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5101发布日期:2019-03-09 00:5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密封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



背景技术:

塑料密封条在工业上广泛使用,在使用过过后,扔置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同时表明沾染有使用过程中的杂物,无法分解重新利用,只能废置处理,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塑料密封条在空气中难以降解,同时表明杂物也难以处理,无法清理,只能废置处理,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包括塑料层和胶黏层,胶黏层沿着塑料层表面设置,胶黏层厚度为5~7mm,胶黏层由胶黏剂涂抹在塑料层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层由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丙烯树脂:20%~30%、酚醛树脂:20%~30%、聚三氟氯乙烯:10%~15%、亚硝基氟橡胶:10%~15%、硅橡胶:10%~15%、氯化石蜡:5%~8%、加强剂:5%~8%、弹性体:1%~3%、填充纤维: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使用原料均为颗粒状,颗粒直径为3mm~8mm;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均为块状,且块状体积为40mm3~60mm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剂为纳米氧化锆、铝镁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体为热塑性弹性体,具体为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填充纤维为植物纤维,主要是竹木纤维、剑麻纤维,或者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黏剂是由酚醛-环氧树脂胶黏剂,所述酚醛-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粘度为600pa·s~660pa·s。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密封条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

s1:按塑料层成分配比取用原料,取用原料成分按照所需要生产塑料总质量进行计算塑料成分,同时需要满足原料的具体要求;

s2:使用反应釜按顺序混合原料,先将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加入反应釜中,在140℃~160℃条件下,搅拌30~60分钟后,将温度调高至180℃~220℃,依次加入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搅拌2~4小时,调整温度至240℃~260℃,加入加强剂、弹性体、填充纤维,搅拌3~5小时,完成搅拌;

s3:将混合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至板状模具中,所述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压方式,双螺杆挤压温度区间分别为:第一区温度110-120℃,第三区温度为150-160℃,第三区温度为190-200℃,挤出至板状模具中,自然冷却;

s4:板状塑料加热压制成密封条形状,将板状塑料升温至230℃~250℃,将板状塑料压制入密封条模具中,在2~4小时内均匀冷却至室温;

s5:冷却涂抹胶黏剂,采用涂抹辊沾染胶黏剂对塑料密封条涂抹胶黏层,保证胶黏层厚度为5~7mm。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塑料密封条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在酸碱溶液中对废弃塑料密封条进行处理,通过酸碱腐蚀密封条表面的杂物,同时控制酸碱程度避免对密封条本身腐蚀,进而达到净化密封条的目的,从而便于密封条的重复循环使用,节约资源,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包括塑料层和胶黏层,胶黏层沿着塑料层表面设置,胶黏层厚度为5~7mm,胶黏层由胶黏剂涂抹在塑料层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层由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丙烯树脂:20%~30%、酚醛树脂:20%~30%、聚三氟氯乙烯:10%~15%、亚硝基氟橡胶:10%~15%、硅橡胶:10%~15%、氯化石蜡:5%~8%、加强剂:5%~8%、弹性体:1%~3%、填充纤维:1%~3%。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使用原料均为颗粒状,颗粒直径为3mm~8mm;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均为块状,且块状体积为40mm3~60mm3。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剂为纳米氧化锆、铝镁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热塑性弹性体,具体为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纤维为植物纤维,主要是竹木纤维、剑麻纤维,或者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胶黏剂是由酚醛-环氧树脂胶黏剂,所述酚醛-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粘度为600pa·s~660pa·s。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密封条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

s1:按塑料层成分配比取用原料,取用原料成分按照所需要生产塑料总质量进行计算塑料成分,同时需要满足原料的具体要求;

s2:使用反应釜按顺序混合原料,先将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加入反应釜中,在140℃~160℃条件下,搅拌30~60分钟后,将温度调高至180℃~220℃,依次加入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搅拌2~4小时,调整温度至240℃~260℃,加入加强剂、弹性体、填充纤维,搅拌3~5小时,完成搅拌;

s3:将混合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至板状模具中,所述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压方式,双螺杆挤压温度区间分别为:第一区温度110-120℃,第三区温度为150-160℃,第三区温度为190-200℃,挤出至板状模具中,自然冷却;

s4:板状塑料加热压制成密封条形状,将板状塑料升温至230℃~250℃,将板状塑料压制入密封条模具中,在2~4小时内均匀冷却至室温;

s5:冷却涂抹胶黏剂,采用涂抹辊沾染胶黏剂对塑料密封条涂抹胶黏层,保证胶黏层厚度为5~7mm。

实施例1: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包括塑料层和胶黏层;

所述塑料层组分重量比例为:

聚丙烯树脂:20%、酚醛树脂:25%、聚三氟氯乙烯:15%、亚硝基氟橡胶:15%、硅橡胶:10%、氯化石蜡:5%、加强剂:6%、弹性体:2%、填充纤维:2%;

塑料密封条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

s1:按塑料层成分配比取用原料;

s2:将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加入反应釜中,在150℃条件下,搅拌45分钟后,将温度调高至190℃,依次加入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搅拌3小时,调整温度至260℃,加入加强剂、弹性体、填充纤维,搅拌3小时;

s3:将混合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至板状模具中,双螺杆挤压温度区间分别为:第一区温度120℃,第三区温度为150℃,第三区温度为195℃,挤出至板状模具中,自然冷却;

s4:将板状塑料升温至240℃,将板状塑料压制入密封条模具中,在3小时内均匀冷却至室温;

s5:采用涂抹辊沾染胶黏剂对塑料密封条涂抹胶黏层,保证胶黏层厚度为5mm。

实施例2: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密封条,包括塑料层和胶黏层;

所述塑料层组分重量比例为:

聚丙烯树脂:30%、酚醛树脂:20%、聚三氟氯乙烯:10%、亚硝基氟橡胶:12%、硅橡胶:13%、氯化石蜡:8%、加强剂:5%、弹性体:1%、填充纤维:1%;

塑料密封条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

s1:按塑料层成分配比取用原料;

s2:将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加入反应釜中,在160℃条件下,搅拌30分钟后,将温度调高至210℃,依次加入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搅拌2.5小时,调整温度至245℃,加入加强剂、弹性体、填充纤维,搅拌4.5小时;

s3:将混合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至板状模具中,双螺杆挤压温度区间分别为:第一区温度115℃,第三区温度为155℃,第三区温度为200℃,挤出至板状模具中,自然冷却;

s4:将板状塑料升温至250℃,将板状塑料压制入密封条模具中,在4小时内均匀冷却至室温;

s5:采用涂抹辊沾染胶黏剂对塑料密封条涂抹胶黏层,保证胶黏层厚度为7mm。

上述的具体实施例区别在于组成成分与造作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存在差异。

本发明通过聚丙烯树脂、酚醛树脂构成塑料主要成分,同时添加有聚三氟氯乙烯、亚硝基氟橡胶、硅橡胶、氯化石蜡,通过搅拌均匀混合,使用材质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加入加强剂保证其形成塑料具有足够的硬度,加入弹性体使其具有一定弹性,加入填充纤维使其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充分保证其各项性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从而能够根据其耐腐蚀的特性,通过酸碱腐蚀其表面杂质,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循环利用使用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