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8241阅读:17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化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颜料的工艺及设备。
工业上氧化铁红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焙烧法,另一类为酸溶氧化法,我国常用的方法是酸溶氧化法,即以低碳废铁为原料,通过硫酸酸化而制得,如中国专利“湿法制造氧化铁红的工艺及设备”(CN1143049A),公开了一种以铁泥为原料的湿法工艺及设备;中国专利“新型氧化铁红生产方法”(CN1084826A)公开了一种焙烧法氧化铁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以铁泥为原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品纯度高,但是该方法的不足是不能连续生产,酸的消耗较高,焙烧后的尾气排放出大量SO2气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技术之不足的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工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工艺的一种设备。
本发明按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工艺,主要以铁泥和硫酸为原料,工艺过程包括合成、焙烧、粉碎、水洗、干燥,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过程加入适量氧化剂,铁泥与硫酸的重量配比是1∶0.8-1.3,上述焙烧为连续焙烧,并回收焙烧后的尾气;一种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设备,包括一卧式焙烧滚筒,滚筒的一端通过机械密封接一螺旋送料装置,并引出一排气管,排气管接到装有吸收液的容器之内,螺旋送料装置上有可在密闭状态下下料的进料斗;滚筒的另一端也通过机械密封接有放料管和密封下料仓,滚筒内有螺旋板,外有高温加热装置,底部有滚动驱动装置;上述进料斗和下料仓的内部有两个料仓,上料仓的顶部和底部有活动插板;滚筒外的高温加热装置可以是电加热、燃油、燃气加热,也可以是燃煤加热;吸收液是稀硫酸和碱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GB1863-89),尾气进行了回收,没有二次污染,降低了酸耗,生产成本按现价只有300元左右。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铁泥和浓度约70%(W)的硫酸按重量配比1∶0.8-1.3的比例混合,加入氧化剂(双氧水或高锰酸钾)适量,反应约1小时后,送入焙烧炉内,焙烧炉的结构如图1所示,焙烧滚筒较长,内有螺旋,温度由低渐高,最终达到1000℃,经焙烧后的原料再经粉碎、水洗烘干后即为成品氧化铁红,焙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水蒸汽等通过排气管(2)进入盛有吸收液(稀硫酸)的容器(1)内吸收,吸收不完全的气体进入装有碱液的容器(18)继续吸收;焙烧炉从进口至出口略有倾斜,斜度5-10°,进料斗(5)和下料仓(15)结构相似,其上有两道插板(6)、(7),上、下插板不可同时开启,以保证密封,焙烧滚筒(12)两端均设有机械密封(8)、(13),以保证滚筒旋转过程中气体不泄漏,进料采用螺旋输送器(3)、(4),螺旋输送器外管上引出一条排气管(2),通入一盛有吸收液的容器(1),出料管(14)内不设螺旋,焙烧滚筒(12)内有螺旋(10),用于使物料顺利运行,在本例中焙烧升温采用电加热,即在滚筒壁上有加热壁(11),滚筒外侧有齿轮(9),齿轮(9)下有电机、减速机(17)带动,其下有底座(16)。
权利要求
1.一种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工艺,主要以铁泥和硫酸为原料,工艺过程包括合成、焙烧、粉碎、水洗、干燥,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过程加入适量氧化剂,铁泥与硫酸的重量配比是1∶0.8-1.3,上述焙烧为连续焙烧,并回收焙烧后的尾气。
2.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卧式焙烧滚筒(12),滚筒的一端通过机械密封接一螺旋送料装置,并引出一排气管(2),排气管(2)接到装有吸收液的容器(1)、(18)之内,螺旋送料装置上有可在密闭状态下下料的进料斗(5);滚筒的另一端也通过机械密封接有放料管(14)和密封下料仓(15),滚筒内有螺旋板(10),外有高温加热装置(11),底部有滚动驱动装置(9)、(1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料斗(5)和下料仓(15)的内部有两个料仓,上料仓的顶部和底部有活动插板(7)、(6)。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滚筒外的高温加热装置可以是电加热、燃油、燃气加热,也可以是燃煤加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液是稀硫酸和碱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铁泥生产氧化铁红的工艺和设备。它包括合成、焙烧、粉碎、水洗、干燥过程,上述合成过程加入适量氧化剂,铁泥与硫酸的重量配比是1∶0.8-1.3,焙烧过程为连续焙烧,采用一套连续焙烧的设备,并回收尾气。本发明可实现连续化生产,降低消耗。
文档编号C09C1/22GK1312334SQ0111252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8日
发明者刘利军 申请人:刘利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