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质膜的生产组件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00674发布日期:2018-09-21 22:3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质膜的生产组件及方法。



背景技术:

眼角贴为采用蛋白质液体(一种蛋白质混合液)做成的蛋白质薄膜,用于贴敷眼角,对眼睛周围的皮肤进行保养。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所接受和使用。

目前在生产蛋白质膜时候通常采用将蛋白质液体滴落在模具上,再采用刮板将蛋白质液体刮平的方式进行生产,如此生产的蛋白质膜表面存在刮痕,平整度和薄膜形状难以保证,同时在刮平的过程中如果将膜刮的过薄容易将蛋白质膜刮破,刮的过厚则影响使用,并且较为浪费蛋白质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生产平整的蛋白质膜的生产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蛋白质膜的生产组件,其包括滴出蛋白质液体的输出针和设置在所述输出针下方用于接住所述输出针滴出的蛋白质液体的模具,所述输出针具有位于其上部的进液端和位于其下端部的出液端,还包括设置在在所述输出针的出液端的上方且向下吹气的吹气管,所述输出针滴出蛋白质液滴后所述吹气管将所述蛋白质液滴吹落在所述模具中。

优选地,所述输出针倾斜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出针与水平面呈的倾角为40°-50°。

优选地,所述吹气管竖直设置在所述输出针出液端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吹气管间隔向下吹出气流。

优选地,所述吹气管竖直向下吹出气流。

一种蛋白质膜的生产方法,采用上述的蛋白质膜的生产组件;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所述输出针输出蛋白质液滴,使得蛋白质液滴悬挂在所述输出针上;

2)吹气管向下吹出气流,将蛋白质液滴吹落在模具上,形成蛋白质液膜;

3)待蛋白质液膜干后取下,得到蛋白质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发明输出针滴出蛋白质液滴后采用吹气管将蛋白质液滴吹落在模具中,并通过喷吹的气流将蛋白质液滴在模具中展开成膜状,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采用刮板刮平的步骤提高了生产速度,并且采用气流展开的蛋白质膜厚度均匀且更薄、表面更为光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输出针和吹气管的示意图;

附图3为输出针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4为现有输出针滴液体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的输出针滴液体示意图;

附图6为第一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第三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成形装置;11、输入组件;12、输出针;13、调节组件;14、成型室;15、真空泵;16、吹气管;17、整理管;18、机架;19、模具;2、烘干装置;21、烘干箱体;21a、进料口;21b、出料口;22、加热组件;22a、第一加热板;22b、第二加热板;23、循环组件;24、加热通道;25、挡板;26a、混合区域;26b、第一烘干区域;26c、第二烘干区域;26d、回收区域;27、第一输送装置;27a、第一输送架;27b、第一输送带;27c、第一支撑架;28、第二输送装置;28a、第二输送架;28b、第二输送带;29、第三输送装置;29a、第三输送架;29b、第三输送带;29c、第三支撑架;3、转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眼角贴的生产设备,用于将蛋白质液体成形并烘干生产眼角贴,其包括成形装置1和烘干装置2,以及设置在成形装置1和烘干装置2之间的转送装置3。本实施例中的蛋白质液体为蛋白质和其它溶液混合成的混合液。

成形装置1包括用于输入蛋白质液体的输入组件11、连接输入组件11的输出针12和位于输出针下12方用于设置模具19的调节组件13,以及密闭的成型室14和连接成型室14用于抽取成型室14内的气体的真空泵15,输出针12和调节组件13设置在成型室14内,调节组件13驱动模具19在水平方向移动。

调节组件13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可相对底座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承载平台。模具19水平设置在承载平台上,承载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模具推出成型室14的气缸。

本实施例,模具19上多个可以放置眼角贴的接收单元,中调节组件13驱动模具19在水平方向移动,调节模具19的位置,使得模具19上不同位置的接收单元处于输出针12的正下方,以接住从输出针12上滴落的蛋白质液体。

参见附图2、5所示,成型室14内还设置有竖直向下喷吹气体的吹气管16,输出针12具有位于其上部的进液端和位于其下端部的出液端,吹气管16设置在出液端的上部。输出针12滴出蛋白质液滴后吹气管16将蛋白质液滴吹落在模具19中,并通过喷吹的气流将蛋白质液滴在模具19中展开成膜状。

具体地,输出针12倾斜设置,输出针12与水平面呈的倾角为40°-50°。吹气管16竖直设置在输出针12出液端的正上方。吹气管16间隔向下吹出气流,当输出针12的针头上输出的蛋白质液体在出液端上聚成预设的大小后,吹气管16向下吹出气流,将蛋白质液滴吹落在模具19上,并通过该气流将蛋白质液滴在模具19中展开成膜状。而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输出针12直接滴落蛋白质液体的方式,参见附图4所示,蛋白质液体滴落在模具上时聚成团状,需要采用刮板将蛋白质液体刮平。

本实施例中眼角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输出针12输出蛋白质液滴,使得蛋白质液滴悬挂在输出针12上;

2)吹气管16向下吹出气流,将蛋白质液滴吹落在模具19上,形成蛋白质液膜;

3)烘干蛋白质液膜并取下,得到蛋白质膜。

本实施例中,输入组件11为间隔定量输入蛋白质液体的蠕动泵,蠕动泵通过管道将外界储存容器中的蛋白质液体向成型室14输送,通过蠕动泵的弹性输送软管交替挤压和释放泵送流体,具有快速、连续、平稳的优点,而且使得每次蠕动泵送的液体量为固定,具有精确输出蛋白质液体的技术效果。

参见附图3所示,输入组件11与输出针1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暂时储存蛋白质液体的整理管17,整理管17与输入组件11通过输送管连接。整理管17水平设置,输出针12设置有多个,多个输出针12平行设置在整理管17上。

真空泵15在成型室14产生负压,以配合蠕动泵,使得蛋白质液体能够从输出针12内均匀流出。成型室14上设置有用于放入或取出模具19的密封门。在放入或者取出模具19后,封闭门重新将成型室14封闭,通过真空泵15在成型室14内产生稳定的负压。

参见附图1所示,成形装置1还包括机架18,输入组件11、成型室14和真空泵15均设置在机架18。成型室14设置在机架18的上部,输入组件11和真空泵15设置在成型室14的下部。本实施例中机架18同时连接烘干装置2和转送装置3。

本实施例中,烘干装置2包括烘干箱体21、设置在烘干箱体21内的加热组件22和驱动气流在烘干箱体21内循环的循环组件23,循环组件23设置在烘干箱体21的下部,循环组件23具有位于箱体一侧的进风口和位于箱体另一侧的出风口,加热组件22包括第一加热板22a和第二加热板22b,第一加热板22a自出风口向上延伸设置,第二加热板22b自箱体的顶部向下延伸设置,第一加热板22a、第二加热板22b和烘干箱体21的内壁围成倒u型的加热通道24。加热通道24的出风口位于烘干箱体21的底部,从出风口出来的热空气向上运动能够使得横向通过烘干箱体21的热气流更为均匀。

烘干箱体21内竖直设置有三个表面具有多个通孔的挡板25,三个挡板25将烘干箱体21依次分割成混合区域26a、第一烘干区域26b、第二烘干区域26c和回收区域26d。挡板25上的通孔为水平设置在挡板25上的长方形孔。通过挡板25,能够使得加热板加热后的气流在混合区域26a内混合均匀后水平流向第一烘干区域26b,从而使得烘干气流温度更为均匀。同时第一烘干区域26b、第二烘干区域26c和回收区域26d通过挡板25隔开,使得第一烘干区域26b内的温度高于第二烘干区域26c,第二烘干区域26c内的温度高于回收区域26d,眼角贴先通过第二烘干区域26c低温烘干再通过第一烘干区域26b高温烘干,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循环组件23包括设置在烘干箱体21下部的循环通道23a,以及设置在循环通道23a内的风机23b和除湿装置23c。除湿装置23c能够去除封闭的烘干箱体21内的水分,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烘干箱体21具有进料口211和出料口212,进料口211和出料口212分别设置在烘干箱体21上部相对的两侧。述进料口211和出料口212均设置有气缸控制开闭的活动门。

烘干装置2还包括烘干输送装置,其设置在烘干箱体21内,包括设置眼角贴的模具19、将模具19在第二烘干区域26c内自上向下输送的第一输送装置27、将模具19自第一输送装置27的下部去下并水平输送的第二输送装置28、将模具19自第二送装置的后部取下并在第一烘干区域26b自下向上输送的第三输送装置29,以及设置在第三输送装置29的上部用于将模具19推出烘干箱体21的水平设置的气缸。

参见附图6所示,第一输送装置27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输送架27a、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输送架27a两侧的第一输送带27b,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7b上用于支撑模具19的第一支撑架27c。第一支撑架27c为转动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7b上的托板。

第二输送装置28包括水平的第二输送架28a和转动设置在第二输送架28a上的第二输送带28b。

参见附图7所示,第三输送装置29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输送架29a、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三输送架29a两侧的第三输送带29b,以及设置在第三输送带29b上用于支撑模具19的第三支撑架29c。第三支撑架29c为转动设置在第三输送带29b上的托板。

第一输送装置27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8的前部,第三输送装置29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8的后部,第一输送装置27和第三输送装置29分别与第二输送装置28的侧部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