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导电膜及其组合物和包括该导电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40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各向异性导电膜及其组合物和包括该导电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向异性导电膜、用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和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用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和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装置,在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丁腈橡胶树脂和/或聚氨酯树脂,从而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因此在与电路连接时不引起腐蚀。
背景技术
各向异性导电膜是指其中分散有导电颗粒如镍、金等的金属颗粒或涂覆有此金属的聚合物颗粒的粘合膜。当各向异性导电膜布置在待连接的电路之间且在预定条件下经过热和压力时,电路端子通过导电颗粒电连接。因为相邻电路之间的间距填充有绝缘粘结剂树脂,所以导电颗粒彼此不接触,从而提供强绝缘性能。随着最近日益倾向于轻、薄和简单的IT装置和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平板显示器的趋势,装置电路的宽度变得更窄。在具有大宽度的常规电路中,电路中金属电极部分内发生的腐蚀不会引起整个电路的短路。然而,最近在具有较窄间距的电路中,当由于电极电路中的窄金属电极而发生腐蚀时,可引起短路,从而影响连接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引发剂和导电颗粒,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选自由丁腈橡胶(NBR)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并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可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lOOyS/cm的导电率。所述NBR树脂可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所述聚氨酯树脂可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所述粘结剂部分可进一步包括丙烯酸树脂。所述粘结剂部分可包括20至90wt%的所述丙烯酸树脂、5至55wt%的具有大于0 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所述NBR树脂、以及5至40wt %的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所述聚氨酯树脂。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可进一步包括聚氨酯微珠。所述聚氨酯微珠可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ppm的离子含量。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包括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引发剂和导电颗粒,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选自由NBR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且由所述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 的离子含量。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或由所述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弓I发剂和导电颗粒,且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具体地,所述离子含量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0ppm。此时,金属电极中的腐蚀可能性降低,因此改进可靠性。上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离子含量可通过使用自动燃烧系统的离子色谱法来测定。上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使用包括粘结剂部分、导电颗粒等的多种组分制备。因此,不会使用测定每个组分的离子含量和整个膜的离子含量的常规方法来确定膜与电路实际连接时在施加电压和电流下是否发生腐蚀。提前测定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导电率,以确定导电率是否大于O且小于或等于100 μ S/cm,从而预先确定在连接到电路时是否会在元件之间发生腐蚀。导电率可通过本领域任何已知方法测量。例如,可将0.4g的粘合膜置于20g去离子水(DIW)中,并在100°C下煮沸10小时,随后使用导电率仪测量溶解在水中的离子的导电率,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导电率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30 μ S/cm。粘结剂部分粘结剂部分起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基质作用,且可包括选自由丁腈橡胶(NBR)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20至78wt%。在此范围内时,可获得优异的膜形成性且导电率不会变高。具体地,含量可为30至75wt%。本文中,术语“离子”是指在通过单体的聚合等制备聚合物树脂或微珠的过程中产生的离子,如Na+和Cl_离子,但不限于此。离子含量可通过使用本领域任何已知方法来测定,如自动燃烧系统的离子色谱法。所述NBR树脂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在此范围内时,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导电率低且在连接电路时不引起腐蚀。具体地,所述离子含量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ppm。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可通过本领域常用的NBR 树脂的离子交换处理来制备。例如,NBR树脂可通过稀释方法制备,其中NBR树脂通过对 NBR树脂具有低溶解度但易于溶解离子等的溶剂如MeOH来稀释,以消除离子杂质,但不限于此。通过离子交换处理,NBR的离子含量降低。NBR树脂为通过丙烯腈和丁二烯的乳液聚合产生的共聚物。此处,对丙烯腈的含量和丁二烯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对聚合方法也无特定限制。NBR树脂可具有50,000至2,000, 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所述聚氨酯树脂可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在此范围内时, 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导电率低且在连接电路时不引起腐蚀。具体地,所述离子含量可为大于 0且小于或等于lOppm。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可通过本领域常用的聚氨酯树脂的离子交换处理来制备。例如,聚氨酯树脂可采用与NBR树脂相同的方式,通过使用甲乙酮的稀释方法制备,但不限于此。通过离子交换处理,聚氨酯树脂的离子含量降低。聚氨酯树脂为具有氨基甲酸乙酯键的聚合物树脂,且通过聚合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丁二醇而产生,但不限于此。聚氨酯树脂可具有50,000至2,000, 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所述粘结剂部分可进一步包括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可具有30至120°C的玻璃转化温度和0 150mgK0H/mg的酸值。丙烯酸树脂可具有50,000至2,000, 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在此范围内时,可获得适合的粘性,能够适当地形成膜,可确保与固化部分中所含的各组分的优异相容性且不发生相分离。丙烯酸树脂可通过(甲基)丙烯酸单体和/或可与(甲基)丙烯酸单体聚合的单体的聚合来制备。例如,丙烯酸树酯可通过聚合选自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 乙酸乙烯酯以及丙烯酸单体或其具有C2至ClO烷基的改性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来制备。聚合可通过本领域的任何已知方法进行。对于固含量,丙烯酸树脂在粘结剂部分中的含量可为20至90wt %,优选20至 80wt%。在此范围内时,可确保适合的膜形成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粘结剂部分可包括丙烯酸树脂和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 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在此情况下,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可包括20至SOwt% 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在此范围内时, 可获得优异的膜形成性且导电率不高,从而在连接电路时不发生腐蚀。具体地,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可包括30至70wt%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此处,粘结剂部分可进一步包括未经历离子交换处理的聚氨酯树脂或具有大于 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基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部分,这些树脂的含量可为1 至10重量份。在此范围内时,膜的导电率不变高。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粘结剂部分可包括丙烯酸树脂和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在此情况下,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可包括20至 80wt%的丙烯酸树脂和20至80wt%的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在此范围内时,可获得优异的膜形成性且导电率不高,使得在连接电路时不发生腐蚀。具体地,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可包括30至70wt%的丙烯酸树脂和30至70wt%的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此处,粘结剂部分可进一步包括未经历离子交换处理的NBR树脂或具有大于 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基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部分,这些树脂的含量可为1至 10重量份。在此范围内时,膜的导电率不变高。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粘结剂部分可包括丙烯酸树脂、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 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以及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在此情况下,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可包括20至90wt%的丙烯酸树脂、5至55wt% 的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树脂、以及5至40wt %的具有大于0 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在此范围内时,可获得优异的膜形成性且导电率不高,从而在连接电路时不发生腐蚀。具体地,对于固含量,粘结剂部分可包括20至 40wt%的丙烯酸树脂、30至55wt%的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 树脂、以及30至40wt%的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在根据本发明的膜中,粘结剂部分可进一步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粘结剂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例如,热塑性树脂可包括选自由丙烯腈、聚酰胺、烯烃和硅酮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固化部分根据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可包括选自由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对于固含量,固化部分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20至50wt%。在此范围内时,可获得在粘附力、外观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且可获得可靠性和稳定性。具体地,含量可为 23 至 40wt%o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在相对末端的氨基甲酸乙酯键和双键。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聚合方法制备。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可具有500至30,OOOg/mol的重均分子量。在此范围内时,可获得合适的膜形成性和优异的相容性。对于固含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20至 30wt%。在此范围内时,各向异性导电膜可具有优异的相容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起到稀释剂的作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包括选自以下组成中的至少一种1,6_己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1,4_ 丁二醇(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酰基磷酸酯、4-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 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 丙烯酸酯、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 (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2-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乙氧基化的壬基苯酚 (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的双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环己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二醇_t-(甲基)丙烯酸酯(phenoxy glycol t-(meth)acrylate), 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磷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苯甲酸酯丙烯酸酯和它们的混合物,但不限于此。对于固含量,(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10至 20wt %。在此范围内时,各向异性导电膜可具有高连接可靠性。除选自由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外,固化部分还可进一步包括缩醛类、碳二亚胺类等。引发剂各向异性导电膜可包括引发剂,该引发剂包括自由基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可包括光聚合引发剂、热固化引发剂和它们的混合物。具体地,可使用热固化引发剂。对于固含量,引发剂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1至10wt%。在此范围内时, 对于固化进行充分反应,且可获得在粘附力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异性能、以及粘合后的适宜分子量。具体地,含量可为1至5wt%。热固化剂可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物和偶氮引发剂。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月桂酰(lauryl peroxide)、过氧化苯甲酰和枯烯氢过氧化物。偶氮引发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2,2'-偶氮双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二甲基_2,2'-偶氮双
0-甲基丙酸酯)和2,2'-偶氮双(N-环己基-2-甲基丙酰胺)。导电颗粒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用作填料的导电颗粒以提供导电性能。对于固含量,导电颗粒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1至30wt%。在此范围内时,可适当地进行导电,且不发生短路。导电颗粒的含量可根据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用途而适当确定,且可实质上不同。具体地,含量可为1至20wt%。导电颗粒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含金、银、镍、铜或焊料金属的金属颗粒;碳颗粒; 涂覆有金属的树脂颗粒,如涂覆有金、银、镍、铜或焊料金属的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或它们的改性树脂的颗粒;和通过用绝缘颗粒涂覆此涂覆有金属的树脂颗粒而获得的绝缘导电颗粒。考虑到粘附力和连接可靠性,导电颗粒可具有1至20 μ m的直径,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可进一步包括聚氨酯微珠。聚氨酯微珠可为交联的聚氨酯树脂的球形有机细颗粒。聚氨酯微珠可与丙烯酸树脂、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NBR 树脂、以及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一起包含在粘结剂部分中。可使用经过离子交换处理的聚氨酯微珠。聚氨酯微珠的离子交换处理可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进行,如使用溶剂的稀释方法或使用不产生残留离子的单体的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处理,聚氨酯微珠的离子含量可降低且优选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lOppm。在此范围内时,膜的导电率不升高,且与电路连接时不发生腐蚀。聚氨酯微珠可具有0. 5至10 μ m的直径,但不限于此。对于固含量,基于100重量份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聚氨酯微珠的含量可为1至10 重量份,优选为1至5重量份。在此范围内时,膜的导电率不升高,且与电路连接时不发生腐蚀。此外,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可进一步包括添加剂如聚合引发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等,以提供其他性能,且不阻碍基本性能。对于固含量,添加剂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含量可为0. 01至IOwt %,但不限于此。聚合引发剂可选自由氢醌、氢醌单甲醚、对苯醌、吩噻嗪和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组。抗氧化剂可包括酚醛化合物或羟基肉桂酸酯化合物,如四[亚甲基(3,5_ 二-叔丁基-4-羟基肉桂酸酯)]甲烷和3,5-双-(1,1_ 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硫醇-二-2,
1-乙二醇酯。各向异性导电膜可由下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形成。各向异性导电膜可不使用任何特定装置或设备来制备。例如,将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溶解在包括甲苯等的有机溶剂中并液化,随后以导电颗粒不被粉碎的速率搅拌预定时间。将产物涂布在离型膜上至10 至50 μ m的厚度,并干燥预定时间以挥发有机溶剂,或另外使用紫外线辐射固化,由此提供具有4至40 μ m厚度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包括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引发剂和导电颗粒,其中粘结剂部分包括选自由NBR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且由上述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引发剂和导电颗粒如上所述。此外,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可包括溶剂。溶剂可为有机溶剂,如甲苯,但不限于此。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装置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或由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此装置可包括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CD)和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作为模块间粘合材料的半导体装置。下文中,将参考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且可以各种不同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认识并理解未包括在本文中的实施方式,从而省略其说明。实施例制备例1 具有IOppm离子含量的NBR树脂的制备将IOOg NBR树脂(N_;M,Nippon Zeon)溶解在MeOH中以去除离子杂质。通过使用自动燃烧系统的离子色谱测定的NBR树脂的离子含量从600ppm降至lOppm。制备例2 具有IOppm离子含量的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将IOOg聚氨酯树脂(NPC7007T,NANUX)溶解在甲乙酮中以去除离子杂质。通过使用自动燃烧系统的离子色谱测定的聚氨酯树脂的离子含量从400ppm降至lOppm。制备例3 具有IOppm离子含量的聚氨酯微珠的制备将IOOg聚氨酯微珠(MM-101-MS)溶解在甲乙酮中以去除离子杂质。通过使用自动燃烧系统的离子色谱测定的聚氨酯微珠的离子含量从500ppm降至lOppm。实施例1 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的制备使用%的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树脂(分子量Mw 90, 000g/mol,酸值JmgKOH/mg、MMA, ΒΑ、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和40wt%的具有IOppm离子含量的 NBR树脂(N-34,Nippon Zeon)作为用于形成膜的基质的粘结剂部分。使用25wt%的聚氨酯丙烯酸酯(NPC7007,NANUX)和包括的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2wt%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2. 5wt%的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自由基聚合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反应性单体作为固化部分。将2. 5wt%的过氧化月桂酰用作热固化引发剂,且将3wt%的绝缘导电颗粒(直径3ym,kkiSui)用作导电填料。使用这些组分制备膜组合物。实施例2至4禾Π 6 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膜组合物,区别为按表1所示改变粘结剂的组成。 作为聚氨酯树脂,使用制备例2中制备的聚氨酯树脂。实施例5 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膜组合物,区别为按表1所示改变粘结剂的组成, 并使用制备例3中制备的聚氨酯微珠。对比例1和2 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1或2相同的方式制备膜组合物,区别为使用未经离子交换的NBR 树脂(离子含量600ppm)或未经离子交换的聚氨酯树脂(离子含量400ppm)。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引发剂和导电颗粒,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选自由丁腈橡胶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并具有大于Oppm 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50ppm的离子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0μ S/cm 且小于或等于100 μ S/cm的导电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丁腈橡胶树脂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进一步包括丙烯酸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20wt%至SOwt% 的所述丙烯酸树脂和20wt%至80wt%的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所述丁腈橡胶树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20wt%至80wt% 的所述丙烯酸树脂和20wt%至80wt%的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所述聚氨酯树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20wt%至90wt% 的所述丙烯酸树脂、5wt %至55wt %的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所述丁腈橡胶树脂、以及5至40wt %的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的所述聚氨酯树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进一步包括选自由丙烯腈、聚酰胺、烯烃和硅酮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固化部分包括选自由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引发剂包括自由基引发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对于固含量,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20衬%至78wt%的所述粘结剂部分、20衬%至50wt%的所述固化部分、1衬%至10wt% 的所述自由基引发剂和Iwt %至20wt %的所述导电颗粒。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进一步包括聚氨酯微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聚氨酯微珠包括离子交换的聚氨酯微珠。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所述聚氨酯微珠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ppm的离子含量。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所述聚氨酯微珠的含量为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18.一种用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组合物,包括粘结剂部分、固化部分、引发剂和导电颗粒,其中所述粘结剂部分包括选自由丁腈橡胶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且由所述组合物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Oppm且小于或等于IOOppm的离子含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0 μ S/cm且小于或等于100 μ S/cm的导电率。
20.一种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或包括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组合物的各向异性导电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用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组合物和包括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装置。在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粘结剂部分包括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ppm的离子含量的丁腈橡胶树脂(NBR)和/或聚氨酯树脂,从而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具有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ppm的离子含量,因此在与电路连接时不引起腐蚀。
文档编号C09J9/02GK102559075SQ20111030131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曹长铉, 朴镇晟, 裵相植, 金镇圭, 高连助, 鱼东善 申请人: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