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斜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97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斜躺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领域一般车辆中的斜躺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主要是在主结构的交合处设有塑性体,可以达到安全使用功效,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一般所称的斜躺车,是泛指各种可令使用者在使用时以向后仰躺的姿势,而具有向前踩踏的结构及功能,而斜躺车依其功效性而言,可谓是一种兼具有休闲及运动功效的车型,如此再参照当前现有常见的斜躺车结构,其主要在可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是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7060号“斜躺车”(详见附件一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7060号“斜躺车”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6所示,是上述专利斜躺车的外观立体图,由该专利可知,其整体的架构是以两轮式的结构设置为其整体结构组合,然而因为斜躺车并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使用者是为坐立式而是采用仰躺式,因此在使用时,利用此种两轮式的结构,显得相当不具有稳固性。
因此,业界便又有另一种斜躺车结构,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7064号“多用途组合车”(详见附件二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70644号“多用途组合车”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7所示,是上述多用途组合车的外观立体图,其结构主要是利用一种三轮式的斜躺车结构,如此而能有效提升其整体结构在使用上的稳固性,其结构稳固性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三点着地的结构,必然较两点着地更具有结构稳固性,然而此种结构却又造成其它在使用上的缺陷,兹将其缺陷具体说明如下1、首先,既是采用三轮式的结构,其在结构上的可塑性便显得相对重要,而现有习用的斜躺车结构,以图7所示结构(附件二的结构)而言,因其并未具有任何的塑性结构,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时将其重心完全置于两后轮时,此时若遇有任何的凹凸不平或转弯时,便会因其两后轮需承受来自使用者左右晃动的作用力,而会造成其结构上的损坏,并影响到使用者安全上的顾虑。
2、再者,又因一般斜躺车的结构并未具有任何的缓冲结构,因此在乘坐时,相当不具有舒适感,如此又更显得此种斜躺车的结构不具有实用性。
上述为一般现有斜躺车的结构,但由于此种结构不仅会容易造成结构上的损坏外,而且也存在会造成使用安全上的顾虑等相当大的麻烦,因此整体来讲,其可说是相当的不具有实用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斜躺车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现有的斜躺车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斜躺车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斜躺车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斜躺车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现有习用的斜躺车结构,在主结构的交合部设有第一塑性体及第二塑性体,在使用上可以利用该缓冲结构令其结构性更为完善,而具有使用安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斜躺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塑性体的缓冲结构,能够改善现有习用斜躺车容易损坏的缺点,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并使得使用者在乘坐时更具有便利性,更加适于实用,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斜躺车,主要包括一车本体,该车本体设有一位于车本体前端的前轮部,其中该前轮部,其后端分别连接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座架组,及一供使用者乘坐部架设的框体;该座架组,其向后延伸连接设有一横向的后杆,该后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后轮部,并在该后杆的中央部向上延伸设有一躺架组;该躺架组,其与框体的顶部设有一接合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座架组与框体及前轮部的交合处,设置有第一塑性体;在上述的躺架组与框体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二塑性体;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借由上述结构而可达到结构稳定及安全使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中所述的第一塑性体,是在躺架组与框体的交接部固设有一分隔片,而将该第一塑性体分隔设置为两部分结构,如此而构成更具稳固性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斜躺车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主要是利用在主结构的交合部设有第一塑性体及第二塑性体,如此而具有安全使用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利用设有塑性体,改善了现有习用的斜躺车结构容易损坏的缺点,而可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借由所设置的塑性体,可以达到提升其使用上的便利性,并使得使用者在乘坐时更具有便利性。
4、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因为其仅是对于斜躺车多设一塑性结构,因此在制造上并无增加业者的成本,符合成本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5、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更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斜躺车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而能够大幅提升其整体效益性,从而更为适于实用。
6、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达到实用上的功效,不仅使用方便,不需烦杂的手续,而且结构成形的加工更是简便,符合成本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
7、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8、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比现有的斜躺车更具有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斜躺车所可比拟,较现有的斜躺车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9、本案申请人是实际生产制造斜躺车的公司,发展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斜躺车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实用新型即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斜躺车确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斜躺车,使现有的斜躺车在主结构的交合部设有第一塑性体及第二塑性体,在使用上可利用该缓冲结构令其结构性更为完善,而具有使用安全的功效;另其利用塑性体的缓冲结构,能够改善现有习用斜躺车容易损坏的缺点,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并使得使用者在乘坐时更具有便利性,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较现有的斜躺车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的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实施时的示意图。
图6是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7060号斜躺车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7064号多用途组合车的外观立体图。
1---车本体 10--前轮部11----踩踏部12--前轮组20--座架组 21--后杆30----躺架组31--框体40--第一塑性体 42--第二塑性体41--分隔片 50--乘坐部60--后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主要包括一车本体(1),该车本体(1)设有一位于车本体(1)前端的前轮部(10),该前轮部(10)包括有一可供踩踏前进的踩踏部(11)及前轮组(12),在前轮部(10)的后端则分别连接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座架组(20),及一可供使用者乘坐部(50)架设的框体(31),其中该座架组(20),其向后延伸连接设有一横向的后杆(21),在该后杆(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后轮部(60),如此再在后杆(21)的中央部向上延伸设有一躺架组(30);该躺架组(30),其与框体(31)的顶部设有一接合部;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其中在上述座架组(20)与框体(31)及前轮部(10)的交合处,设有第一塑性体(40),另在躺架组(30)与框体(31)的交接处则设有第二塑性体(42);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斜躺车。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使用时,主要是利用在车本体(1)整体骨架结构的交合处设置有第一塑性体(40),如此在其使用过程中,不管是由后轮部(60)的任一端所给予后杆(21)的作用力均会藉由座架组(20)前端的第一塑性体(40)所吸收,另外若是由前轮部(10)所导致的振动力,亦可藉由该第一塑性体(40)所吸收,如此而可达到具有加强结构稳固性的优良功效;再者,请结合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上述第二塑性体(42),因其是设置于使用者座部的骨架交合处,即躺架组与框体处,所以可有效地缓冲该两处所导致的振动力,而可达到乘坐舒适的功效。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第一塑性体(40),因为其是利用在躺架组(30)与框体(31)的交接部固设有一分隔片(41),而将该第一塑性体(40)分隔设置为两部分,如此设计的结构可令其在受力时,具有两段式的受力功效,而构成更具有稳固性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斜躺车,主要包括一车本体(1),该车本体(1)设有一位于车本体(1)前端的前轮部(10),其中该前轮部(10),其后端分别连接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座架组(20),及一供使用者乘坐部(50)架设的框体(31);该座架组(20),其向后延伸连接设有一横向的后杆(21),该后杆(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后轮部(60),并在该后杆(21)的中央部向上延伸设有一躺架组(30);该躺架组(30),其与框体(31)的顶部设有一接合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座架组(20)与框体(31)及前轮部(10)的交合处,设置有第一塑性体(40);在上述的躺架组(30)与框体(31)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二塑性体(42);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结构的斜躺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斜躺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塑性体(40),是在躺架组(30)与框体(31)的交接部固设有一分隔片(41),而将该第一塑性体(40)分隔设置为两部分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良结构的斜躺车,主要包括一车本体,该车本体包括一位于车本体前端的前轮部,在前轮部的后端分别接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座架组及一可供使用者乘坐部架设的框体,其中,该座架组并向后延伸连接设有一横向的后杆,在该后杆的两端则分别设有后轮部,如此再在该后杆的中央部向上延伸设有一躺架组,该躺架组并与框体的顶部设置为一接合部,在上述的座架组与框体及前轮部的交合处,设置有第一塑性体,在上述的躺架组与框体的交接处,设置有第二塑性体。借由上述结构可达到结构稳定及安全使用的功效如此而可达到结构稳定及使用安全的功效,确实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文档编号B62K5/00GK2563074SQ0223538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静芬 申请人:王静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