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的酿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8633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酒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



背景技术:

茶酒,是一种以茶叶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的原料发酵或配制而成的含酒精饮品,茶酒既有茶叶的香味、色泽、营养成分,又有酒的特性,是茶与酒的完美结合。传统的茶酒以茶叶或其提取液为原料采用基酒浸提或勾兑而成,其在酿制的过程中没有根据酸碱平衡来进行混合发酵,使得酿制得到的茶酒总酸和总糖含量较高,并且天然茶多酚含量较少,导致营养价值较低,并容易造成口感不协调、发涩、絮状沉淀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茶酒营养价值较低,并容易造成口感不协调、发涩、絮状沉淀等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8%-30%、麦芽45%-50%、酒曲1.4%-1.6%、水19.5%-26.6%;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65-75℃润化12-24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25-36小时,接着发酵15-30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6.1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6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茶叶为绿茶、铁观音、白茶、红茶、大红袍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65-75℃润化12-24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并配合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6.1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6的比例混合发酵;以达到“酸碱平衡”,使得酿制得到的茶酒总酸和总糖含量有效降低,并且天然茶多酚含量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本产品营养价值更高,口感也更柔和甘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8%-30%、麦芽45%-50%、酒曲1.4%-1.6%、水19.5%-26.6%。所述茶叶为绿茶、铁观音、白茶、红茶、大红袍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65-75℃润化12-24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25-36小时,接着发酵15-30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6.1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6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8%、麦芽45%、酒曲1.4%、水25.6%。所述茶叶为白茶。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65℃润化20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30小时,接着发酵20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实施例2: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8%、麦芽50%、酒曲1.5%、水20.5%。所述茶叶为绿茶。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75℃润化12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25小时,接着发酵15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1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6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实施例3: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30%、麦芽49%、酒曲1.5%、水19.5%。所述茶叶为红茶。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68℃润化23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28小时,接着发酵30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3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5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实施例4: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9%、麦芽48%、酒曲1.45%、水21.55%。所述茶叶为大红袍。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70℃润化24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33小时,接着发酵18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5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8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实施例5: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8.5%、麦芽46%、酒曲1.43%、水24.07%。所述茶叶为绿茶和白茶。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73℃润化18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36小时,接着发酵25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8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3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实施例6:

一种茶酒的酿制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备原料,包括有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茶叶28.8%、麦芽48%、酒曲1.48%、水21.72%。所述茶叶为绿茶、铁观音和白茶。

(2)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74℃润化14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

(3)对麦芽进行蒸煮发酵成汁,然后糖化29小时,接着发酵28小时。

(4)对步骤(2)中的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6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6的比例混合发酵。

(5)将酒曲放入步骤(4)中完成混合发酵的物料中进行恒温发酵。

(6)恒温发酵完成后,再次进行监测酸碱平衡度,达到平衡后,进行渣汁分离蒸馏,然后截头去尾,看花摘酒,接着,入罐陈酿,最后勾调灌装。

下面对上述各个实施例酿制的茶酒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面所示:

从上表可知,通过本发明工艺酿制得到的茶酒其总酸含量较低,天然茶多酚含量更高,使得产品品质更好,口感也更柔和甘甜,营养价值更高,并且茶酒的总糖含量更低,适合糖尿病人饮用。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茶叶放入水中加热至65-75℃润化12-24小时以获得茶叶提取液,并配合茶叶提取液进行ph值监测,当ph值为6.0-6.1时,将茶叶提取液与麦芽糖化液按质量比为1:5-6的比例混合发酵;以达到“酸碱平衡”,使得酿制得到的茶酒总酸和总糖含量有效降低,并且天然茶多酚含量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本产品营养价值更高,口感也更柔和甘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