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在三聚氰胺板的UV底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4892阅读:19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附着在三聚氰胺板的UV底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涂料广泛地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其中,紫外光固化漆便是其中一种。紫外光固化漆(简称UV漆,以下同)与其他漆种相比,一般情况下,UV漆的固含量高,甚至于100份固含,一般采用辊涂施工,施工效率高,工时短,生产产能高,而且基本上无VOC排放。近年来已经渐渐在家具行业占据一定地位,特别是在板式家具,地板以及木门行业。但目前随着三聚氰氨板材的日渐广泛应用,UV漆在三聚氰氨板材上的附着力问题也跟着出现,这也成为了当前UV漆方面的应用难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有的木器生产厂家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使用PU漆做附着底,然后再在上面涂装UV漆;使用砂光的方式增加三聚氰氨的表面粗糙度,从而使UV漆能够附着。但是,利用PU漆做附着底漆,能够很好的解决附着力的问题,但相比UV漆来说,工时较长,而且上面涂装UV的话还要考虑溶剂的释放问题;以砂光的方式增加三聚氰氨板材表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在施工完成后,后期附着力会变差甚至于脱漆。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在三聚氰胺板的UV底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UV漆与三聚氰胺板结合附着力较差的问题,同时减少时长,提高效率。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在三聚氰胺板的UV底漆组合物,该组合物按质量组分包括: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按质量组分包括: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按质量组分包括:优选地,所述稀释剂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优选地,所述防沉剂为气相二氧化硅。优选地,所述流平剂为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优选地,所述填充剂为透明粉和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为低tg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加入到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中,转速为3000-4000转/分,使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完全分散并溶解,备用;将醛酮树脂加入到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中,转速为3000-4000转/分,使醛酮树脂完全分散并溶解,备用;将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及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部分稀释剂、光引发剂、分散剂及消泡剂加入分散缸中,以转速1500-3000转/分分散搅拌均匀5-10分钟,再加入防沉剂,填充剂,转速为3000-4000转/分,分散20-30分钟,使细度≤50um;将溶解好的醛酮树脂和溶解好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加入分散缸中,转速为1500-3000转/分,分散10-20分钟;将余下的稀释剂和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加入,转速为1500-3000转/分分散搅拌均匀10-15分钟,100目过滤,包装。本发明附着在三聚氰胺板的UV底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直接涂装于未经表面处理的三聚氰胺板材上,涂装方式快捷方便,涂装后无须放置待干可直接经UV机固化,耗时短。且固化后呈半干燥状态,可直接进行UV实色涂料的二度涂装,附着力优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不会出现脱漆的问题。其中,醛酮树脂以及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加入为该方案提供了更强的附着力性能,使得该UV底漆在未经表面处理过的三聚氰胺板材上有优异的附着力,该UV底漆在固化后,呈现的是一种半固化的状态,无须打磨砂光便可直接进行UV实色涂料等的后续涂装,快捷方便,实现三聚氰胺板材在色彩上的多样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实施例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30份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28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份丙烯酸异冰片酯6份分散剂0.3份消泡剂0.1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4份气相二氧化硅0.3份透明粉5份滑石粉5份40%醛酮树脂溶液10份30%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溶液6份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0.3份实施例2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22份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22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6份丙烯酸异冰片酯9.7份分散剂0.5份消泡剂0.2份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4份气相二氧化硅0.3份透明粉10份滑石粉5份40%醛酮树脂溶液12份30%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溶液8份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0.3份实施例3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实施例4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实施例5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30份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3份丙烯酸异冰片酯5份分散剂0.2份消泡剂0.2份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4份40%醛酮树脂溶液12份30%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溶液8份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0.3份实施例6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实施例7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实施例8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实施例9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底漆的组成组份如下: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24份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份丙烯酸异冰片酯7份分散剂0.4份消泡剂0.15份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5份气相二氧化硅0.3份透明粉10份滑石粉12份醛酮树脂4.5份低tg热塑性丙烯酸树脂2.5份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0.4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2份其中,40%醛酮树脂溶液,30%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溶液,都是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溶剂。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以及2官能团改性聚氨酯丙烯酯齐聚物,均是紫外光固化树脂,固化后柔韧性好,附着力佳,且固化膜收缩小;醛酮树脂润湿性好,强附着力;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属于低玻璃化温度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酯异冰片酯是一种单官能团UV活性单体,活性稀释剂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固化速度快,漆膜柔韧,对各种基材的附着力好。2官能团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固化速度慢,但漆膜柔软,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佳,且利于层间附着,搭配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可调节漆膜柔韧度以及漆膜固化速度,使体系的附着力更出色;醛酮树脂及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引入,主要利用醛酮树脂的润湿性佳,附着力强的优点,同样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体系对三聚氰胺板的附着,解决了UV涂料在三聚氰胺板附着力差的问题;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稀释力强,固化后柔软,收缩小,且含有—OH基,对底材的附着好;丙烯酯异冰片酯稀释力强,固化速度快,收缩小,附着力佳;气相二氧化硅主要用于体系的防沉,透明粉是2500目的,滑石粉是1250目的,本发明中使用的可以是透明粉和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高速分散达到细度小于50um,在体系中起骨架作用,且滑石粉耐候性较好;光引发剂使用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用于体系在紫外光下引发聚合反应。制备方法为:①将A组分中的低tg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加入到HDDA中,高速(3000~4000转/分)分散至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完全溶解,备用;②将A组分中的醛酮树脂加入到HDDA中,高速(3000~4000转/分)分散至醛酮树脂完全溶解,备用;③将A组份中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及改性丙烯酸树脂、部分单体、光引发剂、分散剂及消泡剂加入分散缸中中速(1500~3000转/分)分散搅拌均匀5~10分钟,再加入气相二氧化硅粉,滑石粉及透明粉高速(3000~4000转/分)分散20~30分钟,检查细度≤50um;④将步骤①溶解好的醛酮树脂和②中溶解好的低tg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加入分散缸中,中速(1500~3000转/分)分散10~20分钟;⑤将组分中余下的单体和丙烯酸类润湿流平剂加入,中速(1500~3000转/分)分散搅拌均匀10~15分钟,100目过滤包装。使用时将A组份直接涂装(滚涂)于三聚氰氨板材上,经过紫外灯固化便可进行后续的施工。一般UV附着底漆的施工次数为1次,施工重量为8~15g/m2,视具体施工情况而定。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以上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UV底漆直接涂装于未经表面处理的三聚氰胺板材上,涂装方式快捷方便,涂装后无须放置待干可直接经UV机固化,耗时短。且固化后呈半干燥状态,可直接进行UV实色涂料的二度涂装,附着力优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不会出现脱漆的问题。其中,醛酮树脂以及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加入为该方案提供了更强的附着力性能,使得该UV底漆在未经表面处理过的三聚氰胺板材上有优异的附着力。该UV底漆在固化后,呈现的是一种半固化的状态,无须打磨砂光便可直接进行UV实色涂料等的后续涂装,快捷方便,实现三聚氰胺板材在色彩上的多样化。本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