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943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膜。



背景技术:

塑料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现有的塑料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抗拉伸效果差。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料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15-20份;

二酚双二苯磷酸酯3-6份;

硬脂酸锌1-3份;

氢氧化铝0.5-0.8份;

炭黑3-6份;

氢氧化镁2-5份;

聚丙烯50-60份;

玻璃纤维0.5-0.8份;

聚烯烃12-18份。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的重量份数为17份。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份数为55-58份。

优选地,所述炭黑的重量份数为5份。

优选地,所述聚烯烃的重量份数为16-18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与聚丙烯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添加玻璃纤维,增加了塑料膜的抗拉伸效果,其它物质的添加保证了性能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塑料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15份;

二酚双二苯磷酸酯3份;

硬脂酸锌1份;

氢氧化铝0.5份;

炭黑3份;

氢氧化镁2份;

聚丙烯50份;

玻璃纤维0.5份;

聚烯烃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与聚丙烯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添加玻璃纤维,增加了塑料膜的抗拉伸效果,其它物质的添加保证了性能的稳定性。

实施例2

一种塑料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17份;

二酚双二苯磷酸酯4份;

硬脂酸锌2份;

氢氧化铝0.65份;

炭黑4份;

氢氧化镁3份;

聚丙烯55份;

玻璃纤维0.65份;

聚烯烃14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与聚丙烯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添加玻璃纤维,增加了塑料膜的抗拉伸效果,其它物质的添加保证了性能的稳定性。

实施例3

一种塑料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20份;

二酚双二苯磷酸酯6份;

硬脂酸锌3份;

氢氧化铝0.8份;

炭黑6份;

氢氧化镁5份;

聚丙烯60份;

玻璃纤维0.8份;

聚烯烃18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与聚丙烯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添加玻璃纤维,增加了塑料膜的抗拉伸效果,其它物质的添加保证了性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15‑20份;二酚双二苯磷酸酯3‑6份;硬脂酸锌1‑3份;氢氧化铝0.5‑0.8份;炭黑3‑6份;氢氧化镁2‑5份;聚丙烯50‑60份;玻璃纤维0.5‑0.8份;聚烯烃12‑18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与聚丙烯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添加玻璃纤维,增加了塑料膜的抗拉伸效果,其它物质的添加保证了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仓市龙华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8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