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40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及光学器件保护膜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



背景技术:

PE保护膜以特殊聚乙烯(PE)塑料薄膜为基材,以交联型丙烯酸树脂作胶粘剂,再经过几种特殊助剂加工而成,具有粘性、弹性、硬度等性能特点,具体表现为PE保护膜性质柔软,粘着性能好,粘力稳定,贴附性好,再剥落性能良好,无残胶现象。由于PE保护膜的这些特点,被重点发展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行业配套使用的塑料制品,使其在制造、运输、二次加工(冲压、弯曲、拉伸、成型)、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得到保护,避免受到污染和划伤,减缓表面氧化等,在完成运输、贮存、加工以及组装等处理之后,再揭去保护膜。PE保护膜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方便材料的加工,而且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目前,实际应用中的PE保护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实际使用过程中的PE保护膜其背面的摩擦系数偏高,通常摩擦系数在0.4以上,而较大的摩擦系数会导致被保护的片材或板材不易分离,从而造成搬运困难,容易划伤保护膜,影响保护膜使用的寿命和使用效果,同时,光照会导致保护膜失去正常的光泽,使其颜色暗淡,导致产品的整体美观度降低。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PE保护膜结构,能够综合性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PE保护膜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能够降低保护膜与材料器件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易于分离材料器件,提高PE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同时,避免了光照对保护膜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能够很好地对黏贴材料器件起到保障和美观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包括:PE基膜,所述PE基膜包设置在PE基膜正面的外基层和设置在PE基膜背面的内基层,所述外基层与PE基膜之间以及内基层与PE基膜之间均设置有亚克力胶水层,所述外基层正面设置有压敏胶层,所述内基层背面设置有避光层和离型剂层,所述离型剂层背面四周设置有垂直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离合槽,所述离型剂层背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离合槽,位于所述第一离合槽外边缘设置有机械针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离型剂层是涂覆在所述内基层背面上,且所述避光层与所述离型剂层是共挤复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离合槽包括环形凹弧槽和位于第二离合槽中心部分的凸起,所述环形凹弧槽内表面的弧度设置为120°-135°,所述凸起的弧度设置为135°-150°,且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离型剂层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形凹弧槽的深度设置为10-20μm,所述凸起的高度设置为10-2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基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共挤形成的低极性的表面层,所述内基层为经过电晕处理的聚烯烃弹性体的内表面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PE基膜的厚度设置为80-100μm,所述外基层和内基层的厚度均设置为40-60μm,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设置为4-12μm,所述避光层的厚度设置为0.5-1.0μ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第一离合槽、第二离合槽以及机械针刺孔的配合设置和配合使用,减小了保护膜与材料器件接触面以及降低了保护膜接触的摩擦系数,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当揭开保护时,第二离合槽内环形凹弧槽和凸起的配合更易于保护膜和材料器件的分离,易于分离材料器件,提高PE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同时,避免了光照对保护膜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能够很好地对黏贴材料器件起到保障和美观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中离型剂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包括:PE基膜10,PE基膜10包设置在PE基膜10正面的外基层20和设置在PE基膜10背面的内基层30,外基层20与PE基膜10之间以及内基层30与PE基膜10之间均设置有亚克力胶水层40,外基层20正面设置有压敏胶层50,内基层30背面设置有避光层70和离型剂层60,离型剂层60背面四周设置有垂直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离合槽61,离型剂层60背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离合槽,位于第一离合槽61外边缘设置有机械针刺孔6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复合型PE保护膜,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第一离合槽61、第二离合槽以及机械针刺孔62的配合设置和配合使用,减小了保护膜与材料器件接触面以及降低了保护膜接触的摩擦系数,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当揭开保护时,第二离合槽内环形凹弧槽63和凸起64的配合更易于保护膜和材料器件的分离,易于分离材料器件,提高PE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同时,避免了光照对保护膜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能够很好地对黏贴材料器件起到保障和美观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离型剂层60是涂覆在内基层30背面上,且避光层70与离型剂层60是共挤复合连接。通过共挤作用可以形成成型的保护膜结构提高保护膜的性能以及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第二离合槽包括环形凹弧槽63和位于第二离合槽中心部分的凸起64,环形凹弧槽63内表面的弧度设置为120°-135°,凸起64的弧度设置为135°-150°,且凸起64的顶端与离型剂层60背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当揭开保护时,第二离合槽内环形凹弧槽63和凸起64的配合更易于保护膜和材料器件的分离,易于分离材料器件,提高PE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环形凹弧槽63的深度设置为10-20μm,凸起64的高度设置为10-20μm。设置各个层面的参数,使得保护膜各方面性能能够达到一个最佳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外基层20为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共挤形成的低极性的表面层,内基层30为经过电晕处理的聚烯烃弹性体的内表面层。通过共挤作用可以形成成型的保护膜结构,再经过电晕熟化处理提高保护膜的性能以及成品的质量。

具体地,如图1所示,PE基膜10的厚度设置为80-100μm,外基层20和内基层30的厚度均设置为40-60μm,压敏胶层50的厚度设置为4-12μm,避光层70的厚度设置为0.5-1.0μm。设置各个层面的参数,使得保护膜各方面性能能够达到一个最佳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