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0871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轿车车身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轿车车身涂装的轿车车身吊具。
背景技术
在轿车制造过程中,需对轿车车身进行PVC涂装,此时需将轿车车身吊起,以方便
对轿车车身的底部进行PVC涂装,通常人们是在自行葫芦的下面连接一个框架,在框架的
四个边角用铁链连接挂钩,然后将挂钩穿过轿车车身前部仪表板的两个通孔以及后部行李
箱隔板的两个孔,从而将轿车车身吊起。上述吊具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由于所有吊钩都是
穿过轿车车身的平面通孔,车身的受力点都在其平面上,所以,其受力处的表面容易出现变
形等缺陷,此外,吊钩也容易滑脱,从而导致轿车车身从空中坠落的安全事故。 —种公告号为CN 2104850U的内孔吊钩,其吊钩的钩爪为外弯钩,吊环上刚性连
接3对吊耳,吊爪支点架上与吊耳相对应设置3对支耳,每对吊耳与连杆一端活动连接,连
杆的另一端与弯臂吊爪活动连接,弯臂吊爪的支点活动连接在吊爪支点架的支耳上。在使
用时,先将内孔吊钩的钩爪收为最小直径放入起吊物体内,当吊环受力起吊时,弯臂钩爪上
端在连杆牵引力的作用下以弯臂钩爪支点为轴心使钩爪自行张开并紧紧卡在内孔壁端或
内孔周边上。这种内孔吊钩在使用中,虽然可避免因钩爪滑脱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但各钩爪
与起吊部位为线接触,并且起吊部位的受力点仍然是在平面上,所以,其受力处的表面同样
容易出现变形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身吊装时容易使受力处的表面出现 变形等缺陷、吊钩容易滑脱造成安全事故的不足,提供一种吊装时不会损坏轿车车身表面、 安全可靠的轿车车身吊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轿车车身吊具,包括一个 水平的吊框和设于吊框上面的前后两个吊环,所述吊框前端两侧的下面对称地设有一对前 吊钩,放置于左右两个前吊钩上水平的活动支撑杆两端设有限位机构,吊框后端两侧的下 面对称地设有一对L形的后吊钩,后吊钩的下端部设有定位卡口 ,所述前吊钩和后吊钩与 吊框均为转动连接,并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吊具在吊装轿车车身时容 易出现表面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吊装的位置改在轿车车身的直向平面,从而大大提 高了轿车车身起吊受力点的抗变形强度,使其在吊装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本实用新型的 前吊钩上水平的活动支撑杆位于轿车车身底部两个前轮处,两个前吊钩则位于车身外侧, 两个后吊钩下端部的定位卡口卡位在车身后围板的左右两侧,从而使整个车身的受力点均 位于直向的车身围板上,避免了车身可能出现的变形等瑕疵;将后吊钩设计成L形,可避免 后吊钩在吊装时与车身后围板发生摩擦;由于前吊钩上的活动支撑杆以及后吊钩上的两个 定位卡口均为水平布置,因此整个车身在起吊后左右平衡,此外,设于活动支撑杆两端的限 位机构可确保其不会在前吊钩上左右滑移,从而可避免因轿车车身左右倾斜或活动支撑杆的滑移而可能出现的轿车车身坠落事故;另外,位于轿车车身两侧的前吊钩对轿车车身具
有限位保护作用,当轿车车身因意外而向一侧滑移时,其外侧的活动支撑杆可有效阻挡其
滑移,以确保吊装的安全;由于前吊钩和后吊钩与吊框均为转动连接,并可在前后方向上摆
动,既方便轿车车身的吊装,又可准确定位起吊点,有利于提高吊装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吊框呈工字形,在空心圆管制成的前横吊杆和后横吊杆内分别设
有可转动的前吊杆横轴和后吊杆横轴,前吊杆横轴两端分别与左、右前吊钩固定连接,后吊
杆横轴两端分别与左、右后吊钩固定连接。工字形的吊框在确保其强度的同时,可有效减轻
其重量,减少材料的消耗;将吊钩固定连接于空心的横吊杆内的吊杆横轴两端,既使前、后
吊钩可在前后方向摆动,又可确保前、后吊钩与吊框的转动连接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整个吊具的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前吊杆横轴和后吊杆横轴两端均设有防止其轴向窜动的挡圈。因此可避免与其固定连接的前、后吊钩的左右滑移,提高吊装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是设于活动支撑杆两端并卡位于前吊钩的弯钩外侧的圆盘形限位块。圆盘形限位块不仅便于加工,而且无论活动支撑杆如何转动,均可对其有效限位,将限位块设于前吊杆的弯钩外侧,可防止因两个前吊杆向外扩张而导致活动支撑杆的跌落,保证其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卡口呈开口朝上的V字形。V字形的定位卡口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动对中的效果,既方便快速准确卡位,又便于加工制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l)前、后吊钩的起吊位置均在轿车车身直向的围板下侧,避免吊钩起吊处车身的变形;(2)轿车车身起吊后左右平衡,不会左右滑移,结合后吊钩的定位卡口和前吊钩的活动支撑杆设计,有效避免了因吊钩滑脱或车身倾斜移位而导致轿车车身在吊装中的坠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吊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双向箭头表示吊装的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轿车车身吊具,包括一个水平的工字形吊框1和设于吊框1的纵吊杆13上面的前后两个吊环2,所述吊框1的前横吊杆11和后横吊杆12均采用空心圆管制成,纵吊杆13采用方管制成,在前横吊杆11和后横吊杆12内分别设置与其转动配合的前吊杆横轴8和后吊杆横轴9,在前吊杆横轴8两侧长于前横吊杆11处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其轴向窜动的挡圈10,并且在前吊杆横轴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弯钩形前吊钩3,前吊钩3的弯钩朝向前方,在两个前吊钩3的弯钩内放置水平的圆柱形活动支撑杆5,并在其两端位于前吊钩3外侧设置圆盘形限位块61,既使活动支撑杆5可靠地卡位,避免其轴向移动,又可防止两个前吊钩3向外扩张;另外,在后吊杆横轴9两侧长于后横吊杆12处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其轴向窜动的挡圈10,并且在后吊杆横轴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L形的后吊钩4,后吊钩4下部的水平段朝前,并在其尾端设置开口朝上的 V字形定位卡口 7,定位卡口 7位于前后方向的纵向垂直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吊装时,先将活动支撑杆5横向放置于轿车车身下面的工艺支 架上对应轿车车身前轮的位置,然后自行葫芦将整个吊具慢慢放下,当两个前吊钩3从车 身两侧下落至活动支撑杆5位置,操作人员将活动支撑杆5放到前吊钩3的弯钩内,与此同 时,车身后端的操作人员将后吊钩4向后方轻拉,以避免后吊钩4与车身后端发生碰撞,当 吊具下降到位后,将后吊钩4的V字形定位卡口 7对准车身后围板下边沿,此时,自行葫芦 即可将吊具吊起,从而将轿车车身吊起,以完成整个吊装。
权利要求一种轿车车身吊具,包括一个水平的吊框(1)和设于吊框(1)上面的前后两个吊环(2),其特征是,所述吊框(1)前端两侧的下面对称地设有一对前吊钩(3),放置于左右两个前吊钩(3)上水平的活动支撑杆(5)两端设有限位机构(6),吊框(1)后端两侧的下面对称地设有一对L形的后吊钩(4),后吊钩(4)的下端部设有定位卡口(7),所述前吊钩(3)和后吊钩(4)与吊框(1)均为转动连接,并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轿车车身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吊框(1)呈工字形,在空心圆管制成的前横吊杆(11)和后横吊杆(12)内分别设有可转动的前吊杆横轴(8)和后吊杆横轴(9),前吊杆横轴(8)两端分别与左、右前吊钩(3)固定连接,后吊杆横轴(9)两端分别与左、右后吊钩(4)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车身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前吊杆横轴(8)和后吊杆横轴(9)两端均设有防止其轴向窜动的挡圈(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轿车车身吊具,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6)是设于活动支撑杆(5)两端并卡位于前吊钩(3)的弯钩外侧的圆盘形限位块(61)。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轿车车身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卡口 (7)呈开口朝上的V字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车车身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卡口 (7)呈开口朝上的V字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车车身吊具,包括一个水平的吊框和设于吊框上面的前后两个吊环,所述吊框前端两侧的下面对称地设有一对前吊钩,放置于左右两个前吊钩上水平的活动支撑杆两端设有限位机构,吊框后端两侧的下面对称地设有一对L形的后吊钩,后吊钩的下端部设有V字形定位卡口,所述前吊钩和后吊钩与吊框均为转动连接,并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吊钩的起吊位置均在轿车车身直向的围板下侧,避免了吊钩起吊处车身的变形,并且轿车车身起吊后左右平衡,不会左右滑移,有效避免了因吊钩滑脱或车身倾斜移位而导致轿车车身在吊装中的坠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轿车车身在涂装等工序时的吊装。
文档编号B05C13/02GK201493235SQ200920306298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吴应南, 安聪慧, 李书福, 杨健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