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冷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88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风冷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风冷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具有除味与杀菌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自来水与污水处理、除臭脱色、增强燃烧效率、空气消毒、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时臭氧又很不稳定,常温下会慢慢分解,200℃时会迅速分解,因此不便于储存与运输,通常是现制现用。

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臭氧发生器进行高压放电,从氧气或空气制备臭氧,而高压放电本身就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且不易散发。如果外部环境温度本来就较高,或者所供气源温度也较高时,制备出来的臭氧就会快速分解,臭氧浓度大大降低,不仅浪费了能源,也不利于臭氧发生器的安全持久工作。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在臭氧发生器的基础上安装水冷或气冷设备。对于水冷方式,要考虑冷却水的水质,防止冷却水结垢,以免影响臭氧发生器的散热效果;对于气冷方式,冷却空气必须无潮气、杂质、腐蚀性、气溶胶、油质或导电物质以及可见粉尘等物质。由此可见,上述两种冷却方式对水质和气源都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水质和气源出现污染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臭氧发生器的冷却效果,既减少了臭氧的产量,又增加了设备的维护费用。

因此,上述无论哪种冷却方式都无法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并且受限于设备的结构复杂性,也无法应用于更为广阔、复杂的工况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冷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筒、绝缘管以及导体管,所述散热筒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绝缘管紧贴散热筒的内壁设置,所述导体管设置在绝缘管内部,并与绝缘管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所述散热筒和导体管兼作正、负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筒两端设有防腐蚀端盖,所述防腐蚀端盖设有通气元件以及散热口,所述通气元件与导体管和绝缘管之间的放电间隙连通,所述散热口与导体管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体管两端的外壁上各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与防腐蚀端盖的通气元件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体管内壁紧贴设有辅助散热筒,所述辅助散热筒内部形成散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筒设有若干向外延伸的散热片,所述辅助散热筒设有若干向内延伸的辅助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体管外壁设有多道螺旋通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元件为通气柱,所述通气柱垂直设置在防腐蚀端盖的圆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元件为通气圆孔,所述通气圆孔设置在防腐蚀端盖的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筒外壁连接有固定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8mm,深度0.1~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装置通过散热筒进行自然风冷,利用大面积的散热片将热量及时导出装置外部,无需外接水冷或气冷设备,既简化了产品结构,满足了各种工况的使用需求,又避免了水冷和气冷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元器件较少,自身的发热量也较小,散热效率高,从而提高了制备臭氧的纯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剖视图;

图3为防腐蚀端盖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绝缘管与导体管的其中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绝缘管与导体管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导体管的平面展开图。

图中标记:

1-散热筒;11-散热片;2-绝缘管;21-支撑立柱;3-导体管;31-凹槽;32-螺旋通气槽;4-辅助散热筒;41-辅助散热片;5-防腐蚀端盖;51-通气元件;52-散热口;53-第一阶梯槽;54-第二阶梯槽;6-固定支架;7-放电间隙;8-防腐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风冷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散热筒1、绝缘管2、导体管3、辅助散热筒4、防腐蚀端盖5以及固定支架6。

散热筒1设有若干向外延伸的散热片11,能够快速将装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散热筒1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用于接通制备臭氧的空气或氧气;散热筒1采用铝合金等导电、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绝缘管2紧贴散热筒1的内壁设置,绝缘管2优选石英管或陶瓷管,石英和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热稳定性好的优点,不会影响臭氧的制备纯度。

导体管3设置在绝缘管2内部,并与绝缘管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7,导体管3优选不锈钢管、钛合金管或铬合金管,一方面成本低、导电性好,另一方面耐腐蚀、不生锈。

散热筒1和导体管3兼作正、负电极使用,当散热筒1用作正极时,导体管3用作负极;反之,当散热筒1用作负极时,导体管3用作正极。

辅助散热筒4紧贴导体管3内壁设置,辅助散热筒4内部形成散热通道42,辅助散热筒4设有若干向散热通道42延伸的辅助散热片41,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

防腐蚀端盖5通过防腐蚀密封圈8设置在散热筒1两端,防腐蚀端盖5设有通气元件51以及散热口52,通气元件51与放电间隙7连通,散热口52与散热通道42连通。防腐蚀端盖5采用防腐蚀性能较好的聚四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类单体或含氟橡胶材料制成,以防止其被臭氧腐蚀。

通气元件51可以是通气柱,通气柱垂直设置在防腐蚀端盖5的圆周面上;通气元件51也可以是通气圆孔,通气圆孔设置在防腐蚀端盖5的端面上;本实施例中,防腐蚀端盖5端面上均匀设有四个通气圆孔,每个通气圆孔的直径是散热口52直径的1/4。

固定支架6连接在散热筒1外壁上,便于固定安装。

如图3所示,导体管3两端的外壁上各设有一凹槽31,凹槽31与通气元件51连通,起到缓冲气流与连通放电间隙7的作用;凹槽31的宽度为1~8mm,深度0.1~1.2mm。

防腐蚀端盖5还起到支撑导体管3的作用,使其与绝缘管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7。具体来说,防腐蚀端盖5内部设有第一阶梯槽53以及第二阶梯槽54,绝缘管2通过密封圈卡接在第一阶梯槽53上,导体管3通过密封圈卡接在第二阶梯槽54上,第一阶梯槽53与第二阶梯槽54之间具有高度差,从而使绝缘管2与导体管3之间形成放电间隙7。

当然,放电间隙7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例如在绝缘管2与导体管3之间设置如图4所示的支撑立柱21;或者使绝缘管2与导体管3接触,并在绝缘管2内壁或导体管3外壁开设各种形式的凹槽,如图5和图6所示,在导体管3外壁设置三道螺旋通气槽32,这样也形成了放电间隙,螺旋通气槽32延长了放电时间,有利于产生更多臭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空气或氧气从任一端的通气元件51通入放电间隙7,散热筒1和导体管3接通交流电源,并在放电间隙7内产生高压电场,氧气在交变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生成臭氧,并从另一端的通气元件排出;冷却风从散热筒1和辅助散热筒4的散热片间通过,将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带走。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装置通过散热筒1进行自然风冷,利用大面积的散热片将热量及时导出装置外部,无需外接水冷或气冷设备,对风源的洁净度和湿度要求也较低,既简化了产品结构,满足了各种工况的使用需求,又避免了水冷和气冷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元器件较少,自身的发热量也较小,散热效率高,从而提高了制备臭氧的纯度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