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78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减震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连接部位的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振动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需减震装置的震动反应,从而避免装置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传统的减震装置均为单一结构,如果震动幅度多大,则无法正常的对其进行减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械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机械减震装置,包括主减震管、主减震杆、主减震箱、副减震管、副减震杆和副减震箱,主减震杆的上端与需减震装置固定连接,主减震杆的下端设置在主减震管内,并可沿主减震管上下滑动,主减震管的下端与主减震箱的顶面固定连接且与主减震箱的内部连通,主减震箱的侧面设有多个副减震管,副减震管靠近主减震箱的一端与主减震箱的侧面固定连接且与主减震箱的内部连通,副减震管远离主减震箱的一端与副减震箱固定连接,副减震管远离主减震箱的一端与副减震箱的内部连通,副减震杆设置在副减震管内且可沿副减震管滑动。

具体地,所述主减震杆与所述主减震管密封可滑动连接,所述副减震杆与所述副减震管密封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副减震杆的位于所述副减震箱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副减震管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副减震杆的长度不大于副减震箱沿减震杆方向的宽度。

工作原理:当需减震装置受到震动时,其对主减震杆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主减震杆沿主减震管向下运动,对主减震箱内的空气进行压缩,起到初步减震的作用。

当需减震装置受到的震动幅度过大时,主减震箱内的空气对副减震杆施加作用力,副减震杆沿副减震管滑动,使得副减震杆对副减震箱内的空气进行压缩,起到进一步减震的目的。

限位环用于防止副减震杆从副减震管内脱离,同时副减震杆的长度不大于副减震箱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减震装置通过设置主副两种减震装置,从而实现了对需减震装置的多重减震,从而使其可以在震动幅度过大或者过小时均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机械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减震装置,包括主减震管1、主减震杆2、主减震箱3、副减震管4、副减震杆5和副减震箱6,主减震杆2的上端与需减震装置固定连接,主减震杆2的下端设置在主减震管1内,并可沿主减震管1上下滑动,主减震管1的下端与主减震箱3的顶面固定连接且与主减震箱3的内部连通,主减震箱3的侧面设有多个副减震管4,副减震管4靠近主减震箱3的一端与主减震箱3的侧面固定连接且与主减震箱3的内部连通,副减震管4远离主减震箱3的一端与副减震箱6固定连接,副减震管4远离主减震箱3的一端与副减震箱6的内部连通,副减震杆5设置在副减震管4内且可沿副减震管4滑动。主减震杆2与主减震管1密封可滑动连接,副减震杆5与副减震管4密封可滑动连接,副减震杆5的位于副减震箱6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环7,限位环7的直径大于副减震管4的内径。

所述副减震杆的长度不大于副减震箱沿减震杆方向的宽度。

当需减震装置受到震动时,其对主减震杆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主减震杆2沿主减震管1向下运动,对主减震箱3内的空气进行压缩,起到初步减震的作用。

当需减震装置受到的震动幅度过大时,主减震箱3内的空气对副减震杆5施加作用力,副减震杆5沿副减震管4滑动,使得副减震杆5对副减震箱6内的空气进行压缩,起到进一步减震的目的。

限位环7用于防止副减震杆5从副减震管4内脱离,同时副减震杆5的长度大于副减震杆5的端面与副减震箱6的对侧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