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13208发布日期:2023-03-10 22:1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到发酵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加入水、食盐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制作历史,酱油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发酵,发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酱油成品的口感和风味。
3.传统酱油酿造方法中,多用陶土罐作为发酵容器进行发酵,这种陶制罐子在烧制过程中,所含的有机物会被烧掉,其他气体成分也会被排除,还能够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网状微小孔隙,这种条件有利于微生物循环和生长,而且陶罐本身含有很多微量矿物元素,可以增加酱油中更多更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利于激发酱油原材料形成独特的风味,但是这种陶制的罐子易碎容易损坏,处理不当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单纯的采用陶罐进行酿制,发酵的周期较长。因此现代工业中通常使用不锈钢发酵罐进行发酵,较高的强度和耐用性能,适合工厂化生产,配合电动化的搅拌、通气和温控,能够加快酱油发酵的时间,但是大量机械化工具和金属制品的直接接触使用,也失去了传统酱油的风味,这种金属制品基本只能够体现出容器本身容纳的特性,酱油原材料与不锈钢等金属制品接触后没有亲原料、助发酵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包括陶制内罐和金属外罐,所述金属外罐与所述陶制内罐之间设有隔热层,以及绕所述陶制内罐外壁设置的加热组件;所述陶制内罐的下方嵌设有若干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无机非金属支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支管,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分别伸入所述陶制内罐中并连接有喷气件,所述金属支管穿过所述隔热层和所述金属外罐与外部的进气管件连接,所述进气管件连接有气泵,通过所述气泵将气体沿所述进气管件、所述金属支管、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和所述喷气件通入所述陶制内罐中;
7.所述金属外罐的上方还设有封闭所述陶制内罐的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上设有非金属密封塞或者出气格栅;所述罐盖的内侧还吊设有若干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陶制内罐内的环境;所述金属外罐外还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所述气泵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8.本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将陶制内罐和金属外罐复合制作在一起,既能够保持陶制容器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形成风味的优势,也能够使其具有较好的强度、稳定性和使用寿
命,并具有工业化生产操作的可行性,将传统与现代工业进行结合,更能够发挥出酱油酿造的特色。
9.所述陶制内罐和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的设置,能够让容纳酱油原料的空间内无金属制品,酱油原料不与金属制品长期接触;对于酱油发酵来说,利用陶制容器进行发酵更贴近自然发酵,能更加凸显发酵形成的香气和风味。
10.所述金属外罐的设置能够保护所述陶制内罐,保持较好的外在强度,所述隔热层的设置,能够形成保温层,以维持所述陶制内罐中的温度,减少加热频次和时间,所述加热组件在温度调控时可以使用,在加料初期以快速提升所述陶瓷内罐的温度。
11.在所述陶制内罐烧制成型的过程中预设所述连接套管,避免了后期在陶制内罐上打孔,以免造成陶体开裂或者破损;而且所述连接套管的设置方便螺纹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管件,既能够在内侧连接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也能够在外侧连接所述金属支管,所述金属支管能够穿出所述金属外罐并连接进气管件,方便同时向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中通入气体,通入的气体能够从所述喷气件中喷出。通入的气体可以是无菌的空气或者氮气。
12.通过所述气泵、所述进气管件、所述金属支管、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和所述喷气件的配合设置,一方面能够向发酵料中通入气体,新的气体进入、发酵产生的废气排出,并补充有益气体,营造较好的发酵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周向排布的喷气件,能够将高速气体喷入原料内,在气体上行的过程中,扰动甚至搅拌发酵料,促使酱料流动,对酱料有翻料效果,有利于发酵的均衡性,同时有利于气体溶解分散和热量交换,避免局部酱料堆积而产生的温度不均匀现象,从整体上保证发酵的质量。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在罐体内设置搅拌装置和复杂的传动驱动装置,既有利于酱油风味的生成,也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设备成本。
13.进一步的,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和所述金属支管的端部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中并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套管位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和所述金属支管之间还设有单向阀。
14.通过设置内外螺纹,便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和所述金属支管的装卸,使其能够在后期维护中进行更换;所述密封圈的设置能够确保连接处的气密性,设置所述单向阀(或者止回阀),能够避免发酵料回流。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管预制在所述陶制内罐上,所述陶制内罐为陶土罐,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为陶土管或者钢化玻璃管,所述金属支管为食品级不锈钢管或者铝管。
16.若采用陶土管,则可以与陶制内罐一体成型制作,在陶土管处预埋所述连接套管即可;采用钢化玻璃管,便于拆装,能够方便进行后期维护。所述金属支管在穿过所述金属外罐时可以通过管支撑件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以提升所述金属支管的稳定性,并将受力集中在金属外罐上,减少连接套管和陶制内罐处的受力。
17.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罐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下方设有若干支腿,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罐盖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包括外盘和内盘,所述外盘与所述罐盖的法兰边螺栓连接,所述内盘的内周抵接所述陶制内罐的外周,从而能够在所述陶制内罐和所述金属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容纳空间;所述金属壳体的内周通过安装杆连接有多圈环形箍(内周设置橡胶圈),所述环形箍用于固定所述陶制内罐以使所述陶制内罐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存在设置所述隔热层的间隙;所述安装杆和所述环形箍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连接安装所述加热组件。
18.所述安装杆和所述环形箍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所述陶制内罐,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还方便连接和安装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通常为成品的加热板或者加热套;所述陶制内罐的底部直接设置在金属壳体内底部,之间填充有环保型隔热保温材料进行支撑,能够全方位的进行隔热;隔热的目前是避免外部低温环境影响到内部发酵温度,通常发酵温度在20-45度之间,不同时期的温度范围不一样,当处于室温以上的发酵温度时可以利用所述隔热层进行隔温,避免热量流失,达到较长时间的保温作用,减少加热组件的持续使用,同时所述陶制内罐本身也具备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如果要进行降温,通过通气可以有效的降温。
19.进一步的,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为中心对称设置的8~16个,所述喷气件为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连为一体的弯曲斜管,所述喷气件的喷口所在平面的中轴线与竖向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若干所述喷气件的喷口槽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布置;所述进气管件为环绕所述金属外罐外周设置的外环管,所述外环管为金属管且内环周设有若干径向短管,所述径向短管与所述金属支管一一对应并通过旋转管接头连接,所述外环管上至少一处连接所述进气软管。
20.进一步的,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为中心对称设置的3~5个,所述喷气件为内环管,所述内环管分别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连接,所述内环管的内环之间还设有若干连通的径向支管,所述内环管和所述径向支管上分布有若干喷口;所述进气管件分别通过管接头连接所述金属支管。
21.进一步的,所述罐盖的内侧设有内衬,所述罐盖在盖合时,所述内衬卡合在所述陶制内罐的开口处,所述内衬的中部为喇叭口状并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内衬的下方通过若干支座连接有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
22.所述内衬的材质与所述陶制内罐材质基本相同,在所述出气通道的下方设置喇叭口状,有利于气体向中部汇集排出。气体传感器可以是气体浓度传感器或者是能够检测出不同类别气体的传感器。
23.进一步的,所述非金属密封塞为玻璃塞,所述玻璃塞与所述罐盖螺纹连接或者卡合连接或者通过外部锁扣固定连接,并在配合端面上设有垫圈,所述玻璃塞的外端部还覆盖有遮光罩。
24.使用所述玻璃塞作为密封塞时,在起到密封作用时,还便于人员观察内部发酵情况,也可以导入阳光或者灯光,促使发酵,在不需要光线时,可以通过所述遮光罩进行遮盖,形成全封闭无光的发酵环境。
25.进一步的,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1)工厂预制所述金属外罐、陶制内罐和罐盖,预制所述陶制内罐时将所述连接套管预埋在陶土中再烧结成型,所述金属外罐对应所述连接套管处分别开孔;
27.(2)在所述金属外罐内的安装杆和环形箍处安装所述加热组件,将隔热材料覆盖在所述金属外罐的内周形成所述隔热层,并在开孔处预留通道;
28.(3)制作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与所述喷气件,在所述陶制内罐内分别将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与所述连接套管连接,再将所述陶制内罐完全套入所述金属外罐中并使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预留通道对应;若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与所述陶制内罐为同材质,则在制作
所述陶制内罐时一同烧制出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
29.(4)准备金属支管和进气管件,将所述金属支管分别插入所述开孔和所述预留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套管拧紧,再在所述金属支管外连接所述进气管件;
30.(5)预制所述罐盖时,在所述罐盖的内衬处设置若干支座,将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座上,并将传感器的线从走线通道中引出;将所述罐盖盖设在所述金属外罐和陶制内罐上并通过若干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罐盖的出气通道上拧入所述非金属密封塞。
31.进一步的,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将装配好的所述陶制内罐清洗干净,打开所述非金属密封塞,将酱醪和酱醅灌入所述陶制内罐中,然后盖上所述非金属密封塞;打开所述加热组件调节陶制内罐的温度,根据发酵初期和发酵后期的温度差异分别控制温度区间,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处于所述温度区间内则停止所述加热组件,进行保温即可;在发酵初期进行间歇性通气,打开所述非金属密封塞,通入气体形成搅拌或者翻滚,在整个发酵周期内若监测到陶制内罐中气体压力异常时,则利用所述气泵通入无菌空气或者打开所述金属密封塞进行调节;对于厌氧发酵来说,若检测到氧气浓度偏高时,也可以通入氮气或者惰性气体进行气氛调节,营造无氧发酵环境。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将陶制内罐和金属外罐复合制作在一起,既能够保持陶制容器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形成风味的优势,也能够使其具有较好的强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并具有工业化生产操作的可行性,将传统与现代工业进行结合,更能够发挥出酱油酿造的特色;2、所述陶制内罐和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的设置,能够让酱油原料不与金属制品长期接触,对于酱油发酵来说,利用陶制容器进行发酵更贴近自然发酵,能更加凸显发酵形成的香气和风味;3、在所述陶制内罐中预设所述连接套管,避免了后期在陶制内罐上打孔,以免造成陶体开裂或者破损,而且所述连接套管的设置方便螺纹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管件;4、通气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向发酵料中引入新的气体,补充有益气体,排出发酵产生的废气,营造较好的发酵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周向排布的喷气件,能够在气体上行的过程中,扰动甚至搅拌发酵料,促使酱料流动,对酱料有翻料效果,有利于发酵的均衡性,同时有利于气体溶解分散和热量交换,避免局部酱料堆积而产生的温度不均匀现象,从整体上保证发酵的质量;5、所述安装杆和所述环形箍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所述陶制内罐并形成容纳隔热材料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还方便连接和安装所述加热组件;6、本复合发酵罐通过工厂预制,能够批量制作,而且易于组装和使用,使用过程中也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金属外罐框架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金属外罐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无机非金属支管和喷气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喷口的朝向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喷气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陶制内罐;2、金属外罐;3、隔热层;4、加热组件;5、连接套管;6、无机非金属支管;7、金属支管;8、弯曲斜管;9、喷口;10、旋转管接头;11、外环管;1101、径向短管;12、进气软管;13、气泵;14、控制柜;15、单向阀;16、罐盖;17、内衬;18、出气通道;19、非金属密封塞;20、法兰盘;2001、外盘;2002、内盘;21、安装杆;22、环形箍;23、内环管;24、径向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4.实施例一:
45.如图1~图3所示,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包括陶制内罐1和金属外罐2,所述金属外罐2与所述陶制内罐1之间设有隔热层3,以及绕所述陶制内罐1外壁设置的加热组件4;所述陶制内罐1的下方嵌设有若干连接套管5,所述连接套管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无机非金属支管6、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支管7,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分别伸入所述陶制内罐1中并连接有喷气件,所述金属支管7穿过所述隔热层3和所述金属外罐2与外部的进气管件连接,所述进气管件通过进气软管12连接至气泵13,通过所述气泵13将气体沿所述进气管件、所述金属支管7、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和所述喷气件通入所述陶制内罐1中;
46.所述金属外罐2的上方还设有封闭所述陶制内罐1的罐盖16,所述罐盖16上设有出气通道18,所述出气通道18上设有非金属密封塞19或者出气格栅;所述罐盖16的内侧还吊设有若干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陶制内罐1内的环境;所述金属外罐2外还设有控制柜14,所述控制柜14内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4、所述气泵13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47.本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将陶制内罐1和金属外罐2复合制作在一起,既能够保持陶制容器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形成风味的优势,也能够使其具有较好的强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并具有工业化生产操作的可行性,将传统与现代工业进行结合,更能够发挥出酱油酿造的特色。
48.所述陶制内罐1和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的设置,能够让容纳酱油原料的空间内无金属制品,酱油原料不与金属制品长期接触;对于酱油发酵来说,利用陶制容器进行发酵更贴近自然发酵,能更加凸显发酵形成的香气和风味。
49.所述金属外罐2的设置能够保护所述陶制内罐1,保持较好的外在强度,所述隔热层3的设置,能够形成保温层,以维持所述陶制内罐中的温度,减少加热频次和时间,所述加热组件4在温度调控时可以使用,在加料初期以快速提升所述陶瓷内罐的温度。
50.在所述陶制内罐1中预设所述连接套管5,避免了后期在陶制内罐1上打孔,以免造成陶体开裂或者破损;而且所述连接套管5的设置方便螺纹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管件,既能
够在内侧连接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也能够在外侧连接所述金属支管7,所述金属支管7能够穿出所述金属外罐2并连接进气管件,方便同时向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中通入气体,通入的气体能够从所述喷气件中喷出。通入的气体可以是无菌的空气或者氮气。
51.通过所述气泵13、所述进气管件、所述金属支管7、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和所述喷气件的配合设置,一方面能够向发酵料中通入气体,新的气体进入、发酵产生的废气排出,并补充有益气体,营造较好的发酵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周向排布的喷气件,能够将高速气体喷入原料内,在气体上行的过程中,扰动甚至搅拌发酵料,促使酱料流动,对酱料有翻料效果,有利于发酵的均衡性,同时有利于气体溶解分散和热量交换,避免局部酱料堆积而产生的温度不均匀现象,从整体上保证发酵的质量。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在罐体内设置搅拌装置和复杂的传动驱动装置,既有利于酱油风味的生成,也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设备成本。
52.所述罐盖16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密封性能,在清洗和维护的过程中能够完全开启,以便进行相应的清理维护操作;设置的出气通道18,用于排气和降温,同时也可以作为观察口使用,所述非金属密封塞19的设置便于启闭所述出气通道18。所述出气格栅能够在取下所述非金属密封塞19时使用,以免杂物落入罐内,在通气调节过程中可以使用所述出气格栅。
53.所述控制柜14上还可以设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按钮、控制面板等,以便实时显示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并能够执行相应的加热、通气、搅拌等的操作,使得传统的陶制发酵罐也具有智能化控制的特点。
54.进一步的,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和所述金属支管7的端部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管5中并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套管5位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和所述金属支管7之间还设有单向阀15。
55.通过设置内外螺纹,便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和所述金属支管7的装卸,使其能够在后期维护中进行更换;所述密封圈的设置能够确保连接处的气密性,设置所述单向阀15,能够避免发酵料回流。
5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管5预制在所述陶制内罐1上,所述陶制内罐1为陶土罐,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为钢化玻璃管,所述金属支管为食品级不锈钢管或者铝管。
57.采用钢化玻璃管,便于拆装,能够方便进行后期维护。所述金属支管7在穿过所述金属外罐2时可以通过管支撑件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以提升所述金属支管7的稳定性,并将受力集中在金属外罐2上,减少连接套管5和陶制内罐1处的受力。
58.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金属外罐2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下方设有若干支腿,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罐盖的法兰盘20,所述法兰盘20包括外盘2001和内盘2002,所述外盘2001与所述罐盖16的法兰边螺栓连接,所述内盘2002的内周抵接所述陶制内罐1的外周,从而能够在所述陶制内罐1和所述金属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容纳空间;所述金属壳体的内周通过安装杆21连接有多圈环形箍22,所述环形箍22的内周设置橡胶圈,以便调整箍紧间隙,也能够防止夹伤陶罐,所述环形箍22用于固定所述陶制内罐1以使所述陶制内罐1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存在设置所述隔热层3的间隙;所述安装杆21和所述环形箍22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连接安装所述加热组件4。
59.所述安装杆21和所述环形箍2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所述陶制内罐1,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还方便连接和安装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
件4为成品的加热套;所述陶制内罐1的底部直接设置在金属壳体内底部,之间设有隔热垫块配合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进行支撑,能够全方位的进行隔热;隔热的目前是避免外部低温环境影响到内部发酵温度,通常发酵温度在20-45度之间,不同时期的温度范围不一样,当处于室温以上的发酵温度时可以利用所述隔热层进行隔温,避免热量流失,达到较长时间的保温作用,减少加热组件的持续使用,同时所述陶制内罐本身也具备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如果要进行降温,通过通气可以有效的降温。
60.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为中心对称设置的8个,所述喷气件为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连为一体的弯曲斜管8,所述弯曲斜管8的喷口9所在平面的中轴线与竖向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若干所述弯曲斜管8的喷口9槽顺时针方向依次布置;采取这样的设置能够让喷口9的中轴线与若干所述喷口9的中心点围成的圆相切,这样能够让气体从切线方向(斜上的角度)喷出,多个所述喷气点就能够形成的气流作用力,促使所述陶制内罐内的酱料转动,形成类似于搅拌的作用,从而能够均匀化酱料。
61.所述进气管件为环绕所述金属外罐2外周设置的外环管11,所述外环管11为金属管且内环周设有若干径向短管1101,所述径向短管1101与所述金属支管7一一对应并通过旋转管接头10连接,所述外环管11上至少一处连接进气软管12。
62.通过所述外环管的设置,能够形成环形的气道,同时为多根所述金属支管7供气;所述旋转管接头10的设置便于连接所述径向短管1101,而不用改变和拧动所述金属支管7的位置进行连接。
63.进一步的,所述罐盖16的内侧设有内衬17,所述罐盖16在盖合时,所述内衬17卡合在所述陶制内罐1的开口处,所述内衬17的中部为喇叭口状并与所述出气通道18连通;所述内衬17的下方通过若干支座连接有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
64.所述内衬17的材质与所述陶制内罐材质基本相同,在所述出气通道18的下方设置喇叭口状,有利于气体向中部汇集排出。多种传感器设置在该处能够很好的监测罐内的环境。
65.进一步的,所述非金属密封塞19为玻璃塞,所述玻璃塞与所述罐盖16螺纹连接并在配合端面上设有垫圈,所述玻璃塞的外端部还覆盖有遮光罩。
66.使用所述玻璃塞作为密封塞时,在起到密封作用时,还便于人员观察内部发酵情况,也可以导入阳光或者灯光,促使发酵,在不需要光线时,可以通过所述遮光罩进行遮盖,形成全封闭无光的发酵环境。
67.实施例二:
68.一种实施例一中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1)工厂预制所述金属外罐2、陶制内罐1和罐盖16,预制所述陶制内罐1时将所述连接套管5预埋在陶土中再烧结成型,所述金属外罐2对应所述连接套管5处分别开孔;
70.(2)在所述金属外罐2内的安装杆21和环形箍22处安装所述加热组件4,将隔热材料覆盖在所述金属外罐2的内周形成所述隔热层3,并在开孔处预留通道;
71.(3)制作一体的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与所述弯曲斜管8,在所述陶制内罐1内分别将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与所述连接套管5连接,并在所述连接套管5内设置单向阀15,再将
所述陶制内罐1吊起完全套入所述金属外罐2中并使所述连接套管5与所述预留通道对应;
72.(4)准备金属支管7和外环管11,将所述金属支管7分别插入所述开孔和所述预留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套管5拧紧,再在所述金属支管7外通过所述旋转管接头10连接所述外环管11;
73.(5)预制所述罐盖16时,在所述罐盖16的内衬17处设置若干支座,将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座上,并将传感器的线从走线通道中引出;将所述罐盖16盖设在所述金属外罐2和陶制内罐1上并通过若干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罐盖16的出气通道18上拧入所述非金属密封塞19,即完成整个复合发酵罐的装配。
74.进一步的,一种酱油生产用复合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将装配好的所述陶制内罐1清洗干净,通过所述出气通道18将酱醪和酱醅灌入所述陶制内罐1中,然后盖上所述非金属密封塞19;打开所述加热组件4调节陶制内罐的温度,根据发酵初期和发酵后期的温度差异分别控制温度区间,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处于所述温度区间内则停止所述加热组件,进行保温即可;在发酵初期进行间歇性通气,打开所述非金属密封塞19盖上出气格栅,通入气体形成搅拌或者翻滚,在整个发酵周期内若监测到陶制内罐中气体压力异常时,则利用所述气泵通入无菌空气或者打开所述金属密封塞进行调节;对于厌氧发酵来说,若检测到氧气浓度偏高时,也可以通入氮气或者惰性气体进行气氛调节,营造无氧发酵环境。
75.实施例三:
7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弯曲斜管结构。
77.所述弯曲斜管8在靠近所述喷口(即管口)处的内部设置一小截缩颈结构,在管内形成类似于双向沙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在停止通气时能够有效避免发酵料回流,由于内外气压以及张力的作用使管内残存的气体不被溢出,形成了微小的气密封结构;而且也能够避免发酵料中大颗粒物质进入无机非金属支管内,以免造成堵塞。这种结构在喷气时,也能够先加速气流,然后分散喷出,提升气流流速和喷射效果。
78.实施例四:
7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喷气件布置结构。
80.如图8所示,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为中心对称设置的3个,所述喷气件为内环管23,所述内环管23分别与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连接,所述内环管23的内环之间还设有若干连通的径向支管24,所述内环管23和所述径向支管24上分布有若干喷口9;所述进气管件为软管即可,分别通过管接头连接所述金属支管7。
81.采用所述内环管23和径向支管24形成的喷气件,能够同时在所述陶制内罐1中形成密集而又分布较广的喷口,能够同时喷出大面积的气流以扰动罐内的发酵料,也能够让气体较多的溶解在发酵料中,促进整体均衡快速发酵。
82.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管23、所述径向支管24和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均为与所述陶制内罐材质相同的陶管结构,在制作所述陶制内罐1时可以将所述内环管23、所述径向支管24和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6一同制作出来,预埋所述连接套管5后再一起烧制成型,形成整体结构,减少了后期拼装所述无机非金属支管的操作。
83.进一步的,在制作所述陶管结构时,可以在所述陶管结构与所述陶制内罐1的底部之间设置陶制立杆,用以支撑所述陶管结构,提升陶管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所述陶制立杆为多根竖向布置的杆子,可以实心也可以空心,若为空心则可以与所述陶管结构连通
并开设喷口,从下方进行喷气。
8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