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531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颜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对珠光颜料的普及使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涂料行业将是珠光颜料最重要的高端应用领域之一,相对的,汽车行业对于珠光颜料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尤其是在耐候性、分散性以及流平性等方面。由于普通的珠光颜料表面包覆有二氧化钛,在长时间紫外线照射下,Ti4+会得到电子变成Ti3+。而Ti3+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会还原与它接触的树脂等涂层物,使涂层在短时间内粉化。所以在使用常规的珠光颜料时,特别是运用于户外产品时,会造成颜料使用寿命短、涂层表面变色等现象。另外有些珠光颜料表面包覆有三氧化二铁,当处在空气严重污染、酸性雨水的环境下,珠光颜料很容易褪色,甚至脱落。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可以避免这些缺点的颜料,使珠光颜料在户外和严酷环境下表现更加突出,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耐候性好、分散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结构,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硼酸钙膜层、稀土吸收层、二氧化硅隔离层和偶联剂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60μm,所述硼酸钙膜层的厚度为5—30μm,所述稀土吸收层的厚度为6—20μm,所述二氧化硅隔离层的厚度为4—15μm,所述偶联剂层的厚度为2—8μ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结构上,是在常规珠光颜料表面沉积包覆多层耐候性包覆层,以提高产品的耐候性能以及跟汽车涂料的配伍性、分散性等性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耐候性好、分散性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的厚度采用25μm,所述基材层是云母基材层。通过本设置,基材层厚度设置合理,制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由天然云母薄片制成或由合成云母薄片制成。通过本设置,基材层制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硼酸钙膜层、稀土吸收层、二氧化硅隔离层和偶联剂层连接构成一体,所述硼酸钙膜层的厚度采用15μm,所述稀土吸收层的厚度采用12μm,所述二氧化硅隔离层的厚度采用10μm,所述偶联剂层的厚度采用3μm。通过本设置,各层厚度设置合理,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偶联剂层由有机硅酸酯材料制成。通过本设置,偶联剂层制作方便,耐候性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在结构上,是在常规珠光颜料表面沉积包覆多层耐候性包覆层,以提高产品的耐候性能以及跟汽车涂料的配伍性、分散性等性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耐候性好、分散性好、使用寿命长。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结构,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的表面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硼酸钙膜层2、稀土吸收层3、二氧化硅隔离层4和偶联剂层5,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10—60μm,所述硼酸钙膜层2的厚度为5—30μm,所述稀土吸收层3的厚度为6—20μm,所述二氧化硅隔离层4的厚度为4—15μm,所述偶联剂层5的厚度为2—8μm。

作为优选的,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采用25μm,所述基材层1是云母基材层。

所述基材层1由天然云母薄片制成或由合成云母薄片制成。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基材层1、硼酸钙膜层2、稀土吸收层3、二氧化硅隔离层4和偶联剂层5通过现有的制作工艺连接构成一体,所述硼酸钙膜层2的厚度采用15μm,所述稀土吸收层3的厚度采用12μm,所述二氧化硅隔离层4的厚度采用10μm,所述偶联剂层5的厚度采用3μm。

所述偶联剂层5由现有的有机硅酸酯类材料制成。所述硼酸钙膜层2、稀土吸收层3和二氧化硅隔离层4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本实施例就不再加以叙述了。

本实施例技术要求:高鲜艳度,无毒无重金属,符合欧盟标准。

执行标准:云母珠光颜料行业标准HG\T3744

比重:1.8~3.1g/cm3

松散密度:15~50g/100ml

粒径:10-300μm

吸油量:50~80g oil/100g power

电导率≤300μs/cm

水分:<0.5wt%

PH值:5~9

实际应用时,在结构上,是在常规珠光颜料表面沉积包覆多层耐候性包覆层,以提高产品的耐候性能以及跟汽车涂料的配伍性、分散性等性能。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耐候性好、分散性好、使用寿命长。符合汽车行业的使用要求,色谱较齐,鲜艳度好。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