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286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当操作柔性显示装置时,通过控制使其上施加有电压的下部电极和涂覆有其颜色根据所施加的电压变化的带电颗粒的图像上部电极附着的粘附膜的介电常数,调整在粘附膜厚度方向上的电荷,由此使所施加的电压的损失最小化同时保持粘附性质和可靠性,即便不施加高压,柔性显示装置的操作性能也是优异的。为此,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将涂覆有颗粒的上部电极和其上施加电压的下部电极相互附着的粘附膜,所述粘附膜的介电常数等于或大于2.0且小于10.0。
【专利说明】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用于电子 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其中其上施加有电压的下部电极和涂覆有带电颗粒的图像上部 电极附着至所述粘附膜上,所述带电颗粒的颜色根据所施加的电压而改变。在本发明中,控 制所述粘附膜的介电常数以使得可以调整厚度方向上的电荷,由此使所施加的电压的损失 最小化同时保持粘附性质和可靠性。因此,当柔性显示装置被驱动时,即使没有施加高压, 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性能也能够得到增强。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常规印刷文件日益被柔性显示装置所显示的文件 所取代。其遍及包括书籍、杂志等市场的整个电子出版产业市场。
[0003] 用户可通过计算机的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显示器(LCD)查看这些文件以阅读 文件中的信息。然而,计算机的CRT或LCD是发光型显示装置,当用户长时间使用该显示装 置时会感到眼疲劳,因此难以长时间阅读信息,而且只有在安装了计算机、LCD等的地点才 可以阅读这些文件。
[0004] 虽然可以使用便携式显示装置来代替广泛分布的笔记本型计算机,但是便携式显 示装置也采用带有背光的发光型显示器,会导致功率消耗问题,从而限制长时间的阅读。
[0005] 能够以低功率消耗驱动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已得到了开发和推广。但是,反射 型液晶显示装置在白色模式中具有低的反射率,导致非常低的可见度,而且相比于印刷纸 质材料更容易引起疲劳,因此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并且不能用于长时 间的阅读。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开发了所谓的电子纸。
[0007] 电子纸是用于实施柔性显示器的核心元件,当向导电材料施加电磁场时,其产生 运动。也就是说,在将带电颗粒分布于薄膜柔性基材之间后,基于电磁场的极性变化,通过 改变带电颗粒的方向排列来表现数据。
[0008] 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在任意极性下出现带电颗粒的方向排列,则图像保持原状,因 为尽管电压被除去,但是颗粒的位置由于记忆效应而不改变,从而获得使用墨在纸张上印 刷图像的效果。因此,由于电子纸不具有自发光,视觉疲劳显著降低,从而可以像阅读真正 的书籍一样舒适地观看文件。此外,由于通过使用柔性基材而确保了柔性和便携性,因此, 高度期望电子纸作为未来的平板显示技术。
[0009] 此外,如果图像一旦呈现,其如上所述保持较长时间直到基材被重置,使得功率消 耗可以非常低,而且电子纸可方便地用作便携式显示装置。
[0010] 与常规平板显示器相比,电子纸的制造成本极低,而且不需要背景照明或者电池 的连续再充电,电子纸可以用极低的能量驱动,因此其在能量效率方面是显著优异的。
[0011] 由于上述优点,电子纸可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具有类似纸张表面和可移动图案的 电子书籍和报纸、用于便携式电话的可重复使用的纸显示器、可任意处理的TV屏幕、电子 墙纸等,因此可预期到巨大的潜在市场。
[0012] 在如上述电子纸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具有图像的带电颗粒的上部电极应与其上施 加电压的下部电极组合,其中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插入粘附膜来制造柔性显示装置。
[0013] 然而,由于所述粘附膜,可发生驱动电压的损失或者不一致的驱动,而且由于在制 造粘附膜的过程中的加热和加压工艺,图像的带电颗粒层可能受损。因此,需要制造具有低 电压损失的粘附膜,这可以通过粘附膜的均匀粘附工具来实现。
[0014] 例如,韩国公开专利公报No. 2006-032111公开了使用具有不同转变温度的粘附 工具在将粘附工具转录至透明电极的顶部和底部上之后以热接合法接合障壁和基材的方 法。
[0015] 然而,由于障壁、颜料或调色剂的不稳定性随着其两次经过热接合过程而增加,因 此难以实际应用该方法。
[0016]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No. 2006-067006公开了使用紫外灯的接合方法,其中,使用紫 外固化粘附剂作为粘附工具。此外,韩国专利No. 10-1030936公开了一种电泳显示器,其中 使用流体组合物和液晶组合物来形成密封层和粘附层,所述流体组合物和液晶组合物是由 可辐射固化的组合物制得的并且附着到第二电极层(例如,如薄膜晶体管(TFT)的电极)。 然而,所填充的颜料或调色剂与紫外线可固化单体混合在一起,使得所述颜料或调色剂在 固化过程后可固定到粘附层,或者紫外固化过程可能不会发生。此外,该方法中所用的大部 分颜料对于紫外线不稳定,需要阻挡来自外部的紫外线的功能,使得该接合方法是不切实 际的。
[0017] 如韩国公开专利公报No. 2007-041197所公开的已经对改善常规厚粘附膜的问题 进行了尝试,其中,采用真空蒸镀法将EVA粘附剂作为薄膜使用。但是,难以采用真空蒸镀 法在期望的位置处施加期望量的作为有机材料的EVA粘附剂。
[0018]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No. 2011-032357公开了使用配置有位于中间的柔性膜和附着 在该柔性膜两侧上的两个粘附层的带在期望位置处接合障壁和基材的技术。然而,虽然障 壁和基材可附着在期望的位置处,但是使用双面带不能实现在显示材料上的优质分辨率。
[0019] 此外,如果颜料或调色剂在附着的时候是有缺陷的或者如果在上部或下部电极中 存在问题,由于强的粘附性,施加至上述柔性显示器之中的电子纸的粘附层不允许对各材 料进行再加工。因此,由于不能使用相对昂贵的薄膜晶体管(TFT),所以粘附膜制造期间所 发生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韩国专利很少有公开插入在上部或下部电极之间的粘附层的 性质,从而没有提出用于克服驱动电压损失的方法。
[0020]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努力解决了所述常规问题且完成了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将 其上施加有电压的下部电极和涂覆有带电颗粒(该带电颗粒的颜色根据所施加的电压而 变化)的图像上部电极附着至粘附膜,并且通过控制粘附膜的介电常数来控制介电特性, 使得可以控制厚度方向上的电阻值,由此在不损失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制造粘附膜。


【发明内容】

[0021] 技术问题
[002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其可 使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损失最小化,同时保持粘附性质和可靠性。
[0023] 从以下说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上述目的和本文中未作说明的其 他目的。
[0024] 技术方案
[0025]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来实现,其中形成介电粘附 膜以附着涂覆有带电颗粒的上部电极和其上施加有电压的下部电极,并且所述粘附膜的介 电常数在2. 0至10. 0的范围内。
[0026] 本文中,在所述粘附膜中,可以层合基于聚酯的重剥离片、形成在重剥离片的硅氧 烷剥离涂覆表面上的粘附层以及形成在粘附层上的基于聚酯的轻剥离片。
[0027] 所述粘附层可优选地包含按重量计70%至95%的赋予粘合特性和可靠性的丙烯 酸类粘附剂,和按重量计5%至30%的赋予介电性质的树脂以提高或补偿介电常数。
[0028] 丙烯酸类粘附剂中所使用的基础树脂可优选为通过使按重量计90%至99. 9%的 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与按重量计〇. 1%至10%的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共聚而 产生的丙烯酸酯共聚物。
[0029] 用于赋予介电特性的树脂可优选为选自以下的一种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聚氨酯、聚脲、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酯、聚己内酯、聚乙烯醇、聚醚、聚乙酸乙烯酯衍生物、聚 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丙烯酸类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 二烯烃共聚物、硅氧烷共聚物、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树胶、基于环氧树脂的化合物和基于 酚的化合物。
[0030] 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可以优选在4. 0 i! m至50. 0 i! m的范围内。
[0031] 在所述粘附层中,朝向形成电场处的方向上的电阻值优选在LOXlO4Q至 9.9X109Q的范围内。
[0032] 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可优选是选自以下的一种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 体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 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 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 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棕榈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 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丙烯腈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包含乙酸乙烯酯或苯乙烯的二丙 烯酸类单体。
[0033] 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可优选是选自以下的一种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体 的混合物:选自(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 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二醇酯和(甲基) 丙烯酸2-羟基丙二醇酯中的包含任意一种羟基的丙烯酸类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马 来酸和富马酸中的包含任意一种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选自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 烷酮和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任意一种含氮丙烯酸类单体。
[0034]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使用丙烯酸酯共聚物产生的基础树脂,所述粘附层可优选地 包含0. 05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选自基于环氧树脂的交联剂、基于氮丙啶的交联剂或基于多 官能异氰酸酯的交联剂的一种或混合物。
[0035] 所述粘附层还可优选地包含一种或更多种选自碳纳米管、导电有机或无机颗粒、 有机或无机盐以及离子材料的抗静电剂以赋予介电特性。
[0036] 发明效果
[0037] 在本发明中,控制用于赋予粘附膜的介电特性的树脂使得可以控制介电常数同时 保持粘附性质和可靠性,由此控制粘附膜厚度方向上的电阻值,即朝向形成电场处的方向 上的电阻值。
[0038] 在本发明中,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其中其上施加有电压的下部电 极和涂覆有带电颗粒的图像上部电极附着到所述粘附膜上,所述带电颗粒的颜色根据所施 加的电压而改变;将朝向形成电场处的方向上的电阻值控制在LOXlO4Q至9. 9X IO9Q的 范围内。从而,可以使所施加电压的损失最小化,并且在对粘附膜的粘附性质无影响的情况 下使带电颗粒自由驱动。因此,当驱动柔性显示装置时,对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纸的驱动 电压的影响可以最小化,几乎不存在电势差(电压)损失,因此当显示装置被驱动时,即便 不施加高压,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性能也能够得到增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的一个实例的横截 面视图。
[0040] 图2是示出测量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的厚度方向上 电阻值的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在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明显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用来具体解释本发明,而本发明并不限于 此。
[0042] 参照附图在下文中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 施方案。首先,当为附图中的要素添加附图标记时,应注意如果可能的话,相同的附图标记 用于相同的要素,即使相同的要素示出在不同的附图中亦如此。此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 如果确定关于本发明的常用构型和功能的详细描述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题,则省略 忽略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要素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放大。
[0043]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的一个实例的横截 面视图。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中,层合基于聚酯的重剥离片 1、形成在重剥离片1的硅氧烷剥离涂覆表面上的粘附层2以及形成在粘附层2上的基于聚 酯的轻剥离片3。
[0044]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其中将介电粘附膜的介电 常数控制在2. 0至10. 0的范围内以附着涂覆有带电颗粒的上部电极和其上施加有电压的 下部电极。
[0045] 粘附膜的电阻受介电常数(其是介电体的电特性)的高度影响,因此电损失易于 根据粘附膜的介电常数而改变。如果粘附膜的介电常数低于2. 0,则意味着几乎无电特性, 当施加电压时电损失增加。相反地,如果介电常数为1〇.〇或更高,则不能使用有机材料,并 且即使当使用导电颗粒的无机材料时,也应该大量添加,这阻碍由于电流可在上部电极与 下部电极之间流动的高度可能性而形成电场,由此损失了粘附膜的粘附性质和产品的可靠 性。因此,为了满足粘附可靠性和适当的电学性质二者,粘附膜的介电常数需要在2. O至 10. O的范围内,并且可以最优选在2. 5至低于10. O的范围内。
[0046] 为了获得最佳介电特性,用于赋予介电特性的树脂必须添加至粘附层,其中相对 于按重量计70 %至95 %的粘附剂部分添加按重量计5 %至30 %的所述树脂。如果添加按重 量计小于5%的树脂,则树脂的量太低而不能改善介电特性,因此电学性质不能得到改善。 相反地,如果添加按重量计大于30%的树脂,则介电特性可得到充分地改善,但是粘附可靠 性可能会劣化,原因在于赋予介电特性的树脂与粘附性质无关,因此损失了产品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粘合树脂的相容性问题所以不能适当制造粘附膜。
[0047] 可以使用选自天然橡胶树脂、合成橡胶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和硅氧烷树脂中的一 种树脂或者两种或更多种树脂的混合物作为粘附膜中所用的粘附层的基础树脂,其中本发 明中使用采用具有优异光学性质的丙烯酸类树脂的丙烯酸类粘附剂。
[0048] 通过使用使按重量计90 %至99. 9%的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与按重量计 0. 1%至10%的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共聚产生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基础树脂,并且 更优选地,使用包含按重量计95%至98%的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和按重量计2%至 5%的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基础树脂,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可制造成具有 800, 000或更高的重均分子量。
[0049]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具有官能团的单体按重量计低于90%,则在粘附剂的储存 稳定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官能团的数量相对大,然而,如果不具有官能团的单体按重 量计高于99. 9%,则无法预期平稳的反应,因为显著降低了官能团的反应性,而且所述共聚 物可能无法被当作适当的共聚物,因为需要诸如催化剂的其它添加剂。
[0050] 对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单体是例如(甲基)丙烯 酸酯单体即可,而且可使用在酯部分中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具体而言,在酯部分中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包括(甲基)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 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棕榈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 基酯等。除上述以外,可使用选自丙烯腈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包含乙酸乙烯酯或苯乙烯的 二丙烯酸类单体的一种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体的混合物。
[0051] 此外,所述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优选地包括羟基、羧基、氨基和酰胺基的至少 一种作为官能团。其具体实例包括选自以下的一种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体的混合物: 选自(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 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 基丙二醇酯中的包含任意一种羟基的丙烯酸类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和富马酸 中的包含任意一种的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选自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乙 烯基己内酰胺的任意一种含氮的丙烯酸类单体。
[0052]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基础树脂,上述丙烯酸类粘附层包含 0. 05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选自基于环氧树脂的交联剂或基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交联剂的 一种或其混合物。
[0053]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交联剂以增强共聚物的耐久性,如果交联剂的含量低于0. 05 重量份,则所述交联剂不能与丙烯酸类共聚物中包含的官能团平稳反应,而且粘附剂的内 部粘结性不能得到加强。相反地,如果交联剂的含量超过5重量份,则不能显示出均匀性, 因为在加工粘附剂时降低了储存稳定性,这是特别不期望的,因为需要再加入用于延缓反 应的阻滞剂或者需要用于在低温下储存粘附剂的额外处理以延缓丙烯酸类共聚物与交联 剂混合物之间的反应。
[0054] 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于环氧树脂的交联剂可以是双酚A-表氯醇型的基于 环氧树脂的树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二缩水甘油醚、丙 三醇三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 苯胺、N,N,N',N' -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或其混合物。
[0055] 而且,用作其他交联剂的基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交联剂可以是甲苯二异氰酸酯、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或 其混合物。
[0056] 将本发明所述的介电粘附膜制造成具有4. 0 y m至50. 0 y m的厚度。如果将粘附 膜形成为比4. 0 y m更薄,则电学特性优异,但是剥离力降低,而且,就粘附可靠性而言,导 致界面断裂,由此导致电极的分离。相反地,粘附膜可设计成厚的以赋予粘附可靠性,但是, 如果将粘附膜形成为过厚以大于50. 0 y m,则电学特性劣化。因此,考虑到粘附剂可靠性与 电学特性之间的折衷关系,以及为了赋予粘附可靠性同时保持优异的电学特性,将粘附膜 厚度控制为4. 0 y m至50. 0 y m、并且更优选7. 0 y m至20. 0 y m,由此使粘附可靠性和电学 性质最优化。
[0057] 此外,将本发明的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中所用的粘附层控制为基于 上述厚度控制在粘附层厚度方向上具有1.0 X IO4 Q至9. 9 X IO9 Q范围内的电阻值。如果在 粘附层厚度方向上的电阻值低于l.〇X104Q,则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太低而 不能形成电场。因此,电流可流过粘附膜或者可发生触电,需要粘附层起到绝缘体的作用。 如果在粘附层厚度方向上的电阻值高于9. 9X IO9Q,那么虽然施加至下部电极的电压的大 小改变,但是由于极高的电阻值,可能无法获得驱动用包含带电颗粒的单元配置的图像膜 所需的电压,因此将产生巨大的电压损失。更优选地,具有在LOXlO5Q至9.9X107Q的 范围内的电阻值是合理的。
[0058] 另外,所述丙烯酸类粘附层还可包含一种或更多种选自导电有机或无机颗粒、有 机或无机盐和离子材料的抗静电剂,并且电性质可在相同厚度下通过使介电性质改变而得 以改善。
[0059] 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增强粘附可靠性和下部电极的性质,除了丙烯酸类粘附剂 的单体和硬化剂以外,还可使用选自用作粘附增粘剂、增塑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抗氧 化剂、发泡剂、消泡剂、增强剂、着色剂或填料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 体的混合物用作一般添加剂。
[0060]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和其所得到的结果。这 些实施例仅是说明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0061] 实施例1
[0062] 步骤1 :制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某础树脂
[0063] 通过向设置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氮气注入装置的500ml化学反应器 中注入单体(40g丙烯酸正丁酯、0. 5g丙烯酸、0. 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8g丙烯酸甲 酯),并加入作为溶剂的51g乙酸乙酯来制备混合组合物,然后进行所述混合组合物的聚合 反应。聚合完成后,向所得聚合物中加入63g乙酸乙酯并稀释所述聚合物,以合成所期望的 按重量计固体含量为30%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基础树脂。
[0064] 步骤2 :制诰粘附腊
[0065] 通过向100重量份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其为在步骤1中制造的基础树脂)中注入 I. 0重量份的作为硬化剂的3-官能氮丙陡加合物(Aziridine adduct)和10重量份的聚氨 酯橡胶(介电常数为6. 20,其通常在4. 7至9. 53的范围内),然后用甲乙酮稀释所述基础 树脂并使它们均匀混合来制造混合物。
[0066] 通过在双轴取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产品名为RPC-101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Inc.)(其为重剥离片)的娃氧烧剥离涂覆表面上涂覆并干燥所述混合物来形 成具有20 y m厚度的均匀粘附层。
[0067] 然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产品名为RPK-201,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Inc.)层合在形成粘附层的表面上以用作轻剥离片,并且在室温下储存所述粘 附膜7天以充分熟化,从而制造出所述粘附膜。
[0068] 实施例2
[0069] 以与实施例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2,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制造粘附膜 过程(步骤2)中添加20重量份的聚氨酯橡胶。
[0070] 实施例3
[0071] 以与实施例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3,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制造粘附膜 过程(步骤2)中在没有聚氨酯橡胶的情况下添加10重量份的双酚A环氧树脂(介电常数 为 4. 02)。
[0072] 实施例4
[0073] 以与实施例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4,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制造粘附膜 过程(步骤2)中在没有聚氨酯橡胶的情况下添加20重量份的双酚A环氧树脂(介电常数 为 4. 02)。
[0074] 实施例5
[0075] 以与实施例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5,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制造粘 附膜过程(步骤2)中将0.1重量份多壁碳纳米管(miltu-wall carbon nano tube, 句:許A},CM-100)作为抗静电剂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的混合物中。
[0076] 比较例1
[0077] 以与实施例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比较例1,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制造粘附膜 过程(步骤2)中添加2重量份的聚氨酯橡胶。
[0078] 比较例2
[0079] 以与实施例1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进行比较例2,不同在于在实施例1的制造粘附膜 过程(步骤2)中添加50重量份的聚氨酯橡胶。
[0080] 实施例1至5与比较例1和2所制造的粘附层的组成和含量示于下表1中。
[0081] 表 1
[0082]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介电粘附膜,所述介电粘附膜形成为使涂覆有带电颗粒 的上部电极和其上施加有电压的下部电极附着,并且所述粘附膜的介电常数在2. 0至10. 0 的范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粘附膜是通过层合基于聚酯的重剥离片、形成 在所述重剥离片的硅氧烷剥离涂覆表面上的粘附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粘附层上的基于聚酯 的轻剥离片而形成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粘附层包含按重量计70%至95%的赋予粘附特 性和可靠性的丙烯酸类粘附剂,和按重量计5%至30%的用于赋予介电特性的树脂以提高 或补偿介电常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其中所述丙烯酸类粘附剂使用通过使按重量计90%至 99.9%的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与按重量计0. 1%至10%的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 体共聚而产生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基础树脂。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其中用于赋予介电特性的所述树脂是选自如下中的一种 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聚氨酯、聚脲、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酯、聚己内酯、聚乙烯醇、 聚醚、聚乙酸乙烯酯衍生物、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丙烯酸类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乙 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二烯烃共聚物、硅氧烷共聚物、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树胶、 基于环氧树脂的化合物和基于酚的化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在4. 0 y m至50. 0 y m的范围内。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其中在朝向形成电场处的方向上的电阻值在1. OX 104Q 至9. 9X109Q的范围内。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其中所述不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是选自如下的一种 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体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 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 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 (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棕榈基酯、(甲基) 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丙烯腈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包含乙酸乙 烯酯或苯乙烯的二丙烯酸类单体。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其中所述具有可交联官能团的单体是选自如下的一种 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体的混合物:选自(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 2_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 2-羟基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二醇酯中的包含任意一种羟基的丙烯酸类单 体;选自(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和富马酸中的包含任意一种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选 自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任意一种含氮丙烯酸类单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使用丙烯酸酯共聚物产生的基 础树脂,所述粘附层包含〇. 05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选自基于环氧树脂的交联剂、基于氮丙 啶的交联剂或基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交联剂的一种或混合物。
11. 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粘附层还包含一种或更多种选 自碳纳米管、导电有机或无机颗粒、有机或无机盐以及离子材料的抗静电剂以赋予介电特 性。
【文档编号】C09J175/04GK104334665SQ20128007243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
【发明者】高东汉, 李尚勋, 黄昌益, 金演秀 申请人:东丽先端素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