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842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农林业中用于喷洒药 液的喷雾装置,属于喷雾植保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林业中大量使用的药液喷雾器件,大多为传统手持式单 喷头圆锥喷雾器,喷洒药液时采用"之"字形摆动压顶方法。这种沿用 多年的传统喷雾器不仅喷洒不均匀、药液浪费多、工效低,而且"跑、 冒、滴、漏"现象严重,既危害操作者又污染环境。
针对上述传统喷雾器的缺陷,已开发出采用直线喷洒的装有多喷嘴
的喷杆式喷雾器。比如,申请号是20051001163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 种机动背负式喷杆喷雾机,该喷雾机以直线喷洒代替传统"之"字形摆 动喷洒且增设了喷嘴,因此提高了药液喷洒面积和效率;但该喷雾机相 对喷洒对象只能以单一固定位置进行水平喷洒,不能4艮据喷洒对象进行 位置变化,无法适应不同的喷洒对象。又如申请号是200620068908.7的 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与背负式喷雾机配合的喷洒装置,该装置中的喷杆 可上下移动和折叠收放,虽可对喷洒位置的高度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无 法对喷洒位置的角度进行调整;而且经常移动和转动的喷杆既容易损坏 又会严重影响对药液的输送(造成药液的"跑、冒、滴、漏")。此外, 上述两项专利的喷洒装置只适用于背负式喷雾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能调节喷洒位置并适应 各种喷雾机的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外 接进口和一个以上雾化喷嘴的喷杆,还包括由立杆、横杆、连杆和支臂
3构成的支架,所述立杆设有用于外联的连接座并套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
套,所述喷杆固定于支臂上;所述横杆与第一滑套固接,其至少一端与支 臂铰接;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套固接,其另一端与支臂联接,所述第 一滑套上穿装有第 一 紧固螺栓,所述第二滑套上穿装有第二紧固螺栓。
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的连接座与背负喷雾 机、手推小车或机动车辆固定联接,再将外部进液管连接到喷杆的外接 进口上。然后, 一方面通过人、小车或车辆的移动,使本实用新型四连 杆联动喷雾装置对准所需喷洒的植物,另一方面外部进液管将被加压的 药液送入喷杆并从雾化喷嘴喷出雾滴,由此完成药液的喷洒。当需喷洒 的植被作物高度发生变化时,可旋松第 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后移 动第 一滑套和横杆来调节横杆与立杆位置,从而调节喷杆与植物之间的 高度;当需喷洒的植物高低不同或者植物所在地势不平时,可旋松第二紧 固螺栓后使第二滑套和连杆的一端在立杆上移动,此时连杆的另一端则 带动支臂沿支臂与横杆铰接处转动,转动的支臂带动喷杆形转动一角度 后,再旋紧第二紧固螺栓,使第二滑套和连杆的一端在立杆上固定,这样 即可使喷杆及其喷嘴适应不同形状和地势植物的喷洒。
本实用新型的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相比现有各种杆式喷雾器,可以 灵活调节喷杆及其喷嘴相对喷洒对象的位置,从而更有效地根据喷洒对 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喷洒作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一种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不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如
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立杆1、 横杆2、两个连杆3-l、 3-2和两个支臂4-l、 4-2构成的支架,在两个支 臂4-l、 4-2上分别装有四个相同的固定卡8,四个固定卡8上分别固定 有两根喷杆5-1、 5-2,在两根喷杆5-1、 5-2上分别对称设有外接进口 15-1、 15-2和多个雾化喷嘴16(
图1、图2中只反映部分喷杆5-1、 5-2 上含有的四个对称雾化喷嘴16)。立杆1的底部设有用于外联的连接座 19,立杆1上套有第一滑套6和第二滑套7。横杆2的中部与第一滑套6 固接,其两端通过两个第一销轴9-1、 9-2分别与两个支臂4-l、 4-2铰接。 两个连杆3-1、 3-2的各一端同时与第二滑套7固接,两个连杆3-l、 3-2 的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两个支臂4-1、 4-2固接。如图3所示,第一 滑套6上穿装有第一紧固螺栓10,第二滑套7上穿装有第二紧固螺栓11。 第一紧固螺栓10配有第一锁紧螺母12,第二紧固螺栓11配有第二锁紧 螺母13。立杆1上开有多个间隔的通孔14,第一紧固螺栓10和第二紧 固螺栓11分别穿于不同的通孔14。
本实施例的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在使用时的情况有
1. 先将立杆1的连接座19与背负喷雾机、手推小车或机动车辆固定联 接,再将外部进液管连接到两喷杆5-1、 5-2的两外接进口 15-1、 15-2 上。旋紧第一紧固螺栓10和第二紧固螺栓11,使整个支架固定不动。
2. 然后, 一方面通过人、小车或车辆的移动,使雾化喷嘴16对准所需 喷洒的植物,另一方面外部进液管将被加压的药液送入两喷杆5-1、 5-2 并从雾化喷嘴16喷出雾滴,由此完成药液的喷洒。
3. 当需喷洒的植被作物高度发生变化时,可旋松第一紧固螺栓10和第 二紧固螺栓11,使第一滑套6和第二滑套7沿立杆1上下移动来调节横杆的高度,再使第一紧固螺栓10和第二紧固螺栓11穿过不同的通孔14, 使调节后横杆2的高度固定,从而调节两喷杆5-1、 5-2及其上的雾化喷 嘴16与植物之间的高度。
4. 当需喷洒的植物带有高低不同的冠层或者植物所在地势带坡度时,除 进行上述横杆高度调节外,还可以如图4所示,旋松第二紧固螺栓ll, 使第二滑套同时带动两连杆3-1、 3-2的一端沿立杆1上下移动,两连杆
3- 1、 3-2的另一端则分别带动两个支臂4-1、 4-2分别绕两个第一销轴 9-1、 9-2转动,当转动到某一角度后,旋紧第二紧固螺栓ll将两个支臂
4- 1、 4-2固定在立杆1上,使得两喷杆5-1、 5-2及其上的雾化喷嘴16 与植物之间形成高^f氐层次相对应的倾角状态,即可进行相应的喷洒。
5. 当不使用时,如图5所示,重复上述第4步,通过移动两连杆3-l、
3- 2的一端,使两连杆3-1、 3-2的另一端分别带动两个支臂4-l、 4-2分 别绕两个第一销轴9-l、 9-2转动至垂直位置,即可收起两个支臂4-l、
4- 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如图6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 相同,所不同的是:1)取消立杆1上开有的多个间隔通孔14,当第一紧 固螺栓10和第二紧固螺栓11旋紧并压靠在立杆1的侧面时,可将第一滑套 和第二滑套及其固接的横杆和连杆固定于立杆l上,这样可实现横杆高度 的无级调节;2)两个连杆3-l、 3-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销轴17-l、 17-2与两个支臂4-1、 4-2铰接,这样更利于两个连杆3-1、 3-2的转动。
综合上述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通过由立杆、 横杆、连杆和支臂构成的简单四连杆支架结构及其所形成的运动副(移 动副和回转副),实现喷杆相对需喷洒对象可靠有效地调节其喷洒位置, 既避免因调节喷杆而造成的"跑、冒、滴、漏,,,又可方便灵活地与各 类喷雾机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比如容
易想到1)固定卡8也可以由哈夫或其它固定装置代替,固定卡8也可 以是四个以外的其它数量;2 )连接座9也可以是在立杆其它部位;等等。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外接进口和一个以上雾化喷嘴的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立杆、横杆、连杆和支臂构成的支架,所述立杆设有用于外联的连接座并套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所述喷杆固定于支臂上;所述横杆与第一滑套固接,其至少一端与支臂铰接;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套固接,其另一端与支臂联接,所述第一滑套上穿装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二滑套上穿装有第二紧固螺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 杆上开有多个间隔的通孔,所述第 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分别穿于 不同的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杆、支臂和喷杆均是两根,所述横杆的中部与第一滑套固接,其两端通过 两销轴分别与两个支臂铰接;所述两个连杆的一端同时与第二滑套固接, 其另 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两个支臂联接;所述第 一 紧固螺栓配有第 一锁 紧螺母,所述第二紧固螺栓配有第二锁紧螺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个支臂上分别装有相同的固定装置,所述喷杆分别固定于固定装置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装置是固定卡或哈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属于喷雾机械技术领域。该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外接进口和一个以上雾化喷嘴的喷杆,还包括由立杆、横杆、连杆和支臂构成的支架,立杆设有用于外联的连接座并套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喷杆固定于支臂上;横杆与第一滑套固接,其至少一端与支臂铰接;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套固接,其另一端与支臂联接,第一滑套上穿装有第一紧固螺栓,第二滑套上穿装有第二紧固螺栓。该四连杆联动喷雾装置实现喷杆相对需喷洒对象可靠有效地调节其喷洒位置,既避免因调节喷杆而造成的“跑、冒、滴、漏”,又可方便灵活地与各类喷雾机配合使用。
文档编号B05B15/00GK201287089SQ20082016181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傅锡敏, 周立新, 健 陈, 艳 龚 申请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陈 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