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棚车隔热层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80126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棚车隔热层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铁路棚车隔热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棚车是用来运输水果、蔬菜等物品的交通工具,现有的铁路棚车车体是由采用薄钢板制成的棚车基体、表面涂漆的竹板和用于将竹板固定在棚车基体上的钢挂件和设在钢挂件上的螺栓构成。这种结构的铁路棚车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采用竹板作为隔热层,使整个棚车的重量重,每节车体增加重量约为3吨左右,因此增加了火车的自重,不能满足火车提速的要求,同时减少了火车的负载量和容积。此外,设在钢挂件上的螺栓还易刮损车体内的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具有阻燃、防腐作用,使用寿命长,且生产工艺简单的铁路棚车隔热层及其生产方法。
该铁路棚车隔热层按照重量份数比是由环氧树脂100~140份、环氧固化剂60~85份、酒精36~50份、短纤维24~35份、增稠粉32~45份、色母16~25份和发泡剂0.8~1.6份组成。
上述的铁路棚车隔热层,其厚度为2.0~2.5mm。
上述的铁路棚车隔热层,所说的发泡剂是由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组成,且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1∶1。
该铁路棚车隔热层的生产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环氧树脂100~140份、环氧固化剂60~85份、酒精36~50份、短纤维24~35份、增稠粉32~45份、色母16~25份和发泡剂0.8~1.6份,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于15~25℃避光的环境静置20~40min;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搅拌均匀,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操作距离800~1000mm,走枪速度1500~2500mm/s,操作宽度1000~1200mm,一次喷涂操作扫过车体内表面3~4遍,喷涂厚度为0.6~0.8mm,喷涂过程中料斗温度保持在15~25℃;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在20~30min逐渐升温至60~70℃,持续加热40~6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后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6~8遍,喷涂厚度为1.2~1.5mm,再经烘干,清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上述的铁路棚车隔热层的生产方法,所说的发泡剂是由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组成,且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1∶1。
本发明的优点是重量轻、占用空间小,隔热效果好,具有阻燃、防腐作用,使用寿命长,可增加铁路棚车容积,大大降低车体自重,以适应火车提速要求,且生产工艺简单。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该铁路棚车隔热层按照重量份数比是由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0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85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36份、短纤维(俗称绒毛或毛绒)35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32份、色母25份和发泡剂0.8份组成,所说的短纤维可采用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5~3.0D,长度为0.3~0.6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200~1000目,发泡剂是由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组成,且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或1.5∶1或1∶1,铝粉细度为200~1000目。
实施例2该铁路棚车隔热层按照重量份数比是由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4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60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50份、短纤维(俗称绒毛或毛绒)24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45份、色母16份和发泡剂1.6份组成,所说的短纤维型号为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5~3.0D,长度为0.3~0.6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200~1000目,发泡剂可采用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或1.6∶1或1∶1,铝粉细度为200~1000目。
实施例3该铁路棚车隔热层按照重量份数比是由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2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73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42份、短纤维30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39份、色母20份和发泡剂1.2份组成,所说的短纤维型号为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5~3.0D,长度为0.3~0.6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200~1000目,发泡剂采用铝粉与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或1.5∶1或1∶1,铝粉细度为200~1000目。
实施例4如图所示,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0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60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36份、短纤维(俗称绒毛或毛绒)24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32份、色母16份和发泡剂0.8份,所说的短纤维型号为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5~3.0D,长度为0.3~0.6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200~1000目,发泡剂可采用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或1.5∶1或1∶1,铝粉细度为200~1000目。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于15~20℃避光的环境,静置20~30min;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搅拌均匀,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操作距离800~850mm,走枪速度1500~1800mm/s,操作宽度1000~1050mm,一次喷涂操作扫过车体内表面3遍或4遍,喷涂厚度为0.6~0.7mm,喷涂过程中料斗温度保持在15~20℃;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经20~25min逐渐升温至60~65℃,持续加热40~5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5遍或6遍,喷涂厚度为1.2~1.3mm,再经烘干,清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实施例5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4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85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50份、短纤维35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45份、色母25份和发泡剂1.6份,所说的短纤维型号为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5~3.0D,长度为0.3~0.6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200~1000目,发泡剂可采用铝粉和氧化钠饱和溶液,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或1.5∶1或1∶1,铝粉细度为200~1000目。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于20~25℃避光的环境,静置30~40min;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搅拌均匀,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操作距离950~1000mm,走枪速度2200~2500mm/s,操作宽度1150~1200mm,一次喷涂操作扫过车体内表面3遍或4遍,喷涂厚度为0.7~0.8mm,喷涂过程中料斗温度保持在20~25℃;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经25~30min逐渐升温至65-70℃,持续加热50~6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6~8遍,喷涂厚度为1.4~1.5mm,再经烘干,清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实施例6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2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70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40份、短纤维28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40份、色母20份和发泡剂1.2份,所说的短纤维型号为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8~2.2D,长度为0.4~0.5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400~600目,发泡剂可采用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5,铝粉细度为400~600目。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于18~22℃避光的环境静置30min;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搅拌均匀,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操作距离900mm,走枪速度2000mm/s,操作宽度1100mm,一次喷涂操作扫过车体内表面3遍,喷涂厚度为0.6-0.8毫米,喷涂过程中料斗温度保持在18~22℃;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经25min逐渐升温至60~70℃,持续加热5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6遍,喷涂厚度为1.2~1.5mm,再经烘干,清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实施例7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环氧树脂(如E-51、E-618等型号)120份、环氧固化剂(如115、125、140等型号)70份、工业级酒精(95%以上)40份、短纤维28份、增稠粉(例如聚苯粉、珍珠岩等轻质隔热粉末)40份、色母20份和发泡剂1.2份,所说的短纤维型号为尼龙66或尼龙6,粗度为1.5~3.0D,长度为0.3~0.6mm,所说的增稠粉细度为200~1000目,发泡剂可采用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或1.5∶1或1∶1,铝粉细度为200~1000目。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于15~25℃避光的环境静置20~40min;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搅拌均匀,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操作距离800~1000mm,走枪速度1500~2500mm/s,操作宽度1000~1200mm,一次喷涂操作扫过车体内表面3~4遍,喷涂厚度为0.6-0.8毫米,喷涂过程中料斗温度保持在15~25℃;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经20~30min逐渐升温至60~70℃,持续加热40~6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5~8遍,喷涂厚度为1.2~1.5mm,再经烘干,清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棚车隔热层,其特征是按照重量份数比是由环氧树脂100~140份、环氧固化剂60~85份、酒精36~50份、短纤维24~35份、增稠粉32~45份、色母16~25份和发泡剂0.8~1.6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棚车隔热层,其特征是其厚度为2.0~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棚车隔热层,其特征是所说的发泡剂是由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组成,且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1∶1。
4.一种铁路棚车隔热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按照重量份数比取环氧树脂100~140份、环氧固化剂60~85份、酒精36~50份、短纤维24~35份、增稠粉32~45份、色母16~25份和发泡剂0.8~1.6份,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于15~25℃避光的环境静置20~40min;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搅拌均匀,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操作距离800~1000mm,走枪速度1500~2500mm/s,操作宽度1000~1200mm,一次喷涂操作扫过车体内表面3~4遍,喷涂厚度为0.6~0.8mm,喷涂过程中料斗温度保持在15~25℃;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经20~30分钟逐渐升温至60~70℃,持续加热40~6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6~8遍,喷涂厚度为1.2~1.5mm,再经烘干,清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棚车隔热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发泡剂是由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组成,且铝粉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2∶1~1∶1。
全文摘要
一种铁路棚车隔热层,按照重量份数比是由环氧树脂100~140份、环氧固化剂60~85份、酒精36~50份、短纤维24~35份、增稠粉32~45份、色母16~25份和发泡剂0.8~1.6份组成。其生产方法为将环氧树脂、酒精、短纤维和增稠粉混合,然后加入环氧固化剂和发泡剂,配好后静置;将混合料倒入料斗中,采用压枪方式在铁路棚车车体内表面喷涂;烘干,将一次喷涂的车体拖入烘房,经20~30min逐渐升温至60~70℃,持续加热40~60min;二次喷涂,待车体冷却到室温进行二次喷涂,喷涂扫过车体内表面5~8遍,再经烘干,清理。优点是隔热效果好、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具有阻燃、防腐作用,使用寿命长,可适应火车提速要求,且生产工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C09K3/00GK1710010SQ20051004676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5日
发明者于庆华 申请人:锦州希尔达铁路车体内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