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738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细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细雾化喷嘴。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嘴结构较简单,在一个喷嘴体里引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气和液体,由一个口径较小的喷头喷出形成雾场,这种雾场的雾滴粒径较大,难以适应一些现代工业领域的增湿、消毒和其他一些行业的除异味、造雾等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喷嘴存在的喷射出的雾滴粒径较大,难以适应一些现代工业领域和行业需求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效果更好的超细雾化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体一端内腔壁具有对称的卡口,另一端至少设置两个分叉,在各叉端设置相对的分喷嘴体,喷嘴体内腔与分喷嘴体轴向通孔经进液孔和进气孔相通,分喷嘴体通孔内自其呈圆锥状的喷口始依次设置导流套、喷头和螺塞,导流套具有轴向锥形通孔,喷头具有轴向通孔,一端部呈工字形,另一端部为喷管,工字形部与喷管相接的一面四周布置若干轴向通气小孔,螺塞与喷头相接的端部设置径向与轴向相通的小孔;两相对的分喷头体中心轴线成120°夹角;导流套和喷头与分喷嘴体内腔静配合,喷头的喷管伸进导流套的锥形通孔,其前端与锥形孔的前端有空隙;螺塞与分喷嘴体尾部孔内螺纹旋接,螺塞径向小孔后侧的圆周凹槽内设置密封圈;螺塞径向小孔与喷嘴体的进液孔相通;喷头的工字形部构成的凹槽与喷嘴体的进气孔相通;喷嘴体内腔进气孔的前端设置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在同一个喷嘴体上至少设置两个相对的、结构相同的、中心轴线成120°夹角的分喷头体,在各分喷头体内均设置导流套、喷头和螺塞,各自构成的气路和液路在导流套的前端汇合,一定压力的气体和液体经各自的通道在导流套的前端充分混和喷出雾化,喷射出的气液流又互相撞击破碎再一次雾化,雾滴直径仅达6μm~12μm,满足了增湿、消毒、除异味、造雾等工业领域或其他行业的需要。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下的一侧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下不包括分喷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A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嘴体,2螺塞,3密封圈,4喷头,5导流套,6过滤网,7分喷嘴体,8进液孔,9进气孔,10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喷嘴体1与外接装置连接端部具有孔腔,孔腔的内壁具有对称的卡口10,另一端可至少分两叉,本实施例为两叉,在两叉端部设置相对的其中心轴线成120°夹角的分喷嘴体7,实际制造中,喷嘴体1与分喷嘴体7为同一整体,分喷嘴体7具有轴向通孔,并经进液孔8、进气孔9与喷嘴体1内腔相通,进气孔9在喷嘴体1的内腔端前设置过滤网6,分喷嘴体7的轴向通孔内自喷口起依次设置导流套5、喷头4和螺塞2,导流套5和喷头4与分喷嘴体7的相应孔腔部静配合,螺塞2与分喷嘴体7尾部孔内螺纹旋接,螺塞2的前端部设置相通的径向小孔和轴向小孔,径向小孔与进液孔8相通,径向小孔后侧的圆周凹槽内设置O形密封圈3,喷头4一端部似工字形,另一端为喷管,喷头4轴向有通孔,喷管伸入导流套5,喷管一侧的工字形一面上设置若干轴向小通孔,喷头4工字形部构成的凹槽与进气孔9相通,导流套5具有轴向锥形通孔,喷头4的喷管伸入导流套5的锥形通孔,其前端部与锥形通孔前端有空隙,使用中,气液在此混和并喷射出。
权利要求1.一种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体一端内腔壁具有对称的卡口,另一端至少设置两个分叉,在各叉端设置相对的分喷嘴体,喷嘴体内腔与分喷嘴体轴向通孔均经进液孔和进气孔相通,分喷嘴体通孔内自其呈圆锥状的喷口始依次设置导流套、喷头和螺塞,导流套具有轴向锥形通孔,喷头具有轴向通孔,一端部呈工字形,另一端部为喷管,工字形部与喷管相接的一面四周布置若干轴向通气小孔,螺塞与喷头相接的端部设置径向与轴向相通的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各分喷嘴体中心轴线成12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导流套和喷头与分喷嘴体内腔静配合,喷头的喷管伸进导流套的锥形通孔,其前端与锥形孔的前端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螺塞与分喷嘴体尾部孔内螺纹旋接,螺塞径向小孔后侧的圆周凹槽内设置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螺塞径向小孔与喷嘴体的进液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头的工字形部构成的凹槽与喷嘴体的进气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体内腔进气孔的前端设置过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细雾化喷嘴,其特点是喷嘴体一端可至少分两个叉,各叉端设置相对的分喷嘴体,各分喷嘴体内具有同样结构的导流套、喷头和螺塞,分喷嘴体的液路、气路与喷嘴体相通,一定压力的液体和气体在喷头上混和喷出,完成一次雾化,尔后各股雾流又一次相遇碰撞,完成第二次雾化,因而其雾化效果极好,其雾滴直径仅有6μm~12μm,是需增湿、消毒、除异味、造雾等工业领域或相关行业满足工艺和环保要求的必不可少的新一代产品。
文档编号B05B1/02GK2636988SQ0327753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管昌永, 李有怀, 管序荣, 孔德明 申请人: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