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18048发布日期:2019-03-02 02: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材料主要包括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由于其高透光率、高流动性、高冲击强度和易于成型加工的综合性能而成为广泛应用的热塑性材料。常规的聚碳酸酯缺口敏感,有缺陷很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尤其在低温环境下,由于本身应力大,经常会出现应力开裂现象。现有的塑料包装材料通过将聚碳酸酯与硅进行聚合,制备含硅聚碳酸酯,这种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温冲击差的问题,但是市场上含硅聚碳酸酯价格昂,且针对阻燃性能,是通过聚碳酸酯与硅进行聚合用少量溴系高聚物用作阻燃剂,但含有溴系高聚物的塑料包装材料在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烟和有毒且具腐蚀性的气体(如多溴代苯并烷),对低温环境下的安全环保布置也是不利的,且由于量烟大,易加速低温环境下燃烧时的开裂。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塑料包装材料耐低温阻燃,在低温环境长时间使用不开裂,满足极端环境使用需求,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改性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10-15g/10min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配比聚碳酸酯树脂80-100份、增韧剂3-12份、增塑剂3-11份,阻燃剂2-9份,抗氧剂0.1-0.3份,润滑剂0.1-0.3份,改性剂0.1-2份称好各组分;

(2)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材料在高混机中以1200~13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3)将改性剂加入上述高混机中以1600~17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料筒温度设置为210-240℃,熔体温度为220-230℃。

优选的,步骤(4)中将这些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后包装。

再进一步的,所述增韧剂为mbs增韧剂、乙烯-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和硅-丙烯酸酯类增韧剂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阻燃剂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中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润滑剂为硅酮类润滑剂。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改性剂为顺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在塑料包装材料聚碳酸酯材料中添加增韧体系、耐低温的增塑剂和改性剂,并经过一次混合、二次混合、熔融、挤出、冷却、切粒等工序,得到的塑料包装材料耐低温阻燃,且在低温环境长时间使用不开裂,满足极端环境使用需求,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1-5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改性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10-15g/10min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配比聚碳酸酯树脂100份,mbs增韧剂10份,己二酸二辛酯10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1.2份,氢氧化镁2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份,硅酮类润滑剂0.3份,顺丁橡胶0.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2份称好各组分;

(2)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材料在高混机中以1200~13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3)将改性剂顺丁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上述高混机中以1600~17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料筒温度设置为210-240℃,熔体温度为220-230℃。

优选的,步骤(4)中将这些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后包装。

实施例2

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改性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10-15g/10min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配比聚碳酸酯树脂80份,硅-丙烯酸增韧剂8份,mbs增韧剂2份,己二酸二辛酯8份,氢氧化镁1.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份,硅酮类润滑剂0.2份,顺丁橡胶0.2份称好各组分;

(2)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材料在高混机中以1200~13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3)将改性剂顺丁橡胶加入上述高混机中以1600~17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料筒温度设置为210-240℃,熔体温度为220-230℃。

优选的,步骤(4)中将这些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后包装。

实施例3

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改性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10-15g/10min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配比聚碳酸酯树脂98份,硅-丙烯酸增韧剂8份,己二酸二辛酯5份,癸二酸二辛酯5份,氢氧化镁1.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3份,硅酮类润滑剂0.1份,三元乙丙橡胶0.3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3份称好各组分;

(2)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材料在高混机中以1200~13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3)将改性剂三元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上述高混机中以1600~17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料筒温度设置为210-240℃,熔体温度为220-230℃。

优选的,步骤(4)中将这些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后包装。

实施例4

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改性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10-15g/10min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配比聚碳酸酯树脂82份,mbs增韧剂8份,乙烯-丙烯酸增韧剂4份,己二酸二辛酯4份,癸二酸二辛酯6份,氢氧化铝1.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3份,硅酮类润滑剂0.1份,三元乙丙橡胶0.3份称好各组分;

(2)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材料在高混机中以1200~13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3)将改性剂三元乙丙橡胶加入上述高混机中以1600~17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料筒温度设置为210-240℃,熔体温度为220-230℃。

优选的,步骤(4)中将这些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后包装。

实施例5

一种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改性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10-15g/10min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配比聚碳酸酯树脂81份,乙烯-丙烯酸增韧剂4份,癸二酸二辛酯9份,氢氧化铝1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1份,硅酮类润滑剂0.3份,顺丁橡胶0.2份,三元乙丙橡胶0.1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1份称好各组分;

(2)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增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材料在高混机中以1200~13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3)将改性剂三元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上述高混机中以1600~1700r/min高速搅拌混合均匀;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料筒温度设置为210-240℃,熔体温度为220-230℃。

优选的,步骤(4)中将这些充分混合的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后包装。

采用上述实施例1-5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经过下列测试:

测试方法:

阻燃性能评估:ul-94标准阻燃等级评估;

耐低温性能评估:将注塑好的冲击样条在-35℃下储存5h后按照astmd256标准测试冲击性能。

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耐低温阻燃型塑料包装材料,在塑料包装材料聚碳酸酯材料中添加增韧体系、耐低温的增塑剂和改性剂,并经过一次混合、二次混合、熔融、挤出、冷却、切粒等工序,得到的塑料包装材料耐低温阻燃,且在低温环境长时间使用不开裂,满足极端环境使用需求,使用效果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中典型的几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实质不受以上实施例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