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去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4799发布日期:2018-08-24 22:59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去油剂。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在选择贴身衣物时除了考虑其颜色和款式外,还会考虑衣物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功能性。譬如衣物是否具有杀菌除臭功能,是否能释放负离子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是否有红外线发射的功能等等。另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沾上油渍的情况,而一些干洗类有机剂不适合在家庭中使用。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效的去油剂,但是目前市场上去油剂普遍除油慢、除油不彻底、功效单一,而除油效果好的有损人体健康,对环境有污染,并且因酸或碱性强,而对织物、皮肤等有腐蚀性。因此,生产出一种去油效果更显著且对人体友好的去油剂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织物去油剂除油慢、除油不彻底、功效单一,而效果好的除油剂对人体和环境有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纺织去油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去油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2~15份乙酸异戊酯、20~40份正丁醇、40~50份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8~10份司盘-80、4~6份异山梨醇二甲醚、3~6份脂肪酸酯α-磺酸盐、100~150份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50~70份去油剂活性剂、40~60份柔软抗菌添加剂;所述去油剂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按质量比2:1加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混合,于85~90℃油浴中搅拌混合,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20~25:21~26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于70~80℃搅拌混合,得混合物;(2)取混合物按质量比2:1加入丁二醇混合,于50~60℃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物质量1~3%的硫酸,升温至140~150℃搅拌反应,得反应物,取反应物按质量比10:1加入亚硫酸氢钠溶液,于80~90℃搅拌混合,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6~7,得冷却物,取冷却物按质量比5:2: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混合,即得去油剂活性剂;所述柔软抗菌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羟甲基硅油、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20:30:1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升温至90~100℃搅拌混合,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2:1:10加入环氧丙烷共聚醚、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65~75℃搅拌混合,旋转蒸发,得旋转蒸发物;b.取旋转蒸发物按质量比3:2:15加入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0~75℃搅拌混合,得搅拌混合物a,按质量份数计,取20~30份搅拌混合物a、2~5份牛至油、3~6份黄芩苷混合,即得柔软抗菌添加剂。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发明将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作为原料,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丁二醇聚合形成两亲性的表面活性剂,其引入较短的联接链,强制性地使得亲水头基的排列的更加紧密,可以减小亲水头基在聚集、吸附过程中的静电斥力和水化阻力,联接链的引入不仅减小了亲水头基间距离,而且也拉近了两根烷烃链间的距离,有利于协同作用在表面活性剂在自组织时发生,在除油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在低温时,表面活性剂有两个磺酸基和两个非离子链段,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而甲基的表面张力很小,因此异构结构中甲基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增强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当温度逐渐升高,磺酸基的存在使得表面活性剂有着水溶性增大,吸附在表面的数量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会使表面张力增大,但同时由于结构中含有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的聚氧乙烯结构的存在,又迫使表面活性剂溶解度降低,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更好的疏水性能,所以可以更容易被表面所吸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更强,达到较好的除油又易用水清洗效果,同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复配,由于其分子中含有乙氧基,具有优良的抗硬水能力、较强的钙皂分散能力及优良的配伍性能,再加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中羧基、季铵基团以及长碳链的存在使其具有洗涤、增稠、稳泡的优越性能,三者都属于环保型表面活性剂,低毒性、生物降解性较好,对人体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2)本发明将羟基硅油与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进行聚合反应,形成中间产物,再与环氧丙烷共聚醚进行开环反应,在此基础上用氯乙酸乙酯季铵化,合成了柔软抗菌添加剂,聚醚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是在其聚硅氧烷中引入聚醚基和氨烃基,其兼具氨基和聚醚基的双重特性,含有的氨基能够有效提升织物的柔软性及耐洗性,而体系中的聚醚基能够有效提升织物的亲水性,但由于聚醚基团的耐高温稳定性较差,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乳液的稳定性急剧下降,通过季铵化,即以硅氧链为主链,在侧链中引入氨基基团及亲水性聚醚基团,之后将体系中的氨基进行季铵化,有效提高体系的阳离子性,这对其在耐高温稳定性及与织物纤维结合的牢固性方面都有着显著地提升,同时对织物抗黄变性能也得到了改善,其在去油清洗后能赋予织物柔软滑爽手感,恢复织物物理指标。具体实施方式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购于上海楚星化工有限公司。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购于海安石油化工厂。去油剂活性剂:(1)取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按质量比2:1加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混合,于85~90℃油浴中搅拌混合20~3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20~25:21~26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于70~80℃搅拌混合2~3h,得混合物;(2)取混合物按质量比2:1加入丁二醇混合,于50~60℃搅拌混合30~40min,再加入混合物质量1~3%的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升温至140~150℃搅拌反应4~6h,得反应物,取反应物按质量比10:1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于80~90℃搅拌混合1~2h,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6~7,得冷却物,取冷却物按质量比5:2: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混合,即得去油剂活性剂。柔软抗菌添加剂:a.取羟甲基硅油、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20:30:1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升温至90~100℃搅拌混合6~7h,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2:1:10加入环氧丙烷共聚醚、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65~75℃搅拌混合3~4h,旋转蒸发,得旋转蒸发物;b.取旋转蒸发物按质量比3:2:15加入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0~75℃搅拌混合3~5h,得搅拌混合物a,按质量份数计,取20~30份搅拌混合物a、2~5份牛至油、3~6份黄芩苷、1~3份金银花混合,即得柔软抗菌添加剂。一种纺织去油剂,按质量份数计,取50~70份去油剂活性剂、40~60份柔软抗菌添加剂、12~15份乙酸异戊酯、20~40份正丁醇、40~50份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8~10份司盘-80、4~6份异山梨醇二甲醚、3~6份脂肪酸酯α-磺酸盐、100~150份水混合,升温至70~80℃搅拌混合3~5h,即得纺织去油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购于上海楚星化工有限公司。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购于海安石油化工厂。去油剂活性剂:(1)取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按质量比2:1加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混合,于85℃油浴中搅拌混合2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20:21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于70℃搅拌混合2h,得混合物;(2)取混合物按质量比2:1加入丁二醇混合,于50℃搅拌混合30min,再加入混合物质量1%的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升温至140℃搅拌反应4h,得反应物,取反应物按质量比10:1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于80℃搅拌混合1h,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6,得冷却物,取冷却物按质量比5:2: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混合,即得去油剂活性剂。柔软抗菌添加剂:a.取羟甲基硅油、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20:30:1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升温至90℃搅拌混合6h,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2:1:10加入环氧丙烷共聚醚、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65℃搅拌混合3h,旋转蒸发,得旋转蒸发物;b.取旋转蒸发物按质量比3:2:15加入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0℃搅拌混合3h,得搅拌混合物a,按质量份数计,取20份搅拌混合物a、2份牛至油、3份黄芩苷、1份金银花混合,即得柔软抗菌添加剂。一种纺织去油剂,按质量份数计,取50份去油剂活性剂、40份柔软抗菌添加剂、12份乙酸异戊酯、20份正丁醇、40份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8份司盘-80、4份异山梨醇二甲醚、3份脂肪酸酯α-磺酸盐、100份水混合,升温至70℃搅拌混合3h,即得纺织去油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购于上海楚星化工有限公司。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购于海安石油化工厂。去油剂活性剂:(1)取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按质量比2:1加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混合,于90℃油浴中搅拌混合3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25:26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于80℃搅拌混合3h,得混合物;(2)取混合物按质量比2:1加入丁二醇混合,于60℃搅拌混合40min,再加入混合物质量3%的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升温至150℃搅拌反应6h,得反应物,取反应物按质量比10:1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于90℃搅拌混合2h,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7,得冷却物,取冷却物按质量比5:2: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混合,即得去油剂活性剂。柔软抗菌添加剂:a.取羟甲基硅油、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20:30:1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升温至100℃搅拌混合7h,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2:1:10加入环氧丙烷共聚醚、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5℃搅拌混合4h,旋转蒸发,得旋转蒸发物;b.取旋转蒸发物按质量比3:2:15加入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5℃搅拌混合5h,得搅拌混合物a,按质量份数计,取30份搅拌混合物a、5份牛至油、6份黄芩苷、3份金银花混合,即得柔软抗菌添加剂。一种纺织去油剂,按质量份数计,取70份去油剂活性剂、60份柔软抗菌添加剂、15份乙酸异戊酯、40份正丁醇、50份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10份司盘-80、6份异山梨醇二甲醚、6份脂肪酸酯α-磺酸盐、150份水混合,升温至80℃搅拌混合5h,即得纺织去油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购于上海楚星化工有限公司。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购于海安石油化工厂。去油剂活性剂:(1)取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0按质量比2:1加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3混合,于87℃油浴中搅拌混合25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23:24加入顺丁烯二酸酐,于75℃搅拌混合2h,得混合物;(2)取混合物按质量比2:1加入丁二醇混合,于55℃搅拌混合35min,再加入混合物质量2%的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升温至145℃搅拌反应5h,得反应物,取反应物按质量比10:1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于85℃搅拌混合1h,冷却至室温,调节ph至6,得冷却物,取冷却物按质量比5:2: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混合,即得去油剂活性剂。柔软抗菌添加剂:a.取羟甲基硅油、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20:30:1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升温至95℃搅拌混合6h,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2:1:10加入环氧丙烷共聚醚、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0℃搅拌混合3h,旋转蒸发,得旋转蒸发物;b.取旋转蒸发物按质量比3:2:15加入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通入氮气保护,于73℃搅拌混合4h,得搅拌混合物a,按质量份数计,取25份搅拌混合物a、3份牛至油、4份黄芩苷、2份金银花混合,即得柔软抗菌添加剂。一种纺织去油剂,按质量份数计,取60份去油剂活性剂、50份柔软抗菌添加剂、13份乙酸异戊酯、30份正丁醇、45份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9份司盘-80、5份异山梨醇二甲醚、4份脂肪酸酯α-磺酸盐、125份水混合,升温至75℃搅拌混合4h,即得纺织去油剂。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缺少去油剂活性剂。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缺少柔软抗菌添加剂。对比例3:上海市某公司生产的纺织去油剂。将沾有厨房油渍的衣服分别浸泡于上述实例所得去油剂与对比例的去油剂中,浸泡2h后观察去油污情况。跟踪观察一周,记录衣物腐蚀情况。测试结果见表1。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油污去除情况油污基本去除油污基本去除油污基本去除油污大多去除油污基本去除油污大多去除衣物外观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轻微脱色,花纹变形一周后衣物腐蚀程度未腐蚀未腐蚀未腐蚀未腐蚀未腐蚀衣物部分已被腐蚀安全性测试:将上述实施例的去油剂按0.1mg/10g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每天灌胃一次,20天后小鼠活动正常,进食正常,二便正常,因此,本发明的去油剂为无毒或低毒制剂。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去油剂去油渍效果好,且对衣物无破坏性,值得使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