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6183发布日期:2022-05-11 14:1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病毒检测过程中,常在病毒溶液(处理后的生物样本或者环境样本)中添加适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病毒溶液中的一部分物质沉淀,然后将病毒溶液倒入存放有硅藻颗粒的筒体内进行过滤和病毒吸附,当筒体内的过滤结构下液不畅时容易发生病毒溶液溢出随意流淌的情况,导致筒体表面等部位被大面积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当筒体内的过滤结构下液不畅时容易发生病毒溶液溢出随意流淌的情况,导致筒体表面等部位被大面积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对从筒体内溢出的病毒溶液进行引流,防溢出的病毒溶液随意流淌,减少病毒溶液的污染范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存放硅藻颗粒的筒体,所述筒体上端为开口状,所述筒体上端搭接有可拆卸的筒状过滤套,所述过滤套内底部安装有用于过滤病毒溶液的过滤网,所述筒体下端外表面安装有排液阀,所述筒体上端外表面套设有与筒体固定连接的遮挡圈,所述遮挡圈下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竖向布置的引排管,所述引排管下端延伸至用于收集溢出病毒溶液的底盒内,所述底盒设置在筒体正下方,所述底盒内中部位置安装有用于支撑筒体的托盘,所述筒体下端安插在托盘内。
5.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下表面的边缘处呈环形等距安装有三个支杆,所述支杆下端固定在底盒内底部。
6.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内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内径与筒体外径相同。
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套上端固定连接有圈状的搭接边,所述搭接边搭接在筒体上端。
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支撑边框内,所述支撑边框为圈状结构,所述支撑边框固定在过滤套内下部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底盒外表面上部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设有横向布置的储液筒,所述储液筒靠近通孔的一端为开口状并与底盒螺纹连接,所述储液筒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背离通孔的一面安装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延伸至储液筒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圆盘头。
10.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筒开口端外表面加工有外螺纹,所述储液筒加工外螺纹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底盒固定连接且螺纹套与通孔同心布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当过滤网出现下液不畅情况时,过滤套内的部分溶液从过滤套内溢出后,溢出的病毒溶液流至遮挡圈内,随后病毒溶液通过遮挡圈上的两个引排管流至底盒内,实现集中收集溢出的病毒溶液,防溢出的病毒溶液随意流淌,减少病毒溶液的污染范围。
13.2、当底盒内的病毒溶液未被及时转移而即将溢出时,利用抽拉杆带动活塞,使活塞在储液筒内向远离通孔的一侧移动,进而底盒内的部分病毒溶液通过通孔流入储液筒内,实现增加储存病毒溶液容积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中活塞、抽拉杆和储液筒的装配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中橡胶套与托盘的装配示意图;
18.图中:1-筒体、2-支撑边框、3-过滤网、4-过滤套、5-搭接边、6-遮挡圈、7-引排管、8-圆盘头、9-抽拉杆、10-储液筒、11-通孔、12-托盘、13-支杆、14-底盒、15-排液阀、16-螺纹套、17-活塞、18-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阴离子吸附病毒的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存放硅藻颗粒的筒体1,筒体1上端为开口状,筒体1上端搭接有可拆卸的筒状过滤套4,过滤套4上端固定连接有圈状的搭接边5,搭接边5搭接在筒体1上端,将过滤套4置于筒体1内时,搭接边5搭接在筒体1上端,完成过滤套4与筒体1的组装,过滤套4内底部安装有用于过滤病毒溶液的过滤网3,过滤网3固定在支撑边框2内,支撑边框2为圈状结构,支撑边框2固定在过滤套4内下部位置,支撑边框2起到支撑过滤网3的作用,便于过滤网3与过滤套4的连接。
21.参阅图1,筒体1下端外表面安装有排液阀15,将经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病毒溶液加入到过滤套4内,过滤网3将病毒溶液中的沉淀物过滤在过滤网3上侧,然后被过滤后的病毒溶液流至筒体1内下部并与硅藻颗粒接触,硅藻颗粒起到吸附病毒的作用,打开排液阀15后,便于排出筒体1内的溶液。
22.参阅图1,筒体1上端外表面套设有与筒体1固定连接的遮挡圈6,遮挡圈6下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竖向布置的引排管7,引排管7下端延伸至用于收集溢出病毒溶液的底盒14内,底盒14设置在筒体1正下方,底盒14内中部位置安装有用于支撑筒体1的托盘12,筒体1下端安插在托盘12内,托盘12下表面的边缘处呈环形等距安装有三个支杆13,支杆13下端固定在底盒14内底部,支杆13起到支撑托盘12的作用,当过滤网3出现下液不畅情况时,过滤套4内的部分溶液从过滤套4内溢出后,溢出的病毒溶液流至遮挡圈6内,随后病毒溶液通
过遮挡圈6上的两个引排管7流至底盒14内,实现集中收集溢出的病毒溶液,防溢出的病毒溶液随意流淌,减少病毒溶液的污染范围。
23.参阅图3,托盘12内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橡胶套18,橡胶套18内径与筒体1外径相同,将筒体1安插在托盘12内时,橡胶套18包裹在筒体1上,从而增加筒体1与托盘12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筒体1放置的稳定性。
24.参阅图1和图2,底盒14外表面上部位置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外侧设有横向布置的储液筒10,储液筒10靠近通孔11的一端为开口状并与底盒14螺纹连接,储液筒10内滑动安装有活塞17,活塞17背离通孔11的一面安装有抽拉杆9,抽拉杆9远离活塞17的一端延伸至储液筒10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圆盘头8,当底盒14内的病毒溶液未被及时转移而即将溢出时,利用抽拉杆9带动活塞17,使活塞17在储液筒10内向远离通孔11的一侧移动,进而底盒14内的部分病毒溶液通过通孔11流入储液筒10内,实现增加储存病毒溶液容积的目的。
25.参阅图2,储液筒10开口端外表面加工有外螺纹,储液筒10加工外螺纹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6,螺纹套16与底盒14固定连接且螺纹套16与通孔11同心布置,将储液筒10加工外螺纹的一端拧入螺纹套16内,实现储液筒10与底盒14的便捷拆装。
26.具体实施方式:当过滤网3出现下液不畅情况时,过滤套4内的部分溶液从过滤套4内溢出后,溢出的病毒溶液流至遮挡圈6内,随后病毒溶液通过遮挡圈6上的两个引排管7流至底盒14内,实现集中收集溢出的病毒溶液,防溢出的病毒溶液随意流淌,减少病毒溶液的污染范围。
27.当底盒14内的病毒溶液未被及时转移而即将溢出时,利用抽拉杆9带动活塞17,使活塞17在储液筒10内向远离通孔11的一侧移动,进而底盒14内的部分病毒溶液通过通孔11流入储液筒10内,实现增加储存病毒溶液容积的目的。
28.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