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6724发布日期:2019-04-09 20:4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食品容器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即使干燥的空气、尘埃中也存在着很多对干燥和紫外线具有抗性的微生物。因此,即使对食物进行高温或化学灭菌,只要与空气接触,空气中浮游的微生物落在食品上,进而大量繁殖,也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不利于食品的保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材质主要有不锈钢、铜、铁、锡、银、钛等金属,可以防止食品腐坏、长期保存食品,用于存储茶叶、油脂、酒、水、调味品等食品。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具有密封性能的食品储存容器,如密封罐、可以隔绝空气的锡、银、不锈钢等食品容器的储存食品性能是否良好,但尚未有方法可以证实其密封储存性能,也没有评价其贮存食品中微生物繁殖是否受到抑制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金属食品储存容器样本前处理:在待评价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中抽取10的整数倍数量的储存容器作为样本储存容器,并对样本储存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二、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准备:对蒸馏水进行灭菌处理,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蒸馏水作为储存液备用;

步骤三、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培养:无菌条件下,将准备好的储存液注入样本储存容器中,加盖后置于36℃±1℃的温度环境中培养;

步骤四、储存性能评价: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根据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评价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

如上所述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对样本储存容器进行灭菌处理,包括:

若样本储存容器为耐高温高压的储存容器,则将样本储存容器置于121℃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灭菌处理15min;

若样本储存容器为不耐高温高压的储存容器,则将样本储存容器开盖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灭菌处理30min。

如上所述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对蒸馏水进行灭菌处理,具体为:将蒸馏水置于121℃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灭菌处理15min。

如上所述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其中,

步骤四中所述的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检测时间点包括:

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第75天、第90天;

步骤四中所述的根据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评价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具体包括:

当连续三个检测时间点出现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100cfu时,终止试验,表示储存容器密封性能差,不易长期储存食品;

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若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100cfu,则表示储存容器密封性能良好。

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包括:金属食品储存容器样本前处理:在待评价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中抽取10的整数倍数量的储存容器作为样本储存容器,并对样本储存容器进行灭菌处理;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准备:对蒸馏水进行灭菌处理,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蒸馏水作为储存液备用;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培养:无菌条件下,将准备好的储存液注入样本储存容器中,加盖后置于36℃±1℃的温度环境中培养;储存性能评价: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进而根据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评价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最终实现了对食品储存容器的密封储存性能的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针对如何评价食品容器的储存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食品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评价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金属食品储存容器样本前处理:在待评价的金属食品储存容器中抽取10的整数倍数量的储存容器作为样本储存容器,并对样本储存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在该步骤中,所述的对样本储存容器进行灭菌处理,具体可以包括:

若样本储存容器为耐高温高压的储存容器,则将样本储存容器置于121℃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灭菌处理15min;

若样本储存容器为不耐高温高压的储存容器,则将样本储存容器开盖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灭菌处理30min。

步骤二、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准备:对蒸馏水进行灭菌处理,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蒸馏水作为储存液备用。

在该步骤中,所述的对蒸馏水进行灭菌处理,具体为:将蒸馏水置于121℃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灭菌处理15min。

步骤三、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培养:无菌条件下,将准备好的储存液注入样本储存容器中,加盖后置于36℃±1℃的温度环境中培养。

步骤四、储存性能评价: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根据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评价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

在具体应用中,步骤四中所述的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检测时间点可以包括:

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0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第75天、第90天。

步骤四中所述的根据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评价储存容器的储存性能,具体可以包括:

当连续三个检测时间点出现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100cfu时,终止试验,表示储存容器密封性能差,不易长期储存食品;

在评价体系储存液培养的第90天,对样本储存容器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若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100cfu,则表示储存容器密封性能良好。

下面给出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实施例:

一、样品前处理

取待评价储存容器10个。耐高温高压的储存容器可以经过121℃,15min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不耐高温高压的储存容器开盖置于254nm波长的紫外灯下灭菌30min后备用待测。

二、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准备

取适量蒸馏水,经过121℃,15min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作为储存液备用。

三、评价体系储存液的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灭菌备用的蒸馏水注入待测的10个食品储存容器中,加盖后置于36℃±1℃培养。

培养第0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45天、第60、第75天、第90天分别取出1个储存容器,对其内储存培养的蒸馏水进行菌落总数检测。

四、菌落总数检测

无菌操作下,取1ml待测储存容器中的蒸馏水于9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制备成稀释至10倍的稀释样液。分别取1ml各稀释度(原液和10倍稀释样液)的样液于两个无菌培养皿中,同时,各取1ml无菌生理盐水于两个无菌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取样15min内,倾倒冷却至46℃的灭菌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15ml-20ml至培养皿中,转动培养皿至培养基和样液混匀。待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板,36℃±1℃培养48h±2h。注意:若储存液被空气中的变形菌污染,培养后的菌落在平板上容易形成蔓延,导致无法进行计数,为防止此类情况产生,可以在培养基凝固后,覆盖4ml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抑制变形菌蔓延生长,覆盖的培养基凝固后再翻转平板培养。

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内菌落数均小于30cfu,取原液的平板内菌落数的平均数为所测样品菌落总数。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内菌落数均大于300cfu,取10倍稀释样液的平板内菌落数的平均数乘以10为所测样品菌落总数。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板内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取其两个平板内菌落的平均数乘以对应稀释倍数为所测样品菌落总数。若两个稀释度的平板内菌落数均在30cfu-300cfu之间,按下式进行计算:

n=σc/(n1+0.1n2)

式中:n—所测样品菌落总数,单位为cfu/ml;

σc—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内菌落数之和;

n1—原液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个数;

n2—10倍稀释样液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个数。

五、储存性能评价

在食品储存容器内,36℃±1℃连续放置90天后,检测其菌落总数,如菌落总数≤100cfu/ml,则表示储存容器密封性好,可防止其内储存的食品受到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容器内微生物不易繁殖,食品储存性能良好,可以作为长期储存食品的容器。当连续三个时间段出现菌落总数>100cfu/ml,终止试验,该批储存容器密封性能不好,不易长期储存食品,可以根据终止时间,给出最长储存时间。

表1锡制食品储存容器中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表

表1为锡制食品储存容器中单位毫升的蒸馏水中含有的菌落总数表,参见表1所示,根据试验结果,锡制水罐1号可以长期储存食品;锡制水罐2号不可以长期储存食品,最长储存时间为7天。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并能够在本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