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3212发布日期:2019-05-28 19:4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胶跑道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以往聚氨酯塑胶跑道都是将液态的胶浆运到工程现场配制与铺设浇注,因受自然天气及客观条件限制,使施工铺设的塑胶跑道工程不但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厚度,平整度与均匀度等缺陷,而且由于现场浇注施工散发着大量的有害气味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生活与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目前塑胶跑道制作工艺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产品结构分为三层:表面层、强力层、弹性层,其原料按重量包括:封端异氰酸酯31~33,聚硅氧烷26,端羟基聚丁二烯10~14,聚脲聚氨酯胶料50~70,滑石粉5~7,高岭土15~17,铅盐7~9,有机锡10~20,酞菁蓝20~24,红土16~18,硬脂酸盐12~16,邻苯二甲酸二3~9,epdm橡胶颗粒30~50,阻尼颗粒40~60。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符合环保条件要求的厂房场地上安装固定的模具后,分别在模具上喷涂厚度在1~3mm的双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双组份配合比为1:0.5—1:3的比例,静置固化1.5~2.5小时,作为本产品的表面层;

(2)采用优质1:1~1:4双组份或单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喷涂或批刮一层厚度2—3mm的胶层,作为强力层;

(3)在强力层上部制作弹性层,将封端异氰酸酯和聚硅氧烷混合并加入水以16~2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2~24min,然后加入聚脲聚氨酯胶料、邻苯二甲酸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和epdm橡胶颗粒在56~60摄氏度下以10~14rpm的搅拌速度搅拌8~12min,接着加入滑石粉、高岭土、铅盐和有机锡在70~75摄氏度下以16~2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2~24min,再加入酞菁蓝、红土、阻尼颗粒和硬脂酸盐在170~174摄氏度下以5~8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4~16min,使本胶层形成微孔形状的弹性层。

本发明采用上述工艺之后,优点在于:铺设出的跑道厚度均匀一致,美观耐用,大大提高了运动场质量等级与档次,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现场基本消除了以往采用胶浆铺注所发生的挥发物给环境造成有害气味的散发与污染,大大提高社会效益和人民生活品质,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的预制型塑胶跑道,由于聚氨酯与聚脲本身的优良特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控自然性能,不但使产品比传统的预制型跑道显著地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从环保方面,因采用对挥发性有机化学物(voc)达到零排放的特性设计与配制,完全保证了本发明制作产品的环保效果符合国家与国际环保标准及人民运动与健康需要。

作为改进,所述阻尼颗粒的材质包括:铁、铅颗粒、重晶石、铝、包胶颗粒、镁质无机颗粒、玻璃颗粒、钨合金颗粒、ipn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产品结构分为三层:表面层、强力层、弹性层,其原料按重量包括:封端异氰酸酯31,聚硅氧烷26,端羟基聚丁二烯10,聚脲聚氨酯胶料50,滑石粉5,高岭土15,铅盐7,有机锡10,酞菁蓝20,红土16,硬脂酸盐12,邻苯二甲酸二3,epdm橡胶颗粒30,阻尼颗粒40。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符合环保条件要求的厂房场地上安装固定的模具后,分别在模具上喷涂厚度在1mm的双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双组份配合比为1:0.5的比例,静置固化1.5小时,作为本产品的表面层;

(2)采用优质1:1双组份或单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喷涂或批刮一层厚度2mm的胶层,作为强力层;

(3)在强力层上部制作弹性层,将封端异氰酸酯和聚硅氧烷混合并加入水以16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2min,然后加入聚脲聚氨酯胶料、邻苯二甲酸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和epdm橡胶颗粒在56摄氏度下以1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8min,接着加入滑石粉、高岭土、铅盐和有机锡在70摄氏度下以16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2min,再加入酞菁蓝、红土、阻尼颗粒和硬脂酸盐在170摄氏度下以5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4min,使本胶层形成微孔形状的弹性层。

所述阻尼颗粒的材质包括:铁、铅颗粒、重晶石、铝、包胶颗粒、镁质无机颗粒、玻璃颗粒、钨合金颗粒、ipn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实施例2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产品结构分为三层:表面层、强力层、弹性层,其原料按重量包括:封端异氰酸酯32,聚硅氧烷26,端羟基聚丁二烯12,聚脲聚氨酯胶料60,滑石粉6,高岭土16,铅盐8,有机锡15,酞菁蓝22,红土17,硬脂酸盐14,邻苯二甲酸二6,epdm橡胶颗粒40,阻尼颗粒50。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符合环保条件要求的厂房场地上安装固定的模具后,分别在模具上喷涂厚度在2mm的双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双组份配合比为1:1.5的比例,静置固化2.0小时,作为本产品的表面层;

(2)采用优质1:2双组份或单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喷涂或批刮一层厚度2.5mm的胶层,作为强力层;

(3)在强力层上部制作弹性层,将封端异氰酸酯和聚硅氧烷混合并加入水以18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3min,然后加入聚脲聚氨酯胶料、邻苯二甲酸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和epdm橡胶颗粒在58摄氏度下以12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接着加入滑石粉、高岭土、铅盐和有机锡在73摄氏度下以18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3min,再加入酞菁蓝、红土、阻尼颗粒和硬脂酸盐在172摄氏度下以6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5min,使本胶层形成微孔形状的弹性层。

所述阻尼颗粒的材质包括:铁、铅颗粒、重晶石、铝、包胶颗粒、镁质无机颗粒、玻璃颗粒、钨合金颗粒、ipn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实施例3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产品结构分为三层:表面层、强力层、弹性层,其原料按重量包括:封端异氰酸酯33,聚硅氧烷26,端羟基聚丁二烯14,聚脲聚氨酯胶料70,滑石粉7,高岭土17,铅盐9,有机锡20,酞菁蓝24,红土18,硬脂酸盐16,邻苯二甲酸二9,epdm橡胶颗粒50,阻尼颗粒60。

一种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符合环保条件要求的厂房场地上安装固定的模具后,分别在模具上喷涂厚度在3mm的双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双组份配合比为1:3的比例,静置固化2.5小时,作为本产品的表面层;

(2)采用优质1:4双组份或单组份聚脲聚氨酯胶料喷涂或批刮一层厚度3mm的胶层,作为强力层;

(3)在强力层上部制作弹性层,将封端异氰酸酯和聚硅氧烷混合并加入水以2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4min,然后加入聚脲聚氨酯胶料、邻苯二甲酸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和epdm橡胶颗粒在60摄氏度下以14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2min,接着加入滑石粉、高岭土、铅盐和有机锡在75摄氏度下以2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24min,再加入酞菁蓝、红土、阻尼颗粒和硬脂酸盐在174摄氏度下以8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6min,使本胶层形成微孔形状的弹性层。

所述阻尼颗粒的材质包括:铁、铅颗粒、重晶石、铝、包胶颗粒、镁质无机颗粒、玻璃颗粒、钨合金颗粒、ipn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聚脲聚氨酯预制型塑胶跑道改变从前低俗落后的施工工艺,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机械与模具在工厂车间内配制浇注成形后,运到工程施工地并粘贴少量配套胶水在运动场硬化好的地面上即可使用。工地现场由于这一从原来的液态胶浆施工法改为固态预制型铺贴法,不但使铺设出的跑道厚度均匀一致,美观耐用,大大提高了运动场质量等级与档次,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现场基本消除了以往采用胶浆铺注所发生的挥发物给环境造成有害气味的散发与污染,大大提高社会效益和人民生活品质。

阻尼颗粒的材质包括:铁、铅颗粒、重晶石、铝、包胶颗粒、镁质无机颗粒、玻璃颗粒、钨合金颗粒、ipn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阻尼颗粒在中间层的空腔内填充率控制在80%~95%。所述阻尼颗粒,其直径范围在1~12mm之间,颗粒的密度范围在1~20g/m3之间,epdm颗粒由合成橡胶制成,可以生产多种颜色,且以其优异的性能可抵抗紫外线照射和耐一般化学反应,特别是在有图案的施工时,更能显现epdm彩色颗粒的优越性。epdm产品具有高度耐腐蚀性和极佳的化学稳定性,耐臭氧老化,耐热氧老化,即使在低温下它依然可以保持极佳弹性,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和现场试验,已经解决了颗粒和粘合剂之间粘附力的最困难问题,所有颜色均采用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颜料,以保持所有颗粒的颜色稳定,色牢度强,抗紫外线和耐候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