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579发布日期:2019-03-27 09:5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构树,别名褚桃等,为落叶乔木,适应性特别强,具有速生、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的特点。在中国的温带、热带均有分布,不论平原、丘陵或山地都能生长。其叶是很好的猪饲料,其韧皮纤维是造纸的高级原料,材质洁白,其根和种子均可入药,树液可治皮肤病,经济价值很高。

现有技术中,采用构树嫩叶作为粗饲料,该粗饲料不含农药、激素,具有独特的清香味,猪喜吃,吃后贪睡、肯长。但是如果把刚割下来的构树叶直接用来喂猪的,由于蛋白质粉分子量大,不易吸收,长时间这样喂,会导致猪腹泻拉稀等现象,刺激猪的肠胃。现有技术大多以构树叶为原料进行发酵生产饲料,但饲料生产所需劳动量大,且构树发酵干物质的生物量也较低。

在发酵的时候,需要先将发酵原料进行配料,配料后在进行发酵,配料的时候需要搅拌,使发酵原料混合均匀,现有的配料罐为带有搅拌器的配料罐,由于配料罐的罐体较深,使得发酵原料的上下层之间难以混合均匀,这也就导致了后期发酵的不彻底,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提供一种能是发酵料混合均匀的发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发酵装置在配料时上下层物料难以混合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包括配料罐和发酵机,所述配料罐包括搅拌桨、搅拌电机和罐体,所述罐体上部设有加料口,罐体的下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发酵机包括进料口、发酵罐和带阀门的卸料管,所述出料管连通进料口;所述配料罐还包括抽气装置和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斜刺齿轮和与之啮合的两个相对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搅拌电机的转轴的端部,所述搅拌桨与第一斜齿轮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活塞管、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活塞管内,所述活塞连接有贯穿活塞管的活塞杆,所述罐体上相对的两侧竖直放置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底部连接吸管,所述吸管分别连通上层罐体和下层罐体,所述活塞杆处于活塞管外部的一端铰接有曲柄,所述曲柄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转动柱铰接,所述转动柱位于转盘上且处于远离轴心的位置处;所述转盘的轴心上连接有转动杆,罐体上设有与转动杆转动连接的支撑块,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斜齿轮的轴心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发酵装置,包括配料罐和发酵机,配料罐包括搅拌桨、搅拌电机、罐体抽气装置和齿轮组件,罐体从加料口进料,从出料管下料,在配好料以后,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启动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的搅拌桨开始转动,对配料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一斜齿轮转动,带动位于第一斜齿轮两端的两个第二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转动带动以之铰接的曲柄转动,曲柄随着转动柱做离心运动,带动活塞杆做上下的往复运动,活塞杆拉动活塞上下运动,形成类似注射器一样吸液和吐液的循环,由于活塞管的底部连通吸管,吸管与上层罐体和下层罐体都分别连通,因此,在活塞杆向上抽吸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时把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都抽吸到活塞管内混合,混合后再释放,使得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得到充分混合,得到混合均匀的物料,混合均匀的物料从罐体下部设有的出料管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发酵机中,进行发酵,发酵好的物料即为发酵饲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酵装置,通过在配料罐上相对设置的活塞管,通过搅拌电机的转动,带动活塞管上下运动,使得上下层的液体完成抽放的循环,进而得到充分混匀待发酵料,使得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更加彻底。

进一步,所述发酵罐包括盖体和圆柱形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体均分成径向分布的8个发酵室,所述发酵室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均连接卸料管;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设有内盖,所述内盖与发酵室相对的位置处均设有内层进料孔,所述盖体套设在内筒体的外部且与内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一个与内层进料孔匹配的外层进料孔,所述出料管与进料口之间通过软管连接。发酵罐由8个发酵室组成,发酵室呈圆柱形,发酵室的上部均设有内层进料孔,该内层进料孔与盖体上的外层进料孔重合,以确保进料,开始的时候将发酵原料经过进料斗进入到发酵罐中,进料斗与外层进料孔连接,外层进料孔又与其中一个发酵室的内层进料孔连接,向发酵室内进料,待将该发酵室的物料加满后,转动盖体,使盖体的外层进料孔转动到与相邻发酵室上的内层进料孔重合,向该发酵室进料,重复上述过程,由于发酵室为8个,发酵的周期一般为7天,只要控制进料时间和卸料时间,控制进料为至少每天进料1次,等待发酵7天以后,每天都有发酵好的物料,此时,打开相应发酵室底部的阀门,从卸料管出料即可。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筒壁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与冷热流体连接的换热管。通过在间歇内设置换热管,通过冷热流体的流动来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筒壁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与电源连接的发热丝。同上的原理,通过在间隙内设置发热丝,发热丝发热来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罐体上开设有观察口。通过观察口的设置,直观的查看罐体内料液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搅拌桨包括自上而下的三组叶片,每组叶片均为倾斜设置。为了使搅拌效果更好,通过设置三组倾斜的叶片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配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配料罐1、软管2、发酵机3、搅拌电机101、转轴102、第一斜齿轮103、第二斜齿轮104、转动杆105、支撑块106、转盘107、转动柱108、曲柄109、活塞杆110、活塞111、活塞管112、支撑环113、吸管114、支管115、出料管116、进料口31、转动电机32、盖体33、外层进料孔34、内盖35、内层进料孔36、隔板37、发酵室38、出料孔39、间隙310、卸料管3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发酵饲料的发酵装置,包括配料罐1和发酵机3,配料罐1和发酵机3之间通过软管2连通。

如附图2所示,配料罐1包括搅拌桨、搅拌电机101、罐体、抽气装置和齿轮组件,搅拌桨包括自上而下的三组叶片,每组叶片均为倾斜设置,罐体上部设有加料口,罐体的下部设有出料管116,罐体上开设有观察口,罐体为锥底,出料管116为与锥底的最低处;齿轮组件包括第一斜刺齿轮和与之啮合的两个相对的第二斜齿轮104,第一斜齿轮103位于搅拌电机101的转轴102的端部,搅拌桨与第一斜齿轮103同轴心固定连接;抽气装置包括活塞管112、活塞111和活塞杆110,活塞管12上套设有与罐体连接的支撑环113,活塞111设置在活塞管112内,活塞111连接有贯穿活塞管112的活塞杆110,罐体上相对的两侧竖直放置活塞管112,活塞管112的底部连接吸管114,吸管114分别连通上层罐体和下层罐体的支管115,活塞杆110处于活塞管112外部的一端铰接有曲柄109,曲柄109远离活塞杆110的一端与转动柱108铰接,转动柱108位于远离轴心0.75~0.9倍的半径处;转盘107的轴心上连接有转动杆105,罐体上设有与转动杆105转动连接的支撑块106,转动杆105固定连接在第二斜齿轮104的轴心上。

如图3所示,发酵机3包括进料口31和发酵罐,进料口31朝向发酵罐,发酵罐包括盖体33和圆柱形的内筒体,内筒体内设有隔板37,隔板37将内筒体均分成径向分布的8个发酵室38,8个发酵室38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料孔39,出料孔39均连接有带阀门的卸料管311;内筒体的顶部设有内盖35,内盖35与发酵室38相对的位置处均设有内层进料孔36,盖体33套设在内筒体的外部且与内筒体转动连接,盖体33的中部设有带动盖体33旋转的转动电机32,盖体33上设有一个与内层进料孔36匹配的外层进料孔34,进料口31和外层进料孔34之间直接连接,内筒体的筒壁有间隙310,间隙310内设有与冷热流体连接的换热管,卸料管311连通喂料搅拌槽。

进料口31与外层进料孔34连接,外层进料孔34又与其中一个发酵室38的内层进料孔36连接,向发酵室38内进料,待将该发酵室38的物料加满后,转动盖体33,使盖体33的外层进料孔34转动到与相邻发酵室38上的内层进料孔36重合,向该发酵室38进料,重复上述过程,由于发酵室38为8个,发酵的周期一般为7天,只要控制进料时间和卸料时间,控制进料为至少每天进料1次,等待发酵7天以后,每天都有发酵好的物料,此时,打开相应发酵室38底部的阀门,从卸料管311出料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