表示)的结果;图5a与图5b显示亚丁基苯酞(bp)与细胞输注对小鼠脂肪形态的影响,其中,图5a显示小鼠皮下脂肪的ihc切片染色结果的照片图,图5b显示小鼠内脏脂肪的ihc切片染色结果的照片图,其中,“nd组”仅喂食正常饲料;“hfd组”仅喂食高脂饲料;“hfd+bp组”喂食高脂饲料,并投予亚丁基苯酞(bp);“hfd+adsc组”喂食高脂饲料,并投予脂肪干细胞;“hfd+bp+adsc组”喂食高脂饲料,并以投予亚丁基苯酞(bp)以及脂肪干细胞;“hfd+blc组”喂食高脂饲料,并投予类棕色脂肪细胞;“hfd+bp+blc组”喂食高脂饲料,并投予亚丁基苯酞(bp)以及类棕色脂肪细胞;图6a至图6c显示亚丁基苯酞(bp)与细胞输注对小鼠体内脂肪堆积的影响,其中,图6a显示心脏、肝脏、肾脏、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外观的照片图,图6b显示小鼠皮下脂肪组织的重量的直方图,图6c显示小鼠内脏脂肪组织的重量的直方图,且图6a、图6b及图6c都包括“nd组”、“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的结果;图7显示亚丁基苯酞(bp)与细胞输注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显示小鼠于9至18周大期间的体重变化的曲线图,包括“nd组”、“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的结果;以及图8a至图8c显示亚丁基苯酞(bp)与细胞输注对小鼠血液生化值的影响,其中,图8a显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直方图,图8b显示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含量的直方图,图8c显示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的直方图,且图8a、图8b及图8c都包括“nd组”、“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的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实施例;但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下,本发明还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的方式来实践,不应将本发明保护范围解释为限于说明书所陈述的范围。此外,除非文中有另外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尤其是在前述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一”、“该”及类似用语应理解为包含单数及复数形式。根据台湾卫生署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的标准,肥胖的定义是bmi>24,而代谢症候群的定义则为:bmi>24、高密度胆固醇<5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100毫克/分升及三酸甘油酯>150毫克/分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中,欧美人种的肥胖的定义是bmi>30,而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引第三版(ncepatpiii),代谢症候群的定义是一个体具有以下各指标中的至少三项:血压高于130/85毫米汞柱、三酸甘油酯>150毫克/分升、高密度胆固醇<40毫克/分升(男性)或<50毫克/分升(女性)、腰围>102公分(男性)或>88公分(女性)、及空腹血糖>110毫克/分升。因此,一般在研究上,是以高胆固醇、高血糖及高三酸甘油酯作为肥胖的指标。业经证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变等代谢症候群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此可参见例如:cardiacabnormalitiesinyouthwithobesityandtype2diabetes.currdiabrep.2016jul;16(7):62、impactofobesityoncardiovascularhealth.bestpractresclinendocrinolmetab.2013apr;27(2):147-156、obesityandriskofvasculardisease:importanceofendothelium-dependentvasoconstriction.brjpharmacol.2012feb:165(3):591-602、及obesity-relatedchronickidneydisease-theroleoflipidmetabolism.metabolites.2015dec11;5(4):720-732,这些文献的全文并于此处以供参考。如前述,在抗肥胖及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的研究领域当中,如何增加体内棕色脂肪的比例已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证实,棕色脂肪可通过细胞内的粒线体解耦合呼吸链(uncouplingtherespiratorychain)作用产生热能(thermogenesis),其中,借由pet/ct影像呈现而在成人体内发现,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与ucp1的表现量有正相关性。具体而言,包括棕色脂肪细胞与类棕色脂肪细胞的高度表现ucp1的细胞,可在粒线体解耦合呼吸链中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进行氧化作用、但无法进行磷酸化作用,故不产生atp,此一过程会促使养分及氧气的消耗,可用于达成减肥的目的。此可参见例如:brownandbeigefat:development,functionandtherapeuticpotential.natmed.2013oct;19(10):1252-1263,该文献的全文并于此处以供参考。已知增加体内棕色脂肪比例的方法包括:促进动物体内的脂肪褐变以及棕色脂肪细胞╱或类棕色脂肪细胞输注。然如前述,目前还没有能有效促进动物体内的脂肪褐变的方法,也没有能有效解决棕色脂肪细胞及类棕色脂肪细胞取得不易的问题的手段。在先前的研究当中,虽已提出可将捷抑炎(tofacitinib)、腺核苷(adenosine)及花青素原(proanthocyanidin)等药物用于促进干细胞分化为类棕色脂肪细胞,但效果不佳。本案发明人研究发现,于一包含基础培养基以及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的条件培养基中添加亚丁基苯酞(bp),可有效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因此,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的套组,其包含以下组成:(1)一条件培养基,包含一基础培养基以及一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以及(2)亚丁基苯酞(bp)。使用本发明套组,可有效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通过较低廉的方式大量且稳定地提供类棕色脂肪细胞。所提供的类棕色脂肪细胞,除可应用于类棕色脂肪细胞输注以外,也可用于其他与肥胖相关或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研究,应用层面广泛。可在根据本发明套组的组成(1)条件培养基中使用任何可以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合宜成分,例如,该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可以选自以下群组: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地塞松(dexamethasone)及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在根据本发明的套组的组成(1)条件培养基中,所含的基础培养基包含可提供干细胞生长所需养分与条件(如酸碱值、湿度等)的必要成分,通常是视所欲培养的干细胞而调整组成。一般而言,可采用的基础培养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dmem培养基(dulbecco'smodifledeagle'smedium)、mem培养基(minimumessentialmedium)、α-mem培养基、bme培养基(basalmediaeagle)、mem/f12培养基、ham'sf10培养基、ham'sf12培养基以及rpmi培养基(rosewellparkmemorialinstitute)。在根据本发明的套组的部分具体实施例中,使用dmem培养基。通常将根据本发明的套组的组成(1)条件培养基与组成(2)亚丁基苯酞分开包装、各自储存,且可各自分开运送或销售,也可组合成套一起配送与销售。视需要的,可进一步将组成(1)条件培养基的子成分分开包装、各自储存。此外,该套组可另包含一使用说明书,以利使用者在使用时,可根据其中所拟定的程序与流程,于现场混合各成分以进行细胞培养、处理及施用。举例而言,当本发明套组的组成(1)条件培养基的子成分及组成(2)亚丁基苯酞(bp)分开包装、各自储存,且各自分开运送或销售时,可将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例如罗格列酮、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松等)以及亚丁基苯酞(bp)置于4℃以下的环境下避光保存;将基础培养基于-20℃的环境下保存。又例如,当本发明套组的各成分组合成套以配送与销售时,可分别以一内部低于4℃的容器以及一内部呈-20℃的容器(例如冰盒)来分别盛装前述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成分、亚丁基苯酞(bp)以及基础培养基。各容器的形状、大小并无特殊限制,只要各容器具有与外部的温度隔绝的功能,使各成分于一起配送与销售时不会互相影响保存温度即可。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套组时,各成分的调配混合顺序并无特殊限制。当条件培养基的子成分分开包装时,例如可先调配好条件培养基,再与亚丁基苯酞(bp)混合;也可先将亚丁基苯酞(bp)与基础培养基混合,再与其他子成分混合;或者,可将条件培养基的各子成分与亚丁基苯酞(bp)同时混合。此外,可直接混合亚丁基苯酞(bp)与条件培养基或基础培养基;或者,可先将亚丁基苯酞(bp)溶解于一溶剂中以提供一亚丁基苯酞(bp)溶液,之后再将该亚丁基苯酞(bp)溶液与条件培养基或基础培养基混合。其中,可用于溶解亚丁基苯酞(bp)的溶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二甲基亚砜、聚氧乙烯蓖麻油(el)、乙醇、植物性油及动物性油。经发现,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套组时,当亚丁基苯酞(bp)的浓度过低,并无法有效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而当亚丁基苯酞(bp)的浓度过高,则对细胞有害。因此,一般使用浓度为每毫升条件培养基约1微克至约100微克,较佳为每毫升条件培养基约2微克至约50微克,更佳为每毫升条件培养基约5微克至约20微克。举例而言,如后附实施例所示,当以每毫升条件培养基使用约10毫克的亚丁基苯酞(bp)时,可有效地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本案发明人另外发现,对一动物个体而言,不论是以亚丁基苯酞(bp)单独投予,或是以亚丁基苯酞(bp)与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合并使用,都可达到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的效果。因此,本发明也关于一种使用亚丁基苯酞(bp)在制造一药剂的用途,其中,该药剂用于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尤其可用于抗肥胖及/或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其中,该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是以下的至少一个: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肾病变。视需要的,该药剂可与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并用。根据本发明的药剂可呈任何合宜的形式,并无特殊限制,视所欲达到的用途而呈对应的合宜剂型即可。举例而言,但不以此为限,该药剂可以以口服或非经口服(例如:皮下注射、静脉内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经皮肤投予、皮下植入或组织间植入)的投药方式施用至有需要的个体上。其中,口服投药剂型可方便由病人按时自行服用。视使用形式及用途而定,可选用合宜的载剂以提供该药剂,只要该载剂对亚丁基苯酞(bp)的效益没有不利的影响即可,其中,该载剂包括赋形剂、稀释剂、辅助剂、安定剂、吸收延迟剂、崩散剂、增溶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黏合剂、结合剂、增黏剂、分散剂、悬浮化剂、润滑剂、吸湿剂等。以适于口服投药的剂型为例,该载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水、食盐水、葡萄糖(dextrose)、甘油、乙醇或其类似物、纤维素、淀粉、糖膨润土(sugarbentonite)及前述的组合。可利用任何合宜的方法,以适于口服投药的剂型提供该药剂,例如固体形式的锭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或是液体形式的口服液、糖浆剂、醑剂(spirit)、酏剂(elixir)、酊剂等,但不以此为限。有关适于皮下、静脉内、肌肉或腹腔注射的针剂或点滴剂,则可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中含有一种或多种,例如等张溶液、盐类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或柠檬酸盐缓冲液)、增溶剂、乳化剂、5%糖溶液以及其他载剂等成分,以静脉输注液、乳剂静脉输注液、干粉注射剂、悬液注射剂或干粉悬液注射剂等剂型提供该药剂。或者,将该药剂制备成一注射前固体,以可溶于其他溶液或悬浮液中的剂型或可乳化的剂型提供该注射前固体,并于投予至有需要的个体之前,将该注射前固体溶于其他溶液或悬浮液中或将其乳化,提供所欲的注射剂。此外,适于经皮肤投予的外用剂型,则例如涂抹剂(例如乳液、乳霜、凝胶、分散膏、软膏)、喷剂、贴剂或溶液(例如洗液、悬浮液)。至于适于皮下植入或组织间植入的剂型,则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中另外含有一种或多种,例如赋形剂、安定剂、缓冲剂以及其他载剂等成分,以例如芯片(wafer)、锭剂、丸剂、胶囊等剂型提供,从而得以将该药剂植入一个体中,以缓慢且持续的释放所含亚丁基苯酞(bp)至投药部位周围的组织,达到局部稳定高剂量的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功效。举例而言,但不以此为限,可将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与p(cpp-sa)共聚物混合,并将所得混合物溶于二氯甲烷中,再将混合物干燥形成粉末,接着,将粉末装填于一模具中,在轻微压力下压缩该干燥粉末,来形成一供皮下植入或组织间植入的芯片剂型。视需要的,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中另含有合宜用量的添加剂,例如可提高该药剂在服用时的口适感及视觉感受的调味剂、调色剂、着色剂等,以及可改善该药剂的稳定性及储存性的缓冲剂、保存剂、防腐剂、抗菌剂、抗真菌剂等。此外,该药剂可视需要另含一种或多种其他活性成分(例如β-肾上腺素受体促进剂(如cl316,243)、ppar-γ促进剂(如rosglitazone)、促进代谢相关因子(如adiponectin)、免疫调节剂等),或者与含该一种或多种其他活性成分的药物并用,以进一步加强该药剂的功效或增加制剂配方的运用灵活性与调配度,只要其他活性成分对亚丁基苯酞(bp)的效益没有不利的影响即可。可以一日一次、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等不同投药频率施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视投予个体的需求、年龄、体重、及健康况状而异。举例而言,当以口服方式施用至一个体以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时,以亚丁基苯酞(bp)计,其用量为每天约30毫克/公斤体重至约2,000毫克/公斤体重,较佳为每天约100毫克/公斤体重至约1,000毫克/公斤体重,更佳为每天约200毫克/公斤体重至约500毫克/公斤体重,其中,该单位“毫克/公斤体重”是指每公斤体重个体所须的投药量。在使用本发明部分具体实施例中,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抗肥胖(即,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其中,该药剂的用量,以亚丁基苯酞(bp)计,为每天约250毫克/公斤体重。除了施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以外,可视需要对该有需要的个体,投予额外的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该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的投予可与该药剂的投予同时或分别进行。其中,该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可以一日一次、一日多次、数日一次或数周一次等不同频率施用,视投予个体的需求、年龄、体重及健康状况而异。举例而言,当以细胞输注方式将细胞施用至该个体时,所采用的细胞用量,以间质干细胞及类棕色脂肪细胞的总数计,为每两周约4x104个细胞至约4x106个细胞。在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对一有需要的个体,除了投予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另外以细胞输注的方式,每隔两周将约4x105个脂肪干细胞或者约4x105个类棕色脂肪细胞投予至该个体。本发明另外关于一种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的方法,其包含对一有需要的个体投予一有效量的亚丁基苯酞(bp)。该方法尤其可抗肥胖及/或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其中,有关该亚丁基苯酞(bp)的投予途径、投予形式、适用剂量、以及相关并用例及应用,均如上述的说明。现以下列实施例进一步例示说明本发明。其中,这些实施例仅提供作为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细胞实验]a1.条件培养基的制备以dmem培养基(牌子:gibco、型号:11965092)为基础培养基,在其中添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浓度:0.5微摩尔浓度(μm)、溶剂:二甲基亚砜)、胰岛素(浓度:170纳摩尔浓度(nm)、溶剂:培养基)、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浓度:0.5微摩尔浓度、溶剂:二甲基亚砜)及地塞松(dexamethasone;浓度:1微摩尔浓度、溶剂:二甲基亚砜),以提供一条件培养基。b1.细胞培养b1-1.脂肪干细胞的前培养在37℃、5%二氧化碳下,将脂肪干细胞(adiposestemcell,adsc)培养于dmem/f12培养基中,历时5天。在显微镜下,以不同倍率(包括40、100及200倍)观察前述经前培养的细胞形态并拍照,结果示于图1(即,脂肪干细胞(未分化))。b1-2.脂肪干细胞的分化取上述b1-1所提供的经前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在37℃、5%二氧化碳下,置于上述a1所提供的条件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历时7天,使脂肪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在显微镜下,以不同倍率(包括40、100及200倍)观察所得的细胞的形态并拍照,结果也示于图1(即,脂肪细胞(经分化))。b1-3.脂肪细胞的转换取上述b1-2所提供的脂肪细胞,分成七组,并分别以如下条件处理各组:(1)控制组:以上述a1的条件培养基进行培养,历时7天。(2)bp-2组:以添加有亚丁基苯酞(bp)的条件培养基(最终浓度为2微克/毫升)进行培养,历时7天。(其中,亚丁基苯酞(bp)购自景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编号a10353))(3)bp-10组:以添加有亚丁基苯酞(bp)的条件培养基(最终浓度为10微克/毫升)进行培养,历时7天。(4)bp-50组:以添加有亚丁基苯酞(bp)的条件培养基(最终浓度为50微克/毫升)进行培养,历时7天。(5)捷抑炎组:以添加有捷抑炎的条件培养基(最终浓度为2微摩尔浓度)进行培养,历时7天。(其中,捷抑炎购自友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编号pz0017))(6)腺核苷组:以添加有腺核苷的条件培养基(最终浓度为1微摩尔浓度)进行培养,历时7天。(其中,腺核苷购自友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编号a4036))(7)花青素原组:以添加有花青素原的条件培养基(最终浓度为10微摩尔浓度)进行培养,历时7天。(其中,花青素原购自弘晋有限公司(产品编号sc-344976))接着,在显微镜下,以不同倍率(包括40、100、及200倍)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并拍照,其中,“bp-10”组的结果也示于图1。实施例1:亚丁基苯酞(bp)于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的效益如前述,不同于白色脂肪细胞,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在细胞形态上具有(i)包含多颗小型脂肪滴、(ii)含有大量粒线体以及(iii)高度表现ucp1蛋白等特征。其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粒线体,因此,相对于白色脂肪,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具有较大的氧气消耗率及潜在呼吸容量(其中,潜在呼吸容量是指最大氧气消耗率与基础氧气消耗率的差值,代表未用于产生atp的氧气消耗量)。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内小型脂肪滴的数量、脂肪细胞的氧气消耗率以及ucp1基因与蛋白质的表现等,以了解类棕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含量的多寡或比例的高低。(1-1)观察细胞内小型脂肪滴的生成效益首先,观察在b1-1、b1-2、b1-3中所拍摄的各组细胞的形态。如图1所示,相较于b1-1所提供的脂肪干细胞(未分化)及b1-2所提供的脂肪细胞(经分化),b1-3所提供的“bp-10”组脂肪细胞具有较多量的小型脂肪滴。此结果说明,使用bp可以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分化为类棕色脂肪细胞。其后,以油红染剂分别对b1-1所提供的脂肪干细胞(未分化)、b1-2所提供的脂肪细胞(经分化)以及b1-3所提供的“bp-2组”、“bp-10组”、“bp-50组”脂肪细胞进行脂肪滴染色,并拍照纪录其形态,结果示于图2a。接着,将各组脂肪细胞的小型脂肪滴的数目量化,结果示于图2b。由图2a及图2b可知,相较于未经亚丁基苯酞(bp)处理的脂肪细胞,经亚丁基苯酞(bp)处理的“bp-2组”、“bp-10组”、“bp-50组”脂肪细胞有较多量的小型脂肪滴。其中,又以“bp-10组”脂肪细胞的小型脂肪滴含量最高。前述结果说明,使用bp可以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分化为类棕色脂肪细胞。(1-2)观察提升氧气消耗率的效益取b1-1所提供的脂肪干细胞(未分化)、b1-2所提供的脂肪细胞(经分化)以及b1-3所提供的“bp-2”组、“bp-10”组、“bp-50”组细胞,分别以1.65×104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xf24-孔细胞培养盘(购自seahorsebioscience)中,以不含缓冲成分的dmem培养基(含有glutamax(2毫摩尔浓度)、丙酮酸钠(1毫摩尔浓度)、nacl(1.85克/升)、葡萄糖(25毫摩尔浓度))在37℃下进行培养,历时24小时。置换新鲜的培养基后,继续在37℃培养一小时。接着,依序以25微摩尔浓度的寡霉素、0.5微摩尔浓度的fccp、5微摩尔浓度的鱼藤酮/抗霉素a分别干扰各组细胞的细胞粒线体生物合成,并在进行前述干扰前以及干扰期间,以海马生物能量测定仪(xf24extracellularfluxanalyser,seahorsebioscience)持续检测,借由已校正的探针检测氧气张力及培养液中酸化程度,进而计算出氧气消耗率及潜在呼吸容量(sparerespiratorycapacity)。其中,氧气消耗率的结果示于图3a,基础氧气消耗率及潜在呼吸容量的结果则示于图3b。由图3a及图3b可知,相较于未经亚丁基苯酞(bp)处理的脂肪细胞(经分化),经亚丁基苯酞(bp)处理的“bp-2”组、“bp-10”组、“bp-50”组细胞,具有较高的氧气消耗率(图3a)及潜在呼吸容量(图3b)。此结果说明,使用bp可以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分化为类棕色脂肪细胞。(1-3)分析ucp1表现分别收集上述b1-3所提供的各组细胞,并分别萃取细胞的总rna以及蛋白质,供后续实验分析。将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各组细胞的ucp1基因的表现,结果示于图4a,其中,fabp4基因是成熟脂肪细胞的生物标记,故作为本实验中脂肪细胞的内部控制;肌动蛋白(actin)基因则作为全部细胞的内部控制。另外,以西方墨点法分析各组细胞的ucp1蛋白质的表现,结果示于图4b,其中,以fabp4蛋白作为脂肪细胞的内部控制,以肌动蛋白作为全部细胞的内部控制。由图4a及图4b可知,相较于控制组,“bp-10”组的ucp1基因及ucp1蛋白质的表现都显著提升,且提升的幅度高于捷抑炎组、腺核苷组及花青素原组。此结果说明,使用bp可以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分化为类棕色脂肪细胞。由前述(1-1)至(1-3)的结果可知,亚丁基苯酞(bp)可以有效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且效果优于已知可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的药物,包括捷抑炎、腺核苷及花青素原。[动物实验]a2.实验动物的小鼠模型的准备将c57bl/6小鼠(购自中国台湾动物实验中心)饲养于中国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条件:每笼平均圈养三只;饲养室的温度为20至24℃,且相对湿度为50%至70%;光照周期为12小时;每日给予充足水及正常饲料),至4周大。接着,将小鼠随机分成七组(每组六只),并分别以如下条件进行处理,进行实验:1.正常饲料组(即“nd”组):喂食正常饲料,至18周大。2.高脂饲料组(即“hfd”组):喂食高脂饲料,至18周大,期间不做其他处理。3.口服亚丁基苯酞(bp)组(即“hfd+bp”组):喂食高脂饲料,至8周大,接着,同时以口服方式将亚丁基苯酞(bp)投予至小鼠(剂量:每天;250毫克/公斤体重),至18周大。4.脂肪干细胞输注组(即“hfd+adsc”组):喂食高脂饲料,至10周大,接着,同时以静脉注射方式将脂肪干细胞投予至小鼠(剂量:每两周;4x105个细胞/悬浮于100~150微升的生理食盐水中),至18周大(共注射4次)。5.口服亚丁基苯酞(bp)合并脂肪干细胞输注组(即“hfd+bp+adsc”组):喂食高脂饲料,至8周大,同时以口服方式将亚丁基苯酞(bp)投予至小鼠(剂量:每天;250毫克/公斤体重),至10周大,同时以静脉注射方式将脂肪干细胞投予至小鼠(剂量:每两周;4x105个细胞/悬浮于100~150微升的生理食盐水中),至18周大(共注射4次)。6.类棕色脂肪细胞输注组(即“hfd+blc”组):喂食高脂饲料,至10周大,同时以静脉注射方式将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类棕色脂肪细胞投予至小鼠(剂量:每两周;4x105个细胞/悬浮于100~150微升的生理食盐水中),至18周大(共注射4次)。7.口服亚丁基苯酞(bp)合并类棕色脂肪细胞输注组(即“hfd+bp+blc”组):喂食高脂饲料,至8周大,同时以口服方式将亚丁基苯酞(bp)投予至小鼠(剂量:每天;250毫克/公斤体重),至10周大,同时以静脉注射方式将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类棕色脂肪细胞投予至小鼠(剂量:每两周;4x105个细胞/悬浮于100~150微升的生理食盐水中),至18周大(共注射4次)。其中,标准饲料(1326,altromin,lage,德国,代购自捷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13毫米大小的打粒饲料,成分包含19%粗蛋白、4%粗脂肪、6%粗纤维、13.5%水分、7%灰质、50.5%非氮化合物,而高脂饲料(td.06415,harlan,frederick,马里兰州,代购自捷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混和猪油及大豆油的特殊调配饲料,成分包含22.7%(以重量计)的脂肪,以及22.8%(以重量计)的蔗糖,且热量为4.6千卡路里/克,其中,45%的卡路里来自脂肪。b2.小鼠模型的观察、纪录及样本采集b2-1.在上述a2的准备流程中,每周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至小鼠18周大。b2-2.在完成b2-1后,使小鼠空腹12小时,再通过心脏采血收集小鼠血液于血清管中,将血液静置30分钟后,进行离心(4℃、3000rpm、10分钟),收集上清液(此为血液样本),保存于4℃下,供后续实验分析。b2-3.在完成b2-2后,将小鼠牺牲,取下其肝脏、心脏、肾脏、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拍照成像;测量并记录小鼠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的重量;以及将采集脏器保存于-80℃下,供后续实验分析。实施例2:观察小鼠的脂肪褐变的情形已知棕色脂肪细胞中包含多颗小型脂肪滴,为了解亚丁基苯酞(bp)是否具有促进动物体发生脂肪褐变的效果,取b2-3所提供的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再以石蜡包埋,并进行切片。对前述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sosinstain,h&estain)染色,以观察各组小鼠的脂肪组织的细胞形态,并将结果示于图5a(皮下脂肪)及图5b(内脏脂肪)。由图5a及图5b可知,“hfd”组小鼠的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都由单一且大型的白色脂肪细胞所组成,而“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小鼠的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则出现具有多粒小型脂肪滴的棕色脂肪细胞形态。此外,相较于“hfd+bp”组或“hfd+adsc”组,“hfd+bp+adsc”组小鼠的具有多粒小型脂肪滴的棕色脂肪细胞数目都明显较多。另一方面,相较于“hfd+bp”组或“hfd+blc”组,“hfd+bp+blc”组小鼠的具有多粒小型脂肪滴的棕色脂肪细胞数目都明显较多。前述结果显示,无论单独使用亚丁基苯酞(bp),或将亚丁基苯酞(bp)及细胞输注合并使用,都可有效将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的白色脂肪转换成具有多粒小型脂肪滴的棕色脂肪细胞,此即,亚丁基苯酞(bp)及其与细胞输注的并用都具有促进动物体的脂肪褐变(browning)的效果。其中,又以合并亚丁基苯酞(bp)及细胞输注的效果较佳。实施例3: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的外观为了解亚丁基苯酞(bp)是否可改善白色脂肪堆积的情形,将b2-3所记录的各组小鼠的肝脏、心脏、肾脏、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的外观照片示于图6a。分别将b2-3所记录的各组小鼠的皮下脂肪组织及内脏脂肪组织的重量平均,并示于表1、以及图6b、图6c。表1皮下脂肪组织(克)内脏脂肪组织(克)“nd”组0.220.59“hfd”组0.421.0“hfd+bp”组0.240.57“hfd+adsc”组0.310.62“hfd+bp+adsc”组0.280.64“hfd+blc”组0.210.54“hfd+bp+blc”组0.200.46由图6a可知,相较于“nd”组,“hfd”组小鼠的内脏有大量的白色脂肪堆积,其中,以肾脏周边的堆积情形最为严重。然而,相较于“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小鼠的内脏白色脂肪堆积的情形则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相较于“hfd+bp”组或“hfd+adsc”组,“hfd+bp+adsc”组小鼠的改善的情形都较明显。此外,相较于“hfd+bp”组或“hfd+blc”组,“hfd+bp+blc”组小鼠的改善的情形都较明显。由表1以及图6b、图6c可知,相较于“nd”组,“hfd”组的皮下脂肪重量及内脏脂肪重量都明显较高。然而,相较于“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小鼠的皮下脂肪重量及内脏脂肪重量都明显较低。上述结果显示,无论单独使用亚丁基苯酞(bp),或将亚丁基苯酞(bp)与细胞输注合并使用,都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小鼠皮下及内脏的白色脂肪堆积。其中,又以亚丁基苯酞(bp)合并细胞输注的效果较佳。实施例4:观察小鼠生理参数变化4-1.小鼠的体重变化为了解亚丁基苯酞(bp)是否具有抑制体重增加的效果,将b2-1的各组小鼠于每周记录的体重平均,结果示于图7。由图7可知,相较于“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小鼠所增加的体重明显较少。另一方面,相较于“hfd+bp”组或“hfd+adsc”组,“hfd+bp+adsc”组小鼠所增加的体重都较少。此外,相较于“hfd+bp”组或“hfd+blc”组,“hfd+bp+blc”组小鼠所增加的体重都较少。前述结果显示,无论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亚丁基苯酞(bp)及细胞输注都可有效抑制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其中,又以亚丁基苯酞(bp)合并细胞输注对抑制体重增加的效果较佳。4-2.血液中葡萄糖、三酸甘油脂及总胆固醇的含量为了解亚丁基苯酞(bp)是否具有降低血液中葡萄糖、三酸甘油脂及总胆固醇的含量的效果,取上述b2-2所提供的各组小鼠的血液样本,以sysmexk-1000及toshibatba200fa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小鼠血液中葡萄糖、三酸甘油脂及总胆固醇的含量,并针对各组的检测结果平均。结果示于表2以及图8a至图8c。其中,以“hfd”组的结果为基础,计算出各组的相对葡萄糖含量、相对三酸甘油脂含量及相对总胆固醇含量,结果也示于表2。表2由表2及图8a可知,相较于“nd”组,“hfd”组小鼠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明显较高。然而,相较于“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小鼠的血液葡萄糖含量都明显较低。另一方面,相较于“hfd+bp”组或“hfd+adsc”组,“hfd+bp+adsc”组小鼠的血液葡萄糖含量都较低。此外,相较于“hfd+bp”组或“hfd+blc”组,“hfd+bp+blc”组小鼠的血液葡萄糖含量都较低。由表2及图8b可知,相较于“nd”组,“hfd”组小鼠的血液三酸甘油酯含量明显较高。然而,相较于“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小鼠的血液三酸甘油酯含量都明显较低。另一方面,相较于“hfd+bp”组或“hfd+adsc”组,“hfd+bp+adsc”组小鼠的血液三酸甘油酯含量都较低。由表2及图8c可知,相较于“nd”组,“hfd”组小鼠的血液总胆固醇含量明显较高。然而,相较于“hfd”组,“hfd+bp”组、“hfd+adsc”组、“hfd+bp+adsc”组、“hfd+blc”组及“hfd+bp+blc”组小鼠的血液总胆固醇含量都明显较低。另一方面,相较于“hfd+bp”组,“hfd+bp+adsc”组小鼠的血液总胆固醇含量较低。此外,相较于“hfd+bp”组或“hfd+blc”组,“hfd+bp+blc”组小鼠的血液总胆固醇含量都较低。上述结果显示,无论单独使用亚丁基苯酞(bp),或将亚丁基苯酞(bp)与细胞输注合并使用,都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小鼠血液中葡萄糖、三酸甘油酯及总胆固醇的含量。其中,又以亚丁基苯酞(bp)合并细胞输注的效果较佳。由上述细胞实验以及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知,亚丁基苯酞(bp)具有促进干细胞分化成类棕色脂肪细胞的能力,且抑制白色脂肪堆积、促进白色脂肪转换成棕色脂肪、抑制体重增加及/或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葡萄糖及总胆固醇的含量,故可用于动物个体以抗肥胖及/或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其中,该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症候群选自以下的至少一个: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肾病变。此外,可将亚丁基苯酞(bp)与间质干细胞及/或类棕色脂肪细胞并用,以进一步提升前述的效果。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例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本发明保护范围如前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示。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