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67202发布日期:2021-03-23 11:0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塑料的使用以及应用都十分广泛,工程塑料可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并且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电绝缘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可替代金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但价格较贵,产量较小。本发明中采用的工程塑料是聚碳酸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其熔点较高,也能耐低温,吸水性小,其耐冲击性、绝缘性和抗老化性均较好,还能耐受无机及有机稀酸等,其制品广泛应用在机械、电子电器工业、交通运输和纺织工业、医疗和生活日用品中。聚碳酸酯虽然有很好的韧度和力学性能,但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差,缺口敏感性高,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材料的损伤和材料不能广泛被应用。目前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单一材料,耐候性和抗菌性的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聚碳酸酯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聚碳酸酯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高混1: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季戊四醇,混合完全;

高混2:向高混机中继续加入磷酸氢锆、硬脂酸钡,混合完全;

高混3:继续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混合完全,

高混4: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紫外线剂;

成型: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重量比计,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醚:季戊四醇:磷酸氢锆: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35-40:20-25:15-20:8-11:6-7:2-5:4-7:7-8:2-3:4-6:3-6:1-2:3-4:1-3:2-5:3-4。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重量比计,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醚:季戊四醇:磷酸氢锆: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41:26:21:12:7:5:7:8:3:6:6:2:4:3:4:5。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4中耐热剂包括pp塑料耐热剂、abs耐热剂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4中抗紫外剂为苯甲酸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1、高混2、高混3、高混4中混合的方法为搅拌混匀,所述搅拌混匀搅拌的转速为30-60r/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1中混合时搅拌的转速为2h。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2中搅拌时的转速为4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3中混合搅拌的转速为2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成型中热压的条件为100mpa、300℃。

本发明生成的塑料有着较强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且表面对于全部的微生物种类或者较多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生长的作用,采用的原料均具有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都有着促进的效果,不同成分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效果,充分解决了聚碳酸酯工程塑料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差的缺点,最后,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的抗菌试验图像;

图2为实施例22的抗菌试验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35份、聚苯乙烯20份、聚氧乙烯醚15份、季戊四醇8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6份、硬脂酸钡2份、硬脂酸钙4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7份,纳米级二氧化钛2份,纳米级氧化银4份,聚六亚甲基双胍3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1份,抗紫外剂1份,促进剂1份,偶联剂2份,抗氧化剂3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实施例2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38份、聚苯乙烯23份、聚氧乙烯醚18份、季戊四醇10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6份、硬脂酸钡3份、硬脂酸钙5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7份,纳米级二氧化钛2份,纳米级氧化银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4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1份,抗紫外剂3份,促进剂1份,偶联剂2份,抗氧化剂3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实施例3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实施例4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5份、聚苯乙烯30份、聚氧乙烯醚23份、季戊四醇13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6份、硬脂酸钙9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8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2份,促进剂4份,偶联剂5份,抗氧化剂6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2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3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4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5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6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7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8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9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0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1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2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3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4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5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6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7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8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19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纳米级氧化银6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20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21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8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对照例22

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4和对照例1~22中制得的耐候性抗菌性的聚碳酸酯工程塑料的成品,将其制备为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26块工程塑料,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测试:将26块工程塑料进行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即在实验室利用老化箱模拟自然环境条件的某些重要因素,如阳光、温度、湿度、降雨等对试验样品进行的耐候性试验。该类方法通过人工模拟自然气候中的光、水、温度对试样产生作用而得到试验结果;并可通过强化自然气候中某一因素或几种因素的作用而缩短耐候性试验周期,从而获得加快试验进程的效果。由于试验条件可控,试验的重复性也得到了保证。实验室用老化箱的标准为老化十个小时等于一个月;将26块工程塑料进行抗菌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滴入或铺于样品上培养为24小时后,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营养温度、湿度、ph、时间等,最后用活板计数计算抗菌率。

表1实施例1~4和对照例1~22制得塑料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

根据表1可得,根据实施例1~4可得,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当投入制备过程中的原料的比例相较实施例3中的比例发生改变时,成品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均会发生变化,实施例3中的原料的比例:聚碳酸酯41份,聚苯乙烯26份,聚氧乙烯醚21份,季戊四醇12份,磷酸氢锆7份,硬脂酸钡5份,硬脂酸钙7份,壳聚糖8份,纳米级二氧化钛3份,纳米级氧化银6份,聚六亚甲基双胍6份,耐热剂2份,抗紫外剂4份,促进剂3份,偶联剂4份,抗氧化剂5份为本发明制备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的原料的最佳比例。

根据实施例3和对照例1~22所制备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的比较可得,当原料的种类发生替换或者缺少,制得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会出现下降,当缺失的原料的种类不止一种时,性能下降的幅度相较缺失单种原料幅度表现出较大的增长,实施例3中所采用的原料对于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成品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均存在着促进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不含强酸强碱且无毒无害,生产过程中无有毒有害产物或者有毒有害副产物的生成,生成的塑料有着较强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且表面对于全部的微生物种类或者较多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生长的作用,采用的原料均具有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都有着促进的效果,不同成分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效果,充分解决了聚碳酸酯工程塑料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差的缺点,最后,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