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59677发布日期:2021-04-13 22:55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san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an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san树脂是苯乙烯

丙烯腈的共聚物,为非晶态无色或微黄热塑性塑料,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候性、耐热性、耐油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能。san树脂能耐汽油、煤油、芳香烃等非极性物质,耐水、酸、碱、洗涤剂和卤化烃类溶剂,被广泛用于制作耐油、耐热、耐化学药品的工业制品,以及仪表板、仪表框、罩壳、电池盒、接线盒、多种开关及按钮等。
3.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电子、家电(包括家庭卫生,厨房炊具)等领域的进步,对san树脂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提高san的分子量可以增加树脂的力学性能,但与此同时其流动性即熔融指数会急剧降低,这样会导致其加工困难。目前主流的san树脂重均分子量在20万以内,例如lg牌号80hf的san树脂,其重均分子量在16~18万,熔融指数(220℃/10kg)在32~34g/10min。为了提高san树脂的性能,专利cn 102336857 a通过提高san的腈含量来提高san树脂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和耐温性等,同时更窄的分子量分布对制品的透明性、色泽和力学性能有利,但是高腈含量和窄分子量分布使得san流动性降低,不利于其加工,其丙烯腈含量>32%,熔融指数小于6g/10min。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san树脂,该san树脂在具有高分子量时,同时具有高流动性。
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san树脂的制备方法。
6.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san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悬浮聚合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8.s1.将苯乙烯单体、丙烯腈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排出体系空气,升温至60~7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10~50min;
9.s2.将分散稳定剂、电解质溶解后,将该溶液加入s1.反应后的体系中,在60~70℃继续反应3~10h,然后升温至75℃反应1~5h,然后升温至80~90℃反应1~3h;
10.s3.对s2.得到的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san树脂。
11.通过上述分阶段聚合的方法,在s1.中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合成分子量较低的san,而后续阶段加入分散稳定剂,将分子量较低的san在体系中分散,同时继续进行反应获得分子量较高的san,使得最终的san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宽,呈现大小双峰分布,大分子量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小分子量保持树脂的高流动性,使得所制备的san树脂在高分子量下仍然具有高流动性。
12.优选地,s1.中,所述链转移剂为碳原子数优选为5~14的硫醇。更优选为正十二硫醇。
13.优选地,s1.中,所述引发剂优选为油溶性引发剂。
14.优选地,s1.中,所述排出体系空气为通入惰性气体排出体系空气。所述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
15.更优选地,s1.中,所述引发剂更优选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
‑2‑
乙基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基酯、过氧化双(3,5,5

三甲基乙酰)、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酯中的至少一种。
16.更优选地,考虑到s1.及s2.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进行,优选s1.中,选用的引发剂在s1.及s2.中均能起较好的引发作用。因此,s1.中,更优选在60~70℃及80~90℃具有分解温度的引发剂的组合物。
17.优选地,s2.中,所述分散稳定剂优选为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明胶、羟甲基纤维素或羟基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18.优选地,s2.中,所述电解质为可溶性无机盐。
19.优选地,s2.中,所述电解质为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或亚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20.优选地,丙烯腈单体与苯乙烯单体的质量比优选为2~3:8~7。更优选地,丙烯腈单体与苯乙烯单体的质量比更优选为2.3~2.5:7.7~7.5。即san中,丙烯腈的含量更优选为23~25%,控制在这个范围下,能够好地促进丙烯腈与苯乙烯共聚,避免丙烯腈的均聚反应发生。
21.优选地,s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30~60min。
22.优选地,s1.中,优选在65~68℃下进行反应。
23.优选地,s2.中,将分散稳定剂、电解质溶解后,将该溶液加入s1.反应后的体系中,在与s1.相同的温度下反应3~10h。
24.优选地,s3.中,所述后处理包括将s2.所得产物进行过滤、离心、干燥。
25.一种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san树脂,所述san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00~500,000时,在220℃,10kg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30~35g/10min。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7.本发明通过对san制备方法的改进,具体地提供一种分阶段聚合的方法,使得合成的san树脂分子量分布宽,呈现大小双峰分布,大分子量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小分子量保持树脂的高流动性,该树脂在重均分子量为400,000~500,000时,在220℃,10kg条件下,熔融指数仍高达30~35g/10min。
附图说明
28.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san的分子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用原料、试剂及溶剂,均为商业购买未经任何处理。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关于本说明书中“份”、“%”,除非特别说明,分别表示“质量份”、“质量%”。
30.本发明中各物性的测试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31.(1)分子量测试
32.分子量采用gb/t 21863

2008《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用四氢呋喃做淋洗液》的标准进行测试。
33.(2)熔融指数测试
34.熔融指数测试按iso 1133《塑料
‑‑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
35.(3)分子量分布系数
36.分子量分布系数用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值mw/mn来表征,数值越大则分子量分布越宽,数值越小则分子量分布越窄。
37.实施例1
38.s1.在带有温度计,通氮气管,回流装置和搅拌装置的1000ml烧瓶中,加入苯乙烯单体76.5g、丙烯腈单体23.5g、正十二硫醇0.5g、偶氮二异丁腈0.5g、过氧化苯甲酰0.2g、去离子水150g混合,搅拌,通入氮气10min以排出体系空气,升温至65~68℃进行反应,反应时间20min;
39.s2.将聚丙烯酸钠0.75g、硫酸钠0.5g,加水50g溶解后,将该溶液加入s1.反应后的体系中,在65℃继续反应3h,然后升温至70℃反应2h,然后升温至85℃反应1h,得到产物;
40.s3.对s2.得到的产物用滤袋过滤,干燥,,得到颗粒状san树脂。
41.本实施例的san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合成的san树脂分子量分布宽,呈现大小双峰分布。图1对应的数据如表1所示:
42.表1
43.#数均mn重均mwz均mzz+1黏均mvmw/mnmv/mnmz/mw固有黏性%总计525645535111955386338886609.3595303.73514110013723478861902033256339348102.3800102.29438156.732722472347961687618258101.9399501.43369143.2673
44.实施例2
45.与实施例1相同,仅s1.的反应时间由20min,增加到30min。
46.实施例3
47.与实施例1相同,仅s1.的反应时间由20min,增加到40min。
48.对比例1
49.在带有温度计,通氮气管,回流装置和搅拌装置的1000ml烧瓶中,加入苯乙烯76.5g、丙烯腈23.5g、偶氮二异丁腈0.5g、过氧化苯甲酰0.2g、正十二硫醇0.5g混合搅拌溶解。取聚丙烯酸钠0.75g、硫酸钠0.5g,加水200g溶解以后,加入烧瓶中通氮气排出体系空气,搅拌,升温至65~68℃反应3~5h,升温至70℃反应2h,升温至85℃反应1h。
50.反应结束,将产物用滤袋过滤,干燥,得到颗粒状san树脂。
51.对比例2
52.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san树脂
53.在带有温度计,通氮气管,回流装置和搅拌装置的1000ml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210g、二苯氧基磺酸盐3.9g、过硫酸钾0.78g搅拌溶解,通氮气排出体系空气,升温至70℃。
54.丙烯腈61.1g、苯乙烯198.9g、正十二硫醇0.9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g、去离子水173g搅拌预乳化,制备单体预乳化液。
55.将单体预乳化液一次性加71g至烧瓶中,70℃保温,引发放热以后在70℃滴加剩余的单体预乳化液,滴加3h,保温1.5h,制得san乳液。
56.将合成的san乳液在210℃喷雾干燥,制得的粉体材料即为san树脂。
57.对比例3
58.与实施例1相同,仅s1.的反应时间由20min,增加到60min。在s1.中,出现大量粘结成分,且体系中有大量未反应完的单体,无法分散成小颗粒,无法进行下一步反应。
59.将实施例1~3,对比例1~3,以及市售优质san,lg 80hf做分子量和熔融指数对比,结果见表1。
60.表1
[0061][0062]
从表1可知,实施例1~3虽然重均分子量都很高,但是分子量分布系数大于9,说明分子量分布宽,这样熔融指数相应的比对比例1要高(对比例1悬浮法一步合成,分子量也高,但是分子量分布相对要窄)。从实施例3和对比例2、80hf可知,当分子量分布窄时,需要较低的重均分子量才能达到高的熔融指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