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13574发布日期:2021-07-23 21: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保藏号为cicc23812的牛樟芝菌生产种子以1-10%接种量接种到含有碳源和氮源的无菌液体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25-33℃,湿度40-80%的恒温摇床上以转速80-150rpm培养5-10天,得到活化种液;

b.将步骤a的牛樟芝菌活化种子液接种到含有碳源和氮源的无菌液体种子培养基的一级发酵罐内,在温度25-33℃,搅拌转速50-200rpm,通气量1:0.1~1:1条件下培养5-10天,得到一级种液;

c.将步骤b的牛樟芝菌活化一级种液以5-20%接种量接种到含有碳源和氮源的无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内,在温度25-33℃,搅拌转速50-200rpm,通气量1:0.1-1:1条件下培养10-20天,发酵过程中采用流加含有碳源和氮源的补料培养基的方式来提高菌丝密度,即可获得菌密度不低于400g/l的牛樟芝菌发酵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和步骤b中的无菌液体种子培养基为:包括碳源10-50g/l,氮源5-30g/l,磷酸氢二钾0.5-2.0g/l,七水合硫酸镁0.1-1.0g/l,并调整ph5.0-8.0,在121℃灭菌30分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的无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为:包括碳源10-50g/l,氮源5-30g/l,磷酸氢二钾0.5-2.0g/l,七水合硫酸镁0.1-1.0g/l,七水合硫酸亚铁0.1-0.4g/l,并调整ph5.0-8.0,在121℃灭菌3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的补料发酵培养基为:包括碳源100-500g/l,氮源50-300g/l,并调整ph5.0-8.0,在121℃灭菌30分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步骤b和步骤c中,碳源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麦芽糊精、淀粉、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配;氮源为酵母粉、蛋白胨、牛肉膏、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硫酸铵、氯化铵、磷酸铵、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液体种子培养基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ph为6.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牛樟芝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牛樟芝菌在培养过程中的最佳通气量为1:0.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最终获得的牛樟芝菌发酵液的菌密度不低于400g/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制备活化种液。按照前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各组分的配比准确称取各组分,葡萄糖10g/l,酵母粉5g/l,硫酸铵5g/l,磷酸氢二钾0.5g/l,七水合硫酸镁0.1g/l,并调整ph5.5,在121℃灭菌30分钟。将保藏号为cicc23812的牛樟芝菌生产种子以1%接种量接种到上述体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26℃,湿度40%的恒温摇床上以转速80rpm培养10天,得到活化种液;

b.制备一级种液。按照权利要求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中各组分的配比准确称取各组分,葡萄糖10g/l,酵母粉5g/l,硫酸铵5g/l,磷酸氢二钾0.5g/l,七水合硫酸镁0.1g/l,并调整ph5.5,在121℃灭菌30分钟。将步骤a的牛樟芝菌活化种液接种到上述液体种子培养基的一级发酵罐内,在温度26℃,搅拌转速50rpm,通气量1:0.1条件下培养10天,得到一级种液;如图1所示。

c.牛樟芝菌发酵。按照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的配比准确称取各组分,葡萄糖10g/l,酵母粉5g/l,硫酸铵5g/l,磷酸氢二钾0.5g/l,七水合硫酸镁0.1g/l,七水合硫酸亚铁0.1g/l,并调整ph5.5,在121℃灭菌30分钟。将步骤b的牛樟芝菌活化一级种液以5%接种量接种到上述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内,在温度26℃,搅拌转速50rpm,通气量1:0.1条件下培养20天,发酵过程中采用流加含有葡萄糖500g/l和蛋白胨300g/l的补料培养基的方式来提高菌丝密度,即可获得菌密度不低于400g/l的牛樟芝菌发酵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牛樟芝菌高密度发酵方法。该牛樟芝菌株保藏在为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ICC 23812。牛樟芝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依次采用摇瓶进行孢子活化,将活化好的摇瓶种液接入一级发酵罐进行扩培制备一级种子,将一级种子移入二级发酵罐进行发酵生产,发酵过程中采用流加补料以提高发酵液菌丝密度,发酵10天菌密度可达400g/L。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固态培养基、周期长、杂菌率高、产品质量不易得到控制等问题。具有发酵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伯雅;何立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大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刘伯雅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