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酶I的脱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8655发布日期:2019-06-05 23:5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酶I的脱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脱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酶i的脱色工艺。



背景技术:

辅酶i的生产是通过一系列的提取分离纯化的过程实现的,最后一步对料液进行精制,从而得到高纯度的辅酶i物料。由于酵母液是由糖蜜、玉米浆、蛋白栋、酵母膏等组成培养基,经酵母菌代谢后的产物,从酵母液进行固液分离后,经过3000分子量的超滤后,只剩下目的物和无机盐,小分子色素,在经过纳滤后浓缩,与目的物分子量接近的色素得以保留,且经过浓缩后,颜色更浓。所以,精制前,辅酶i提取液带有一定颜色,对精制过程有一定影响。

辅酶i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精制,但是辅酶i产品的提取液是有颜色的溶液,在进行精制的时候溶液颜色和精制填料进行作用,代替辅酶i吸附于填料上,严重影响辅酶i精制的纯度,且此过程不可逆,对珍贵的精制填料造成了污染,且现有处理填料和保养填料的技术无法除去被吸附的色素,从而大大降低了精制填料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辅酶i的脱色工艺,其具有脱色质量高、原料寿命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酶i的脱色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

a、amk867树脂的活化:先将amk867树脂用浓度为4%的naoh溶液浸泡,并搅拌2小时后,将浸泡后的amk867树脂用纯化水冲洗至中性;将冲洗后的amk867树脂再用浓度为4%的hcl浸泡,并搅拌2小时后,再用纯化水冲洗至中性;

b、吸附:将待脱色的辅酶i料液流经步骤a处理好的amk867树脂,经过树脂吸附辅酶i,而色素以及部分杂质不被填料吸附,被水冲洗下去,吸附完成;

c、脱色:将吸附完成后的amk867树脂用浓度为0.2mol/l的氯化钠洗脱剂进行解析,收集解析下来的辅酶i料液,此时辅酶i料液的肉眼观察为无色,同时检测处理前后物料中辅酶i的含量。

本发明的原理是:amk867是大孔弱碱性丙烯酸阴离子树脂,是大孔结构的丙烯酸甲脂共聚物交联分子聚合物,通过多乙烯多胺水解得到的多胺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碱性阴离子相比,在接近中性介质条件下显示交换功能。具有再生效率高,交换容量大,体积变化小,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抗有机物污染及抗氧化能力强,机械强度好,碱性较弱,碱破坏较少等优点。辅酶ⅰ是一种二性化合物,等点为3.0,因此在ph低于3的条件下,该分子净电荷为正电,ph大于3为负电。在物料上树脂柱时,吸咐在树脂材料上,而色素及其它杂质未被吸咐流出,就是树脂上的可解离基团与物料中的离子发生交换,溶液中的辅酶ⅰ与树脂上电性相反的基团发生亲和,保留在树脂上,再用洗脱剂把辅酶ⅰ洗脱下来。以离子交换方式,即弱碱性丙烯酸阴离子树脂是通过离子交换达到脱色效果。辅酶ⅰ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所以适合在弱碱性树脂材料上脱色。

amk867新树脂中含有一些过剩的溶剂及反应不完全而生成的低分子聚合物和某些贵重金属离子,如不除去这些物质他们就会在离子交换树脂使用过程中,影响脱色效果,所以,新树脂在使用以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稳定性,还可起到活化树脂,提高其工作交换容量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有效去除辅酶i料液的颜色,将料液从处理前的黄色变为处理后的无色,从而确保下一步精制填料不被污染,精制过程有效进行,在提高辅酶i物料收率的同时,有效延长了珍贵的精制填料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对比,处理前后料液中辅酶i的纯度测定结果发现:活化后的amk867树脂填料能除去料液中的部分杂质,大大提高辅酶i的纯度,增加了辅酶i的贮存寿命,减小了精制填料的负荷,其实施过程操作简单,且树脂重复利用率高,寿命较长,且此种树脂降格便宜,可以节约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组样品进行脱色前后在4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对比数据。

图2为三组样品进行脱色前后在2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对比数据。

图3为脱色前样品1-1在4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检测输出图。

图4为脱色后样品1-1在4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检测输出图。

图5为脱色前样品1-2在4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检测输出图。

图6为脱色后样品1-2在420nm波长下的吸光度检测输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辅酶i的脱色工艺的步骤如下:

a、amk867树脂的活化:先将amk867树脂用浓度为4%的naoh溶液浸泡,并搅拌2小时后,将浸泡后的amk867树脂用纯化水冲洗至中性;将冲洗后的amk867树脂再用浓度为4%的hcl浸泡,并搅拌2小时后,再用纯化水冲洗至中性;

b、吸附:将待脱色的辅酶i料液流经步骤a处理好的amk867树脂,经过树脂吸附辅酶i,而色素以及部分杂质不被填料吸附,被水冲洗下去,吸附完成;

c、脱色:将吸附完成后的amk867树脂用浓度为0.2mol/l的氯化钠洗脱剂进行解析,收集解析下来的辅酶i料液,此时辅酶i料液的肉眼观察为无色,同时检测处理前后物料中辅酶i的含量。

申请人对本脱色工艺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方法:脱色率的测定分别取未脱色料液和脱色后料液测定在紫外分光光度计420nm和2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脱色率%=(脱色前吸光度-脱色后吸光度)×100/脱色前吸光度。

申请人分别抽取三组样品(每组两个样品)进行脱色前后在420nm和2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分别对比,紫外分光光度计输出数据汇总见图1和2,并列举出了样品1-1和1-2的脱色前后在420纳米波长下的吸光度检测设备输出图(见图3-6):由图1-6可以看出:脱色后的辅酶i料液的吸光度远低于脱色前的值,其对紫外光的吸收率更低,这表明脱色后的辅酶i料液的纯度比脱色前的更高,杂质含量更少,脱色率也比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酶I的脱色工艺,它采用经过活化的AMK867树脂为吸附材料,经过吸附、脱色后,可以提高辅酶I的纯度;通过对比,处理前后料液中辅酶I的纯度测定结果发现:活化后的AMK867树脂填料能除去料液中的部分杂质,大大提高辅酶I的纯度,增加了辅酶I的贮存寿命,减小了精制填料的负荷,其实施过程操作简单,且树脂重复利用率高,寿命较长,且此种树脂降格便宜,可以节约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红;郎巧洁;潘丽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27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