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氢赤霉素的批量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3878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氢赤霉素的批量合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二氢赤霉素的批量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氢赤霉素是赤霉素a5(ga5)的其中一个衍生物,化学结构是外式-16,17-二氢-13-乙酰基-ga5。二氢赤霉素是一种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在温室环境下,每公顷使用500毫克的二氢赤霉素就可以显著降低小麦、大麦以及许多禾本科植物的株高。在大田实验中,二氢赤霉素对作物的倒伏有明显改善作用。每公顷使用25克二氢赤霉素大约与每公顷使用200克调环酸钙或每公顷使用1000克矮壮素的效果相当(can.j.chem.2004,82,293-300.)。二氢赤霉素作用的机理是作为ga3ox(属于2-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的竞争性底物来发挥作用的。二氢赤霉素在结构上与ga9以及ga20极为相似,可以紧密地与酶的作用位点相结合,但不能产生进一步的生理作用。所以,ga9与ga20就不能被顺利氧化成具有促进生长活性的ga4与ga1,这就使得植物的茎的伸长受阻,表现为株高降低(annualreviewofplantbiology2008,59,225-251;plantphysiol.2004,135,1000-1007.)。

鉴于二氢赤霉素的可降解、高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它的高效合成方法一直在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文献中已经报道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化学合成,也就是以赤霉酸为原料通过用甲酯保护羧基、乙酰基保护羟基,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得到最终产物二氢赤霉素(can.j.chem.,2004,82,293-300.;phytochemistry,1998,49,2195-2206)。

上述文献公开的合成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文献报道的化学合成方法路线较长(至少7步反应)、产率很低(最多30%)、重复性差(lewisn.mander等采用的zncl2催化的保护羧基的反应很难重复得到结果)、条件剧烈有危险性(脱甲酯保护以及消除甲磺酸酯需要高温条件下回流,损失较多,产率很低)、纯化难度大(脱甲酯保护需要强碱,剧烈的条件会导致其它杂质点的生成),并不能作为二氢赤霉素大量制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氢赤霉素的批量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二氢赤霉素的合成产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氢赤霉素的批量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以式ⅱ所示赤霉酸为起始原料进行c3与c13的全乙酰化反应,得到式ⅲ所示化合物;

(2)使式ⅲ所示化合物进行c6位羧基苄基化反应得到式ⅳ所示化合物;

式ⅳ中,r1具体可为:对甲氧基苄基、2,4-二甲氧基苄基、3,4-二甲氧基苄基或α-甲基对甲氧基苄基;

(3)使得式ⅳ所示化合物发生加氢还原反应,得到式ⅴ所示化合物;

(4)使得式ⅴ所示化合物进行选择性脱乙酰基反应,脱去c13的乙酰基,得到式ⅵ所示化合物;

(5)使得式ⅵ所示化合物与式x所示化合物反应,得到式ⅶ所示化合物;

式x、式ⅶ中,r2可为:甲基、对甲苯基;

(6)使得式ⅶ所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消除取代基,得到式ⅷ所示化合物;

(7)使得式ⅷ所示化合物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式ⅰ所示二氢赤霉素;

或者(5’)使得式ⅵ所示化合物进行三步一锅反应,得到式ⅰ所示二氢赤霉素。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全乙酰化反应的操作为:在有机碱作用下使得式ⅱ所示赤霉酸与乙酸酐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甲醇终止反应,经重结晶得到全乙酰化的赤霉酸。

所述有机碱具体可为4-二甲氨基吡啶。

所述全乙酰化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具体可为吡啶。

式ⅱ所示赤霉酸与乙酸酐、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依次可为1.0/4.0-10.0/0.01-0.1。

所述全乙酰化反应的时间可为12h-24h。

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c6位羧基苄基化反应的操作为:将式ⅲ所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冰浴下加入edci、dmap,搅拌,滴加含有各种保护基的苄醇,继续反应,反应完毕后加水淬灭反应,后处理,甲醇重结晶得到全保护的赤霉酸。

所述含有各种保护基的苄醇具体可为:对甲氧基苄醇、2,4-二甲氧基苄醇、3,4-二甲氧基苄醇或α-甲基对甲氧基苄醇。

所述反应的温度可为0-25度,时间可为3-12小时。

式ⅲ所示化合物与edci、dmap以及苄醇的摩尔比依次可为1.0/1.1-3.0/0.01-0.05/1.0。

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加氢还原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式ⅳ所示化合物溶于溶剂,加入催化剂,在氢气氛围下反应;过滤掉催化剂,抽干溶剂即得到c1,c2双键以及c16,c17双键还原的全保护赤霉酸(式ⅴ所示化合物)。

其中,所述溶剂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甲醇、乙醇、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和乙腈,具体可为乙酸乙酯或丙酮,所述催化剂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rh-al2o3、pd/c、pto2等,具体可为rh-al2o3。

所述加氢还原反应的时间可为24h-48h。

上述方法步骤(4)中,所述选择性脱乙酰基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式ⅴ所示化合物溶于甲醇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的饱和水溶液使反应液的ph达到9-10,反应0.5-1小时,反应完成后将ph调至中性,后处理得到式ⅵ所示化合物。

其中,甲醇、水的体积比可为4-10:1。

所述碱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等,具体可为碳酸钾。

上述方法步骤(5)中,所述反应在吡啶存在下进行,式x所示化合物在零度条件下滴加到反应液中,反应完成之后加水淬灭反应,后处理得到式ⅶ所示化合物。

式ⅵ所示化合物与式x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为1.0/1.01-1.5。

反应的时间可为8-24小时。

上述方法步骤(6)中,所述在碱性条件下消除取代基的具体操作为:将式ⅶ所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有机碱,回流过夜,反应完成后柱层析得到ⅷ所示化合物。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具体可为甲苯。

所述有机碱可为dbu、三乙胺或吡啶等。

上述方法步骤(7)中,所述水解反应的具体操作为:将式ⅷ所示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加入路易斯酸,反应,反应完成后柱层析得到式ⅰ所示二氢赤霉素。

其中,所述溶剂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等。

所述路易斯酸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三氯化铁、氯化锌、三氯化铝、三氟化硼等。

路易斯酸与式ⅷ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为1.1-5.0/1.0。

所述反应的时间可为1-3小时。

上述方法步骤(5’)中,所述三步一锅反应的操作为:低温下,在有机碱作用下,使得式ⅵ所示化合物与三氟甲磺酸酐反应,反应完成后,升至室温,将体系ph调至中性,加入路易斯酸继续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式ⅰ所示二氢赤霉素。

其中,所述有机碱具体可为吡啶。

三氟甲磺酸酐、吡啶与式ⅵ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依次可为1.1-1.4/2.3-3.0/1.0。

所述低温的温度可为-20-0度,所述低温下反应的时间可为:1.5-3.0小时。

上述操作中,具体可采用酸性树脂调节体系的ph值至中性。

所述路易斯酸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三氯化铁、氯化锌、三氯化铝和三氟化硼。

路易斯酸与式ⅵ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为5-15/1。

室温下反应的时间可为:1-3小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用的起始原料为赤霉酸(式ⅱ),通过两步反应得到全保护中间体(式ⅳ),两步反应产率都很高,而且该中间体可以在甲醇中析出,省去了柱层析步骤,节约时间与成本。

(2)本发明相对于已报道的合成步骤节约两步反应。式ⅵ可以三步一锅直接得到目标化合物ⅰ,产率高达95%以上。

(3)本发明所用的方法均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相对于最后在回流温度下脱羧基保护,该方法在室温下很快即可得到目标产物,产率高达95%。

(4)本发明最终产物纯度高,不低于95%。

本发明以便宜易得的赤霉酸为原料设计了一条操作简单、安全、收率高以及路线较短的二氢赤霉素合成路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化合物1的合成路线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化合物2的合成路线图。

图3为实施例3中化合物3的合成路线图。

图4为实施例4中化合物4的合成路线图。

图5为实施例5中化合物5的合成路线图。

图6为实施例6中化合物ⅰ的合成路线图。

图7为实施例7中化合物ⅰ的合成路线图。

图8为化合物ⅰ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9为化合物ⅰ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10为化合物ⅰ的高分辨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化合物1属于式ⅳ所示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2属于式ⅴ所示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3属于式ⅵ所示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4属于式ⅶ所示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5属于式ⅷ所示化合物的一种。

实施例1、化合物1(属于式ⅳ所示化合物的一种)的合成:

根据图1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参考文献(tian,h.,etal.(2017).molecules22(5).)合成化合物1。

在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赤霉酸(10g,28.9mmol),无水吡啶150ml溶解,在冰浴和氮气保护条件下,缓慢加入40ml乙酸酐以及催化量的4-二甲氨基吡啶,继续反应12h,tlc检测反应完全之后用甲醇猝灭反应,减压蒸馏出大部分吡啶,用二氯甲烷萃取,3n的稀盐酸水溶液100ml×3,饱和食盐水溶液100ml×3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除去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12.3g,产率99%。

取上述所得的产物(式ⅲ)3,13‐乙酰基赤霉素(8.61g,20mmol),edci(8.63g,30mmol),dmap(0.12g,1mmol),依次放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150ml无水二氯甲烷溶解,氮气保护,冰浴下搅拌15min,缓慢滴加溶于20ml二氯甲烷的2,4‐二甲氧基苄醇(3.36g,20mmol),滴完之后撤掉冰浴,反应3h。反应完成之后加水猝灭,1n稀盐酸洗涤,二氯甲烷100ml×3,饱和食盐水洗涤100ml×2,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二氯甲烷,浓缩。甲醇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9.87g,产率85%。

1h-nmr(300mhz,cdcl3):δ7.23(d,j=8.5hz,1h),6.47-6.43(m,2h),6.35(dd,j=9.3,0.6hz,1h),5.85(dd,j=9.3,3.8hz,1h),5.31(d,j=3.8hz,1h),5.19-5.18(m,1h),5.16–5.07(m,2h),4.94(s,1h),3.80(s,3h),3.77(s,3h),3.31(d,j=11.0hz,1h),2.77(d,j=11.0hz,1h),2.44-2.11(m,5h),2.09(s,3h),2.01(s,3h),1.96–1.62(m,4h),1.13(s,3h).

实施例2、化合物2(属于式ⅴ所示化合物的一种)的合成

根据图2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合成化合物2。

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1(8.72g,15mmol),用100ml乙酸乙酯溶解,加入0.8grh-al2o3,在常压氢气条件下反应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硅藻土过滤除去rh-al2o3(可回收使用),减压蒸馏除掉溶剂,不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发泡状固体7.45g,产率85%。

1hnmr(300mhz,cdcl3)δ7.25(d,j=9.0hz,1h),6.46(dd,j=6.5,2.3hz,2h),5.14(q,j=11.6hz,2h),4.96(s,1h),3.82(s,6h),3.17(d,j=10.8hz,1h),2.68(d,j=10.8hz,1h),2.12(s,3h),2.01(s,3h),1.05(s,3h),0.75(d,j=6.9hz,3h).13cnmr(75mhz,cdcl3)δ176.48,171.84,169.89,169.81,161.24,158.77,131.62,115.87,103.69,98.17,92.63,84.92,70.99,61.83,55.04,54.99,54.16,52.90,51.71,51.37,48.62,44.48,40.79,38.51,37.22,27.32,25.11,21.19,20.73,18.19,16.92,14.12.

实施例3、化合物3(属于式ⅵ所示化合物的一种)的合成:

根据图3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合成。

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加氢还原产物2(7.02g,12mmol),加入甲醇100ml,逐滴加入饱和碳酸钾水溶液,直到ph在9到10之间。继续搅拌30min,加入1n的稀盐酸调ph为7。二氯甲烷60ml×3萃取,饱和食盐水100ml×2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6.45g,不进行进一步纯化,产率99%。

1hnmr(300mhz,dmso)δ7.25(d,j=8.3hz,1h),6.63–6.42(m,2h),5.37(d,j=4.5hz,1h),5.03(q,j=11.6hz,2h),3.78(s,3h),3.76(s,3h),3.53(d,j=3.6hz,1h),3.06(d,j=10.9hz,1h),2.44(d,j=10.9hz,1h),1.95(s,3h),0.94(s,3h),0.75(dd,j=12.6,5.8hz,1h),0.68(d,j=6.9hz,3h).13cnmr(75mhz,cdcl3)δ178.01,172.22,170.08,161.16,158.74,131.55,115.98,103.69,98.18,93.19,85.15,69.64,61.81,55.05,55.00,54.29,54.07,51.35,50.85,48.62,44.51,40.70,38.64,37.23,27.65,26.99,21.21,18.20,16.95,14.24.

实施例4、化合物4(属于式ⅶ所示化合物的一种)的合成:

根据图4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合成。

在2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3(5.43g,10mmol),加入80ml无水吡啶,氮气保护,冰浴下滴加用少量二氯甲烷稀释的甲磺酰氯(1.26g,11mmol),滴加完毕之后撤去冰浴,反应12h。加水猝灭反应,2n稀盐酸洗涤反应体系,二氯甲烷80ml×3,饱和食盐水80ml×2,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二氯甲烷,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6.15g,产率99%。

1hnmr(300mhz,cdcl3)δ7.23(d,j=8.9hz,1h),6.45(dt,j=5.7,2.8hz,2h),5.13(dd,j=28.6,11.6hz,2h),4.72(d,j=2.2hz,1h),3.81(s,2h),3.81(s,2h),3.08(d,j=10.8hz,1h),3.05(s,3h),2.66(d,j=10.8hz,1h),1.99(s,3h),1.15(s,3h),0.91(dd,j=12.7,6.0hz,1h),0.75(d,j=6.9hz,3h).13cnmr(75mhz,cdcl3)δ175.42,171.49,169.91,161.27,158.80,131.68,115.81,103.71,98.20,92.55,84.82,78.34,61.92,55.07,55.03,54.00,53.39,51.27,48.62,44.39,40.83,38.50,38.26,37.15,26.94,26.30,21.20,18.19,16.91,14.37.

实施例5、化合物5(属于式ⅷ所示化合物的一种)的合成:

根据图5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合成。

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4(5.59g,9mmol),用100ml甲苯溶解,加入10mldbu,回流过夜。反应完成之后用二氯甲烷80ml×3萃取,1n的稀盐酸8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二氯甲烷与甲苯,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4.49g,产率95%。

1hnmr(300mhz,cdcl3)δ7.27–7.17(m,1h),6.52–6.36(m,2h),5.78(dt,j=9.2,3.1hz,1h),5.64(dt,j=9.2,1.8hz,1h),5.12(s,2h),3.81(s,3h),3.80(s,3h),2.78(d,j=10.3hz,1h),2.63(d,j=10.3hz,1h),1.98(s,3h),1.19(s,3h),0.93(dd,j=12.8,6.0hz,1h),0.74(d,j=6.9hz,3h).13cnmr(75mhz,cdcl3)δ177.29,172.03,169.90,161.22,158.78,131.94,131.64,127.35,115.92,103.68,98.17,91.19,85.07,61.86,55.05,55.00,54.81,54.58,51.36,49.58,47.81,44.51,40.41,38.94,37.02,34.98,21.21,18.24,17.06,14.88.

实施例6、化合物ⅰ的合成:

根据图6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合成。

将化合物5(2.62g,5mmol)溶于50ml无水二氯甲烷,加入zncl2(2.04g,15mmol),反应30min。反应完成后用硅藻土过滤,甲醇洗涤,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1.78g,产率95%。

1h-nmr(300mhz,dmso-d6):δ12.51(s,1h,cooh),5.85(dt,j=9.3,3.1hz,1h,h-2),5.68(d,j=9.3hz,1h,h-3),2.63(d,j=10.3hz,1h,h-5),2.38(d,j=10.3hz,1h,h-6),1.97(s,3h,coch3),1.10(s,3h,h-18),0.84(d,j=6.9hz,3h,h-16).13cnmr(75mhz,cdcl3)δ177.29,176.76,170.36,131.81,127.46,91.33,85.11,54.77,54.43,51.26,49.57,47.81,44.59,40.36,39.10,36.81,34.96,21.20,18.44,17.09,14.97.

实施例7、化合物ⅰ的合成(三步一锅法):

根据图7所示的合成路线图合成。

将化合物3(5.43g,10m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50mmol吡啶,氮气保护,冰浴下滴加11mmol三氟甲磺酸酐,0.5h滴完。将温度逐渐升至室温下继续反应3h。然后加入60mmol氯化锌,继续反应3h。反应完成后用稀盐酸洗有机相,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柱得到3.1g产物,最终产率为83%。

表1化合物ⅰ及其前体化合物的编号及其理化数据

表2化合物ⅰ及其前体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数据

(pos:质谱测定的正离子模式;neg:质谱测定的负离子模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