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的核酸产物萃取方法_4

文档序号:9575073阅读:来源:国知局
PE样本」作为本发明用W实施生物样本前处理程序 之态样,并据之列举实验例与对照例。 阳化5]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自动化核酸萃取平台(设备)之生物样本前处理程序,例如前 述采用管柱吸附方法、磁珠萃取方法等自动化核酸萃取平台;然而,为利于简洁示意与说明 本发明之实施效果,W下说明之实验例与对照例所提及之人工操作方法是采用市售之试剂 套组(MagCore曝GenomicDNATissueKit)配合市售之自动化核酸萃取设备(IVbgCorc思 AutomatedNucleicAcidExtractor)进行操作,其原理与操作细节均已详尽掲露于产品 说明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明瞭及依循操作,故不再于此详述,合先叙明。
[0056]参见图8,是先前技术W传统人工操作固态样本前处理之流程示意图。简言之,将 固态样本50置入微量离屯、管500后,W移液管80汲取试剂90并加入微量离屯、管500中, 将固态样本50与试剂90充分混合,先W56°C加热1小时后再W90°C加热1小时,促使生 物组织裂解释出。其中,由于试剂90之成分含有油相溶液(或有机溶液)与水相溶液,经 前述加热与裂解程序后产生分层,下层为水层901,上层为有机层902。接着,W移液管80 吸取下层之水相层液将水层901移出,即取得粗萃取液90Γ,此粗萃取液901'是用于后续 核酸萃取程序。此传统方法人工操作时,移液管80W选用设有滤塞801的移液管80为佳, w避免人工操作所衍生的交叉污染问题。
[0057] 参见图9,是先前技术W传统人工操作FFPE样本52前处理之流程示意图。针对 FFPE样本52,由于现采用之试剂套组已具备良好的裂解FFPE样本之效果,其操作流程大致 上同于前述处理固态样本之50。简言之,将FF阳样本52置入微量离屯、管500中,W移液管 80汲取试剂92并加入微量离屯、管500中,将FFPE样本52与试剂92充分混合,先W56°C 加热1小时后再W90°C加热1小时,使FFPE样本52中所含有之石蜡融解同时暴露并裂解 其中之生物组织检体,如图9中裂解检体521、裂解检体522、裂解检体523所示。接着,完 成加热裂解的步骤后,裂解检体521、522、523经由充分裂解,形成粗萃取液92'与残留之检 体碎屑524,其中,此粗萃取液92'是用于后续核酸萃取程序,惟在使用上仍需要W离屯、手 段去除检体碎屑524之干扰。
[0058] 由此可见,上述传统方法须于执行自动化核酸萃取之前,由人工操作生物样本前 处理之程序,难W避免操作繁复与人工操作衍生的诸多问题,因此,本发明现提出了一有效 之解决方案。
[0059] 参见图10,是W本发明之生物样本处理装置100,配合自动化核酸萃取设备进行 全自动化操作FFPE样本56前处理之流程示意图;此外为简洁说明,图10仅简单示意自动 化操作装置与生物样本处理装置100接触的接口部份,故并未显示整个自动化操作装置。
[0060] 现同样WFFPE样本56之前处理为例:首先,将FFPE样本56置入管柱内,由托座 60托持FF阳样本56,之后将盖体组装至管柱完成生物样本处理装置100,继而装设至自动 化核酸萃取设备(例如:型号MagCore?系列设备)进行自动化操作。载有FFPE样本56之 生物样本处理装置100深入储液容器70中,由管柱1030的第二开口 33处汲取试剂96 (例 如:裂解液、细胞裂解液),使试剂96通过托座60上之通孔与FFPE样本56混合;接着,按 默认的流速、吸放频率与试剂体积,驱动试剂96于流道内往复流通,达成充分混合试剂96 与FFPE样本56的效果;同时,按预先设定之溫控加热程序,使试剂96与FFPE样本56之 混合物于混合时同步均匀受热,促进裂解效果,使FFPE样本56所含之生物组织检体释出, 如裂解检体561、562、563所示。FFPE样本56经由前处理程序之充分的混合与裂解后,释 出所含之核酸564至粗萃取液96'中,此时即可由自动化核酸萃取设备直接取得粗萃取液 96'供后续核酸萃取使用。而针对不同类型(体积、生物组织种类等)的FFPE样本与各项 需求,用户可预先弹性调整加热程序与试剂吸放程序之排程,W进一步提高前处理之效能。
[0061] 请参见W下实验例与对照例之叙述,进一步呈现本发明所达成之效果。
[0062] 实验例1; 本实验例采用固态生物样本为采检所用之棉棒。事先将棉棒沾取定量血液(20μ1、 15μ1、10μ1、5μ1),再将沾血棉棒分别置入本发明之生物样本处理装置中,旋紧盖体后, 直接装设至自动化磁珠萃取设备(型号:Μ巧CorcK:Super;RBCbioscience)后,自动化进 行生物样本之前处理程序W及核酸萃取程序,各固态生物样本最终可取得60μ1之核酸产 物。 W63] 对照例1: 本对照例采用固态生物样本为采检所用之棉棒。事先将棉棒沾取定量血液(20μ1、 15μ1、10μ1、5μ1),再将沾血棉棒放入微量离屯、管中,由人工加入裂解液及蛋白酶Κ,将微 量离屯、管置于加热器上W55°C持续加热30minW取得裂解产物(lysate),即完成前处理程 序;接着,将裂解产物w人工操作转移至自动化磁珠萃取设备所使用之反应槽中,后续w磁 珠萃取方法分离萃取核酸产物。本实施例是将前处理完之溶液直接应用至自动化磁珠萃取 设备(型号:Μ巧Cores'Super,RBCbioscience)进行自动化核酸萃取程序,各固态生物样 本最终可取得60μ1之核酸产物。 W64] 根据上述实验例1与对照例1所得之核酸产物,进一步W聚合酶连锁反应(W下 简称PCR)方法,扩增稳定表现基因「甘油醒3-憐酸脱氨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化ogenase;W下简称GADPH)的DM,确认其浓度与质量是否适用于后续分析,相关结 果如图11所示。参见图11,实验例1之核酸产物PCR检测结果1化显示,沾血量20μ1之 电泳结果Α1、沾血量15μ1之电泳结果Α2、沾血量10μ1之电泳结果A3、沾血量5μ1之电 泳结果Α4均显示了明显而清晰的PCR产物,表示无论血液检体含量多寡,其扩增效果均良 好,同时反映经由实验例1之方法所取得之核酸质量理想,适用于后续的基因检测。反观对 照例1之核酸产物PCR检测结果11a,沾血量20μ1之电泳结果Ml、沾血量15μ1之电泳结 果M2、沾血量10μ1之电泳结果M3、沾血量5μ1之电泳结果Μ4,显示其PCR产物之亮度稍 弱,且PCR产物量不稳定,尤其沾血量15μ1之电泳结果M2化及沾血量5μ1之电泳结果Μ4 的产物量明显较少,反映出生物样本前处理程序可能不尽理想所导致的结果。 阳0化]实验例2: 本实验例采用固态生物样本为FFPE样本,并进一步依据FFPE样本的体积区分为大型、 中型、小型样本。需说明者,由于此实验例旨在验证不同前处理方式是否会影响不同体积之 FFPE样本之核酸萃取效果,故不对于体积大小加W具体定义,惟执行时,仍遵循实验例2与 对照例2大型、中型、小型样本体积相同之原则,W利比较。此外,由于大型FFPE样本可能 为长条状,为加速前处理效能,可将FF阳样本同样地弯折成数等份(每段《0. 5CM为较佳) 后再置入生物样本处理装置中。
[0066] 分别将大型、中型、小型样本置入本发明之生物样本处理装置中,加入裂解液试 剂。此裂解液试剂是由400μ1石蜡溶剂、180μ1裂解溶液(1%SDS;30mMTris-Hcl;10mM 邸ΤΑ)与20μ1蛋白酶Κ(proteinaseΚ)混合而成。于旋紧盖体后,直接装设至自动化磁珠 萃取设备(型号:Μ巧Core某Super;RBCbioscience);同时开始于56Γ环境下加热并进 行吸吐混合1小时,接着在90°C环境下加热并吸吐混合1小时,之后将混合液吸取至生物样 本处理装置中于室溫下静置10分钟,可观察到混合液开始产生分层现象;将下层之水层中 之粗萃取液约190μ1移入新的试管槽后,残留组织则留在生物样本处理装置中。接着,加 入200μ1缓冲液AUBufferAL)至水相层液,并加W混合均匀,供后续核酸萃取程序使用。 本实验例是W管柱吸附法(层析管柱分离方法)进行核酸分离:加入200μ1100%化0H至 粗萃取液中混合均匀后,将所有液体加入层析管柱中,W层析管柱分离方法进行核酸分离, 是采用QIAGEN核酸纯化套组(QIAGEN;QIAampDNAFFPETissueKit;Cat.No. 56404)之 层析管柱;其操作步骤是依循其产品使用说明,故不在此详述,最终步骤是W60μ1ATE缓 冲液分别冲提并取得大型、中型、小型样本之核酸产物。
[0067] 对照例2: 分别将大型、中型、小型样本置入微量离屯、管中,加入裂解液试剂。此裂解液试剂是由 400μ1 石蜡溶剂、180μ1 裂解溶液(1%SDS;30mMTris-Hcl;10mM邸TA)与 20μ1 蛋白酶 K(p;roteinaseΚ)混合而成。于加W震荡混合10秒钟,取得混合液。接着,W人工对前述 各混合液进行加热,是于56°C环境下加热1小时之后,于室溫下稍加静置,同时可将加热器 升溫至90°C,待加热器溫度完成,于90°C环境下加热1小时;过程中适度加W小幅震荡混合 促进裂解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