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斜面按键贴双面胶的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402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用于斜面按键贴双面胶的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制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斜面按键贴双面胶的治具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使用的按键为了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其上均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中嵌设有密封垫,利用密封垫来实现防水效果,而为了使密封垫固定在环形凹槽中,环形凹槽中通常粘贴有双面胶,利用双面胶将按键与密封垫粘贴固定住。现有技术中,双面胶的粘贴一般是人工采用镊子,如此粘贴方式不但作业效果低,并且对于一些斜面按键,粘贴双面胶难度大,粘接位置不准确,对密封垫的粘接牢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斜面按键贴双面胶的治具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人工采用镊子对斜面按键进行贴双面胶存在作业效率低并且粘接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斜面按键贴双面胶的治具结构,包括有底座以及上盖;该底座具有一气腔,该底座的表面具有依次连接的下水平面、斜面和上水平面,该斜面上设置有多个凹位,每一凹位的底面均为水平面,凹位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的表面为斜面,第一凸台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台,且第一凸台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气孔,该多个气孔连通气腔,该多个气孔分布在第二凸台的外围,该第二凸台上具有粘贴面,第二凸台凸设有凸柱,且第二凸台凹设有定位槽,该粘贴面围绕凸柱和定位槽设置;该上盖叠设于底座上,该上盖的底面与底座的表面相适配,上盖的底面凹设有多个让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之表面的各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柱,对应地,该上盖的底面设置有定位孔,闭合状态下,该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气管接头,该气管接头连通气腔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治具在使用时只需将双面胶贴在粘贴面上,然后放入按键,盖上上盖,并对气腔进行抽真空,即可使得粘贴面上的双面胶牢固地粘贴在环形凹槽中,实现了快速简便地贴双面胶,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粘接位置准确,从而提高对密封垫的粘接牢固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座 11、气腔

12、下水平面 13、斜面

14、上水平面 15、凹位

16、第一凸台 17、第二凸台

18、气孔 19、粘贴面

101、凸柱 102、定位槽

103、定位柱 20、上盖

21、让位槽 30、气管接头

40、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底座10以及上盖20。

该底座10具有一气腔11,该底座10的表面具有依次连接的下水平面12、斜面13和上水平面14,该斜面13上设置有多个凹位15,每一凹位15的底面均为水平面,凹位15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凸台16,该第一凸台16的表面为斜面,第一凸台16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凸台17,且第一凸台16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气孔18,该多个气孔18连通气腔11,该多个气孔18分布在第二凸台17的外围,该第二凸台17上具有粘贴面19,第二凸台17凸设有凸柱101,且第二凸台17凹设有定位槽102,该粘贴面19围绕凸柱101和定位槽102设置。

该上盖20叠设于底座10上,该上盖20的底面与底座10的表面相适配,上盖20的底面凹设有多个让位槽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之表面的各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柱103,对应地,该上盖20的底面设置有定位孔(图中未示),闭合状态下,该定位柱103插入定位孔中。

以及,所述底座10上安装有气管接头30,该气管接头30连通气腔11内部。

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双面胶粘贴在粘贴面19上,然后,将按键40通过凸柱101和定位槽102定位在第一凸台16上,接着,将上盖20叠于底座10上,使得上盖20压住按键40;然后,对气腔11进行抽气,使得按键40被紧紧吸住,从而使得粘贴面19上的双面胶牢固地粘贴在按键40之环状的斜面凹槽中;接着,停止抽气,将上盖20打开,并将按键40取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本治具在使用时只需将双面胶贴在粘贴面上,然后放入按键,盖上上盖,并对气腔进行抽真空,即可使得粘贴面上的双面胶牢固地粘贴在环形凹槽中,实现了快速简便地贴双面胶,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粘接位置准确,从而提高对密封垫的粘接牢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