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印胶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9980发布日期:2019-09-13 20:52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印胶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印胶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鞋底的过程中,为提高鞋底的美观度,常需要于鞋底的边缘印制彩色图案,通常采用移印胶头进行转印。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3044925b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热转印硅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中,热转印硅胶的制备原料包括基础硅胶、交联剂、硅胶改性助剂,基础硅胶包括二甲基乙烯基硅油、白炭黑和铂金催化剂;交联剂包括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dmc、甲基含氢硅油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改性助剂为丙烯酸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环氧树脂改性甲基丙烯酸的一种或多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移印硅胶的回弹性较低,长期使用后,硅胶容易变形,使得硅胶不易于鞋底贴合,从而影响转印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移印胶头,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可提高转印效果。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移印胶头,按照重量份数计,制备原料包括硅胶75-86份、硅油16-28份、硬化剂0.5-1.6份、增塑剂0.1-0.4份、消泡剂0.8-1.4份、弹性增强剂3-7份,按照重量份数计,弹性增强剂的制备原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1.2份、tpu15-24份、炭黑0.8-2.3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用硅胶制成的胶头容易吸附油墨,从而便于将油墨转移至鞋底上,实现转印效果,硅胶能再常温下硫化成型,具有良好的油墨转移性能和耐油量溶剂性;硅油的加入可增加硅胶的柔软度,硅油的组份较高则导致移印胶头过软,同时,硅油将会破坏硅胶的分量,而导致移印胶头不耐磨、不耐溶剂及老化现象,使得移印胶头的印刷次数少,更换移印胶头的次数增加,成本上升;硅油的组份较低,则胶头硬度较大,胶头与鞋底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印刷过程中图案不完整,其次,若胶头过硬,很难将油墨吸附在移印胶头上;因此,本发明中严格控制硅胶与硅油之间的比例,达到最佳的柔软度;如若柔软度最佳,而移印胶头的回弹性较差,使得完毕后的移印胶头无法恢复原状,同样会导致移印胶头无法与鞋底贴合,造成转印效果差的现象,于是,在原料中添加弹性增强剂,以提高移印胶头的回弹性;弹性增强剂中含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tpu,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具有较优异的回弹性和缓冲性能,tpu相对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来说回弹性较弱,但tpu成品作为油墨连接料具有耐磨性好、高韧性、抗回粘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严格控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tpu的配比可提高移印胶头的回弹性及抗回粘性能,使得移印胶头在使用完毕后可恢复原状,且将油墨粘附于鞋底上后不易回粘,提高转印效果;另外,用炭黑填充tpu可提高tpu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从而提高移印胶头的力学性能,过氧化二异丙苯可用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交联剂,提高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强度及耐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印胶头的强度;而增塑剂的添加可提高移印胶头的柔韧性,增塑剂与交联剂的配合使得移印胶头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又不会轻易开裂,从而提高移印胶头的质量;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的加入很可能导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形成细微均匀的泡孔,消泡剂可抑制泡沫的产生,从而确保移印胶头表面的光滑性;综上所述,首先通过控制硅胶及硅油的比例,使得移印胶头具有较适中的柔软度,弹性增强剂的添加使得移印胶头在具有柔软度的情况下具有较优异的回弹性,从而提高转印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照重量份数计,制备原料包括弹性增强剂5-6份、硅油22-26份、硅胶80-83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照重量份数计,制备原料包括硅胶80份、硅油20份、硬化剂1份、消泡剂1.1份、增塑剂0.3份、弹性增强剂5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照重量份数计,弹性增强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份、tpu20份、炭黑1.4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硬化剂选用为二乙烯三胺。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塑剂选用为马来酸酐。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泡剂选用为聚硅氧烷消泡剂。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处理模具,用环己酮清洗模具,再用洗洁精均匀涂抹于模具的内壁,再于模具内喷干粉离型剂,备用,将模具盖好;s2:配制混合胶液:按照比例,将硅胶、硅油、增塑剂、消泡剂、弹性增强剂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硬化剂并搅拌2-10分钟,制得混合胶液;s3:过滤:将混合胶液过滤至模具内,10-14小时后取出,并放置10-14小时后再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用环己酮及洗洁精清洗可确保模具的清洁度,减小杂质对移印胶头的影响;干粉离型剂的添加可防止移印胶头在模具上粘着,在移印胶头与模具之间施加一类隔离膜,便于移印胶头由模具中脱出,同时又保证移印胶头质量和模具完好无损。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用环己酮清洗完毕后,用水砂纸和水砂擦拭模具内壁,再用白电油清洗干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水砂纸擦拭模具内壁可提高模具的光滑性,有助于提高移印胶头的成型质量;白电油具有高脂溶性和高挥发性,去污能力强,用白电油清洗可确保模具的清洁度。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严格控制硅胶与硅油的比例,使得移印胶头达到最佳的柔软度,再向其中加入弹性增强剂,以增强移印胶头的回弹性,使得移印胶头使用完毕后可恢复原状,确保移印胶头可与鞋底贴合,从而提高转印效果;2.炭黑及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加入可提高移印胶头的力学性能,增塑剂可提高移印胶头的柔韧性,消泡剂可确保移印胶头表面的光滑性;3.先后依次通过环己酮、水砂纸、白电油、洗洁精对模具内壁进行清洗,提高模具内的清洁度,同时确保模具内壁光滑,减小模具对移印胶头成型的影响,提高移印胶头的质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处理模具,用环己酮清洗模具,用水砂纸和水砂擦拭模具内壁,再用白电油清洗干净,再用洗洁精均匀涂抹于模具的内壁,最后于模具内喷滑石粉,备用,将模具盖好;s2:配制混合胶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将硅胶75份、硅油28份、马来酸酐0.1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4份、弹性增强剂3份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1.6份并搅拌2分钟,制得混合胶液;其中弹性增强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tpu15份、炭黑2.3份;s3:过滤:将混合胶液过滤至模具内,10小时后取出,并放置10小时后再使用。实施例2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处理模具,用环己酮清洗模具,用水砂纸和水砂擦拭模具内壁,再用白电油清洗干净,再用洗洁精均匀涂抹于模具的内壁,最后于模具内喷滑石粉,备用,将模具盖好;s2:配制混合胶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将硅胶80份、硅油20份、马来酸酐0.3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1份、弹性增强剂5份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1份并搅拌6分钟,制得混合胶液;其中弹性增强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份、tpu20份、炭黑1.4份;s3:过滤:将混合胶液过滤至模具内,12小时后取出,并放置12小时后再使用。实施例3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处理模具,用环己酮清洗模具,用水砂纸和水砂擦拭模具内壁,再用白电油清洗干净,再用洗洁精均匀涂抹于模具的内壁,最后于模具内喷滑石粉,备用,将模具盖好;s2:配制混合胶液:按照重量份数计,将硅胶86份、硅油16份、马来酸酐0.4份、聚硅氧烷消泡剂0.8份、弹性增强剂7份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0.5份并搅拌10分钟,制得混合胶液;其中弹性增强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份、tpu24份、炭黑0.8份;s3:过滤:将混合胶液过滤至模具内,14小时后取出,并放置14小时后再使用。实施例4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将硅胶78份、硅油18份、马来酸酐0.2份、聚硅氧烷消泡剂0.9份、弹性增强剂4份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0.8份并搅拌6分钟,制得混合胶液。实施例5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将硅胶84份、硅油25份、马来酸酐0.35份、聚硅氧烷消泡剂1.3份、弹性增强剂6份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1.4份并搅拌6分钟,制得混合胶液。实施例6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弹性增强剂的制备原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8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6份、tpu18份、炭黑1.2份。实施例7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弹性增强剂的制备原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tpu22份、炭黑1.8份。实施例8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1中,用环己酮清洗完毕后直接用洗洁精涂抹模具内壁,再于模具内壁喷滑石粉,备用,并将模具盖好。实施例9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按照重量份数计,硅油为22份、硅胶为80份。实施例10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弹性增强剂5.5份、硅油为24份、硅胶为82份。实施例11一种移印胶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s2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弹性增强剂为6份、硅油为26份、硅胶为83份。对比例1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03040893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印胶头制作的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性能检测按照国家标准gb/t1681-2009对实施例1-8及对比例1进行回弹性检测;并测量移印胶头的邵氏硬度;通过移印胶头对鞋底进行转印,观察转印效果,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1实施例1-8及对比例1性能检测结果表2实施例9-11性能检测结果项目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回弹性(%)979897转印效果图案完整图案完整图案完整邵氏硬度a(度)17±218±218±2表面光滑度光滑无泡孔光滑无泡孔光滑无泡孔结果分析:由表1可看出由实施例1-8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移印胶头邵氏硬度适中且表面无泡孔呈光滑状,而对比例1制得的移印胶头邵氏硬度偏大且表面不够光滑,说明硅油的添加量较为适中,不仅可以改变移印胶头的硬度,还具有润滑的功能;消泡剂的加入也进一步降低了泡孔形成的可能性;其次,在使用模具前对模具进行反复清洗并用喷有滑石粉,这一系列操作便于将成型移印胶头由模具中取出,降低移印胶头粘附于模具内壁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移印胶头表面的光滑度。由表1还可看出,由实施例1-8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移印胶头,其回弹性均较好,而对比例1中的移印胶头回弹性略差,说明弹性增强剂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移印胶头的回弹性;移印胶头具有较适中的邵氏硬度、较好的回弹性且表面光滑的情况下,检测出的转印效果均较好,转印图案比较完整,而对比例1中则出现部分转印图案不完整的现象。由表1及表2可看出,实施例9-11的柔软度及回弹性效果均较好,说明弹性增强剂、硅油及硅胶的比例会影响移印胶头的柔软度及回弹性,实施例9-11中通过严格控制弹性增强剂、硅油及硅胶的比例使得移印胶头达到最佳的柔软度,同时具有较优异的回弹性。综上所述,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移印胶头具有较适中的邵氏硬度,同时又保持良好的回弹性,可达到较好的转印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