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文档序号:29615064发布日期:2022-04-13 11:1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1.本发明属于萜苷类化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背景技术:

2.瑶族经典用药黄红钻(wiang hongh nzunx,别名青竹藤、胆草、铜钗风)为木犀科植物厚叶素馨(jasminum pentaneurum hand.-mazz)的地上部分,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属于瑶药“十八钻”之一。黄红钻具有袪风通络,散瘀止痛,健脾消肿的功效,瑶族民间用于风湿痛、类风湿性关节、跌打损伤、胃痛、产后腹痛、虚弱浮肿。黄红钻疗效确切,但有关黄红钻化学成分等内容的国内外文献均报道较少,这与其在瑶族地区的广泛应用是不匹配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体来源于瑶药黄红钻。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式:
[0006][0007]
上述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系从瑶药黄红钻中提取分离而得。
[0008]
上述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黄红钻药材粉碎,使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状总提取物;将总提取物以硅胶拌样,经正相硅胶柱选用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合并流份;根据薄层色谱法检测引导,再由分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采用乙腈和水混合液进行分离获得。
[0009]
梯度洗脱分别使用体积比20∶1、15∶1、10∶1、5∶1、1∶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
[0010]
分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采用体积比为30∶70的乙腈和0.1%甲酸水混合液。
[0011]
上述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0012]
为充分发掘瑶药的价值,发明人从黄红钻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
34h40o17
,通用名称为10-(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酯)-环烯醚萜苷(10-(3,5-dimethoxy-4-hydroxy-benzoate)-ligustroside),它属于天然活性成分,而且易溶于甲醇和乙醇,具有良好的亲醇性。据此,发明人还建立了相应提取分离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试验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可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no的释放,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本发明为瑶药黄红钻及其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药用研究进行了有意探索,也为进一步开发相关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瑶药黄红钻中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研究
[0014]
(1)制备
[0015]
用粉碎机将黄红钻药材打成粉末,取干燥黄红钻药材粗粉3kg,置20l圆底烧瓶中,用70%甲醇(4
×
6l)回流提取4h,抽滤,合并滤液,在温度55℃减压回流,得到黄红钻提取物浸膏(180g)。
[0016]
取黄红钻浸膏150g,以硅胶(300目)按照1:1的比例进行拌样后上柱分离,用二氯甲烷-甲醇溶剂体系(20∶1,15∶1,10∶1,5∶1,1∶1,0∶1/v∶v)进行梯度洗脱,tlc点样进行合并,减压浓缩得到了6个流分(fr.1~6)。
[0017]
流分fr.1采用mci柱以甲醇-水(10%~100%)洗脱,得到fr.1.10%~100%,fr.1.70%(100mg)经分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采用体积比为30∶70的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得到目标化合物。
[0018]
(2)结构解析
[0019]
经波谱学分析,确定本发明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
[0020][0021]
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为:
[0022]
10-(3,5-dimethoxy-4-hydroxy-benzoate)-ligustroside:淡黄色固体;[α]25d:-165
°
(c0.1,meoh);1h(mdod3,600mhz)和
13
c(mdod3,150mhz)nmr数据见表1;hresims:m/
z 743.2160(calcd for c
34h40o17
+na 743.2163)。
[0023]
表1本发明目标化合物的1h(600mhz)和
13
c nmr(150mhz)数据
[0024]
[0025][0026]
(3)抗炎活性测试
[0027]
将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37℃,5%co2条件下培养。培养2-3天或者长至70-80%左右时进行传代,弃去培养瓶中旧培养基,加入新鲜培养基,拧紧盖子后轻拍培养瓶底部再用吸管反复吹打,将细胞吹匀后进行传代。实验所用细胞在第10-40代之间。
[0028]
取长至70%-80%的raw264.7细胞,拍打培养瓶背面,吹成单细胞悬液,加入含10%fbs dmem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1.4
×
105cell/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μl,37℃5%co2培养过夜。吸去上清,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加入100μl含1μg/ml lps和相应浓度药物的dmem培养基,37℃5%co2孵育32小时,培养结束后取上清50μl转至干净96孔板中,用试剂盒测按说明书操作测上清中no含量。540nm下用酶标仪测各孔吸光度(od)值,,每个样品的测试包括3个重复。
[0029]
表2细胞存活率及no抑制率
[0030][0031]
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目标化合物的no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在药物浓度达到50μmol/ml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no的释放,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且该化合物对细胞无毒性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式:2.权利要求1所述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系从瑶药黄红钻中提取分离而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红钻药材粉碎,使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状总提取物;将总提取物以硅胶拌样,经正相硅胶柱选用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合并流份;根据薄层色谱法检测引导,再由分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采用乙腈和水混合液进行分离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洗脱分别使用体积比20:1、15:1、10:1、5:1、1: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采用体积比为30∶70的乙腈和0.1%甲酸水混合液。6.权利要求1所述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2/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